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苗族歷史文化有多少年

苗族歷史文化有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6-25 01:52:50

㈠ 苗族的民族文化

一、語言文字

苗族有兩種姓氏,一種是苗姓,一種是漢姓。苗姓是原本固有的;漢姓是後來輸入的。因為過去苗族沒有文字書寫自己的苗姓,只用漢字書寫漢姓,以致使人誤認為只有漢姓,而不知有苗姓。在未使用「漢姓」之前,苗族內部早有自己區分血緣宗親和族系的「苗姓」。歷代漢族文人及其他外族人,往往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以漢族通行的漢字姓氏為准,從而產生錯覺和誤解 。

苗族的分布地域廣袤,內部方言土語和支系繁多。各地、各方言區和各支系的苗族,都曾有自己世代相傳的苗語姓氏,而且至今依然在內部流行 。

(1)苗族歷史文化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苗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錢的炎黃傳說時代。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後來由於戰爭等原因,逐漸進入西南山區。苗族也是一個擁有自己語言和文字的傳統民族。

苗族文化與其它民族文化一樣,都包含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衣、食、住、行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精神文化是指民歌、舞蹈、宗教信仰、手工技藝等。

苗族服飾傳承與創新。苗族服飾是識別一個民族最直觀的標志,一個地區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直觀上也是民族服飾的多姿多彩。一要深挖民族服飾文化的基本元素和特色;二要與時俱進設計節日盛裝、舞台裝和日常普通裝;三要號召各族幹部群眾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穿戴民族服飾,特別是重大節日活動民族領導幹部帶好頭、作好表率;四要形成文化產品及旅遊商品,並逐步成為品牌產業。

苗族特色文化資源保護挖掘。一是保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切實做好古籍收集入館、開展文物普查申報工作,深挖文物遺址、文化遺產背後的故事,豐富旅遊文化內涵。二是保護挖掘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傳承農耕文化、紡織文化、節慶文化,積極保護民居、民風、民俗、民歌、民技。

㈡ 苗族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苗族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蚩尤時期,現在的苗族都把蚩尤尊為自己的祖先!

㈢ 苗族的來歷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

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

炎帝與黃帝沿黃河由西向東發展,先後與蚩尤在涿鹿一帶發生戰爭。蚩尤先打敗炎帝,「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後來炎帝與黃帝聯合戰敗了蚩尤,「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莫能伐,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蚩尤死後,天下大亂,黃帝便畫了幅蚩尤的畫像威懾天下,天下這才安定下來。而蚩尤的九黎集團戰敗後大部分向南流徙,開始了苗族多苦多難的遷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還廣泛流傳著蚩尤的傳說,他們始終信奉蚩尤為其始祖。

(3)苗族歷史文化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苗族的習俗非常獨特,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跳月」傳說:

苗族的古老傳說,月亮是個忠誠憨厚、勤勞勇敢的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九十九州九十九個向她求婚的小夥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後,她還經歷了太陽製造的種種磨難,終於和月亮幸福地結合一起。

苗族父老為對他們幸福愛情的懷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著月亮的光輝,跳起苗家歌舞,並把這一風俗稱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傾吐愛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白頭之好。

中秋夜,不少地方還盛行著求子之俗。這是古代生育崇拜的體現。這是因為月屬陰、屬女性神,同時又有追求愛情的活動,故求子之俗流傳於中秋節俗中。而求子之俗各地各不相同。

㈣ 苗族的歷史有多久了

在四五千年以前的九黎三苗時代,
苗族是處於原始社會時期。
九黎、三苗、南蠻、荊蠻之間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關系,
而且都包括苗族的先民

㈤ 想知道關於苗族的歷史

苗族有739萬多人,主要聚居在貴州省的南部和湖南省的西部。雲南的苗族有89.6萬餘人,主要分布在文 山、紅河兩個自治州和昭通地區。大多數苗族是從明代以後從湖南、貴州遷入雲南的。

苗族的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帶,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後經過歷 代不斷地遷徙進入西南地區。苗族自稱「蒙」,雲南的苗族有八個冠以「蒙」的自稱單位,解放後統一稱為苗 族。苗族居住分散、支系較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獨角苗等。

苗族的服飾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頭,身穿短衣褲,但苗族婦女的穿戴普遍比較講究,尤其是盛裝,極為精美,花飾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層,故名 「百褶裙」。衣裙上面綉制的各種圖案,古色古香,異彩紛呈。婦女擅長紡織、刺綉、蠟染、工藝十分精湛。

苗族歷來以能歌善舞聞名遐邇。苗族的歌曲調較多,如質朴莊重的古歌,豪邁奔 放的飛歌,纏綿動聽的情歌,還有酒歌,喪歌等,無不各具特色、韻味無窮。每年農 歷5月5日的「踩花山」是全省苗族最盛大的節日,屆時男女青年歡聚對歌,選擇佳侶, 並舉行吹蘆笙、跳蘆笙舞、踩鼓、爬花桿等活動.

苗族起源於黃帝時期的「九黎」,堯舜時期的「三苗」。「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在黃河中下游的一個部落。後與黃帝部落發生戰爭,失敗後退入長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在四千年前,以堯、舜、禹為首的北方華夏部落與「三苗」發生戰爭,「三苗」被擊敗。從此,「三苗」部落分崩離析。

「三苗」失敗後,一部分被驅逐到「三危」,即今陝甘交界地帶,後又離開「三危」向東南遷徙,經過很長時間逐步進入今川南、滇東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後來西部方言的苗族;留在長江中下游和中原的「三苗」後裔,其先進的部分逐漸與華夏族融合。其發展較慢的部分,商周時被統稱為「南蠻」,居住漢水中下游的,被稱為「荊楚蠻夷」。後來,荊楚蠻中先進部分逐浙發展成為楚族,建立楚國;後進的部分,繼續遷入今黔、湘、桂、川、鄂、豫諸省毗連的山區,成為今日東部、中部方言苗族的先民。

自秦漢至南北朝時期,苗族的分布更廣。東至淮河流域,西到今四川大部分地區及貴州中西部,即當時的巴蜀、夜郎、牂牁,縱橫數千里,而以今之湘、鄂、川、黔四省邊區最多,是當時全國苗族分布的中心。其中又以黔中(今川東南及黔北邊境)、武陵(今湘西、黔東之大部)兩郡較多。在武陵郡中,又以沅江流域的苗族最多,是當時所謂「五溪蠻」的主體民族。漢代遷入黔西北的苗族,在彝文《夜郎竹王》中就有記載,不過人數很少。遷入貴州中南部的苗族,從近幾年貴州考古工作者在這一地區發掘的許多苗族岩洞葬的研究中得知,大致始於兩晉之時。近幾年來的民族調查,發現這一帶有些苗族追述族譜長達五十多代人,與上述考古材料相近。

唐宋時期,苗族的分布有較大的變化:一方面是漢水中下游以東至淮河流域的多數苗族已逐步漢化而消失;另一方面是移入貴州的苗族進一步增多,逐步成為全國苗族分布的中心,同時開始進入雲南(滇東北除外)。據彝文史籍記載,唐代長慶、大中、咸通年間,雲南南詔軍隊數次侵擾播州時,曾俘掠了數萬苗族和仡佬族到雲南作奴隸,說明當時黔北苗族相當多。貴陽以西至鎮寧、關嶺、貞豐一帶,晉代時設牂牁郡,為大姓謝氏世襲統治。到了唐代,牂牁分裂為東西二部,其部民遂被稱為「東謝蠻」和「西謝蠻」,元明兩代則稱作「東苗」和「西苗」。在黔南惠水、長順直到黔桂邊境,近幾年發現了許多苗族岩洞葬,經鑒定,除部分是魏晉南北朝的以外,大部分都是唐宋至明代的遺物。

這一時期,「苗」的稱呼在唐人樊綽《蠻書》、宋人朱輔的《溪蠻叢笑》和《宋史》等書中已開始出現。貴州已逐步形成全國苗族分布的中心,不過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當時這一情況並不為人所知。

從元明到清初,由於封建王朝大力經營西南,在各民族地區逐步設流官治理,對各省具體情況的了解進一步深入,貴州苗族很多的事實遂漸披露於世。又由於湘西、鄂西、川東苗族的大量漢化,於是貴州作為全國苗族分布中心的地位就更加突出。人們根據苗族居住的地理環境,以及苗族各部分服飾顏色、式樣的不同,分別將其稱為高坡苗、平地苗、長裙苗、短裙苗、紅苗、黑苗、花苗、青苗、白苗等,名稱多至數十種,因而有「百苗」之說。

苗族社會的發展是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封建社會。但由於種種原因,這種發展長期以來十分緩慢而又極不平衡。貴州設治較晚,又遠離文化發達的中原地區,因此,苗族社會的發展,比湘西、鄂西、川東一帶的更為遲緩。秦漢至兩晉時期,湘西桃源、沅陵一帶苗族已開始出現強大的部落首領。南北朝至唐宋時期,沅陵、辰溪、漵浦以北、漢水流域以西直到川東巴峽的苗族,出現了許多強大的封建主,並受到封建中央的賞賜,加官進爵;社會經濟有的與漢族完全一致,父系氏族的鼓社制和農村公社的議榔制,是當時主要的社會組織,在外部,則受他族奴隸主和封建主的統治或羈縻:居於黔東北者受思南、思州田氏領主的控制,在黔北則為播州楊氏領主的屬民,在黔西北受羅甸國奴隸主的統治,在黔南受龍、方、張、石、羅五性領主的羈縻,在貴州中部,受宋氏領主的制約。這些首領統治下的苗族,有的淪為奴隸,有的淪為農奴,有的成為依附民。有的雖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形式上仍依附於外族統治者,被稱為「羈縻蠻地」。有的完全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被稱為「生蠻」。

元明兩代到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前後,封建王朝一方面分封各族首領(包括征蠻有功的漢族將吏)為土司,以統治各族;另一方面又直接派流官以控制土司,實行土流並治。由於漢人進入苗區的增多,漢文化的促進作用加強,苗族社會的封建化得以加速,階級分化開始明顯。這時期,苗族中也出現了一些中小土司,如雄據於紫雲、長順一帶的金竹安撫司及平越楊義長官司的金氏,黎平亮寨長官司龍氏,以及雄據於八寨(今丹寨)和都勻一帶的夭壩安先司夭氏,承襲時間各有數百年之久。在黔東銅仁、松桃和黔北務川、道真等縣苗族中,出現了一些當時被稱為「富苗」的地主。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銅仁府羅金寨苗族地主吳老夭,有錢有勢,「久為諸苗雄長」稱霸湘黔邊境,湘西、黔東北各縣不少都投靠他。今黔東黃平、凱里、施秉、鎮遠等處,也出現不少「富苗」。;其中凱里的阿溪,廣有錢財,到處放高利貸。甚至賄賂省內監軍總帥,借勢凌人。貴陽附近各州縣,苗族內部的階級分化也開始明顯,出現了一些較大的部落酋長。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今貴定平伐苗族大首領的娘率部民十萬戶歸順元朝。到了明代,平伐地區設了流官,但苗寨 仍由苗族土司治理。社會經濟有了發展,有了集市貿易,促使土地買賣關系進一步民展起來。

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後至鴉片戰爭前,苗族地區社會經濟的封建化加強了,地主經濟繼續發展。今黔東南雷公山區相繼出現了地主,完全進入了封建社會。如咸同年間台拱廳巫生寨的歐養生和五岔的潘老馬、丹江廳掌批寨的紹伯寡,都是當時比較有名的地主。黔中南貴陽、龍里、貴定、惠水等地的苗族中也有地主出現,他們大量購買土司、屯軍和農民的土地山林,從而成為「殷實之戶」。

近代以來,苗族地主經濟繼續發展,有些地區如黔東南、松桃、務川等地苗族地主,有的還佔有年產數千挑至萬挑稻穀的田地。不過,從總的情況看,由於歷史、地理、民族等多方面的原因,苗族地主經濟的發展並不充分。在許多苗族聚居區的階級結構中,都存在著兩頭小中間大的現象,即地主富農少,中農多,貧雇農少。除個別大地主外,一般地主佔有田地年產谷僅二百擔(每擔一百二十斤)左右,經濟力量很薄弱;地主中多數人也沒有完全脫離生產。在苗族雜居區,地主絕大多數都是漢族和其他民族,苗族人民幾乎全是貧雇農,地主富農僅是極個別的人家。

苗族人民有反壓迫反剝削的光榮傳統。從商周到民國,數千年來斗爭不息。從唐宋起,貴州苗族有記載的斗爭不少。多是受湘西、川東苗族斗爭的影響而爆發。

元明時期,隨著中央王朝勢力的深入,民族壓迫之加劇,貴州苗族人民的起義逐漸增多。僅明代的斗爭就有百餘次,有的規模很大。如正統十三年到景泰二年(公元1448—1451年)的全省各族人民起義,明朝動用了二十多萬大軍鎮壓,歷時三年。苗族是這次斗爭的主力。以韋同烈為首的黔東清水流域和貴定、福泉一帶的苗族農民軍,據香爐山一直堅持到最後。天順元年至三年(公元1457—1459年),龍里、貴定、八番(惠水)、平越(福泉)等處「十三番」苗族首領干把珠領導的起義,也曾震動一時。嘉靖十七年至三十年(公元1538—1551年)龍許保領導的黔東北和湘西的苗族起義,長達十四年之久,先後抗擊明年十六萬之眾。

清代苗族起義同樣很多。其中規模最大的有三次:第一次是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公元1735—1736年)發生的「雍乾起義」,領導人是包利和紅銀,起義范圍遍及黔東南地區,抗擊了七省清軍數萬人的殘酷鎮壓;第二次是乾隆六十年到嘉慶元年(公元1795—1796年)石柳鄧、吳八月等領導的「乾嘉起義」,范圍擴及松桃、銅仁、印江和四川秀山酉陽和整個湘西苗區,抗擊了七省清軍18萬人的進攻;第三次是張秀眉、柳天成、陶新春等分別領導的「咸同起義」,發生於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終於同治十二年(公元1872年)。起義范圍以貴州為中心,波及湘西、川南、桂北和滇東,延續了18年,影響十分深遠。這三次起義間隔都是60年,因而苗族民間有「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的說法。

民國年間,貴州苗族人民參加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當時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第十兩軍的黔軍,就有許多松桃、銅仁和天柱、錦屏一帶的苗族、侗族官兵,他們在戰爭中屢挫強敵,功勛卓著。抗日戰爭時期,1942年黔東清水江流域的苗侗兩族發動「黔東事變」,反抗國民黨暴政。次年,貞豐苗族聯合布依起義,兩次下縣城。望謨苗族、布依族在熊亮臣領導下,得到黨的幫助,在麻山鄉一帶開展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當時活躍於滇黔邊區的滇桂黔邊縱隊(簡稱邊縱)第三支隊,活躍於雲南宣威和貴州威寧的邊縱第六支隊和威寧游擊團,都有許多苗族參加。松桃苗族人民成立了「邊胞支隊」,在松桃和湘西開展革命游擊戰爭。貴州苗族人民在推翻國民黨統治的斗爭中,作出了很多的貢獻。

㈥ 苗族的歷史有多久遠

苗族的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帶,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後經過歷 代不斷地遷徙進入西南地區。苗族自稱「蒙」,雲南的苗族有八個冠以「蒙」的自稱單位,解放後統一稱為苗 族。苗族居住分散、支系較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獨角苗等。

㈦ 苗族的歷史

苗 族 歷 史

苗族先民於秦漢時聚居在「五溪」地區,即今湘西、黔東等地。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人口:7398035
分布: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1956年後,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剪紙、手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習俗
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裡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婚俗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做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

食俗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採用腌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節慶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如:吃鴨節、吃新節、殺魚節、採茶節等。過節除備酒肉外,還要必備節令食品。
苗年 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個卯日,歷時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戶都要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並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饋贈。
殺魚節 多在江邊,由婦女帶上飯、臘肉、香腸等酒菜,只要捉到魚,即燃起篝火,架鍋煮魚直到盡興方歸。
「祭鼓節」 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㈧ 苗族的簡介和來歷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

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荊蠻」、「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系。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系。

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

(8)苗族歷史文化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

炎帝與黃帝沿黃河由西向東發展,先後與蚩尤在涿鹿一帶發生戰爭。蚩尤先敗炎帝,「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後來炎帝與黃帝聯合戰敗了蚩尤,「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莫能伐,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蚩尤死後,天下大亂,黃帝便畫了幅蚩尤的畫像威懾天下,天下這才安定下來。而蚩尤的九黎集團戰敗後大部分向南流徙,開始了苗族多苦多難的遷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還廣泛流傳著蚩尤的傳說,他們始終信奉蚩尤為其始祖。

㈨ 苗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炎黃時代,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哪些

眾所周知,苗族是一個十分特別的民族,苗族人民都特別能歌善舞,而且熱情好客,有著質朴的美好品質。而且苗族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所以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

最後就是一些節日的特色了,對於苗族人民而言,在一些重大節日上面的慶祝方式十分的熱鬧,比如說龍舟節在端午節的時候會舉行盛大的賽龍舟活動。大家盛裝出席,在夜晚的時候歌舞相伴,熱鬧非凡。

閱讀全文

與苗族歷史文化有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