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化產業投資的介紹
文化產業投資指的是涉及文化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投融資活動。目前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有: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各地方的引導投資基金。目前全國共有各類文化產業投資基金116支,包括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藝術品投資基金、文化產業專項投資基金等幾大類。以35支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為例,首期實際募資規模達459億元,成為集聚資金的「大湖泊」。在政府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利好政策「刺激」下,2011年成為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井噴」期。在2007年至2012年發起的35支文化產業綜合股權投資基金中,有16家是在2011年成立的。
② TMT投資與文化娛樂產業投資的8大要點
請輸入圖片描述
?
文化娛樂內容可分為小說、漫畫、綜藝、游戲、電影等類別,其豐富程度足以說明文化娛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正是這樣的機遇,使得參與文化娛樂行業的「玩家」越來越多,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對文化娛樂行業不同面的剖析來了解一下文化傳媒投資。
文化傳媒投資的三個階段
投資平台、投資生產機制(內容的生產機制和產能)、投資調性和聚集人群。在第一階段中,平台性的公司容易產生卡位效應。在第二階段中,公司會基於這個平台,投資內容生產機制。在第三階段中,公司會選擇投人群調性與品牌,如奇葩說這樣的內容,粉絲性組織或暴走這樣的橫跨在生產機制和調性之間的公司。
文化娛樂行業特點
大型傳媒集團如迪士尼,都有如下三個特點:
1、內容門類齊全,包括小說、漫畫、電影等全行業內容。
2、每個內容門類中的產業鏈環節完備,包括內容製作、內容發行、內容營銷、內容渠道、內容變現。
3、多重變現是托住整個體系最重要的方式。
所以評價一家傳媒公司的好壞需要看它有無自己的陣地和核心業務,其次就是看收入、凈利潤和壁壘。
文化傳媒行業的投資邏輯
傳媒行業的投資邏輯圍繞著媒介技術升級和社會審美偏好展開,投資循環也是在這兩個主題中不斷更替的。
新媒介誕生於媒介技術的升級,能帶來新的平台。社會審美偏好的改變會直接促使新的人群的誕生。從底層的媒介技術升級開始,社會審美偏好的改變基於新媒介之上,從而不斷誕生新的文化人群。文化人群的更迭期在3~5年,在這幾年中,會有源源不斷的內容出現並帶來收益。
比如美國七十年代左右成立的幾大傳媒集團,媒介技術在八九十年代進行大規模升級,使得電視網路出現並得到廣泛運用。這幾家傳媒集團也在這樣的時機之下逐漸發展成為美國的傳媒大亨。
中國的文化傳媒發展機會
隨著文化傳媒產業的不斷發展,中國現在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比如中國現在還沒有獨立的體育電視台,線下演繹也比不上太陽馬戲團。細分的內容領域裡面,也沒有如日本吉本興業這樣的專業公司。既然機會有了,我們該如何藉助這些機遇呢?
在文化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全內容門類、全產業鏈環節和多種變現方式的版圖通過投資和並購完成。所以如果公司要選擇投資並購,就要非常注重市值和現金了,同時還需要具備產融結合的能力。比如國內的阿里巴巴、騰訊、BAT三家,它們市值高,在傳媒領域又都有比較重要的業務。其他的產業鏈結構中,平台和渠道是有終端的優勢,但發行和營銷也非常重要。
而內容端的情況呢?現在中國的內容端分為線上線下幾大平台,線上是一些知名的視頻網站,線下就是電視台,各種各樣的機會都有。在產品和技術的壁壘不斷變低的情況下,內容端還有一些比較高的製作壁壘,暫時還沒有那麼容易進入,投資內容端也是一個較好的機會。
根據現在的人群需求去投資新人群,投資調性。
我們定義14~24歲的年輕人是主要消費群體,並把這個年齡段的消費內容作為主要投資對象。因為這個年紀所接觸的事物會影響這個人的一生。為什麼我們以14歲和24歲為基礎點呢?這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
首先這是個十年的周期,但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人生階段很有可能在25或26歲時分層。所以現在投資人會盯著和九零後相關的內容進行投資。實際上這也不是新概念,因為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文化,隨著時代變遷,人群也會不斷發生改變。
某個二級市場分析師曾寫過一篇報告,這篇報告基本上宣告了二次元開始進入主流化。它裡面提到一個概念,大意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先進文化會影響經濟落後地區的文化,並在落後地區誕生新文化,也叫山寨文化。比如在中國鄉村現在流行的殺馬特,實際上就受到了日本視覺系搖滾的文化影響。
在新人群中,如今有這幾種文化正在流行:
1、二次元
二次元,IP中的一種,核心項人群眾多,基本上是生活於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一線城市,從小可以接觸到日本動漫內容的人群,因為在青春期長期消費,產生了主觀認同感。
2、亞文化
投資亞文化實際上是投資每一個年代的人群中一個小眾的文化,比如以《屌絲男士》為代表的屌絲文化。但後來這些人群的聲音在逐漸變小,為什麼呢?
因為亞文化是會消失的,這些人自己的生活開始變好,不再需要標簽化自己後,他在精神上就不需要往自己身上貼標簽了,這個人群就消失了。比如五年之前的小清新就消失了,因為當年喜歡小清新的那些人,第一,沒有了標簽屬性,第二,喜歡小清新的那些人已經占據了社會的話語權,不再需要發聲了,所以亞文化也自然而然不存在了。
3、腐女
「腐」在日文有無可救葯的意思,但不是像「御宅族」那樣具有貶低人的意思,而是一種有自嘲意味的自稱。腐女或腐女子主要是指喜歡BL(也就是對男男愛情較為執著和喜愛)的女性。也有把「腐女」當作那些致力於同人志創作的深度「宅女」。
有許多女生接受了現代多媒體以及日本動漫歐美電影的影響,認為如果愛情能夠超越性別,那麼還有什麼是無法超越的呢,再加上女生特有的感性。這是絕大多數女生成為腐女的主要原因。
4、韓流
韓流通常指韓國電視劇、電影、音樂等娛樂事物登陸他地後產生的地區性影響。「韓流」現象已經引起韓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韓國政府表示,要借「韓流」現象更多更廣泛地進軍中國文化商品市場,使「韓流」成為促進出口的橋梁。事實上,韓國電影、電視劇、唱片等文化和娛樂服務領域的出口額也的確連年遞增,以及成為韓國文化產業的助推動力。
5、中國人自己的精神價值觀
內容產業要興起,得表達中國人自己傳統文化接受的東西,因為這樣才能在市場上引起最多受眾的共鳴。但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內容形式,借用海外比較先進的生產方式和內容形式。比如《從前有座靈劍山》這個動畫片,由日本公司繪制,但內容講述的是中國自己的文化。
「莫名其妙」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古風音樂社團,用的是文言文填詞,現代編曲,然後形成演唱會的形式。一張專輯十首歌,音樂IP的運作模式,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典型例子。
傳播環境的改變使得傳播路徑也發生變化,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人群與人群之間的壁壘更容易滲透了呢?
現在信息很容易從一個人群流到另外一個人群里,相互之間的反彈其實並沒有很多。因為我們現在的瀏覽行為大都基於社交網路和互聯網,我們更會關注自己喜歡的或是理念相通的內容,再不然就是親朋好友等真實朋友圈的內容。第二,我們看到的信息,會在我們自身的圈層里持續傳播,外表看起來反應熱烈,但實際上根本沒跳出我們自己的圈子。
人群和人群之間,因為傳播渠道的變化,割裂是越來越深的。比如美國2008年大選時,facebook主頁上精英派和大眾派彼此差異巨大,究其根本就是大家信息攝取渠道不一後,想法從根本上發生了沖突。
人群與人群的割裂問題會因為傳播路徑的分化而愈發嚴重,這也是未來互聯網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真正的好內容是什麼樣的?
舉一個案例來說明,現在出現了很多復古懷舊思潮,比如說以前很流行打紅白機,如果當時的人現在再聽到《魂斗羅》音樂或《聖鬥士星矢》的主題曲,很多人都會汗毛豎立。消費者第一次接觸這種內容時,那種快樂的感覺就留存下來了並會持久保存,消費者會主動把這種感覺關聯到它的樂曲或者其它元素上。
內容最本質的作用原理,就是某一個元素和消費者當時感受形成的一個強關聯。經過日積月累的反復訓練之後形成條件反射。這是屬於功底性的一個東西,不光是在內容領域、消費領域,在其他領域,這個原理也是通用的。
接下來,就要對元素進行拆解,分為裡面和外面兩個部分。外面是基本的表現形式,就是:第一,它承載在什麼樣的媒體上面,載體是什麼。第二,這種媒體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或者特殊的點,能夠讓消費者在形式層面感覺到它的不同。
裡面內容就是它能否引起消費者情感上或者價值觀層面的共鳴。
形式上面分為兩個內容:第一是節奏感,第二是起伏。
節奏感就是快和慢,緊和松。比如《萬萬沒想到》的形式感就特別強,能讓人看見就想到萬合天宜。產生共鳴,節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更重要是裡面的內容,精神的傳遞和價值觀。好內容的標准抽取出來其實就是這幾點。
保證量產也很重要,因為只有持續和受眾產生一個高頻度的接觸,品牌才能夠形成。量產往往是很多內容公司難通過的瓶頸。
量產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內容形式,可以有一個較好的工作流程,准備一套工具和生產標准,讓內容不斷產出。其次更重要的是題材和創意,在快速投向市場後,能低成本產生效益。
內容的創造模式和形式上能不能更好的復制也是評判內容的一個重要標准。整個東西最難的是源頭,比如一場表演最難的是曲、詞以及編舞。
內容啟發商業模式
內容可以產生壟斷,可以做持續的開發,然後不斷誕生新的商業模式。
流量、用戶、粉絲是文化傳媒三階段不同的東西。流量就是初期的內容投放後,用戶只是進入社區並周期性翻看內容,但粉絲是真正從價值觀的層面認同你的內容,並被這個內容驅動去做一些具體的行為,比如付費。這其實是最強的粉絲定義。
價值觀強調的是共鳴和態度。最主要的共鳴需要給受眾兩個感覺:快樂和優越。快樂:消費者進行消費時的愉悅感。優越感就是當消費者融入一個社區或社群時,會不自覺往自己身上貼標簽,認為他與其他人不一樣,這樣用戶黏性才會達到最強。這就是優越感。
符號化的運用也能使內容變成一個較為成功的商業模式。符號化可能是一個文字,或者某一個具體的標識。為什麼要做符號化?
比如漫威出的《鋼鐵俠》,這么暢銷是為什麼?就是因為《鋼鐵俠》是一個非常容易被抽象出來作為符號的東西。而美國隊長呢?盾牌就是美國隊長的一個標識。這就是符號化重要的原因,它能夠通過線下的方式,讓消費者產生受眾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所以要頻繁組織線下活動,讓內容消費的共鳴產生,由作品、作者和受眾之間變成受眾和受眾之間,這樣他們的共鳴就會更頻繁的發生。
總之,中國文化傳媒市場潛力巨大:第一,我國文化傳媒行業政策政策監管嚴,開放度低,未來市場化和產業化運作將加強;第二,4G網路的普及,推動了我國文化傳媒行業的持續發展;第三,上萬億元整體市場規模,增長速度超GDP增速,未來規模在不斷擴大;第四,國內文化消費的持續提升,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③ 文化產業投資與文化產業投姿咨詢有什麼區別
文化產業投資是屬於文化產業的范疇,而文化產業投資咨詢是屬於投資服務的范疇。前者可以做後者的業務,但後者不能做前者的業務。而且開辦的要求和享受的稅收還不一樣。
④ 文化投資咨詢公司是做什麼的
咨詢公司的業務范圍很廣泛,大多判斷的話,只能通過前面的前綴來判斷,題主所說的文化投資,我接觸過的是做南京大明寺項目的私募基金,還有就是類似交易文交所上市的文物產品的開戶和服務機構部,都用這種名字。
還有點需要注意,這類咨詢公司的資質屬性大多不強,如有業務辦理的話,請謹慎選擇
⑤ 如何建立健全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
1、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對於目前的文化產業現狀,我們需要建立健全的文化融資體系,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然後推行金融和文化產業的對接。可以建立文化金融業務的補償制度,政府可以安排專項基金,如果有符合條件的文化產業貸款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給予一些補助,然後是充分發揮政府文化產業的引導基金的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更好的幫助戰略性、帶動性強的文化產業項目[4]。當然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文化融資擔保體系也是很有必要的,文化企業科技藉助政府的力量,建立針對文化融資擔保的再擔保機構,對擔保代償給一些補償。
2、創新和文化產業特徵相適合的金融產品
對於文化企業的資產結構輕、投資風險大等特點,創新和文化產業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工具,鼓勵支持大型金融機構,設立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為各階段的文化業態提供相應的支持;積極探索和創新經過評估的專利權、著作權等為擔保信物的授信模式,推動文化產業項目的資產證券化,嘗試推出高收益債,然後拓寬多元化的融資方式。
3、培養文化產業融資主體
由於文化企業競爭力差,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制約著文化產業和金融相對接的問題,著重培養文化產業融資主體。一是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開展跨行業的兼並重組,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企業,一步步完善文化產業鏈。二是鼓勵文化產業鏈形成集聚文化產業上下的文化投資公司,促進文化與旅遊之間的聯系發展,有效延伸文化產業鏈。三是放寬文化產業的准入要求,讓一些包括外資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本投資政策允許的文化方面,鼓勵他們投資運營高科技含量的文化產業項目。
總結:
文化產業和金融界的合作發展需要時間,只有經過長期的摸索和磨合,兩者才能找到合適的發展策略。在通過政府、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機構以及文化產業一起努力完善健全文化產業融資體系的同時,也要領導群眾培養良好的健康的文化消費習慣。讓廣泛的人民群眾享有免費或者優惠的基本文化服務。
⑥ 一般所謂的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是干什麼的
皮包公司,以此名義注冊,其實沒有什麼實際業務。
光明集團董事長虛設百餘公司轉移十幾億資產被拘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istory/people/20081103/198690.shtml
看看這個你就知道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名目各異的投資公司了。
⑦ 什麼是文化產業投融資
投資融資方向是文化方向的。
⑧ 什麼是文化產業投資公司
如果你們公司有投資意向的話,找當地政府文化部門啊。
他們會很樂意幫你們把事情都解決的。
⑨ 文化投資公司經營范圍是什麼
法律分析:文化投資公司經營范圍是文化產業投資,投資咨詢、科學技術咨詢、商務咨詢,創意設計服務,生物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企業形象策劃,展覽展示服務,會展會務服務,圖文設計,廣告製作、代理、發布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四條 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第六條 設立公司,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分別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不得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應當在公司登記前依法辦理批准手續。公眾可以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查詢公司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提供查詢服務。
⑩ 文化產業投資的文化產業投資案例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中國好聲音》
2009年4月,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成為第一個在國家發改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基金規模為50億元人民幣。這支來自海內外傳媒領域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資源的團隊與新聞集團合資成立了星空華文傳媒公司,下轄燦星製作。燦星製作先後成功引進和製作出全球最大選秀節目《中國達人秀》以及去年火爆熒屏的音樂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關注市場需求,不僅嚴謹地評估《荷蘭之聲》、《英國之聲》在本土市場的表現,而且將節目在中國各大視頻網站上的視頻播放次數和網友留言收集起來,作為項目決策和實施的重要依據。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重視「國際模式、中國表達」的內容創新機制,從西方引進電視選秀品牌和模式再注入中國價值觀,用國際一流的傳播手段去傳播當下社會的「中國夢」。《中國好聲音》源於荷蘭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導師選擇、節目環節設置都源自荷蘭,但是導師與學員分享音樂道路的艱辛、家人朋友的支持等情節又融入了濃厚的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情感。
華澳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畫皮》
華澳基金對電視劇《畫皮》的投資是國內首家私募基金投資單個影視劇項目。該劇總投資2400萬元,華澳投資了300萬元。
此前內地基金行業進行文化產業方面的投資,主要是進行股權投資,而針對具體項目進行投資,華澳開創了先河。在華澳基金投資《畫皮》的過程中,深圳文交所協助基金對影視劇劇組創作團隊做了較深入的調查。此外,深圳文交所還針對影視劇項目,在投資風險控制和交易制度設計方面做出創新,採用以版權質押為核心的創新型融資手段,並對投資資金進行第三方監管,將投資風險盡量降到了最低,這些做法增強了投資商的信心。
廣東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閃購
2012年6月,廣東文化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向閃購注入10億元資金,是近年來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金額最大的首輪融資。此外,廣東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還力促南都全媒體集群與閃購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閃購是中國第一家專注於手機物聯網技術開發與應用的公司,是中國第一家涉足移動電子商務的先鋒企業,擁有全國最大的手機物聯網購物應用平台。南都全媒體集群形成了報紙、雜志、網路、移動終端等多種媒介形式綜合發展的全媒體經營格局,在內容、形態、渠道等方面達到全覆蓋。
南都與閃購的強強聯合,使平面媒體搭上移動互聯網的高速列車。南都從平面媒體演變為可實時播報的流媒體,信息表現方式更加豐富。南都和閃購將共同打造廣東電子商務誠信體系,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健康發展的範例。
建銀國際文化產業基金投資小馬奔騰
2011年4月,建銀國際文化產業基金在啟動儀式上宣布,北京小馬奔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該基金正式投資的首家文化企業,投資金額是3億至4億元。
對小馬奔騰而言,此次融資完全是買方市場,公司方面提供的投資額度已經足夠大,完全有容量引入多家投資者,而在其引入的投資者中幾乎都具有文化產業投資背景或擁有相關資源。建銀文化基金之所以能最終成為領投方,是因為其背後有龐大的資金平台,以及其在院線建設方面的優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