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閩南媽祖文化從哪裡來

閩南媽祖文化從哪裡來

發布時間:2022-06-26 08:30:14

傳統文化中的媽祖是怎麼來的

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後、天後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這一信仰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台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考察媽祖的生平得知,這一信仰來自民間傳說。先是傳說,然後是傳說的歷史化和神化,最後形成普遍的媽祖信仰。

媽祖誕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島。最早史料記載見於南宋廖鵬飛在紹興二十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能預知人禍福??」

傳說媽祖出生於仕宦之家,是當地的望族。她原名林默,父親林惟愨,母親王氏,二人多行善積德。一天晚上,王氏夢見觀音大士慈詳地對她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賜。」於是便懷了孕。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將近分娩,見一道紅光,從西北射入室中,光輝奪目,香氣飄盪,久久不散。又聽得四周隆隆作響,好似春雷轟鳴,大地變成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動,媽祖於是降生。她出生至滿月,一聲不哭,因此,父親給她取名「默」。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通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里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年輕的林默練就一身好水性,又能駕船如飛,自願擔起海上救援任務,哪裡有呼救,那裡就出現她的身影,被她救起的漁民無數。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測吉凶,必會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傳說有一次,天黑了,狂風大作,黑浪滔天,海上的船隻無法進港,得訊後的林姑娘情急中將自己家的房屋點燃了,讓熊熊大火為船隻引航??

在一次海上救援中,女俠不幸遇難??消息傳來,鄉親們悲痛欲絕,誰都不信她真的沒了,更願意相信28歲的林默羽化升天,成了海神,永遠護佑他們平安順利。

自北宋開始,她被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從宋到清,歷朝皇帝共36次褒封她,從「夫人」到「天妃」、「天後」直至「天上聖母」。歷代皇帝的尊崇和褒封,使媽祖由漢族民間神提升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而且神格越來越高,傳播的面也越來越廣。

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台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後宮或媽祖廟分布。

⑵ 媽祖的歷史和來源

媽祖的來歷

媽祖,一個並不陌生的名字,福建、台灣等地的居民大多篤信媽祖,他們不僅把她視為航海保護神,而且作為年歲豐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徵。在以福建為中心的一些地區,處處可見媽祖廟和祭祀媽祖的活動,尤其是在台灣,媽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其祭祀媽祖的媽祖廟多達五百餘座。如果去福建、台灣等地旅遊,你可一定得了解一點關於媽祖的常識。
媽祖的來歷
媽祖是民間林默娘的化身,林默娘為福建莆田湄洲林願的第六個女兒,生於宋建隆元年,出生後不聞其啼哭,因而取名為林默,意為沉默的女子。默娘自小表現出神異的功能,她讀書能過目能誦,且能理解其含義。據史書記載,當她十幾歲時有道家人士來往於她家看透病人體內病情,加上能說出別人的吉凶禍福,顯得非常神異,人們對她非常崇敬。
傳說一天默娘正在織布,忽然眼前出現她父兄在海上遇難的慘狀,她於是掩面泣哭。過了一會兒果然有其父兄在海上遇難的消息傳來。由於她的特異功能,常為漁民預報海上天氣變化,使人們避過了台風等自然災害。當地的漁民非常感激她,把她當作神女、龍女來崇敬。
林默娘死於28歲那年,人們為了紀念她,建造了祠廟奉祀,望她庇護漁民的安全。後來林默娘的「聖跡」四面,教授給她「玄微秘法」,學會了氣功本領。由於她能運用特異功能,傳開,漁民們親切地稱她為「媽祖」。從夫人到妃、到天妃、到天後、到天上聖母,隨著時代的推移,人們對她的崇拜愈加發展。
媽祖廟
在福建、台灣等地隨處可見祀奉媽祖的媽祖廟。媽祖廟一般為「前殿媽祖,後殿觀音」,即在供奉媽祖的前正殿之後,隔羊一個天進,後面供奉觀音的十八羅漢。
台灣北港媽祖廟
台灣北港媽祖廟是現在台灣媽祖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它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由福建姓傅的人遷往台灣的,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
媽祖舞
因為媽祖文化的影響和傳播,形成了許多與媽祖有關的習俗。每當重大節日或媽祖生日(農歷三月二十三日),人們要抬媽祖像出遊,出遊時,有特殊性別的規范、律譜,人們敲鑼打鼓,由9個小孩執小旗,18個大人抬著棕橋。小孩、大人邊走邊舞,到了廣場,便圍著火堆起舞,叫做「擺棕舞」。

⑶ 「媽祖」的來歷是什麼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台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台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後宮或媽祖廟分布。

近年媽祖在東亞海洋史的研究引出東亞在西方航海地理發現前己有的朝貢貿易、琉球網路及跨國移民史討論,而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及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一。

(3)閩南媽祖文化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後、天後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這一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考察媽祖的生平得知,這一信仰來自民間傳說。首先是傳說,然後是傳說的歷史化和神化,最後形成普遍的媽祖信仰。

目前海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媽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

林默娘的「里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

她的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願望,所以在她死後立廟祭祀。此後,她的一個個神跡才接踵而至,並將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間對巫術的信仰是媽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礎。

由於當地士宦的提議和倡導,朝廷也頻頻給予媽祖賜封,媽祖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媽祖被賜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聖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賜封為"護國庇民妙應昭應普濟天後","天上聖母"和"天後"從此便成了媽祖的聖稱。

媽祖信仰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仰之一,她同樣隨著中國人的足跡傳遍世界各地。

海外華人祭祀媽祖,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不忘記祖先,不忘記根本。媽祖本來是海上保護神,後來當她的職能逐漸擴大時,無論是商人、手工業者,也無論是難產或其他疾病,人們都認為媽祖都能幫助他們排難解困。

所以海外的華人同樣建廟祭祀。人們總希望通過媽祖祭祀,將媽祖的博愛、扶弱濟貧、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盡孝的觀念發揚光大,把媽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並傳給下一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宗教事務局王作安局長對此表示說:我們還存在著大量的民間信仰,比如說媽祖信仰,大家非常熟悉的。

媽祖作為一個古代漢族民間的神祗,為何她的精神能被海內外、世界上這么多人認可、贊揚和崇敬呢?這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媽祖身上聚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媽祖她作為一個漢族民間的漁家女,善良正直,見義勇為,扶貧濟困,解救危難,造福民眾,保護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凡此種種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所以才會深受百姓的崇敬。媽祖做了很多有益於民眾的善事義舉,因此受到了海內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

莆田是對外移民的原鄉。在潮汕民居門樓額匾仍可見到「莆田舊家」、「莆陽世系」等莆田印記。海南可考的入瓊始祖有九十多個,數量為來自莆田為最。而莆田崇尚美德、堅守家鄉傳統的文化氛圍,熏陶影響了這些遷移者,加上濃重的戀鄉情結,來自家鄉的媽祖崇拜自然而然就隨著這些遷移者來到了全國、海外各地。

宋元時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貿易港之一,元政府為了發展海上貿易,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

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台灣,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在海外傳播。

⑷ 泉州媽祖文化的形成及特色是什麼

媽祖文化,是中國沿海的一種習俗,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官船出海還是私人船隻出海,人們都要提前拜媽祖。泉州的媽祖文化就是一種習俗,媽祖其實就是海上的保護神,媽祖文化是起源於國內東南沿海等地區,對於很多出海打漁的百姓來說,提前祭拜媽祖,就保佑他們出海順利,平安歸來。

媽祖文化象徵著善良、互助,她給人帶來的都是非常積極正面的印象,媽祖文化直到現在都是沿海城市的漁民出海打漁必拜的,在那些漁民心中,媽祖就是他們的太陽,能在最無助的時候給他們力量,在他們最為難的時候救他們的性命,所以漸漸的媽祖成了一種文化。

⑸ 媽祖文化的起源是什麼

媽祖,是我國古代的女海神,自宋朝以來,隨著航海家們的足跡所至,其影響遍及我國沿江沿海及東南亞各國,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文化之源。
媽祖文化的起源,與我國航海事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國航海業的歷史十分悠久,至遲在隋唐時期,航海技術已相當成熟,與日本、朝鮮及南亞各國的海上往來已十分頻繁。宋、元、明三代,海上航運已十分發達,通過海上的對外貿易已涵蓋了東亞、南亞、澳洲的大片區域。既有元朝南糧北運千重帆影相望的繁榮,更有鄭和七下西洋萬裏海疆變通途的壯舉。

航海是勇敢人的事業,航海的風險是隨時存在的。尤其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人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差,常有大批航海者在風浪中喪生,所以急需尋求自己的保護神。但長期沒有形成統一的信仰。
直到宋代,福建蒲田縣出現了勇於在海上救人的年輕姑娘林默,她的智慧,她的勇氣,她的善良,受到人們的敬佩和愛戴。林默生於公元960年農歷3月23日,卒於987年農歷9月9日。她的英年早逝,在航海者心中必然引起遐想和猜測,漸漸把她傳為神,成為航海者的精神寄託,有如在航海者心目中燃起的一盞明燈,照亮了船民們的千里航程。這是航海者心中的願望,是時代的需要,也和古今中外的各種神明的產生一樣,是一種社會階段和歷史發展的必然。
林默卒後,其鄉人於同年在湄州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爾的湄州媽祖廟。當時廟自然很小,但在航海者中的影響卻非同一般,先由福建船民開始,在船上供牌位,奉香火,以後很快在沿海船民中傳開,成為船民們一致認同的海神。
媽祖廟於宋朝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進行了擴建。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褒封林默為靈惠夫人。這是皇帝第一次賜封,從此開始到清朝同治年間,歷朝皇帝共賜封36次,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後」到「天母」,並列入國家祀典。隨著媽祖廟的擴建和皇帝的褒封,媽祖的名聲越來越大。中國航海者舟內均載有媽祖像,朝夕拜祭。鄭和下西洋,每次行前均到媽祖廟祈禱,曾兩次奉旨到湄州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
從元朝到清朝,我國沿海地區和沿江地區先後修建了大批媽祖廟,北起丹東,南到海南島,東到台灣,西到重慶,媽祖文化已傳播到國內廣大地區。據專家介紹,我國大陸現有較具規模的媽祖廟1500座左右。與湄州一水之隔的台灣省,現有媽祖廟也超過1500座,其中,規模和影響較大的就有430餘座。台灣一省信眾就多達1800多萬人,媽祖成為溝通兩岸關系的和平女神。日本人接受媽祖文化後,發展成為媽祖會,以宗教形式規定了朝拜制度。在朝鮮,在南亞,在北美,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均信仰媽祖。有專家估計,全世界現有媽祖廟宇近5000座,信眾2億多人。應該說,媽祖崇拜是一種文化現象,媽祖文化已成為整個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這種以「和平、勇敢、關愛」為核心的媽祖文化,已受到越來越多的世人的關愛與敬仰。

⑹ 媽祖出自哪裡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親昵稱呼。據宋代的文獻史料記載,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閩林始祖林祿,在晉永嘉元年(307)以黃門侍郎琅琊王司馬睿渡江鎮建業(今南京市)。十年之後,

司馬睿於建業即帝位,是為東晉元帝,林祿以招遠將散騎常侍領合浦太守。太寧三年(325),林祿奉敕守晉安(今福建省之

閩中、閩西和閩南沿海地區,治所在福州),卒贈晉安郡王。林祿的十世孫林茂,於隋代遷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

一帶)。迨至十六世孫林披,又遷澄渚(今西天尾鎮澄渚村)。

( 林披於唐天寶十一年(752)明經出身,官終檢校、太子詹事、蘇州別駕,賜紫金魚袋、上柱國,生九子,名葦、藻、著、

薦、蘊、蒙、邁,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稱「九牧林」。)

媽祖的七世祖林蘊,在「九牧」兄弟中排行第六,唐貞元四年(788)明經出身,辟為西川節度推官。元和元年(806)西川

節度使劉辟謀反,派劊子手持刀脅迫林蘊隨他反叛,林蘊毫無畏懼地叱罵「死即死,我頸豈頑奴礪石耶?」劉見其大義凜然,

終不敢殺。川亂平後,擢為邵州刺史。卒後賜謚「忠烈」。

林蘊後裔有一支居湄洲灣沿岸,地名叫忠門,即表其「忠節」之意,現在地名仍舊。媽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時仕閩。曾祖

保吉,仕後周,顯德元年(954)任統軍兵馬使,鑒於天也紛亂,棄官歸隱。祖父名孚,官福建總管。

媽祖的父親名惟願(一說名惟愨),宋初官都巡檢,母親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媽祖是這個家庭中的最小女兒。

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口,有一個美麗的島嶼叫湄洲島。島上有一座巍峨雄

偉、金碧輝煌的廟宇,供奉著世界聞名的「海神」 媽祖。

媽祖出生於仕宦之家,是福建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是當地的望

族。她原名林默,媽祖父親林惟愨,母親王氏,人多行善積德。一天晚上,王

氏夢見觀音大士慈詳地對她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

賜。」於是便懷了孕。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將近

分娩,見一道紅光,從西北射入室中,光輝奪目,香氣飄盪,久久不散。又聽

得四隆隆作響,好似春雷轟鳴,地變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動,媽祖於是降

生。因生得奇,甚為疼愛。她出生至滿,一聲不哭,因此,父親給她取名「默」。
媽祖有一個哥哥和五個姐姐。八歲時到一所私塾讀書,老師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會貫通。十歲余,她信佛焚香念經,早晚不懈。十三歲時,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經常往來她家,對她說:「你具仙性,應得渡入正果。」於是授以「玄微秘法」。她依法修煉,均能領悟要旨。
媽祖十六歲時,與群女閑游,照妝於井中。忽見神人捧銅符一雙,擁井而上,後有仙班簇擁著,把銅符授給她,女伴們都駭得跑開,媽祖則受之不疑,不一會便靈通變化。此後,她雖身在室中,卻能時常神遊方外,談吉凶禍福,無不奇中。能駕雲飛渡大海,拯救海難,還經常為人治病消災,遠近的人都很感激她,並稱她為「神姑」、「龍女」。
媽祖16歲這年秋天九月,有一天,她的父與兄駕舟渡海北上,當時媽祖正在室中精心織布,忽然伏在織布機上閉起眼睛,臉色突變。一手抓梭,一手扶抒,兩腳緊踏機軸,拼盡全力在掙扎扶持,惟恐有失。其母發覺後,十分驚恐,急忙把她叫醒。媽祖於是失手將梭掉在地上。她睜開眼睛,頓足高聲哭說:「我父得救,哥哥墜海死了!」其母聽罷,十分驚慌,連忙差人打聽消息。不一會兒有人來報,媽祖所言果然屬實。當時其父在怒濤中,倉皇失措,幾次將翻船,若似有人穩住其舵,與她哥哥的船靠近,無奈其兄已是舵摧舟覆了。當時媽祖閉著眼時,腳踏著的是父親的船,而手抓的是兄船的舵,母親把她叫醒,梭墜地,兄船舵摧傾覆了,父親脫險返航,而其兄則被洶涌的浪濤所吞沒。兄溺水後,媽祖陪著母親、嫂嫂和幾個村民一道駕船徑往茫茫大海尋找哥哥的屍體去了。當時海水洶涌,他們突然發現一群水族聚集海面,大家不由得害怕起來。媽祖說,不要怕,並告訴水族不必迎接。突然水色變清,她哥哥的屍體已浮於海面。這時大家才知道是水神護屍來了。終於把兄屍載回,湄洲島民無不稱贊她孝順和慈善。此後凡遇媽祖誕辰,半夜即有大魚成群,環列於湄嶼之前,好像拜舞的樣子,黎明始散去。
湄洲之西,有一個地方叫文夾(今名文甲),為湄洲灣出入的要沖。礁石夾雜,分布其地。有一次有艘商船經過這里遭到巨風襲擊,船角觸礁,海水涌進船艙,情況十分危急,船中人哀號求救,媽祖知道後,非常焦急,忙對村民說:哆頭商船即將沉沒,應趕快前去援救。可是大家看著狂風巨浪,不敢向前。在這緊急關頭,媽祖信手將腳邊小草,找了幾根,拋向大海。剎時間,幾根小草變成大杉,排駕流向船旁,商舟有大杉相附,於是不致沉沒。不一會,風平浪息,船上的人相慶大難不死,都以蒼天相助,互相慶賀。待到將船靠岸,忽發現大木不知去向,經詢問鄉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媽祖的神奇功力。這就是傳說中的《化草救商》。
話說當時湄洲嶼西北方有二神:一聰而善聽,號順風耳。一明而善觀,號千里眼。二神經常出沒作崇,村民甚受其苦,祈求媽祖懲治。神姑於是混雜在婦女當中上山採摘,經十餘日,方與之相遇。二神誤以為媽祖是民間女子,將近前,經媽祖將手中絲帕一拂,遂霾瘴蔽空,狂風卷地,兩怪仍持斧疾視。媽祖說:敢擲下你們手中的斧么?他們竟然丟下,但再也收不起來,因而咋舌伏法。兩年後,二神又出來作崇。這次是在水上出現,乘濤騎沫,沉浮滾盪。當時巫覡都治不了它們。媽祖說:「江河湖海,水德攸鍾,彼乘旺相之鄉,須以土木方可克之。」於是演起神咒,林木震盪,呼呼作響,沙石飛揚,二神無處躲閃,於是拜伏在地,願歸依媽祖。神姑乃將他們收之為徒,作為耳目,為拯救海難,驅惡揚善效力。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媽祖時年二十八歲。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媽祖對家中人說:「我心好清凈,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大家都以為她要登高遠眺,不知將成仙。第二天早上,媽祖焚了香,念了經,與諸姐說:「今天要登山遠游,實現自己的心願,但道路難走而且遙遠,大家不得與我同行,」諸姐笑著安慰她說:「要游去游就是了,何須多慮呢!」媽祖於是告別諸姐,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只見湄峰頂上濃雲四合,一道白氣沖上天空,彷彿聽見天空有絲竹管弦奏起的仙樂聲,直徹雲天,彩虹輝映,媽祖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間。俯視人世,若隱若現。忽然彩雲布合,不可復見。湄洲人仰頭望去,無不欷噓驚嘆。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鄉親們時常能看到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盤坐於彩雲霧靄之間,或朱衣飛翔海上。常示夢顯聖,救人急難,護國佑民。於是鄉里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敬奉,後人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

媽祖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

⑺ 媽祖文化起源於哪裡,是一種怎樣的文化

媽祖文化起源於宋朝,是一種豐富的航海技術文化,並且影響遍及我國沿江沿海及東南亞各國,范圍非常的廣。

⑻ 媽祖文化源於哪裡

媽祖文化 目錄[隱藏]媽祖生平 媽祖傳說與顯靈 媽祖的稱謂 媽祖民間信仰功用 歷代對媽祖的賜封 各地媽祖廟 媽祖文化的發祥地 媽祖文化的傳播

關於媽祖文化,歷史上許多著名學者都曾涉獵這個領域,現代專家學者也進行過認真的研究,1987年,莆田舉行媽祖千年祭學術研討會,與會的專家、學者著重從媽祖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進行研 討。 從媽祖文化的內涵來說,媽祖短暫的一生雖未留下什麼著作,也談不上有什麼思想體系,但她的熱愛勞動、熱愛人民、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跡,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媽祖犧牲之後,人們就按自己的願望和理想,進一步把她塑造成為一位慈悲博愛、護國庇民、可敬可親的女神,其目的仍是為了化育子孫後代和弘揚民族精神。「傳聞利澤至今在」,「已死猶能效國功」──這是宋代狀元黃公度的詩句;「但見舢艫來復去,密俾造化不言功」──這是宋代學者陳宓的詩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靜波濤」──這是元代詩人張翥的詩句;「扶危濟弱俾屯亨,呼之即應禱即聆」──這是明成祖永樂皇帝的題詩。以上這些詩名既是對媽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說明歷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都很重視發揮媽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這一民間信仰成為促進國家昌盛、民族團結、民生富饒的推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媽祖精神無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⑼ 媽祖的由來

林默娘的「里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

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她的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願望,所以在她死後立廟祭祀。

此後,她的一個個神跡才接踵而至,並將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

(9)閩南媽祖文化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祭祀媽祖,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不忘記祖先,不忘記根本,媽祖本來是海上保護神,後來當她的職能逐漸擴大時,無論是商人、手工業者,也無論是難產或其他疾病,人們都認為媽祖都能幫助他們排難解困。

所以海外的華人同樣建廟祭祀,人們總希望通過媽祖祭祀,將媽祖的博愛、扶弱濟貧、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盡孝的觀念發揚光大,把媽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並傳給下一代。

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系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

⑽ 媽祖的來歷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等等],是歷、現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媽祖在宋雍熙四年(987年)年以後,當地漁民立一座香火小祠,稱之為「通靈神女」。此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朝尊號的出現。

民間的稱呼有兩個原因:

1、「媽祖」是林姓家族人對其的尊稱。「媽祖」的「媽」,不是媽媽之意,而是奶奶之意。而「媽」與「祖」連在一起稱呼,就是對族內年高德勛的女人的尊稱。因此媽祖是林姓族人對媽祖的昵稱。莆田林姓族人還昵稱為「姑媽」,更下輩的也有稱「祖媽」的,台灣林姓人也有稱為「祖佛」的,後來逐漸順口稱為「媽祖」,以此來稱呼自己的先輩,就顯得更加親切了。

2、「媽祖」是民間神祗。隨著媽祖信仰的推廣,媽祖信仰不僅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推崇,也成了所有人共同信仰的民間神女,於是世人就跟隨林姓族人尊稱她為「媽祖」。這樣「媽祖」這個名稱,就傳遍世界,代代相傳至今。

(10)閩南媽祖文化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歷史功績

1、濟師助戰。濟師助戰表明了統治者收復失地、統一國土的願望,為此感念媽祖的神功。

2、助剿海盜。海盜猖獗,沿海漁民難有寧日,因此,清代朝廷非常重視剿除海盜,以安撫漁民。

3、協助漕運、海運,祛除水患。媽祖生前以護航導流而受人景仰,其顯聖助漕運、海運、祛除水患的記載相當多,同樣體現了統治者對海上和平的期盼。

4、冊封琉球。對琉球的冊封表現了清王朝對琉球的高度重視,也說明了當時兩國的一段和平共處的歷史,而這些都與媽祖的神功庇佑有關聯。

當代功績

媽祖信俗對當代兩岸信眾關系的和解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兩岸宗教直航的實現即為一例。從1895年至1987年近百年間,海峽兩岸的媽祖信眾幾乎沒有以「媽祖」為名義的交流。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開始首倡實現兩岸「三通」(通郵、通航、通商)。

1982年,台灣北港朝天宮董事蔡輔雄來到湄洲島,並了解湄洲媽祖祖廟的復建情況,台灣媽祖信眾與湄洲媽祖祖廟的第一次較為正式的交流。1988年7月5日,搭乘兩岸周末包機航班的台灣澎湖天後宮180名媽祖信眾抵達湄洲媽祖祖廟朝聖。

從1989年開始,以朝拜媽祖為由的海上宗教直航終於開始成為現實,是媽祖信俗的一大功績。「宗教直航」是在兩岸未能實現直航的情況下,台灣當局特許的一種比照「小三通」方式航行的台灣宗教界人士經金門到福建湄州進香的「特殊直航」。

與閩南媽祖文化從哪裡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