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教育的功能有哪些文化

教育的功能有哪些文化

發布時間:2022-06-26 08:45:14

⑴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麼

教育文化功能是指教育系統對文化的保存、發展所起的作用。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之一。
主要表現為:
1.選擇、傳遞、保存文化。教育藉助公開課程(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課程)和隱性課程等形式,為學生提供適應社會生活的知識、技能、規范和價值,有選擇地繼承文化遺產,保存社會文化模式。
2.創造、更新文化。教育系統中進行的科學研究、設計,以及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與文化相關的個性和創造力,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文化的創造和更新。
3.傳播文化。現代教育,尤其是現代高等學校的校際交流(學術交流、資料交流、聯合培養學生等),直接促進了不同社會或地區文化的傳播。
4.影響「身份文化」的分層。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教育賦予不同的個體以一種相對特殊的「身份文化」一定的社會期望、自我認同、自我期望、知識結構等。
關於教育是否是文化的更新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教育社會學中的功能論學派和沖突論學派之間存在不同看法。功能論學派視教育為文化的革新者,沖突論學派則認為,文化具有階級性,資本主義教育不可能更新文化,而只是再生產某種「支配性文化資本」,以維持階級統治。

⑵ 教育的文化功能有那些

(1)教育具有傳遞與傳播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創造、更新文化的功能。具體表現為:教育為社會文化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創造活力的人才;現代教育與文化創造緊密結合,成為促使文化變革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軍。

(3)教育具有普及文化、提高人的文化水平的功能。首先表現為掃除文盲;其次表現為使原來少數人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被更多的人或全民所掌握;還表現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等方面。

(4)教育具有整合世界先進文化的功能。

⑶ 簡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一,教育具有文化的傳遞的功能。文化是人類在活動中創造的,對個體來說是後天習得的,它不可能通過遺傳的方式延續,而只能通過傳遞的方式發展下去。

第二,教育具有文化選擇的功能。文化選擇是文化變遷和文化發展的起始環節,它表現為某種文化的自動選擇或排斥。

第三,教育具有文化更新與創造功能。文化是人類創造的,教育不僅負有對既有文化的傳遞功能,還具有更新、創造文化發展的功能。

第四,現代教育的開放性還促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文化是一定時期特定地域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共同方式,在這個意義上,任何的文化都具有地域性和封閉型。

(3)教育的功能有哪些文化擴展閱讀:

任何社會的教育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發生發展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都是一定社會文化的表現。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無不體現該國的文化精神。

另一方面,文化總是通過教育的傳承作用,促使個體參與文化實踐、實現文化創新來保存發展文化的。沒有教育,文化就不可能發展。教育促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表現為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不僅僅是傳遞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在人類已有的舊文化中力求更新與創新。使之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也必須不斷地創造與更新文化。

而人類正是通過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財富內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精神財富,培養、造就他們與文化發展相關的個性和創造力,從而使文化得以發展和更新。

更新與創造文化主要表現在兩方面:教育對文化選擇、批判、融合、構建新的文化特質和體系,使文化得到不斷更新發展;教育要創造一種新的文化:直接途徑(直接生產新的文化)和間接途徑(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沒有文化的更新與創造,就沒有文化的真正發展。教育更新、創造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教育通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來發揮其文化創造的功能。人及既是文化的產物又是文化的創造者。

(2)教育直接創造新的文化。新的文化包括新的作品、新的思想、新的科學技術等。

⑷ 教育的文化功能體現在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 文化是人類的創造物,文化創造的過程就是一個教育過程,教育是文化化的過程。人類的文化一旦產生,就成為外在於人的客觀存在,教育對於文化保存與發展的作用,構成了教育的文化功能,具體說來,表現在: (1)教育的文化傳遞、保存功能。教育是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教育的文化傳遞、保存功能有兩種方式,其一是縱向的文化傳承,表現為文化在時間上的延續;其二是橫向的文化傳播,表現為文化在空間上的流動。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文化按照存在的形式,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存儲形態的文化,一種是現實活躍形態的文化,從存儲形態的文化轉化為現實活躍形態的文化,這一過程就是文化活化的過程。 (3)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文化選擇是文化變遷和文化發展的起始環節,教育選擇文化不只是促進文化的發展和變遷,更重要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選擇能力,促進人的發展。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是指教育按照其價值目標和理想,對社會現實的文化狀況進行分析,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引導社會文化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從兩個方面促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方面是通過教育的交流活動;另一方面,教育過程本身通過對不同文化的學習,對文化進行選擇和創造。 (6)教育的文化更新與創造功能。沒有文化的更新和創造,就沒有文化的真正發展。教育激活文化的功能,最根本的體現就是對文化的創新。

⑸ 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一,教育具有文化的傳遞的功能。文化是人類在活動中創造的,對個體來說是後天習得的,它不可能通過遺傳的方式延續,而只能通過傳遞的方式發展下去。

第二,教育具有文化選擇的功能。文化選擇是文化變遷和文化發展的起始環節,它表現為某種文化的自動選擇或排斥。

第三,教育具有文化更新與創造功能。文化是人類創造的,教育不僅負有對既有文化的傳遞功能,還具有更新、創造文化發展的功能。

第四,現代教育的開放性還促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文化是一定時期特定地域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共同方式,在這個意義上,任何的文化都具有地域性和封閉型。

⑹ 簡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四個方面,分別是教育的文化傳遞功能、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教育的文化創造功能。

首先來看教育的文化傳遞功能。

如果人類文化不從上一代傳遞給下一代,那麼,人類文化的保存、積累與發展就將成為不可能。新的一代如果去重復他們的前輩所經歷的事,人類就不可能進化,就永遠只能停留在結繩記事、鑽木取火的蒙昧時代。教育傳遞著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較為迅速、經濟、高效地佔有人類創造的文化財富。使一個人從毫無文化內容的「自然人」變成一個具有攝取鑒賞、創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社會性信息,因而也是人類的獨有信息,獨立於人體之外,不能靠生物遺傳方式去為他人獲得,而只能通過「社會遺傳」。教育作為培養人的活動,它以文化為中介,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動實現文化的傳承,客觀上起著文化傳承和普及的作用。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將人類積累起來的文化,經過選擇、加工成教育語言和文字的形式,在與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動中傳遞給受教育者。於是,上一代的文化被傳遞到下一代,為他們所繼承、接受、理解、掌握。文化的傳承和保存在教育過程中得以實現。
教育通過使人類掌握文化傳遞的手段和工具實現文化的傳承和保存。人類通過教育不僅可以繼承文化、保存文化,而且教育亦可使受教育者掌握繼承和保存文化的工具和手段。伴隨著社會的前進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各種新的文化傳媒不斷涌現,教育一邊利用這些傳媒高質高效地進行文化傳播和保存,同時,也把使用這些傳媒的方法教給了學生。於是,學生便可利用這些新的工具和手段,如電視、錄音、錄像、電子計算機等自己去獲得文化。

其次,來看教育對社會文化的選擇功能

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學校長時,實行「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因而,在當時的北大,既有講授馬克思主義的,也有宣傳資產階級學說的,還有鼓吹中國傳統儒家學說的。這實質上就是教師在利用教育對文化進行選擇。教育對文化的選擇,在多種文化觀念相沖突的歷史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和重要。

教育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它必須對浩瀚的文化作出選擇,根據統治階級的需要和學生發展的需要,對社會現實的文化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去偽存真,向學生提供科學的、有價值的文化。 這既能引導社會文化向健康方向發展,更能培養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選擇和批判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

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文化選擇。這些途徑有通過培養目標選擇文化,通過課程標准和教材選擇文化,通過教育過程選擇文化,通過教師群體選擇文化,以及通過學校的種種制度選擇文化等等。
在動態發展中進行文化選擇。縱觀人類教育的發展史,教育對文化的選擇並不是靜止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變化的,表現在:選擇的范圍不斷擴大,由窄到寬,由區域文化到世界文化,選擇的重點發生轉移,由宗教文化到世俗文化,由古典文化到現代文化。
再來看,教育對社會文化的交流功能
教育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促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是內在的教育過程本身。教育過程本身通過對不同文化的學習,對文化進行選擇、整合,形成新的文化,促進文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二是外在的交流活動。如互派留學生、對外學術交流和合作等,促進不同民文化間的相互吸收、相互影響和相互融合。

最後,來看一下教育對文化的創造功能。
教育對文化的選擇、批判和融合功能,也就是在構建新的文化特質和體系,使文化得到不斷的更新和發展。教育不僅直接產生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學技術,還通過培養創造性人才,來從事文化創造活動

首先,教育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培養了一支文化建設的生力軍,為文化的創造提供了可能性。人是文化的主體,人不僅是文化的承擔者,同時又是文化的創造者。教育作為形成人、發展人的手段,就是利用人類已有的文化成果去影響人,塑造人的個性,把社會文化轉化為個體文化,外在文化轉化為內在文化,使人由愚昧的野蠻人成為開明的文化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無限地發掘了人創造文化的潛能,增強了人創造文化的力量。
其次,以科學研究為主要形式的文化創造活動正成為現代教育,特別是現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科學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職能,有科學研究就有科技成果,有科技成果就有其在實際中的應用,就有新文化的不斷產生。因此,從教育與文化發展的歷史來看,高等教育創造新文化是積極的、推動社會發展的。
總之,文化的生命不僅在於它的保存和積累,還在於它的更新和創造,只有時時更新的文化才能源遠流長。而教育是實現這一切的最好手段。

⑺ 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
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
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⑻ 教育的功能

教育有個體功能、社會功能、顯性功能、隱性功能、正向功能等主要功能。教育具有多種社會屬性,也呈現出多種社會功能。在階級社會里產教育具有階級性,其特有的功能體現在教育適應並維護一定階級的根本利益,維護國家政權統治及其政治關系。
1、個體功能
促進個體思想意識的社會化;促進個體行為的社會化;培養個體的職業意識和角色;開發人的創造力,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
2、社會功能
教育改善人口質量、提高民族素質、教育促進文化更新與創造功。教育通過生產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的發展。
3、顯性功能
教育通過提高國民的人力資本,促進國民收入和經濟的增長。
4、隱性功能
教育傳播科學,啟迪人的民主觀念;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5、正向功能
教育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功能。
希望我能幫助你,還請及時採納謝謝你。

閱讀全文

與教育的功能有哪些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