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近代西方社會文化領域發生了什麼重大變革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指14世紀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17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
核心:人文主義精神。本質是以人文主義沖擊宗教神權的束縛,解放人們的思想。實際上,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不是完全提倡復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
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它支配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哲學和科學的發展。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反對基督教的來世觀念和禁慾主義,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質享受,鼓勵發財致富和冒險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
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對教會的精神禁錮和羅馬教廷的權威統治。它既是一場社會政治運動,也是一場思想運動。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張,實際上是尊重每個人自己對信仰的理解,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斷,這其實就是鼓吹思想的自由,也表達了對人的尊重。宗教改革使千千萬萬的民眾打破了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
十四五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以人文主義沖擊宗教神權的束縛,以解放人們的思想,在文藝復興影響下的宗教改革也表達了人文主義的訴求,沖擊了羅馬神權的統治。批判神權、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共同的人文主義傾向。前者主要在知識階層,而後者則激發了普通民眾。
文藝復興的實質:
歐洲文藝復興源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等地絕非偶然。一是資本主義萌芽首先出現於此,新興資產階級一方面不再關心虛幻的神學說教,另一方面又追求財富和現世的享樂,因此為了求得自身的發展就必須從中世紀的神學桎梏下解放出來。而當時的義大利人既能接觸到豐富的古希臘羅馬的文化遺存,又有機會得到拜占庭帝國保留的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這為新興資產階級的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資源。此外義大利佛羅倫薩等城邦聚集了眾多的博學之才,有一批對宗教專制不滿的知識分子,這為滿足新興資產階級的需求提供了人力資源。那些先進知識分子闡釋古典文化的人性美,表達他們對現實生活的希望,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提倡自由和物質享受,鼓勵冒險和發財致富,這一切正好順應了資產階級的要求,符合他們的利益,結果是形成了對中世紀以來的宗教神學的有力沖擊。從文藝復興的興起原因和思想傾向來看,文藝復興的實質應當是:反映歐洲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思想解放運動。
文藝復興概況:
1、背景:
前提:資本主義萌芽首先出現
物質:義大利經濟的縈榮
人才:匯聚眾多人才
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大量遺存
2、含義和實質:
①含義:文藝復興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中人文主義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是反映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不是單純的古典復興,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創造,它表現在科學、文學和藝術的普遍高漲和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
②實質:文藝復興是反映歐洲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解放運動。
3、核心:人文主義
以神為中心→以人為中心; 禁慾和來世→現世的享受; 等級觀念→自由平等; 蒙昧主義→理性和科學。
4、主要成就:
①文學領域: 「文學三傑」: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談》 思想主張: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慾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展人的個性。
●但丁:「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恩格斯)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張:率先對教會的丑惡現象表達了憎惡。
●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張: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
②藝術領域:「美術三傑」是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畫聖)。
5、擴展:
歐洲其他國家的發展。
6、意義:
①解放思想:文藝復興沖破了基督教神學桎梏,喚醒了人的自我意識,頌揚了為創造現世幸福而奮斗的精神,為後來的啟蒙思想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②推動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發展:文學藝術方面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自然科學也因為思想解放和對實踐的關注而走向近代科學。越來越多的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❷ 你了解哪些國外文化
對法國的巴黎聖母院有些了解,它始建於1163年, 歷時182年建成,巴黎聖母院坐落在巴黎發祥地西岱島, 它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之一, 在歐洲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❸ 外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1、復活節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由於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復活節的具體日期也是不確定的。但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2、感恩節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西方傳統節日,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
直到美國獨立後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 。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感恩節假期一般會從星期四持續到星期天。
3、愚人節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愚人節。節期為公歷4月1日,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在這一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後才揭穿並宣告捉弄對象為「愚人」。
4、狂歡節
狂歡節,通常是基督教四旬齋前飲宴和狂歡的節日,原由主節一直延長到四旬節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節前幾天。盛行於歐美地區。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狂歡節節日,化妝舞會、彩車遊行、假面具和宴會是狂歡節的幾大特色,它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一般在2、3月份舉行。
5、萬聖節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
❹ 外國文化特色
1. 古希臘文明的興起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另一支希臘人(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此後300年,希臘完全陷入沉寂狀態,封閉又貧窮,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所以又稱「荷馬時代」。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推廣,取代了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希臘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前776年召開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也標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2. 希波戰爭
在希臘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擴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在擴張,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艾奧尼亞希臘諸邦。前499年,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米利都等希臘城邦發動起義,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鎮壓起義後,就准備進攻雅典。前490年,波斯大軍渡海西侵,但在馬拉松戰役中被人數居於劣勢的雅典重裝步兵擊敗。希臘人贏得了第一次希波戰爭的勝利。
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50萬大軍再次進攻希臘。希臘各城邦也結成同盟,共御強敵。希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人為主力,海軍則以雅典艦隊為主。希臘陸軍在溫泉關阻擊波斯陸軍,雖然兵敗,但為希臘海軍的集結贏得了時間。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將全城焚毀,但希臘海軍在薩拉米海戰中一舉擊潰波斯海軍,波斯人面臨補給被切斷的危險,不得不撤退。希臘人乘勝追擊,解放了小亞細亞的希臘諸邦。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
3. 伯羅奔尼撒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
希波戰爭以後,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雅典海軍是希臘各城邦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執政時期達到黃金時代。希波戰爭中,希臘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戰後逐漸成為雅典實現其霸權的工具。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不滿雅典的霸權,雙方爆發多次摩擦。前431年,斯巴達的同盟底比斯進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依靠其強大的海軍進行封鎖,斯巴達則攻入雅典,試圖迫其決戰。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遂於前421年締結和約。和平未能維持很久,前415年,雅典對西西里島斯巴達的盟邦敘拉古發動大規模遠征,結果以慘敗告終。西西里遠征使雅典元氣大傷,無力抵禦斯巴達的攻勢。前405年,雅典海軍被全殲。次年,雅典向斯巴達投降,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斯巴達的霸權也未能長久,希臘各城邦陷入混戰之中。
4. 馬其頓的崛起
馬其頓位於希臘的北部,處於希臘文明的邊緣,被希臘人視為蠻族。但從公元前4世紀起,馬其頓逐漸成為希臘北部的重要國家。前395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馬其頓成為巴爾乾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面對馬其頓的崛起,希臘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反馬其頓同盟。前338年,馬其頓在喀羅尼亞大敗希臘聯軍,取得了對整個希臘的控制權。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即位。亞歷山大即位後很快就平定了希臘城邦的起義,鞏固了政權。前334年,亞歷山大率大軍渡海東征,拉開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亞歷山大最大的敵人是強大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先後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蘇斯擊敗波斯軍隊,從波斯人手中奪取了敘利亞和埃及。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試圖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拒絕。前331年,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加米拉戰役爆發。亞歷山大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並乘勢攻下巴比倫,波斯帝國滅亡。亞歷山大繼續東進,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他龐大的帝國也隨之分裂,古希臘歷史結束,希臘化時代開始。
5. 影響
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很多知識分子(以僧侶和貴族為主)為了擺脫基督教日益腐朽的世俗化統治與思想禁錮,開始重新學習逐漸被遺忘的古希臘著作,例如《荷馬史詩》、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和一些先古基督教會文章。古希臘的精神遺產第一次得到了全面復興和繼承。
可是到了18~19世紀,隨著啟蒙運動的興起,學者們不再把《聖經》上寫的當作真事,而且把古希臘的知識歸於同類,把前776年第一次奧運會之前的事情統統算為神話,而非歷史。1870年Heinrich Schliemann在希臘Troy出土文物,這一考古發現讓西方人重新認識到古希臘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傳說,而的確經歷過燦爛的文明。從此學者開始仔細研究古希臘流傳下的著作,區分神話,傳說和歷史。
6.古希臘城邦
公園前8---前6世紀,希臘走上復興之路,城邦逐漸發斬起來.
城邦是指希臘的一種國家形態,它一般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地若干村落。
7 古希臘城邦政體
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徵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政體:貴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頭制,僭頭制。
古希臘數學分為三個時期
一、從伊奧尼亞學派到柏拉圖學派為止,約為公元前七世紀中葉到公元前三世紀;
二、亞歷山大前期,從歐幾里德起到公元前146年,希臘陷於羅馬為止;
三、亞歷山大後期,是羅馬人統治下的時期,結束於641年亞歷山大被阿拉伯人佔領。 歐幾里德
古希臘最著名的數學家和貢獻
丟番圖,被譽為代數學鼻祖;
阿波羅尼奧斯,圓錐曲線的研究;
歐幾里德,著有《幾何原本》,奠下了以後歐洲數學的基礎;
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多個定理,包括勾股定理,並發現無理數;
阿基米德,帶動幾何發展,善用窮舉法、趨近觀念(十分接近現代的微積分)。
古典希臘哲學,或稱早期希臘哲學集中在辯論與質詢的任務。在很多方面,它同時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早期希臘哲學家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從未間斷,從早期穆斯林哲學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運動和現代的普通科學。
1. 前蘇格拉底的哲學家
西方哲學的歷史從古希臘開始,特別是一群通稱為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這不是為了否認其他在古埃及、閃族以及巴比倫文化里出現的早期哲學家而作的謠傳。誠然,每個文化中都存在偉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而我們有證據證明一些最早的希臘哲學家可能至少接觸過某些埃及和巴比倫思想的作品。然而,早期希臘思想家與他們的前人相比至少增加了一種元素,使他們與前人的思想區分開來。在歷史上,我們首次在他們的作品中發現他們對於世界規律並不是教條式的主張,而包括了他們對這些理論的各種論點。
事實證明了,幾乎所有早期希臘哲學家提出的各種宇宙論是極度和明確的謬誤,但這並不會降低它們的重要性。因為即時以後的哲學家立刻拋棄了前人假設的答案,但他們不能逃避前人所提出的問題。
而希臘哲學家所追隨的形式和傳達他們的答案方法,變得與他們所問的問題一樣重要。前蘇格拉底的哲學家拒絕傳統的神話對他們周遭所見現象的解釋,而贊同更理性的解釋。換言之,他們依靠推論和觀察來闡明圍繞他們周圍的真實自然界,而且他們使用合理的論點突出他們的觀點來告訴他人。盡管哲學家對關於理性和觀察相關重要性尺度有所爭論,但2500年來他們基本上一致使用由前蘇格拉底學派最早發明的方法。
爭議常出現在確定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思想,以及確定他們用以支持自己獨特觀點的論據的方式。這個問題並非來自他們自身或思想上的一些缺陷,純粹是由於他們的歷史與我們相隔太遠的緣故。雖然多數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創作出標志性的著作,但我們並沒有任何一本著作的完整版本。我們只有後世的哲學家和史學家對其作品的引用,與偶爾發現的原文片段。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是一位雅典哲學家,他開創了「倫理哲學」,使古希臘哲學從單純研究自然轉向研究人類本身,成為西方哲學傳統中最重要的偶像。他採用的「詰問式」教育方法對西方的思維方式有極為重要的貢獻。請參看他寫的文章得到更多信息。
柏拉圖
柏拉圖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古典希臘哲學家,受教於蘇格拉底,並教導了亞里士多德。他最著名的作品,《理想國》描繪了他幻想的「完美」國家。他也寫了《律法》和許多蘇格拉底的對話錄。柏拉圖在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了蘇格拉底的學生,而且參加了對他老師的審訊,雖然並非由他執行。與蘇格拉底不同,柏拉圖寫下了他的哲學觀點,並留下相當多數量的手稿。請參看他寫的文章得到更多信息。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一起,被稱為對西方思維方式產生重要影響力的兩人之一。
他們的作品,雖然在許多基礎的方面有關連,但在風格和主旨方面卻截然不同。柏拉圖寫下了數打哲學對話錄(以談話的形式來辯論,通常由蘇格拉底以參與者身份出現)和少量信函。雖然早期的對話錄主要是關於獲得知識的方法,而且大多數在最後關於公正和實際的倫理,但他最著名的作品陳述一個關於倫理學、形而上學、推論、知識和人類生命的概要觀點。其突出的思想包括,通過直覺(感觀)所獲得的知識總是會留下困惑和不純的觀點,而且對所謂「沉思的心靈能從世界中獲得『真實』的知識」感到厭煩。只有靈魂能掌握知識的結構、事物的真實本質,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一個充滿瑕疵的拷貝。這樣的知識不僅有倫理的重要性,而且有科學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把柏拉圖視為一個唯心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
相比之下,亞里士多德更重視從感觀獲得知識,而且將相對的更多地獲得經驗主義者的現代標簽。因此亞里士多德為之後最終發展進入科學方法的世紀做好了准備。如今仍然存在的亞里士多德作品以論文的形式出現,大部分並未被作者所發行。最重要的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論靈魂詩學和很多其它的作品。
古希臘文學是指古代希臘世界的文學。廣義的古希臘文學涵蓋了從氏族制希臘社會到希臘化時代的文學,持續時間近1000年。古希臘文學是整個西方文學的源頭,也是歐洲文學的第一個高峰。
古希臘文學反映了歐洲從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的現實生活,特別體現了古代世界的人們對戰爭與和平、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思考。古希臘時代顯赫的英雄行為和社會歷史的重大變遷都在文學作品中得以深刻的體現。這些文學作品不僅為整個西方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調,也為人們研究古希臘世界的歷史與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注:這其實還不算具體,為了提交我還刪去了一部分,更具體的請打開網路,搜索外國文化。)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017197.html?wtp=tt
❺ 怎樣了解外國文化
隨著中國近幾年來的迅猛發展和溝通的日益方便,外國文化以及西方流行也開始在中國侵佔市場,各種繁多歐美以及日韓文化、產品開始中國各大中小城市開始普及,以至於出現了「哈日族」、「哈韓族」、「街舞」、「極限運動」、「80後」等等新名詞。那麼,這類新名字與新文化的出現會給現金的中國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一、
美國街頭文化是美國社會一樣很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由於近50年來,美國社會當中還具有嚴重的種族歧視觀念,當時的黑人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非常低,所以美國的黑人當中就開始流行一種街頭文化,以此來進行發泄自己對於社會的不滿。街頭文化里,除了我們所熟悉的「街舞」、「HIP HOP音樂」、「街頭籃球」還有諸如「塗鴉」(畫在牆上的一種美術形式,在美國低特律的地鐵牆上隨處可見,內容包括一些有關政治和社會風氣的不滿的發泄)、「battle比賽」(美國地下的一種音樂比賽,一對一,以挑出對方身上的缺點進行對罵的形式,歌詞中大多有挑釁的意味)等。當然要糾正一點,很多人以為街舞就是街頭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實應該是battle,街舞在美國街頭並不是很流行,現在主要是在日韓比較流行。
接下來是正題,中國的流行樂壇,大多受美國、日韓等地的影響,歌曲旋律、歌詞當中所包括的文化內涵也基本都是外國文化的味道,而有本國文化的音樂人卻很少,即便有,也不太受到國內歌迷的支持和歡迎。受支持的大多是一些20出頭的年輕歌手,而恰恰他們的歌基本屬於模仿歐美風格。我們知道,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是與他們國家的社會背景以及發展狀況慢慢演變出來的,所以每一個國家他們的文化分支都是具有本國的文化內涵在內的,這也造成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內涵的不同。中國的文化是古老而傳統的,因為發展的歷史久遠,文化也就有了一些傳統和古老的味道,這正是重點,正因為中國的文化傳統很古老,使得很多國內的年輕人認為中國文化老土,以導致崇洋媚外。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可悲的是,中國的年輕一帶受的都是外國文化的熏陶,而且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再舉個例子,前幾天,李連傑先生的新片《霍元甲》上映了,整部片子整體來說很不錯,讓人看了很感動。從長遠來說,李連傑的古裝功夫片總是能體現出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與霸氣。從《黃飛鴻》系列到《功夫皇帝方世玉》再到《精武英雄》,這次的《霍元甲》也是一樣。但是,在影片的最後,霍元甲因為日本人的毒害而倒下的時候,也正是全最高潮的時候,卻突然蹦出來一個周傑倫開始嘻嘻哈哈,一下子打亂了影迷先前的情緒,於是整個高潮片段都給一首歌搞砸了。這就說明不同社會背景下發展出來文化在很多場合是無法相互融合的,這就好比在維也納音樂會上放京劇,是同一個道理。
二、
日本動漫。
日本動漫確實好看,我不否認,因為我也曾經痴迷,日本人的堅強和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也確實值得人們尊敬,日本動漫在年輕一代當中的風行,在我看來,是無法避免的。
小學5年級,那時候看《火影忍者》不知道有多少瘋狂,什麼忍者刀啊什麼忍者道具之類動漫周邊產品買了也挺多錢。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動漫中處處體現出來的精神是我可以終身受用的。這是好處,但帶來了什麼壞處呢?日本動漫在中國的痴迷群體,一般在青少年,也就是10-16歲的年齡段,這一年齡段的人,大多世界觀,人生觀以及一些處世原則都還未成熟,看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會過分盲目地崇拜,而日本的動漫中體現出來的大多是日本傳統文化與精神。這就是所謂的「思想侵略」。日本人從本質上來說,寫這些漫畫是有某些政治目的的。設想一下,中國的年輕一代,腦子里裝的都是日本的文化,都是看日本文化長大的孩子,到我們這一代長大了以後,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有誰還記得,一個民族的凝聚力還從何尋找?!
三、
「80後」文學熱潮將給中國帶來什麼。
近幾年來,一批又一批80年後出生的年輕作家開始侵佔中國文學市場,隨著「新概念全國作文大賽」的越辦越好,像郭敬明、韓寒這樣的作家開始在中國的青少年群體當中大紅大紫起來。在早期,因為中國教育機制的某些缺陷,部分地區的學生,特別是初中、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當然這種缺陷現在依然存在),所以早期有很多喜愛文學的初、高中生曾經寫了一些叛逆並且帶有批判意味的文章,因為這些文章符合了當時大多學生的心理,所以有較多的學生開始模仿這種寫作風格。漸漸地,這種帶有叛逆色彩風格的文章更加成為了一種形式,這些學生寫東西不再是真實感情的流露,而是刻意地使寫的文章達到某種效果。更加嚴重的是,因為這種風格的文章寫得多了,想法也有些過頭了,很多的學生有了消極的念頭,更有甚者因此得了心理疾病,並且有更多的學生開始認為,寫文章是為了追逐某種潮流,而這並非文學的本質。
當然,這些現象也有好的一面,因為追逐潮流和這種新的「頹廢風」,很多學生也開始拿起了筆試著寫作,其中有一部分人挖掘了自己對於寫作的興趣,當然也有人永遠無法領悟到寫文章的實質意義。不過「80後」之風還是為久經沉寂的中國文壇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
四、
來自美國的「搖滾頹廢風」
同上面的「80後」一樣,美國的搖滾朋克風潮一樣帶有頹廢的意味。其實搖滾很好聽,我也很喜歡,但從為去認真研究過,也從未想過學習它的什麼或者崇拜它的什麼,只是以之為樂。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為之著迷。搖滾樂中帶著強烈的頹廢意味,雖然有漢森樂隊這樣的清新搖滾樂隊,但是卻少之又少。外國的搖滾歌手有很多帶有心理疾病,並且常做出瘋狂的舉動,可是國內的歌迷也居然有人認為這很有個性,紛紛為之效仿,這真是讓人想不通。加上「80後」風的熏陶,今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著耍酷,學叛逆,學頹廢。這已經不是正常的心理狀況,而是一種刻意製造出來的性格特點,隨之而來的是對於生活、對於學習和對於事業的消極想法。
總結:外國文化確實絢麗多彩,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抨擊外國的文化,也不是說不能去欣賞外國的文化,但是,我們中國的年輕一代當中,能夠意識到自家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了,我的建議是,大家可以把這些外國的文化因素做為興趣,但千萬別迷失了心智,過於地崇拜,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有它瑰麗眩目的一面,為什麼不嘗試著接受呢?還有,要是真的喜歡日本的漫畫,建議你相信自己有了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後再去看日本漫畫,日本漫畫中體現出來的許許多多精神是非常可貴的,值得我們去學習。
我們要刪去壞的方面,學習好的方面。
最後套用一句經典的台詞:
「取洋人之長,補國人之短,耀出千分光,發出百點熱!」
——電影《黃飛鴻系列之西域雄師》
下流筆
參考資料:http://hexue.com/Print.asp?ThreadID=28
❻ 外國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英國
1。英國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曾經用功各種方法打敗了其他殖民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強權。它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抄襲了荷蘭的金融政策以獲得戰爭經費,打敗了法國,掠奪了印度,利用「政府的中介」——東印度公司進行殖民擴張
2。英國是老牌的工業國家,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3。英國人的母語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
4。英國信基督新教,坎特伯雷大主教是基督新教的首腦
5。英國有一隻強大的軍隊,經常配合美國在世界各地進行軍事行動
6。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保留了女王和國王,可是沒有實權
7。英國有很多名車:蓮花、阿斯頓馬丁、麥克拉倫、勞斯萊斯等等
8。英國盛產羊毛,總共有超過3000萬頭綿羊
9。英國的民房被公認為世界上最舒適的
10。英國的足球
11。英國有很多中世紀城堡和大教堂
法國
1注重服飾的華麗和式樣的更新。婦女視化妝和美容為生活之必需。時間觀念強,工作計劃性強,奉行「女士第一
2大多信仰天主教。忌「13」和「星期五」。忌黃色和墨綠色。忌孔雀和仙鶴。視菊花、杜鵑花與核桃等為不祥之物。喜愛藝術和娛樂活動。一」的原則。
3法國人會吃,也講究吃。法國菜風靡世界。法國人喜歡吃蝸牛和青蛙腿,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喜歡喝酒。法國菜的特點是鮮嫩。法國人也非常喜歡中國菜。
4法國時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選料豐富、優異,設計大膽,製作技術高超,使法國時裝一直引導世界時裝潮流。
德國
1德國的音樂 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造就了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大師如貝多芬、巴赫、門德爾松、瓦格納等。柏林愛樂樂團更是享譽世界。
2.德國的文學 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德國的18世紀文學走向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兄弟都是傑出的代表。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貝托爾特·布萊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爾和貢特·格拉斯分別於1972年和199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3.德國人的時間觀念 與德國人打交道。守時絕對重要。遲到是 無法讓人接受的除非真有特殊情況。但提前則被認為是侵犯了對方的時間。
4.德國人的語言特點 准確是德語的特點之一。德語結構嚴謹有很多規定句子結構的語法規則這很自然在德語的表達模式上反映出來。
❼ 外國文化哪一部分最值得我們學習
西方文化主流就是基督教啦,西方神給他們人類留下的文化啦,東方人有東方神留下的文化,那就是儒釋道啦。至於現代文明嗎,西方倒是有很多我們所不具備的東西,比如一些普世價值啦,社交禮儀啦,民主文明啦,自有平等啦,教育和體制啊,等等,總之,我們所沒有的,人家所擁有的,我們都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該向人家學習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