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徐州的漢文化
徐州市文廣新局以徐州博物館為主要單位,申報了徐州創新獎項目「講徐州故事 譜漢風新韻——漢代文物系列外展」活動。
藉助獨特的「兩漢」文化,以文物展覽等方式開展對外宣傳和交流活動,對於提升城市形象發揮了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
藉助特有的「兩漢」文化資源,在國內外廣泛開展「講徐州故事 譜漢風新韻」的宣傳交流活動,是徐州市文廣新局申報創新獎項的初衷。
以大量珍貴的「兩漢」館藏文物內容的巡迴展覽活動逐漸在國內外展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徐州市博物館負責人介紹:「兩漢文化是徐州市歷史文化中最為精彩的篇章,歷史文化遺產在服務社會發展上的作用也是日益凸顯,利用好兩漢文化資源,通過文物展覽等方式加強對外宣傳與交流,為提升徐州城市形象的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我們要做的重要課題。」
(1)為什麼漢文化在徐州擴展閱讀:
作為國務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徐州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漢文化資源不僅是這座城市的寶貴財富,更應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動力。
要使「漢文化看徐州」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就要利用漢文化特色優勢,整合資源,在有效保護、加強管理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徐州「漢文化」品牌、講好徐州「漢文化」故事。
1996年,徐州市就專門成立了兩漢文化研究會,已吸引100餘位專家、學者加入。
多年以來,該會不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活動,緊緊圍繞文化強市建設工作,緊扣兩漢文化看徐州這個主線,深入開展兩漢文化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並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編輯出版了《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徐州漢畫像石》、《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等十餘部書籍,集結出版《兩漢文化研究》三輯。
不但拓展了徐州兩漢文化的內涵,還突顯了徐州兩漢文化特質,更為徐州文化強市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❷ 為什麼徐州被稱為兩漢發源地
摘要 第二,徐州有豐富的兩漢文化遺存。這包括徐州的「文物」三絕:楚王陵墓、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劉邦登基後,把徐州作為一個封國,先派大將韓信做楚王,韓信到任不久,又改派他的同父異母弟弟劉交。之後,兩漢的18任楚王和彭城王均是劉氏皇族子孫。他們的實際地位高於其他封國。他們死後,幾乎都厚葬於徐州周圍山中人工開鑿的陵墓。這些陵墓現已發現和發掘了8座。其中,龜山劉注墓、獅子山楚王墓和北洞山楚王墓規模之大、文物之多都令人「拍案驚奇」。徐州的楚王陵墓群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獅子山楚王陵還被評為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這是「兩漢文化看徐州」的主要視點。
❸ 徐州兩漢文化豐富,問為何兩漢文化在其首都西安洛陽遺址很少,而徐州的漢文化地位又如何呢
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也是其發跡之地。公元前206年4月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經過四年多楚漢戰爭,於公元前202年10月劉邦在定陶行皇帝禮,初都洛陽,後徙長安。此時,強大的漢王朝與西方的古羅馬帝國遙相響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兩漢四百年間,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個彭城王,應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實還不僅如此,東漢時期,在現在的徐州行政區域內還分封過一個下邳國,有四位下邳王嬗遞。這些國王的陵墓猶如地下宮殿般的華麗,國王生前喜好的珍玩和國庫的積蓄,盡都填充於墓室中。徐州漢墓中的王陵墓葬,構成了徐州兩漢文化的「三絕」之一。
徐州漢代十八陵經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獅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馱藍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龜山第六代楚王墓、東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東漢彭城王陵等。徐州西漢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北洞山楚王陵、龜山楚王陵和獅子山楚王陵。以「精」「奇」「雄」各領風騷。被譽為徐州文化三絕之一的獅子山兵馬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繁多,顯示出豐富的內容:有博袖長袍的官員俑、冠幘握兵器的衛士俑、執長器械的發辮俑、足登戰靴和抱弩負弓的甲士俑等十餘種。獅子山兵馬俑既是漢代的藝術珍品,又是徐州作為軍事重鎮的歷史見證,不僅對研究漢代雕塑藝術有極高的價值,對於研究漢代社會性生活、喪葬制度、軍制戰陣都有著同樣的價值。
西漢時期徐州地區流行的是崖洞墓,東漢時期,墓葬形制發生了變化,盛行的是漢畫像石墓。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禮堂里的雕刻壁畫。漢畫像石雕刻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目前徐州地區出土漢畫像石700餘塊,收藏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的畫像石500餘塊。徐漢畫像石同蘇州園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並稱為「江蘇文物三寶」。除漢墓、漢俑、漢畫之外,徐州的兩漢文物精品,在中國的兩漢文化中也是獨領風騷,引人囑目,北洞山楚王陵出土的220餘件彩俑;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鐵鎧甲、玉棺、玉豹;小龜山楚王墓出土的水晶帶釣、劉注銀、火山漢墓出土的銀縷玉衣;土山漢墓出土的鎏金獸形硯;睢寧劉樓漢墓出土的銅牛燈等珍貴文物,皆屬國寶。
「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徐州兩漢文化景觀中還有許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勝跡,諸如戲馬台、泗水亭、霸王樓、歌風台、拔劍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處景點,都有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使人聯想到的是楚漢戰爭的硝煙風雲。戲馬台的高台秋風,可使你概見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雄風;歌風台的大風歌古碑,能讓你領略漢高祖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千古絕唱;子房祠的晨鍾暮鼓,會令你對「張良吹簫散楚兵」的傳說浮想聯翩。所有這些,又為徐州的兩漢文化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一位歷史學家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研討會上這樣說:「象徐州這樣的城市,薈萃兩漢文化如此豐盛的內容,在中國的歷史名城中是絕無僅有的。」
「兩漢文化看徐州」名副其實。
❹ 為什麼說徐州是漢文化發祥地
第一,兩漢文化之根在徐州。兩漢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不能不歸功於劉邦和他的「豐沛政治集團」。劉邦和他的豐沛老鄉——蕭何、曹參、周勃、王陵、樊噲一以及他在沛縣娶來的結發妻子呂後掌握著西漢的最髙權力,並制定了西漢的文化發展政策決定了西漢的文化發展方向,他們身後,這些文化政策也一直延續下去,形成了獨特的兩漢文化。劉邦還在沛縣親自創造了氣勢磅礴、流傳千古的《大風歌》。因此,想要真正探索兩漢文化之源,挖掘兩漢文化之根,就不能不到劉邦等人的家鄉來。這里不僅有劉邦等人的遺跡,如歌風台等等,而且還有大量關於他們的美好傳說。
第二,徐州有豐富的兩漢文化遺存。這包括徐州的「文物」三絕:楚王陵墓、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劉邦登基後,把徐州作為一個封國,先派大將韓信做楚王,韓信到任不久,又改派他的同父異母弟弟劉交。之後,兩漢的18任楚王和彭城王均是劉氏皇族子孫。他們的實際地位高於其他封國。他們死後,幾乎都厚葬於徐州周圍山中人工開鑿的陵墓。這些陵墓現已發現和發掘了8座。其中,龜山劉注墓、獅子山楚王墓和北洞山楚王墓規模之大、文物之多都令人「拍案驚奇」。徐州的楚王陵墓群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獅子山楚王陵還被評為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這是「兩漢文化看徐州」的主要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