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傳統文化逐漸流失原因
一是二十世紀初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字的顛覆。
中國文化注重以文載道,而道都承載在文言文中,新文化運動一大成就就是將文言文顛覆,白話文占據主流地位,這雖然使文學走入平民間,但無疑使傳統文化受了致命的一刀,割斷了文言文,同時也割斷了文言文所蘊涵的前人哲學、文藝精髓。
二是建國初期文化大革命對傳統文化的破壞。
那場全民族浩劫讓人不堪回首,那個年代的人都經歷過那場焚書坑儒似的浩劫。從名義上挖祖墳挖到批孔,從實際挖祖墳到將中國許多文化遺跡破壞殆盡,把各方面的人才通通下放到牛棚到田地,使得中國文化出現了一個斷層,導致了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人腦中已少有傳統道德文化的理念。
(1)哪個朝代傳統文化衰落擴展閱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命脈,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呈現出光明的前景,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
❷ 中國失去的傳統文化
中國並沒有失去你所列舉的傳統文化。據從韓國回來的學者講,其實韓國民眾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端午節,這實際上是韓國進行的政治行動,是種心虛和自大復雜心理下的古怪行為。
轉而言,你暗示中國失去了傳統茶道。你一定指的是日本茶道的盛行了。這里應該講是日本茶藝,因為茶道只是一種精神,中國茶道講究和、靜、怡、真,是種心理感受,是種態度、一種修心的過程。日本茶藝的確文明,然而,嚴格來講,他說宣揚的茶藝只不過是我國唐朝時期所盛行的茶藝,這與後來明代時的飲茶改革,清朝的茶道變化有著很大的區別。唐代的飲茶之道講究的是烹茶,就是煮茶,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卻是泡茶。中國的茶道博大精深,只不過是宣傳的問題而已,並不如你所說正在消失。雲南傣族的姑娘茶、回族的罐罐茶、八寶蓋碗茶,維吾爾族的香茶,納西族的鹽巴茶、龍虎鬥,白族的三道茶,苗族和侗族的打油茶等等光是各民族的飲茶茶藝,就已經目不暇接,而且他們的的確確在民間存在著,甚至你在雲南的旅遊船上就可以喝到,更不用說,佛家的禪茶茶藝,功夫茶等等,中國茶道是百花齊放的,卻是低調的,可以說並不張揚,也許是因為這樣,才讓人覺得正在沒落吧 。傳統文化從來都沒有衰落,只是在某個領域存在著,不惹人矚目而已。
❸ 中國傳統文化衰落表現
年輕人更喜歡過洋節,中國的重陽節,端午節,許多節日逐漸被遺忘
❹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文化特徵分別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分為四大階段: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孕育期
原始社會時期:從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國文化已有200萬年的歷史。大約在距今7000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農業、制陶、石器的磨製與鑽孔,是新石器時代三大文明成就。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雛形期
時間:夏、商、周時期,具體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約1800多年)。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約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為公元前1046年。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的總特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格局。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荀子是最傑出的思想家。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定型期
總特徵: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元明時期至清朝中期,中國傳統文化走向衰落,暮氣沉沉,又孕育新生。
明末清初,西學東漸。以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為代表,西方人帶來了近代的世界觀念與自然科技成就。但到雍正年間,傳教士被逐出國門,西學東漸幾近中斷。
四、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期
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期。這一時期文化發展的總特點是新舊雜陳,外來的西方近代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既沖突又交融,兩種文化展開較量,「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舊的」,但傳統文化向近代文化轉變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4)哪個朝代傳統文化衰落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顯著特點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撐,又相互融合。
3、歷史悠久。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❺ 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盛行於什麼時期
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及盛行便是在先秦諸子百家時期。而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思想被統治者接受以來,儒家思想開始成為「統治」中國社會上千年的正統思想,其他學派如法家、墨家、陰陽家、道家等卻因為受到打壓以及無人繼承,最終淹沒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之中。
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它既包括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創造與歷代聖者學人的研究探索的成果,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精華。它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我們談的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指形成與上古的「易經文化」和後來的儒道文化、佛教文化與歷代大家的文化學術著作~
❻ 中國傳統文化的定型和轉型時期分別是什麼時候
中國傳統文化的定型期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發展期(秦漢——魏晉南北朝);成熟期(隋、唐——南宋);衰落期(元、明、1840年前的清朝)
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期
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期。
❼ 中國傳統文化,哪些是優秀,哪些是糟粕
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沒有遭粕,是我們沒有真正走進去,不知到它的真正做用,儒家引領我們回歸人性的,道家引導我尊從自然,天人合一。佛學講了人類生命最高境界,精神生命與物質生命的存在,把我們一生的行為,歸為三點,身,口,意的行為。都要做到天人合一。儒釋道三家起源於人類生命本性和天地之間唯一的真理。它是人類立足天地之間站在一個旋轉的乾坤里,唯一正確的生存方法。如果我們沒有人性和真理的認知,我們沒有衡量我們一切行為的標准,沒有這種標准,我們生命是迷茫的,是無知的,是罪惡的。生命沒有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沒有智慧顯現,隨波逐流,隨惡如流,沒有格物的本領,中國傳統文化所帶來的一切行為,沒有迷信,沒有罪惡,沒有遭粕。願中國人都能夠正確認知我們文明的核心,儒釋道三家文化。🌸🙏🙏🙏願偉大祖國繁榮富強人們天天向上——追隨真理生存。生命以真理生存才有生的希望才有成功的機會。
❽ 你覺得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是在逐漸走向沒落
不是。在中國,「文化」一詞,古已有之。「文」的本義,系指各色交錯的紋理,有文飾、文章之義。《說文解字》稱:「文,錯畫也,象交文。」其引申為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徵符號,以及文物典章、禮儀制度等等。「化」本義為變易、生成、造化,所謂「萬物化生」,其引申義則為改造、教化、培育等。」中國古代的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屬於精神文明範疇,往往與「武力」、「武功」、「野蠻」相對應,它本身包含著一種正面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治國方略中「陰」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內容,又有倫理意義。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將此詞作為一個動詞在使用,是一種治理社會的方法和主張,它既與武力征服相對立,但又與之相聯系,相輔相成,所謂「先禮後兵」,文治武功。有些還包括小吃,風俗等傳統文化。
❾ 中國傳統文化走向衰落的原因及開始衰落的時間
中國傳統文化的衰落,從上世紀初開始,到上世紀中頁開始受到拋棄,衰落速度因此加快,經過最近60年的不斷被拋棄,到今天,基本上已經只留下些須痕跡。盡管傳統文化被拋棄,對於任何民族來說都是一種必然,不過,一個健康的民族應該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化本民族的文化,通過不斷進化,達成一種原有傳統文化被進化的傳統文化覆蓋和取代。只有不健康的民族才通過激進手段破壞傳統文化,硬性用毫無人文歷史基礎的文化形式取代傳統文化。中國就是這樣,60來年的時間,傳統文化面目全非,卻並未出現可以覆蓋和取代的文化樣式。以上,不用再具體說原因了吧,誰都心裡有數的。
❿ 中國哪些傳統文化在衰落
感觸最深的就是各種戲曲了,比如京劇,豫劇等等,受眾面比較小,現在的年輕人喜歡這些傳統文化的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