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銅鼓是哪個文化區的

銅鼓是哪個文化區的

發布時間:2022-03-15 10:12:06

1. 銅鼓縣的文化

江西省銅鼓縣是個客家縣,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民風民俗別具一格。有美味獨特的客家飲食、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崇文尚武的客家民風獨具特色;甜美動聽的客家山歌還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譽為最具有代表性的歌神,成為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銅鼓縣盛行著撰寫和張貼對聯的風尚。無論是討親嫁女、祝壽過年、同學聚會、開張慶典、宗祠祭祖等等都少不了要張貼對聯。
在銅鼓縣溫泉鎮發現有商周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和漢墓證實,早在三千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生息。唐代之後,開始有了文化啟蒙。

2. 銅鼓的介紹

銅鼓在古代常用於戰爭中指揮軍隊進退,也常用於宴會、樂舞中,是一種流行於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打擊樂器。銅鼓是中國古代悠久而燦爛文化的結晶,是中國少數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徵,它具有東方藝術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之珍藏。銅鼓在越南、寮國、緬甸和泰國甚至印度尼西亞諸島也有流傳。2016年1月10日,由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銅鼓鑄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韋啟初、韋啟參兄弟倆設計製作的一面直徑4.2米、高2.6米、重達7噸的巨大銅鼓,是1目前世界最大銅鼓銅鼓形狀像圓鼓,有各式圖案,有的銅鼓上還有蟾蜍圖案(越人崇拜蛙)。銅鼓的直徑有大到2.3米,小的有0.7米。至今中國出土的銅鼓有一千五百多個。在東南亞各地(寮國)也發現二百多個銅鼓,泰國民間收藏和出土的則有上千個。「銅鼓」一詞最早見於《後漢書·馬援傳》「馬援出征交趾,得駱越銅鼓,鑄為馬。」製作銅鼓的以百越中的駱越為多,即是黎族與壯族。

3. 銅鼓革命聖地是什麼

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四大老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瑞金根據地、延安革命根據地、沂蒙革命根據地。革命根據地特指我國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根據地
井岡山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瑞金根據地
瑞金,位於江西省南部。1931年11月7日,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這里成立,並把瑞金定為首都。瑞金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國蘇區政治、文化中心。1934年10月10日中央紅軍從這里出發開始長征。

沂蒙革命根據地
沂蒙老區在全國革命老區中很有自己的特殊性。井岡山、延安與沂蒙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後來,沂蒙曾被無數革命後人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臨沂作為山東解放區的首府,有「華東小延安」之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延安革命根據地
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和軍隊的根據地,勤勞勇敢的老區人民用生命和鮮血哺育了中國革命;延安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總後方,在極其殘酷的條件下,廣大軍民開展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特大生產運動,為奪取革命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延安是毛澤東思想從形成、發展到成熟的聖地。毛主席關於中國革命的政治路線問題、軍事問題、黨建問題、哲學問題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論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寫的,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也是在這里。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就是在延安實現的。

其他諸如湘贛根據地、廣東東江(海陸豐)根據地、贛南根據地、閩西根據地、湘鄂贛根據地、贛東北根據地、鄂豫皖根據地、湘鄂西根據地、廣東瓊崖根據地等等都具有極大的紀念意義。

4. 中國鼓文化的銅鼓文化

銅鼓——顧名思義,通體用青銅澆鑄,狀似圓坐墩,中空無底,鼓腰向內曲縮,鼓邊有四個「耳朵」,可以吊掛起來。據考證,銅鼓由銅釜演變而來,起源約於公元前8~7世紀(春秋時代),由今雲南中部偏西地區的「濮人」首創。雲南萬家縣出土的是世界上最古的銅鼓,滇池以西地區為原始形態銅鼓的真正發祥地。公元前3~1世紀,銅鼓經「滇人」發展成為形制穩定的石塞山型,經「駱越人」使製造工藝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敲打銅鼓時鼓手持雙槌,右手敲鼓心,左手敲擊鼓邊,兩手配合敲打。另一人持木桶在鼓後面,將它時近時遠地擺來擺去,使鼓聲更加美妙。這種敲奏法,是當地民族的一大創造。
銅鼓在古代曾有多種用途,它既是樂器、祭器和禮器,又曾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清代以後,仍用於祈神、祭祀、治病、喪葬、娛樂等活動,並用鼓聲傳遞信息。現在收藏或仍在使用的銅鼓,多是出土文物或傳世古物,件件都是鑄有紋飾、造型精美的藝術品。如鼓面中心有太陽紋,周邊有青蛙、蟾蜍飾物及翔鷺紋,鼓身有羽人舞蹈紋,競渡紋,或通體雲霄紋等。銅鼓上的紋飾,多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神奇奧秘之感,吸引著人們對它的內涵進行探索。今日出土的銅鼓與保存在少數民族中的銅鼓,其形制和紋飾各有不同,由此反映了當時當地民族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和宗教意識,幫助我們探索銅鼓舞中古文化的遺存。如蛙飾:多是立體造型,四隻勻稱地分鑄在鼓面的邊沿,反映出古代農耕民族對蛙的重視、蛙的圖騰崇拜。壯族至今還有祭青蛙的節日,認為蛙是雷神的女兒,通過它可以祈求雷神給人們帶來風調雨順,農業豐收。又如太陽紋:它與古民族的太陽崇拜有關,著名的廣西寧明花山岩畫上,就畫有許多這一類型的銅鼓與銅鼓舞的場面。畫面上,銅鼓置於江邊,許多人物姿勢相同,向同一方向歡呼雀躍,像是在擊銅鼓起舞,祭祀江神。再如廣西博物館存的世界最大銅鼓:直徑166厘米,重300公斤,鼓面中心是太陽紋,銅鼓上的翔鷺紋認為是水鶴和鷺鷥,水鶴能測風雨,鷺鷥善捕魚,以此紋飾寄託漁民出海平安、豐收的心願。羽人舞蹈紋和競渡紋是當時歌舞娛樂、龍舟競渡的描繪,這些紋飾有助於研究古代風俗和舞蹈文化的源流。 廣西紅水河流域的東蘭、都安、馬山一帶壯族村寨,節日里素有賽銅鼓與跳銅鼓舞的風習。銅鼓隊多用音色高亢的公鼓(鼓面小)、音色渾厚的母鼓(鼓面大)各兩面組成。春節期間賽銅鼓時,各村銅鼓隊常把銅鼓搬上岸邊山頭,隔河與對岸的隊賽鼓,鼓手們奮力敲擊,都想以洪亮的鼓聲壓倒對方,直至對方息鼓無聲,方算取勝。圍觀助興的群眾,用草笠為擊鼓者扇涼。入夜,人們持火把川流其間,更是熱鬧壯觀。
壯族銅鼓舞,主要是以銅鼓特有的樂音、鼓點的變化,配合一名鼓舞者敲擊大皮鼓起舞的表演,以增添鼓舞的氣氛,適應群眾的審美心理。目前的表演,一般是把四面銅鼓吊掛在村前大榕樹上,由四個青年持竹片敲擊。一面大皮鼓放置場地中心,鼓舞者雙手持鼓槌或正擊、反擊,或轉身、翻身,變換動作邊擊邊舞,舞姿矯健、灑脫,四青年配合舞者的表演擊銅鼓,時輕時重,時緩時急,音調和諧,渾然一體,使鼓舞更加完美。另外,表演中,常有兩人和擊大度鼓者相配合,一人肩扛竹筒,用竹棍敲打,另一人持笠帽為擊鼓者扇涼,三人配合默契,穿插跳躍,繞鼓而鼓,非常別致、風趣。 木鼓——雲貴高原屬亞熱帶、熱帶的濕潤氣候,森林茂密,樹種繁多,取材制鼓方便,因此,當地民族多選優質原木製鼓,此類鼓,人們泛稱「木鼓」,也有「大鼓」「皮鼓」等叫法,各少數民族又有本民族語言的稱謂。木鼓的形制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用整段原木挖製成鼓,如佤族的木鼓,佤語稱作「布絡」。另一種,把整段原木挖空作鼓膛,兩端或一端蒙以牛、羊皮製成木鼓。雙面的木鼓,苗族稱作「略斗」,用楠木挖制;侗族稱作「工」,用「梅雪香」原木挖制;基諾族稱作「塞吐」,用紅毛樹干挖制;而景頗族的「贈疆」,則用長約3米的巨木挖制;瑤族雙面鼓因用於「猴鼓舞」,而叫作「猴鼓」。單面的桶形大鼓,也叫「大鼓」。壯族的單面大鼓叫作「種勞」,用杉木板拼制鼓膛,蒙以牛皮。各民族的木鼓舞,在木鼓的造型、所用原木與製作方法、所敲擊的鼓點與音色之不同,從而形成木鼓舞的多種風韻。
佤族有悠久的歷史,其先民早在西漢時已居住在雲南山區,但由於生產力低下,直到本世紀50年代初,許多地方仍從事刀耕火種式的粗放農業,人們崇信鬼神、萬物有靈的觀念極重,而且尚保存著「獵頭祭谷」等陋俗。他們把木鼓看作是神器,並具有多種的功能,因此,製造木鼓與木鼓舞的活動,是村寨中的重大事件,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參加。從進山選樹、伐木、拉運下山、村頭制鼓,直至迎鼓送放到木鼓房等,都有嚴格程式和禮儀,並在「魔巴」巫師的主持下進行,人們和著巫師的唱誦唱歌起舞,是最為原始的木鼓舞形式。

5. 壯族銅鼓習俗的介紹

銅鼓是我國南方古代濮、越人創造的一種打擊樂器。迄今已有2700多年歷史,以廣西數量最多,分布量最廣。廣西西北部及其紅水河流域是保留銅鼓文化最豐富的地區,至今還在使用銅鼓的民族主要有屬壯侗語族的壯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屬苗瑤語族的苗族、瑤族和屬藏緬語族的彝族,這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日慶典和喜喪祭祀等日子擊打銅鼓來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壯族祖先創造的北流型、靈山型、冷水沖型銅鼓,被稱為銅鼓藝術高峰期代表。銅鼓是廣西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等節日慶祝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習俗。2006年5月20日,壯族銅鼓習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 壯族銅鼓象徵著什麼有什麼寓意和文化

銅鼓上的蛙飾是壯族圖騰的第三個理由:各民族總是把自已的圖騰描繪或雕刻在適當的地方,以便供奉,這是圖騰崇拜的特徵之一。美洲印弟安人在每一村落的入口處都樹立有高達三十餘尺的圖騰柱,柱上雕刻著圖騰形象,每一家都畫有圖騰標記或放著圖騰記物。哥倫比亞原住居民把圖騰雕刻於屋內樑上。哀牢山羅羅彝族畫黑色大虎於廟牆等等,以上這些都是明證。至於漢族在殿堂廟宇、宮庭樑柱,帝後冠服,以及古籍圖案等地方,到處雕龍繪鳳,更是人們所熟知的。把立體蛙飾雕塑在鼓面上,其用意正是同以上諸例一樣。再則,我們來看同是在銅鼓上的其它紋飾,「兩廣地區的銅鼓卻以雲雷紋為主要裝飾,應是對雲雷自然崇拜的反映,……」,「正是因為他們崇拜雷神,所以才把這種雷霆之象的雲雷紋作為銅鼓上的主導紋飾」,雲雷紋「應是南方民族對雲雷崇拜的反映」;而翔鷺紋呢,「飾鼓以鶴,同水上作業多的濱海民族觀察風雲和求雨祭祀有關,是他們崇拜水鶴的思想反映」。既然銅鼓上的其他紋飾都有著各自的崇拜宗教觀念,蛙飾又哪能例外呢? 況且青蛙在古代壯人中是個神秘的有著極大影響的神物。由以上分析可見,在銅鼓上鑄出青蛙,是源於原始圖騰崇拜的宗教觀念。反過來講,在歷史上,壯族有過青蛙圖騰。

7. 銅鼓的故鄉在哪裡

兩千多年來,在我國西南一些少數民族,以及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裡,流行著一種青銅樂器——銅鼓。銅鼓那別致的造型,優美奇異的裝飾圖案,動人心弦的鏗鏘之聲,凝聚著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卓越的創造才能。同時銅鼓被人們視為引渡人的亡靈走向天堂的聖使,是財富的代表,它還具有號令群眾的威力,是王權的象徵。銅鼓豐富的文化含義引起了研究我國西南和東南亞各國的考古學家、民族學家、歷史學家們的極大興趣,而銅鼓的故鄉在哪裡,則是他們目前研究討論的熱點。

1897年德國學者邁爾和富瓦在《東南亞的銅鼓》一書中提出銅鼓起源於柬埔寨。1900年荷蘭學者狄葛樂發表的《東印度群島和東南亞大陸銅鼓考》認為銅鼓為廣東西南蠻人所創造的。1932年法國學者戈露波在《金屬鼓之起源及流布》一文中又認為銅鼓起源於越南北部。法國人拉古伯里卻說銅鼓產生於印度……然而,銅鼓究竟誕生在哪裡?讓我們看一看古代銅鼓分布區域內主要國家和國內主要出土銅鼓的地區。

1961年5月於越南海防越溪船棺墓出土的一面銅鼓,年代是距今2480±100年。1964年馬來西亞出土銅鼓所墊木板的年代是距今2500±105年。廣西在1977年於田東鍋蓋嶺發現的一面銅鼓,年代是戰國晚期,約相當於公元前3世紀。貴州於1978年在赫章可樂祖家老包墓地出土一面銅鼓,年代是西漢晚期,約公元前1世紀。四川在1975年5月於會理縣羅羅沖出土一面銅鼓,年代是西漢晚期,約公元前1世紀。雲南在1975年於楚雄市萬家壩23號墓出土四面銅鼓,年代是距今2640±90年,即公元前690±90年。

通過各地最早年代數據的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雲南楚雄萬家壩出土的銅鼓,是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銅鼓。雲南楚雄萬家壩出土的銅鼓,也是最原始古樸的。讓我們做些具體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一般的銅鼓,鼓面中心都有帶光芒的太陽紋,鼓面、胸、腰部都有一圈圈弦線構成的暈圈和繁密的紋飾。但是,萬家壩出土的銅鼓卻別具一格,有的鼓面中心只有一個圓餅狀的太陽紋,完全沒有暈圈。銅鼓胸部、足部也沒有花紋。腰部花紋是一些豎直線條和回字形的雷紋,顯得朴實極了。銅鼓上的紋樣繪制技巧是十分稚拙的,與其他較晚銅鼓上生動、流暢、技法高超的圖案相比真有天淵之別。鼓面是銅鼓發聲的主要部位,萬家壩出土的銅鼓鼓面較小,似乎表現了鑄造者對銅鼓造型與音響之間的關系還認識不清楚。銅鼓的表面很粗糙,凸凹不平,鼓壁上有許多砂眼,表明冶鑄時不能很好掌握合金配比。銅色紫紅,顯然含錫過低。銅鼓在墓坑裡都是鼓面向下倒放著,四面外表是黑黑的煙跡,看來當時的銅鼓也可以做炊具,說明做樂器的鼓和炊具還沒有完全分家。萬家壩這種銅鼓的原始性,說明它處在自身發展的初期階段。

這樣年代既早、又很原始的初期銅鼓,在雲南並不止萬家壩一地出土的5面,在楚雄市牟定縣小貝苴、彌渡縣青石灣和三岔路、祥雲縣大波那、昌寧縣八甲大山、騰沖縣固東、晉寧縣石寨山等地都出土過,計20餘面。在國外僅泰國出土兩面。如果將銅鼓出土地點在地圖上標志出來,就會看到大多數都集中在雲南滇池以西,洱海以東、元江以北、金沙江以南的這片地區,這意味著該地區最有可能是銅鼓的起源地。

8. 壯鄉銅鼓的文化底蘊

壯鄉銅鼓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紀。田東縣鍋蓋嶺戰國時代墓中出土的銅鼓就是這方面的物證。《後漢書·馬援傳》說:馬援南征交趾時,得駱越銅鼓。據考證,其銅鼓的產地也可能在今廣西境內。自漢代以後,廣西壯鄉銅鼓之見於文獻記載者,真可謂史不絕書。
《晉書·食貨志》曰:孝武太元三年,詔曰:「錢,國之重寶。小人貪利,銷壞無己,監司當以為意。廣州夷人,寶貴銅鼓,而州境素不出銅,,閣官私賈人,皆於此下貪比輸錢,斤兩差重,以入廣州,貨與夷人,鑄敗作鼓。其重為禁制,得者科罪。」這里講的是「廣州夷人,寶貴銅鼓」,致使鑄造銅鼓所需的銅料乏缺,而「官私賈人」將「國之重寶」的銅錢運到廣州,「貨與夷人,鑄敗作鼓」。晉代的廣州轄南海、鬱林、蒼梧、寧浦、高涼、晉興等郡,包括今廣西、廣東的絕大部分地區。當時的所謂夷人就活動在兩廣地區的南部,後世的考古發現表明,這些地區正是銅鼓的又一集中地區。而這些銅鼓,有的可能是溶煉從中原內地輸入的銅錢來鑄造的。《陳書·歐陽頠傳》曰:梁左衛將軍蘭欽之少也,與(歐陽)頠相善,故頠常隨欽征討。欽南征夷稽,禽陳文徹,所獲不可勝計,獻大銅鼓,累代所無,頠預其功。《南史·歐陽頠傳》記載與此相同。蘭欽所征討的「夷獠」,就是《晉書·食貨志》上提到的「廣州夷人」他們是擁有「大銅鼓」的民族。「夷獠」也稱為「俚」,《梁書·蘭欽傳》在記述欽征討少數民族時就說「破俚帥陳文徹兄弟」。可見「夷獠」就是「俚」。而裴淵《廣州記》卻說:「俚僚鑄銅為鼓,鼓唯高大為貴,面闊丈余。」「面闊丈余」的大銅鼓,只有廣西、廣東接境的雲開大山區才有。所以,《廣州記》、《晉書》、《陳書》、《南史》說到的銅鼓都有廣西的銅鼓。即壯鄉銅鼓。
到宋代,廣西的銅鼓從地下出土的機會更多,已引起地方官和文人學士的重視。曾在桂林做過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兼靜江知府的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說到:「銅鼓,古蠻人所用,南邊土中時有掘得者。」比范成大稍晚,做過桂州通判的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更直截了當地說:「廣西土中銅鼓耕者屢得之。」對廣西銅鼓的形制、大小、紋飾,作了詳細的記錄:其制正圓,而平其面,曲其腰,狀若烘籃,又類宣座。面有五蟾,分踞其上。蟾皆累蹲,一大一小相負也。周圍款識,其圓紋為古錢,其方紋如織簟,或為人形,或如琰壁,或尖如浮圖,如玉林,或斜如豕牙,如鹿耳,各以其環成章,合其眾紋,大類細畫圓陣之形,工巧微密,可以玩好。銅鼓大者闊七尺,小者三尺。所在神祠佛寺皆有之,州縣用以為更點。……亦有極小銅鼓,方二尺許者,極可愛玩,類為士大夫搜求無遺矣。這種銅鼓造型美觀,紋飾精細,蟾的形象富有變化,生動傳神,能給人產生美感,「可以玩好」,引起士大夫的廣泛搜求。可以說,在人們的心目中銅鼓是一種有著極高藝術價值的藝術品。

9. 什麼是銅鼓文化出現最早和最普遍的紋樣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

10. 銅鼓文化源於哪什麼地方

廣西 廣西是古代生產和使用銅鼓的重要地區之一,壯族先民「濮人」是銅鼓最先的鑄造者和使用者。「濮在周等爵稱子,與楚同一等級,地位不低。」在花山壁畫中,圖中人物舉手向上敲打銅鼓的圖案出現多處,說明銅鼓早已在壯族先民的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銅鼓的歷史已有2000餘年,銅鼓的品種有北流型、靈山型、冷水沖型,它們都是銅鼓工藝的精品。銅鼓的鑄造藝術要求極高,它通體用銅合金鑄成,厚薄均勻,鼓面、鼓身有豐富多姿的圖案。銅鼓鑄造技藝,從采礦煉銅,用粘土製造鼓芯、鼓范,在泥胎上刻縷花紋,到將溶化的銅汁注入其中,焊上鼓面、鼓耳,最後是立雕,工序繁多。只有精湛的工藝才能製造出銅鼓珍品。

閱讀全文

與銅鼓是哪個文化區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3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0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8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2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3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7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2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5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