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唐文化和日本哪個好

唐文化和日本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03-15 12:14:42

1. 唐朝文化對日本哪些方面產生影響

1、政治制度

從中央下手,才能上行下效。那些地方上的酋長們要把權力還給中央,中央統一給農民授地耕種,農民老了之後再把土地還給國家,這就是學習唐朝的「租庸調」制度,建立起了一套簡單的稅收辦法,農民只需向天皇繳納田租和服從勞役即可,天皇成了全國最大的地主。

2、軍事上

也學習唐朝的「府兵制」,兵農合一,平時耕種土地,戰時自備武器和干糧趕往前線。

3、生活風俗上

原本,日本人穿衣服的習慣是「左袵」,日本要擺脫蠻夷形象必須改穿中國人「右袵」的衣服,老式的「和服」統統不準穿,滿朝文武上朝穿的官服和唐官一模一樣。

4、飲食

朝廷中的宴席菜品一律用中國料理,上層貴族吃的都是跟當時長安一樣的點心,比如餛飩、煎餅等,俗稱「唐食」。據說,當時日本人還認為「唐食」具有神奇的醫療效果。

5、住所

當時的日本首都「平安京」或是「平城京」,都是按照長安城的設計來修建的。在皇宮周圍整齊的排列著貴族和市民的房屋,稱之為「坊」,在住宅區不遠處建有供市民消費的商業區「市」,二者涇渭分明,不得混居。一旦到晚上就實行宵禁,禁止隨意出入。

2. 唐文化對日本影響的方面有

隋朝以前,中國文化經過朝鮮半島傳到日本,到唐代中日兩國交往更加頻繁.中國商人用遠航船隻載著大量的絲綢、香料、瓷器等前往日本貿易;日本商人也帶來瑪瑙、琥珀、黃金和特產進行商業交易,對兩國經濟交流都起著積極作用.
唐代的文化對日本影響很深.從630年(貞觀四年)到838年(開成三年),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來到長安,每次遣唐使的組織都很龐大.除正式的使臣之外,還有大批的執事人員和學生、學問僧、醫師、畫師、玉生、鍛生、鑄生、細工生(各種手工工匠)等隨行.最多的一次曾達到651人.這反映了日本積極廣泛地吸取唐朝文化.他們全面地學習唐的政治、法律制度、文學藝術、哲學、佛學、醫學、天文歷法、建築、工藝技術及生活習尚等,對後來日本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645年(貞觀十九年),日本孝德天皇實行「大化改革」,在唐長期留學的高尚玄理等被任命為國博士,參議國政.在經濟上,他們根據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將土地收歸國有,實施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在政治上,仿照唐朝官制,改革了行政機構等.實行革新的內容基本上都和唐朝的制度相似.
在建築方面,日本的國都「平京城」(京都)、宮室、寺院的建築,全仿唐式,京都的市容街道和長安一樣,也有「朱雀大街」「東市」、「西市」等名稱.
在文字方面,日本在8世紀以前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貝真備根據漢字的楷書偏旁、冠蓋,特創「片假名」文字,學問僧海空採用漢字的草書,創造「平假名」文字.這種新體文字的創造,有利於日本文化的發展.
唐朝時中國人也不斷東渡日本,其中有使臣、僧侶和商人等,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起很大作用.其中以鑒真最為著名.鑒真(公元688~763年),揚州人,俗姓淳於,是著名的佛教律宗大師.743年(天寶二年),應日本學問僧榮睿、普照的邀請東渡日本,經過6次努力,歷盡艱險,雙目失明,於753年(天寶十二年)到達日本.鑒真學識淵博,對日本的佛教、建築、雕塑、藝術、醫學等有重大影響.在他的設計與指導下在奈良建築了唐招提寺,塑造了一些佛像.他還為日本鑒定了許多中草葯,並著有《鑒上人秘方》的醫書,對日本醫葯方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3. 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此仍重點。
學習日本的民族主義精神、上進的精神,還有日本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環保意識、人文意識等等)。
作為中國人,維持中日關系的重點在於日本能夠正視曾經的過錯,雙方都能在歷史的問題上多作交流,這樣才能減少年輕的一代彼此之間的隔閡與矛盾。這對日本與曾經侵犯過的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 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有哪些

隋朝以前,中國文化經過朝鮮半島傳到日本,到唐代中日兩國交往更加頻繁。中國商人用遠航船隻載著大量的絲綢、香料、瓷器等前往日本貿易;日本商人也帶來瑪瑙、琥珀、黃金和特產進行商業交易,對兩國經濟交流都起著積極作用。

唐代的文化對日本影響很深。從630年(貞觀四年)到838年(開成三年),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來到長安,每次遣唐使的組織都很龐大。除正式的使臣之外,還有大批的執事人員和學生、學問僧、醫師、畫師、玉生、鍛生、鑄生、細工生(各種手工工匠)等隨行。最多的一次曾達到651人。這反映了日本積極廣泛地吸取唐朝文化。他們全面地學習唐的政治、法律制度、文學藝術、哲學、佛學、醫學、天文歷法、建築、工藝技術及生活習尚等,對後來日本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645年(貞觀十九年),日本孝德天皇實行「大化改革」,在唐長期留學的高尚玄理等被任命為國博士,參議國政。在經濟上,他們根據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將土地收歸國有,實施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在政治上,仿照唐朝官制,改革了行政機構等。實行革新的內容基本上都和唐朝的制度相似。

在建築方面,日本的國都「平京城」(京都)、宮室、寺院的建築,全仿唐式,京都的市容街道和長安一樣,也有「朱雀大街」「東市」、「西市」等名稱。

在文字方面,日本在8世紀以前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貝真備根據漢字的楷書偏旁、冠蓋,特創「片假名」文字,學問僧海空採用漢字的草書,創造「平假名」文字。這種新體文字的創造,有利於日本文化的發展。

唐朝時中國人也不斷東渡日本,其中有使臣、僧侶和商人等,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起很大作用。其中以鑒真最為著名。鑒真(公元688~763年),揚州人,俗姓淳於,是著名的佛教律宗大師。743年(天寶二年),應日本學問僧榮睿、普照的邀請東渡日本,經過6次努力,歷盡艱險,雙目失明,於753年(天寶十二年)到達日本。鑒真學識淵博,對日本的佛教、建築、雕塑、藝術、醫學等有重大影響。在他的設計與指導下在奈良建築了唐招提寺,塑造了一些佛像。他還為日本鑒定了許多中草葯,並著有《鑒上人秘方》的醫書,對日本醫葯方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5. 歷史研究性學習 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中學教材初中第一冊《第5課海內存知已》,在敘述唐對日本影響時,有兩幅貨幣插圖,一幅是《開元通寶》,一幅是《和同開珎》,這是兩幅性質相同的插圖,放在一起本身就是教材的一種比較設意,教學上就可以順其自然,利用這兩幅圖充分展開對唐日文化影響的比較學習。
比較的前提是要對這兩幅圖有科學地、全面地了解,這樣才能找到比較點。「開元通寶」錢,許多人對它的鑄造時期有誤解,認為是唐玄宗開元年間開始鑄造的,這是犯了「望文生義」的毛病,是對中國古幣史不了解。鑒別古幣是哪一朝的,光看年號是不準確的,應了解鑄幣歷史發展背景、看錢文、字體書法等特點合乎何朝代,看形制、銹色來判斷,這樣對古幣的時間斷定過程,也是對它的全面了解。開元通寶錢是在我國陝西以及日本都有大量考古發現,它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始鑄,當時分銅、鐵、鉛、金、銀等幣質,主要是銅質,鐵質多為私人民間盜鑄,又叫開通元寶,它結束了銖兩錢制(秦時半兩錢,重8克;漢五銖錢,銖為重量單位),開始進入通寶、元寶時代(仍為圓形方孔,通寶用了1300多年至清,又出現無孔銅幣),因此開元通寶為後世通寶、元寶之起源。為什麼叫開元通寶呢?通寶為通行寶貨之意,統一貨幣的稱謂,開元意為武德四年始鑄;以後各代所鑄幣大都是以當年年號紀年,且形制尺寸、大小重量與開元通寶差別不大。開元通寶終唐世289年,一直鑄行不衰,是唐最主要錢幣,絕大多數是銅質(唐也另有過乾封泉寶、會昌開元等錢),元代也鑄過開元通寶。開元通寶輕重不一,標准幣是8克,故十錢為一兩重。開元通寶的字體是由唐初大書法家歐陽詢制詞並書寫,字在篆隸之間,又含楷意,結構精嚴,筆法凝重端正,對後世錢文化有深遠影響。不同時期鑄形有一定區別,初唐開元通寶字形深峻,大型、精美,中唐開元外輪不一圈,鑄工書文比初唐遜色,後期開元邊緣較闊,鑄工草率,書上圖可見是為初唐書,結構嚴謹勻稱,方圓兼濟,隸書中帶有楷意。
和同開珎是我國考古人員於1970年10月在陝西西安市南郊發現的五枚日本銀錢,圓廓方孔,名曰和同開珎,據考定為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6月逃安祿山之亂於四川時,邠王李守禮後人窯藏。據郭沫若在《出土文物二三事》中考證,「珎」是「寶」字的簡化,日本人曾經誤認為「珍」,「和同」是日本奈良朝和銅年號的省略,西安出土「和同銀幣」是鑄於和銅元年,即公元708年,此時正值唐中宗景龍二年。唐代也曾以金銀鑄錢,中宗時代已有之。日本以銀鑄錢,無疑出於仿效(但唐代的金銀錢是吉祥錢,不曾於市上流通,日本因缺銅,故曾以銀錢作為流通的貨幣,但不久就廢了。)據郭沫若考證,這枚發現的和同銀幣是日本遣唐使所獻的「貢品」,由朝廷頒賜的,這一點與在日本發現成千上萬枚的開元通寶意義不同,後者顯然更多的貿易作用,從本幣字體上看日本使用漢字,而且字體明顯受歐陽詢字體影響。
基於對兩種古幣的了解,可從中比較看出唐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廣度,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第一,從兩種貨幣發現的地點來看,說明當時中日貿易往來頻繁,特別是唐對日本貿易影響很大,以至在日本本土通行大量中國貨幣。
第二,從兩貨幣形狀看,日本受中國圓形方孔錢影響,也說明日本思想上深受中國天圓地方觀念影響。
第三,從錢文看,日本文字深受中國文字影響,日本文字在五世紀開始使用漢字來表達交流思想,他們還創造了一些漢字,如「留學生」一詞即由日本人創造於隋唐時期,專指那些留居國外學習或做研究的人。從唐朝開始,日本人民又逐步簡化漢字的楷字和草書,在9世紀形成了表達日本語言的文字叫假名,取自草書字體漢字稱平假名,取自楷書體漢字偏旁者稱片假名。日本人稱漢字為真名,這些字母同早已使用的漢字一起,成為日本人民表達思想的工具,一直沿用至今。
第四,從錢文的書寫來看,可以說明日本人深愛中國書法藝術,且深受中國書法影響,這種影響直到今天,例如現在日本有一個著名的報社叫《朝日新聞》,這四個報頭就是日本人精心從中國傳統的歐陽詢書寫的碑文中集字而成。
第五,從錢的製造看,開元通寶是採用的范鑄法,和同開珎的外輪與開元通寶相同,鑄法一致,說明日本手工鑄造業受中國影響。
通過兩貨幣比較,以小見大,窺斑見豹,從中可見日本文化在思想文化、經濟政策商貿、手工業等方面深受中國唐朝影響,當時日本是在全方位向唐朝學習。
這種有益的比較方式,著眼於挖掘了教材內容的隱性知識,引起學生對教材上一字一句、一圖一表的重視,培養敏銳地觀察能力;同時,由於老師對知識的縱深把握、詳細講述,配合具體的插圖或實物展示,創設了形象、鮮活的歷史情景,帶給學生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激發歷史想像,拓展積極地發散性思維,能集趣味性、生動性、思維的活躍性為一體,創造性地學習;同時它也帶給學生一種比較的學習方法,以此為範例,還可以對比日本平城京與唐朝長安城,繼續比較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師:日本的平城京(即是現在的奈良城)是當時日本的首都,它與唐朝的長安城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生:都有朱雀大街,並把南城一分為二;都有西市、東市,商品貿易同居民區分開;都是街道布局整齊筆直如棋盤狀;都有皇帝的宮殿並都在城北方。
師:這說明日本建築、城市建設與管理、經濟制度、皇權思想等從里到外,都滲透著唐朝的制度文化,留下唐朝的影子。
最後師共同總結、補充、延伸:唐對日本的文化影響真是廣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學生歸國後,效仿唐朝制度進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領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經典為教科書,也在中央設太學,地方設國學;在生活習慣上,也習染唐風,學會唐朝制茶方法,後發揚光大,形成獨具風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陽節登高,日本的傳統服裝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裝改進而來,他們還向唐朝學會了制豆腐、醬油、榨糖、縫紉等工藝,圍棋也於此時傳入日本。唐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正如日本一位漢學家內藤湖南所說:日本民族未與中國文化接觸以前是一鍋豆漿,中國文化就像鹼水一樣,日本民族和中國文化一接觸就成了豆腐了。這深刻地說明唐朝對日本的影響是多麼大——它促進了日本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日文化的比較學習,使我們感受到了唐與日本交往中所顯示的強盛,同時還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個非常善於向先進文化學習的民族,這種好學精神有利於推動本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唐日友好往來的歷史也告誡後人,只有和平友好往來,雙方民族才會共同進步。
http://www.zcwin.com/bbs/dispbbs.asp?boardID=33&ID=268

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中國的文化能用八字概括:"源源流長,博大精深。"尤其到了隋唐便到了全面繁榮的時期,一時鄰國爭相學習效仿,在隋朝便派出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安邦定國之策,文化繁榮之道,而在日本則是其中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

在630-894年的2個多世紀中,日本派出了十幾次遣唐使團,每次最少250人,最多則有600人。他們分配長安太子監學習各種專門知識,到處參觀采訪,充分領略唐朝的風土人情。他們在中國時與一些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晁衡(阿倍仲麻侶)回國時不幸沉船,一時人們都以為他死了而悼念他,李白作了一首《哭晁衡》。遣唐使回國後在日本嶄露頭角,在各領域都有一定建樹。

遣唐使是中日文化交流上的空前盛舉,特別對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遣唐使的貢獻首先應該是引進唐朝的典章律令,從而推動日本社會制度的革新。在長安的考察學習中,遣唐使博覽群書,如飢似渴;回國後仿行唐朝教育制度,開設各類學校授學,培養了大批人才。
其次是汲取唐文化,來提高日本文化藝術水平,遣唐使每次是滿載而歸,帶去大量漢籍佛經,朝野上下競相誦讀唐詩漢文,白居易等著名詩人的詩集在日本廣泛流傳。遣唐使還輸入唐朝書法、繪畫、雕像、音樂、舞蹈等藝術。
唐文化的傳播不僅靠的是外在因素,還在於日本人所具有的廣泛吸收的優點,他們善於利用別國的經驗而業改善自己,在留學唐朝回國人的策動下,645年,以中大兄弟皇子為核心的政治集團為了鏟除日益驕橫的蘇我氏一族,發動革新政變,更改國號為大化:頒布詔書實行新政,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仿照隋唐的經濟政治制度進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政治方面,在中央設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設國、郡、里分別由國司,郡司,里長治理,廢除世襲氏,姓貴族的稱號臣、連、國造、伴造等,制定官制和冠位制。新政中以唐朝的制度為藍本,制定了《大寶律令》,《養老律令》,以法律確認了新的封建經濟政治制度。在經濟方面,改革了土地制度。仿造唐朝租庸調制頒布了《班田收授法》,規定授田人民必須擔負租庸調制。《班田收授法》的頒布,抑制土地兼並,解除豪族對部民的奴役,固定農民的租稅和徭役負擔,並承認農民宅地,園地的私有權和山林池沼的使用權,這些,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隨著改革深入,中日經濟政治交流也日益密切。大化改新後,日本古代社會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氏族和奴隸主的統治最後崩潰。建立起為新生產關系開辟道路的政治上層建築。日本社會從此開始過渡到封建社會。
奈良時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新高潮,新的農業制度,班田制度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由中國傳入的先進農業技術廣為流傳,一些先進的生產工具廣泛使用;這些工具中,有許多是由中國傳入,如钁钁,又稱"唐钁",它是當時中國傳入的大型鋤。由於日本人的博採眾長,使他們在建築、服飾、醫學、文字等方面受益匪淺。現在的日本還保留著一些唐朝遺風,而在文化交流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文字和語言。日本人民利用中國漢字的標音表意基礎上創造了日本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於此同時,"唐钁"?唐犁""唐鍛冶"、"唐訛"、"唐墨","唐物"等名稱在日本語言中大量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日本的詞彙。同時儒學和道家精神也同時在日本蔓延開來,深深地影響了日本的文化與人們的思想。
從以上看來,可以說日本文明大部分都是來源於唐朝的文化,所以日本與中國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中國文化已經深深地烙進了日本的歷史里。

6. 中國與日本誰是唐朝的傳承者

日本在唐朝面前就是個山寨模仿貨啊,怎麼做都轉不了正的!
唐朝文化在唐朝,隨著滅亡也就留下點詩詞、器具,它的下一個朝代宋朝是宋朝文化,以此類推,每個朝代都有個自的文化,直到現在千年過去,當代怎麼可能還有唐朝文化存在,別說日本,就連中國現在都沒有什麼唐朝文化延續。
說起忘卻和毀滅文化傳承,我們到確實不如別人。尤其是49年以後毛皇當政的那些歲月。

沒有一個民族會如毛皇統治下的中國,對自己祖先留給後代的寶貴遺產這么的詆毀和破壞!!!比八國聯軍、日本鬼子更兇殘!!!

7. 古代唐文化對日本產生了哪些影響

在中國的唐朝時期,國家達到了非常鼎盛的一種狀態,而日本也是先後了派遣十幾次的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學習唐朝的文化。可以說日本是在衣食住行,以及治理國家等方面都受到了唐朝的影響。

當然,還有許多我們所熟知的日本的傳統服裝和服,以及穿衣服的方式。從左襟改為右襟,也是仿照唐朝的傳統而改變的。日本人將唐朝的這種服裝文化也傳到了日本並一直傳承至今,也使我們現如今可以看到中國唐朝當時服裝的面貌。

8. 唐代時期,唐朝和日本的關系怎麼樣

倭國武周時期改稱日本,與唐朝來往密切。

孝德天皇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權。引入均田制和租庸調制,落實戶籍和記賬制度,參考《唐令》寫成《大寶令》法典,遵照長安城布局規劃平安、平城二京。日本先後派遣了十三次遣唐使,每次使團規模都在百人以上,團中除使臣、水手外,還有留學生、學問僧、醫師、音聲生、玉生、鍛生、鑄生、細工生等。

著名的來唐日本人有留學生吉備真備和阿倍仲麻呂與僧人空海和圓仁。空海著有《文鏡秘府論》與日本的第一部漢字字典《篆隸萬象名義》。圓仁尋覓佛法而走遍唐國多個道郡,帶回日本大量佛學經文器具。百濟藝僧味摩之將在唐學到的荊楚儺舞傳至日本,稱吳伎樂。日本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都是分別從中國的草書和楷書部首演變而來。

鑒真和尚應日本僧人之邀,曾經六次東渡回日,最後終於成功。他帶去了佛經,促進了中國文化向日本的流傳以及佛教在日本的興盛。

(8)唐文化和日本哪個好擴展閱讀:

當時日本

在倭王權創建後,日本一直透過朝鮮半島的諸國吸收來自於亞洲大陸的文化。587年,豪族蘇我氏的頭目蘇我馬子擊敗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殺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為帝,聖德太子攝政,日本進入飛鳥時代。聖徳太子制定官位十二階,並頒布憲法十七條,嘗試創建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聖徳太子過世後,蘇我氏長期掌權。

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暗殺蘇我入鹿,掌握政權,是為「乙巳之變」。中大兄皇子擁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動大化革新等改革,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奈良時代後期,政局動盪,律令制鬆弛。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現在的京都),此後到1192年成立鐮倉幕府的這段期間是為平安時代,日語假名以及國風文化在此時代成形。嵯峨天皇時期的《新撰姓氏錄》記錄居住在京都及畿內的1182個氏族,其中「漢」為163氏,「百濟」為104氏,「高句麗」為41氏,「新羅」為9氏,「任那」為9氏。

平安時代末期,出現以東國為勢力范圍的源氏和以西國為勢力范圍的平氏兩個龐大的武家勢力,1159年,發生賓士之亂,源氏實力雖遭遇很大削弱,但在東國仍擁有強大實力,國家內部因為割據有源平二氏及奧州藤原氏等勢力,加上各界不滿架空朝廷的太政大臣平清盛專橫擅政而內戰頻仍。經過長期的源平合戰,平氏被趕出京都,將朝廷遷往福原京,之後於1185年在壇之浦之戰中徹底覆滅。



9. 當年唐朝在文化藝術方面遠遠比韓國日本強但是到現在為何卻不如日韓呢

日本設計、視聽藝術方面挺不錯的。。。。。主要人家生活比較好後挺注意美化生活,豐富精神生活。。。。。韓國的沒什麼印象啊,只知道很喜歡搞一下膚淺的東西,,,比如整容啊,打扮啊,還有把夜總會里一些勾引男人的舞蹈直接搬上舞台,像那些女團就跟做台小姐一樣直接穿情趣絲襪暴露誘惑的衣服滿世界地跳舞。。。你看他們部分藝人男的就像牛郎女的就像坐台。好的不容易學,粗淺的東西容易傳播。到處刮韓流。娘娘腔的男鮮肉牛郎,熱情火辣開放像盪婦一樣的青春美少女組合都是從他們那裡蔓延到其他國家的。蠻成功的,賺了全世界不少錢。這個沒什麼了不起。。這東西要是中國人搞出來的,那我身為中國人就覺得丟臉了。。
中國人的收入比日韓還低一截,,我們主要還是更專注於賺錢生產方面。藝術消遣的東西都是有閑錢有閑情的時候來搞。發達地區我們香港過去的影視和歌曲那也有相當多是有水準和影響力的嘛。。。。
現在的流行文化藝術大多都是在視聽方面去吸引人,都是搞得眼花繚亂。。中國的東西相對還是比較內斂一點,更多的是講內涵。。所以沒有日韓的東西那麼好傳播啦。。。你去跟外國人講:道可道非常道。。他聽完什麼都不知道。。。我們的文化藝術除了觀看,,還要觀察。。。當然啦,我們有很多東西發展比較晚,日韓一些東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0. 唐文化對日本哪個方面的影響最大

文化及生活。
文化:古代日本人民只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公元3世紀前後,中國的漢字傳入日本,日本人民開始利用漢字來記載本民族的語言。漢字剛剛傳入日本的時候,所有的日語均用漢字來書寫,大約在公元5世紀,日本人民以漢字為基礎創造了一種嶄新的音節文字——假名。日語中目前仍然保留了大約1945個的常用漢字。
生活方面,除了LS說的日本人把傳過去的幾樣日常事物奉為了文化(茶道花道)外,日本和服模仿的是唐時服裝的設計,古代居所建築也仿了唐朝長安的建築。

閱讀全文

與唐文化和日本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