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閩南文化生態園建設與海上絲綢之路世界遺產申報是如何互相關聯相互促進的
摘要 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中具有鮮明特色的亞文化。創造閩南文化的閩南族群源於北方南下的漢人。他們在早期的生存活動中,融合了閩南當地的原住民,在背依崇山峻嶺的東南海疆開拓進取。他們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隨帆漂流,遇陸而居,與沿線國家在海航商貿活動中形成互惠共信命運共同體。宋元時期聞名於世的泉州刺桐港是世界最大的通商港口,當時的泉州已是「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國際化大都市。
2. 泉州最好玩的地方在哪裡第一次來
【泉州十八景簡介】
塗門街
又叫「土門街」,因傳儲存、輸送建造東西塔土石方而得名。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有著眾多的「海絲」文物群,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塗門街的建築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改造後的塗門街秉承泉州閩南古建築的風格,又與現代建築有機結合。塗門街是泉州最有商機、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入選全國第一批「購物放心一條街」。
東湖公園
址系古泉州八大勝景「東湖荷香」遺址。唐時湖面40餘頃,有東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攬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勝概。因唐姜公輔、韓愈、歐陽詹等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東湖公園以閩南建築文化為特色,中心湖為主體,環湖布置人文景觀。構建星湖荷香、祈風閣、七星拱月、二公亭、東湖亭、波恩亭、攬古亭等靜區;兒童樂園、雙舟朝陽、遊船碼頭為動區。精築刺桐瑞林等20多處植物山石景觀攬翠全園,以石雕、石刻突現閩南石文化。既有泉州歷史文化內涵又有時代新潮氣息,風格獨特。曾三次獲省「環境優美獎」,還被評為「市民喜愛十佳建築」、「泉州十佳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麗、玲瓏多姿的江南園林風格而入選百家中國名園。
五里橋
俗稱「安平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橋墩361個,橋面寬3-3.8米,橋板長度5-11米不等,最重達25噸,兩側有石護欄;橋上有亭5座:橋東「超然亭」,橋西「海潮庵」,橋中「泗水亭」,兩頭各設路亭一座,供遊人憩息。「泗水亭」,俗稱「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楹聯一對,立有兩尊石雕將軍;亭側保存歷代重修碑記14方。西端橋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東端有五層六角樓閣式仿木結構白塔一座。歷經800年滄桑,安平橋成了「陸上橋」。1980—1985年國家撥款進行維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復。
蔡氏古民居?
位於南安官橋漳里村,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年)至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座座屋脊高翹,雕梁畫棟,門前牆磚浮雕,立體感強,窗欞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別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
府文廟
位於鯉城區中山路泮宮內。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初年(公元976年),後移他處,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遷回原處重建,現有建築仍保持清初原貌,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孔廟,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築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闊七開間,進深五間,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抬梁式木構架,斗拱層疊,梁枋縱橫,雕飾有小龍、飛禽走獸、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欄,下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築有元代石橋,橋面鋪72塊長方形條石,代表孔子的72個得意門生;東西為兩廡,前為大成門、金聲玉振門。東畔明倫堂,為文廟現存主要附屬建築,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橋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宮及鄉賢名宦祠、狀元祠十餘座。廟內陳列資料十分豐富。大成殿正廳中央供奉著孔子聖像,東西兩側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陳列祭孔禮器、樂器和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文物共500餘件。靈星門鄰塗門街地段,原為府文廟建築群范疇,後辟為他用。為了完整保護文廟建築群,2000年,市委、市政府作為重點工程,投資1.2億元,折遷菜市場及3個企、事業單位,建成文廟廣場,既有效保護遺址,又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場所。
開元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點。地處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全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主要有大雄寶殿、甘露戒壇,東西塔等建築。大雄寶殿是中軸線的主建築,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遺物。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壯觀的建築風格。甘露戒壇始建於宋,現壇系明初重建,為全國三大戒壇之一。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為全國四大名塔之一。東塔名「鎮國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壽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兩塔為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系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標志。
崇武古城
位於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北城門橫眉石刻「威鎮海邦」傳為戚所書。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鄭成功駐此抗清,傳有「馬蹄石」遺存。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內外,有20多處分別始建於宋、明、清,後經修葺延續至今的宮庵廟堂等古建築遺存,與古城構成了可供參觀稽古的古跡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處的大乍山龍喉岩,既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又有記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詩家摩崖石刻。城外半月海灣,著名畫家洪世清創作的大地岩雕———「魚龍窟」,以及著名書藝大師朱屺瞻、錢君陶、劉海粟等人的篆刻書法精品鐫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還建有現代石雕博覽園及省級海邊森林公園。登臨古城,足可探古覽勝。
洛陽橋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處的洛陽江入海口,又名「萬安橋」。於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歷六年竣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因在江海交匯處造橋,江闊水深,工程艱巨,造橋者首創「筏型基礎」以造橋墩,種植牡蠣以固橋基,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科學創新。該橋與盧溝橋、趙州橋、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現橋長834米,寬7米,尚存船形橋墩46座,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等遺址,橋南有蔡襄祠,祠內有蔡襄《萬安橋記》宋碑。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考察景點之一。
牛姆林
由於景區內擁有「板根」、「絞殺」、「寄生」、「莖花」等熱帶雨林生態,被遊客稱譽為「閩南西雙版納」。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是集山區特有的自然景觀、森林景觀之大成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96科200多種,野生蝶類73種。牛姆林名人仙跡薈萃,是一個天然的森林浴場和氧吧,四季如春,是旅遊避暑勝地。目前申請國家4A級生態旅遊區已通過省級驗收。現區內建設有旅遊飯店、動植物標本館、旅遊購物街、熊園、高空滑索、射箭場等旅遊配套設施。已成為閩南重點生態旅遊區,每年有10萬人到此旅遊,是我省沿海地區生態旅遊建設的典範。
清水岩?
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地。清水岩是全國惟一主殿建設呈「帝」字形結構的岩寺,景區內樓閣殿宇巍峨宏偉,水色山光秀麗神奇,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現存文物古跡中,有宋代29處,元代1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23處,加上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現代,其中宋代「岩圖」碑最為珍貴,系省級保護文物。
清源山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贊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舊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遊客登臨覽勝。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並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岩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布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岩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十八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為勝。其中以老君岩為代表的六處宋元時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湖公園
位於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處於一片低窪的平原地帶,以往發生較大洪水時,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滯洪,俗稱「西北洋」。由於洪澇災害嚴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建設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被列為市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一號議案。從1999年6月起,投資1.7億元,歷時兩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橋、三片水域和四座島組成的西湖公園。西湖面積達10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82.28公頃,廣場道路面積1.72公頃,綠化面積16公頃,種植樹種達200多種。西湖繁花錦簇,波光瀲灧,與清源山自然接壤,清源山秀麗翠綠的山色與西湖浮光盪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極具園林之美,是市區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湖上園林。2001年12月獲得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榮譽稱號。
深滬灣
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里,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鏈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灘前碧波萬頃。灘面金黃開闊,景色蔚為壯觀。沙灘清一色的細純沙粒,如銀屑布地,質細坡緩,沙軟潮平。灘床寬闊,舒展廣拓,潮漫灘上,濤聲柔和。海水潔凈,水溫適中,是沙灘休閑、踏浪嬉水和開展各種海上沙灘活動的理想場所。沿岸而來,國家級深滬海底古森林自然保護區、施琅將軍紀念館、鎮海宮、龍泉宮、大道公宮和煙墩山上的烽火台等人文、自然名勝掩映其中。明季倭亂,這里曾經是抗倭前沿,清初為了統一祖國,施琅曾經在這里牧馬練兵,現為全國著名僑鄉,風俗淳,人情美,是遊客觀光的勝地,是海外僑親和台港澳胞尋根謁祖的搖籃故地。
天後宮
始建於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現存媽祖廟中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並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媽祖故里莆田一度隸屬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轄,由於泉州民眾不斷向外移民和進行貿易活動,媽祖信仰遠播祖國大陸及台、港、澳各地。目前,泉州天後宮除較完整地保存有雄偉的大殿、後殿等古代建築外,在政府及海內外信眾的熱心資助下,還陸續修復了山門、戲台、鍾鼓樓、東西廂廊等建築,並將繼續復建梳妝樓。建置於宮內的閩台關系史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珍貴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泉州天後宮是在泉州港逐漸成為全國對外貿易中心之際的南宋時期建成,是研究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跡。
黃金海岸
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的石獅永寧鎮,包括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城隍廟、鎮海石、古衛城遺址等。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由香港友幫國際集團獨資興建。規劃佔地6000畝,首期開發1980畝,投資近3億元。目前度假村主要項目及設施有:金沙游樂園、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館、海天佛國、踏浪觀音、遊艇俱樂部、練馬場、海濱浴場、露天夜總會、購物街、黃金海岸大酒店、郵電賓館、海洋賓館、教育培訓中心等較具規模與特色的游樂項目和服務設施。黃金海岸風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為集行、游、吃、住、購、娛於一體、旅遊內涵十分豐富的濱海旅遊度假區,是我省十大重點旅遊景區之一。
仙公山
原名「雙髻山」,位於洛江區馬甲鎮,於南北朝時(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氣勢雄偉,岩崖陡立,雲霧繚繞,徑曲林幽,含煙凝翠,風光旖旎,擁有眾多的寺宇亭榭、文物古跡和迷人傳說;以「靈、奇、秀、險」為特色,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有豐山洞、白水岩、朝天閣、仙靈橋等勝境,還有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張瑞圖等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是集宗教朝聖、游覽觀光、休閑娛樂、修學度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有「八閩名勝無雙境,絕頂蓬萊顯九仙」之美譽,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和首屆泉州市十佳風景名勝區。
岱仙瀑布
位於德化縣水口鎮,主要由號稱「華東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溫文爾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組成,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景區。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濃蔭覆郁,林木蒼蘢,藤蘿虯結,蘊深涵幽,鳥鳴谷應,峰迴壑盪,沿路神形俱備的自然奇觀,構成了獨特的原始生態幽境。油漏祭瀑布,溪水沿著寬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波光粼粼,噴珠濺玉,宛如千萬串斷線的珍珠織成的銀毯,輕鋪舒展鑲在懸崖峭壁之上。岱仙瀑布,溪水從山勢險峻的高峰直瀉而下139米,雲翻雪傾,雷霆萬鈞,十分壯觀。站在瀑布下,煙霧騰騰,撲朔迷離。若是晴天,瀑布前方彩虹如天橋凌空飛架,美不勝收。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飛仙亭,傳頌著仙女顯聖救民的美麗故事。憑欄探首,下臨深淵,岱仙雙瀑左右烘托,氣勢非凡。
鄭成功史跡
分布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家鄉南安。它們是位於石井鎮的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紀念館·碑林和位於水頭鎮的鄭成功陵園。延平郡王祠,位於石井鎮鰲峰北麓,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詔賜鄭成功遷葬時所撰聯一對。鄭成功紀念館位於石井鎮的鰲峰山上,佔地3000餘平方米。紀念館介紹英雄一生的豐功偉績,陳列200餘件珍貴文物。佔地10畝的鄭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詩閣,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國、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題字,融楷書、行書、草書、隸書於一廊,歌頌了鄭成功愛國主義的崇高精神。坐落在南安水頭覆船山處的鄭成功陵園,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凡來泉州者,幾乎都要到成功史跡走一走,默祝忠魂與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3. 自駕游,從福州到廈門
先到莆田,大約要一個半小時,去眉洲島,再加四十分鍾,過渡十五到二十分鍾,然後按指示牌到惠安,崇武古城,大約要兩小時,路小,春節車多,小心駕駛,再從崇武到泉州城大約一個半小時,開元寺塗門街清凈寺等地方,最好不要自己開車,到了地方停好車,叫個的士。清源山在城郊,自己開車,那上頭有弘一法師的遺字,很棒,老君岩那些地方,教育小朋友的好地方,當然更是情人漫步的好地方。
從泉州到廈門大約一個半小時,走國道,年節時可能要兩小時。廈門你可以在同安先停一下,因為那裡的封肉味道太好,不吃對不住自己的嘴和胃,當然,不能多吃,不然對不住自己的身材。過同安後直接到廈門,可以住東渡一帶,這里實惠,出行方便。
牛頭山的閩南博彩文化園是要去的,那裡博狀元值得一看。鼓浪嶼上的茶館咖啡屋值得一坐。
南普陀也很不錯,後頭的五老峰可以過植物園
4. 泉州市閩南情文化旅遊創意生態園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泉州市閩南情文化旅遊創意生態園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11月0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對文化旅遊創意生態園的投資及開發等。
法定代表人:傅碧參
成立時間:2010-11-01
注冊資本:24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50010005360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泉州市鯉城區金龍街道曾林社區星興路1號
5. 南安好玩的地方都在哪南安旅遊景點地圖
南安景點:山美水庫、後橋水庫、南安土樓、洪瀨清水岩、石井中憲第、水頭鄭成功墓、省新觀音山、黃巢山、安平橋(五里橋)、天心洞、大佰島、九日山、蔡氏古民居、雪峰寺、霞美花卉廣場、五塔岩、山外山、南坑古窯址、雪峰植物園、陀羅尼經幢、南安碼頭溫泉、南安官橋溫泉、南安香草世界、南安英都寶湖岩、南安靈應寺、鄭成功紀念館、南安鳳山寺、水頭熊山、官橋天竺寺、羅山林場、五台樂山(向陽)、惠女水庫(烏潭水庫)、官橋一片寺、南山、武榮公園
一、成功故里游A 南安市區——鄭成功文化園——鄭成功紀念館——延平郡王祠「海上視師」石——五里橋——蔡氏古民居旅遊區——南安市區二、生態環境游A 南安市區——雪峰旅遊區——九日山海絲文化旅遊區——霞美花卉廣場——南安市區B 南安市區——天柱風景旅遊區——鳳山旅遊區——葉飛故居旅遊區——南安市區C 南安市區——雪峰旅遊區——靈應旅遊區——印山林場——五台樂山風景旅遊區——南安市區三、宗教文化游A 南安市區——天心洞旅遊區——蔡氏古民居旅遊區——九日山海絲文化旅遊區——靈應旅遊區——南安市區B 南安市區——鳳山旅遊區——華頂岩——天柱山風景旅遊區——葉飛將軍故居旅遊區——雲山寺——南安市區C南安市區——五台樂山風景旅遊區——光前學村——靈應旅遊區——雪峰旅遊區——南安市區四、工農貿考察游A南安市區——侖蒼水暖城——霞美花卉城——水頭建材市場——蔡氏古民居旅遊區——南安市區二日游線路1日南安市區8:00——天心洞旅遊區——鄭成功文化園——鄭成功紀念館?碑林——開台聖王廟——中憲第——五里橋——住明超大酒店2日水頭明超大酒店8:30——蔡氏古民居旅遊區——九日山海絲文化旅遊區——靈應旅遊區——鳳山旅遊區——天柱山風景旅遊區——回南安市區 旅遊特色產品
南安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優越的氣候條件使這里成為最適宜水果、植物生長的地方。香蕉、荔枝、柑桔、龍眼、芒果、楊梅、番石榴等四季佳果,既可款待親朋好友,又可與家人共享。到南安品嘗這些美味水果,你一定會喜愛它們的。
地方特色美食
閩南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極富特色。南安的飲食習慣與閩南各地大同小異,但也有多種特色美食流傳已久,風味獨特。
甜酒:南安詩山、蓬華特產,至今已有數百年的製作歷史。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煮熟,拌上適量酒糟和糖,裝入陶缽中壓實密封,置常溫下發酵二至三天,待發出酒香時即可飲用。食時將已成酒基的糯米切塊、加糖,連同汁液一起吃。如撒上少許橘皮粉或桂花蕊,風味更佳。
九重羹:這是南安山區各鄉鎮清明時節祭祀先人、以兆豐年的一種傳統特色美食。九重羹的製作工序比較繁瑣,要先將大米磨成漿,再加上少量的小蘇打調勻,層層倒入鋪有炊巾(棉布)的蒸籠中蒸熟。吃時切成片狀蘸上糖或醬,也可同豬肉同煮吃;前者清涼爽口,後者香甜柔潤。
窖菜:享有「蓬萊窖菜勝過黃埔解元」之美譽的窖菜,製作方法是將成株經霜的芥菜用開水燙過、晾乾、拌鹽,逐一紮成一捆,置入陶瓮中密封。經年取食,既可與豬肉同煮佐餐,也可與大米煮成飯,味道清香,令人回味無窮。
洪瀨雞爪(鹵料):南安洪瀨特色小吃,由雞爪、調味粉和適量辣調適而成,然後經過熱蒸和熱炒,吃時可沾醋,口味微辣,口感滑韌,有越吃越上口的感覺。
英都麻糍:南安特產英都麻糍是閩南著名小吃,主要由糯米加工而成,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食用時要蘸佐料,口味香甜,口感軟韌、微冰。
旅遊特色商品
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旅遊商品常常使遊客流連忘返。旅遊帳篷、石雕繪畫、石亭綠茶、藍龍食品、旅遊鞋、針織衣、龍眼乾、雨傘……,物美價廉的旅遊特色商品會令你滿意而歸。
成功故里游
鄭成功文化旅遊區
鄭成功文化旅遊區集中在南安水頭、石井兩鎮,包括鄭成功陵園、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紀念館、碑林、海上視師石等。旅遊區文化內涵豐富,再現了民族英雄鄭成功一生的豐功偉績和偉大愛國精神。每年前來觀光朝拜的海內外人士,特別是台灣鄭氏宗親,絡繹不絕,是祖國人民連結國內外和海峽兩岸友好往來的重要紐帶。
天下無橋長此橋——五里橋
五里橋座落在南安水頭鎮與晉江安海之間,為宋代建築,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全部用花崗岩構築,橋面用闊厚大長石條鋪成橋板,最長者達2丈多,其橋墩有長方形墩、半船形墩和船開墩三種造型,橋基則採用北宋發明的「筏形基礎」形式。五里橋規模宏偉,工程浩大,結構壯美,全長約五里,俗稱「五里橋」,因其長期冠於古代橋梁之首而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
海絲文化游
九日山海絲文化旅遊區
九日山風景區位於南安豐州鎮,是聞名中外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山中無石不刻字」之美譽。自古以來,士大夫多游息賦詠於此,至唐而益盛,筆墨與茲山並傳,現尚存七十七方石刻,其中最有價值的十三方「祈風石刻」記載了大量有關中國古代海上交通貿易的史實,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千七百多年來,她以「溪流盪漾,峰巒映濃,奧衍明秀,隱為一區」的迷人景色,被授予國家風景名勝區。
民間藝術游
閩南建築大觀園——蔡氏古民居旅遊區
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位於南安官橋鎮潭裡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民居興建於清朝同治年間(1862年)至宣統三年(1911),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16座,房間近400間,佔地40多畝,分五行排列,東西長200多米,南北寬100多米,每座民居都有二進或三進,有護厝或東、西廂房,是典型的皇宮式建築群。
古民居規模宏大、布局嚴整、雕飾精美、內涵豐富,為閩南地區所僅見,堪稱世界獨一無二,被譽為是一座地地道道的、五光十色的「清朝閩南建築博物館」。
門郭石牆和廳堂隔扇許多字畫,題字有真草隸篆,筆力道勁,其中不乏名家手筆。許多名言警句,尤其是警世家訓,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的教育與文化的豐富內涵,今日讀來,猶有發人深省之感。
雕欄玉砌應尤在
山牆門廊,到處飾有磚刻、石雕,無論是人物故事、鳳凰麒麟,還是蓮河鷺鷥、水浪奇石,都是技法嫻熟,線條細膩。
柱礎地袱,或鑿為龍首獸頭,或飾以連珠枝葉;窗欞欄桿,或作梅蘭菊竹,或為藍釉葫蘆。所有這些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南洋文化及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
生態環境游
黃巢自然風景區
仁者愛山 與青山共語
黃巢自然風景區地處南安東田鎮西南部,景區主峰黃巢山海拔1095米,因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在此屯兵扎營而得名。景區地勢險要,奇峰嶙山峋,怪石崢嶸、群巒疊嶂,風光旖旎。
景區總體是一條可用於探險的狹長而崎嶇陡峭的幽深峽谷,約3公里長,沿途布滿各種奇樹怪石,令人驚嘆!峽谷懸泉似練,清潺如歌。峽谷深處是一處宏偉壯觀的瀑布群,分三級瀑布,一瀑100多米,二瀑80多米,三瀑60多米,水量大時,其聲如雷,十里可聞,且瀑區經年霧蒸雲騰,七色長虹,凌空南北。
黃巢自然風景區到處山青水秀,萬木爭榮,百花爭艷,成為各種珍稀動植物生息活動的天堂,是眾多旅遊愛好者假日休閑、避署、探險、賞瀑的好去處。
山美湖風景區
山美湖位於南安九都鎮,為泉州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景區環湖四周果林成帶,林茶滿坡,鬱郁蔥蔥,生機盎然,與碧透如境的湖面相互交輝,構成一幅絕妙的美麗圖畫,是你假日觀光、游覽、休閑、渡假的絕好去處。
泉州花卉城
泉州花卉城地處南安霞美鎮金霞公路與柳中公路交叉處,面積5000多畝,花卉苗木品種一千多個,有花卉、苗木、盆景、鮮切花等幾大類,是泉州市最大的花卉基地和福建省四大花卉基地之一。該花卉城規模宏大,景色迷人,融觀光旅遊,休閑渡假於一體,是你擺脫城市喧囂,領略農村野風光的好地方。
天柱山風景旅遊區
天柱山風景區是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南安西北部的蓬華鎮,景區主峰天柱山又叫萬壽山,海拔1033.5米,有「一柱參天插九重,千峰俯地朝萬壽」之美譽。景區內有宋代著名古剎天柱岩寺和萬壽石巔、雙湖茗香、山門引翠、花徑流觴、弈對八仙、望八雙陽、春煙錦柱、石井盈梁八大奇觀。
天柱山風景區經年雲遮霧繞,氣象萬千,而且歷代均有不少名人來此登臨棲息,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游覽。
英都、侖蒼一日游
南安英都、侖蒼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岩古多。前人曾以聞名的七岩綴成一首詩:
「翁山夜聞滴水聲,古跡岩前獅子亭;雲從古室石佛在,水到湖內濁自清。」詩中所指七岩現存有雲從古室、湖內岩、石佛岩、古跡岩。
休學考察游
光前學村
光前學村座落在南安梅山鎮芙蓉村,佔地2000多畝,由南安旅居新加坡的愛國僑領李光前先生一手創辦,與陳嘉庚在廈門創辦的集美學村交相輝映,成為閩南地區兩顆興學育才、造福桑樣的璀璨明珠。學村包括福建省一級達標學校國光高級中學、國光初級中學、福建省南安工業學校、南安成人中專、國專小學(四所)和幼兒園(五所)等諸多各類學校以及泉州光前醫院、南安市李成智公眾圖書館、南安美術館、畫院等眾多的公益設施。整個學村總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巍峨,賞序有致。
宗教文化游
鳳山旅遊區
鳳山風景區位於南安詩山鎮境內的文章山麓,包括詩山公園和鳳山寺風景區兩部分,有「寺鎮鳳山香火紅」之美譽,共有18勝景,其中以鳳山寺景區最為著名。該寺始建於五代後晉,是閩台和世界各地廣澤尊王宮闕廟宇的祖廟。歷代名人墨客多招徠題詠,以志景仰,散發著濃厚的古文化氣息。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海外僑胞和港澳台胞回鄉祭祖朝拜,是南安與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密切聯系和溝通的重要紐帶。
雪峰旅遊區
雪峰寺位於南安康美鎮楊梅山麓,建於唐末年間,曾一度是福建佛教協會所在此地。寺院周圍峰巒疊翠,林壑幽美,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地。雪峰寺歷史文化景觀萬千,遊人到此不僅可以領略白馬墳、萬福堂、藏經閣、五僧朝佛、虎嘯岩、太虛洞、九洞崆等勝跡的風采。還可以徜徉在雪峰寺的「四景」(即「洗心泉」、「緩步徑」、「芭蕉坂」、「山月樓」)和「八趣」(即「晴窗曉日」、「花塢曉霧」、「蘿薜凝煙」、「北牖涼風」、「苔階邑露」、「山樓夜月」、「石竇鳴泉」、「香庭蕉雨」)之中,令人流連忘返。
靈應旅遊區
得山水之靈秀
靈應風景旅遊區地處南安東北部洪梅鎮境內的玳瑁山山腰,風景區內有始建於五代後唐的靈應寺,建築規模宏大,景色萬千。新建有觀音廣場、觀音閣以及其他旅遊配套設施,是我市唯一的國家級三A景區和首個省級森林公園。
天心洞旅遊區
天心洞座落在南安水頭鎮的瓊花山麓,始建於隋代,是南安獨一無二的佛道兩教合一的游覽勝地,景區內有道觀、龍潭、飛瀑、天香寺四大景觀,被譽為「泉南勝跡」。
工貿考察游
中國石材城
名優建材薈萃八方商客去集
中國石材城是鑲嵌在「中國建材之鄉」—南安的一顆璀璨明珠,位於國道324線230公里處,福廈高速公路貫穿其中。蟠龍開發區、院下工業區、南聯工業區等一批規模龐大的現代化工業園區與其緊緊聯結在一起,如眾星拱月,組成了一道氣勢恢宏的現代旅遊風景線。
中國石材城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3萬平方米,總體設計體現二十一世紀的建築風貌,擁有店面600多個,並設有倉庫及加工場、商住、停車、餐飲、銀行、運輸、展覽城、郵電、保安等配套設施,將逐步建成輻射全國,影響亞太的「建材超市」。主營國內外板材荒料、建築陶瓷、衛生潔具、竹木地板、水暖五金、消防器材、燈飾配件等現代高級裝飾材料。
中國石材城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以大批量、大流通、品種全、質量優而成為華東地區最大規模建築材料集散中心,是海內外廣大客商到此參觀旅遊和進行商貿洽談的理想之地。
6. 去廈門遊玩的人很多嗎去哪裡遊玩才是合適的選擇呢
廈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著名的旅遊城市。到廈門旅遊幾乎沒有淡季、旺季之分。建議不要節假日來,人太多。
廈門旅遊景點傳統的、最有名的主要有」一島、一廟、一路、一墓」,即
鼓浪嶼:舉世聞名,萬國建築,琴島,步行島,不過現在因太有名,島上每天遊客都很多,尤其是周末,有些嘈雜,少了過去的那種古樸寧靜的感覺。但無論如何,到廈門不到鼓浪嶼,就象到了北京𣎴去長城一樣。(島內)
南普陀:廈門最著名的寺廟,與普陀山相對應(島內)
環島路:廈門最美的黃金海岸(島內)
鰲園(陳嘉庚墓):名人墓園,風景優美,精美的石雕藝術,結合看看集美學村的嘉庚風格的建築群(島外----集美區)。
此外還可逛逛:島內的廈門大學(南普陀旁)、中山路步行街(鼓浪嶼的對面,遊客必去),帶小孩的還可以去廈門科技館(廈門文化藝術中心內,周邊還有廈門博物館等),廈門牛頭山的搏餅文化園(體驗廈門特有的搏餅文化),晚上看看閩南神韻的表演(了解閩南文化,也在廈門文化藝術中心內,科技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