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傳統文化傳承與美術教育之間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我們可以汲取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精華、精神積淀、審美情趣,通過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不僅使學生掌握美術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時,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一)結合民間工藝製作,了解傳統文化,使民族的東西得以發展。 民間美術是組成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間美術品種極多,貫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我們通過美術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本民族豐富的民間文化,由衷地感到驕傲,為我們是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七年級的《江南民間美術》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形式豐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剪紙、刺綉、年畫、皮影戲、泥塑、風箏、中國結??同學們利用課余收集的信息資料,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根據自己介紹的內容自願結合成小組,先進行交流,然後小組進行匯報。有的小組向同學們介紹了風箏的起源、流派、製作方法;有的小組介紹了各式各樣的中國結,及各種結的裝飾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組介紹了各種民間的玩具的形式、特點及民間玩具圖案的裝飾寓意??通過第一課時的討論、交流,同學們從對中國古老的民間美術知識的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並且在此基礎上通過設計製作一隻風箏、放飛風箏、中國結的製作,在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對風箏文化、中國結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引導學生從單純的技能技巧的學習層面提高到一種美術文化的學習層面。通過對風箏、中國結的學習、製作,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同時也增強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結合建築藝術的欣賞,領略中華建築的文化歷史,建築特色。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無論從建築的構造,到裝飾紋樣、裝飾色彩,無不反映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交融,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有著極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在少兒版七年級的《建築與環境》單元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樓、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樓,同學們發現傣族的竹樓布局靈活多樣,造型靈巧飄逸,四周以竹籬環繞,幽靜宜人,體現了人居相依的理念;而蒙古包是用最簡潔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侗族的鼓樓,不用一釘一鉚而銜接,我們不僅為工匠的精湛技藝而贊嘆,同時鼓樓又是侗家人團結的象徵。通過對建築藝術的欣賞,使學生體會以人為本、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這些理念與如今的和平發展、愛護自然、保護地球、構建和諧社會不謀而合。 (三)結合名畫欣賞,將傳統文化滲透到美術課堂教學中。 我們的美術作品反映了不同時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點,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抓住賞畫、品畫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如:在課前我安排三分鍾左右的時間進行《走進名家、名畫》欄目,通過一周一位學生輪流的交流,感受藝術家那份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同時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適時地滲透傳統文化,如在六年級美術教材中,在講各種不同的線的表現時,我通過讓學欣賞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梁楷的《潑墨仙人圖》等這樣一些具體的作品,感受中國畫線條的特有的藝術魅力。通過賞畫,使學生對中國畫中的用線有了一定的認識,唯有在認知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造。
❷ 淺談如何把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美術教學
可以從繪畫、音樂、舞蹈、詩詞、書法等藝術門類入手,向小孩子們慢慢滲透傳統文化。 幼兒接觸事物都是非常感性的,因此用藝術去熏陶他們,能很好的鍛煉他們的審美能力,從傳統藝術中感知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❸ 鄉土文化如何走進農村美術課堂
鄉土文化源於大眾,興於鄉土,是長期的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把鄉土文化資源融入到農村美術課堂中去有著豐富的開發潛力。作為新型的農村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所處的地理優勢,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學會觀察,學會利用,並巧妙的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契機,豐富農村美術課堂。
❹ 中國美術史是怎樣的一門課程其研究的對象和范圍是什麼
《中國美術史》課程是美術學院教學的專業必修理論課和主幹課程。《中國美術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骨幹課程和延伸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系統了解中華民族美術的悠久傳統和光輝成就,對中國美術歷從史前到近現代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重要美術現象、美術流派、美術家、美術作品和美術理論等有最基本的了解,把握傳統藝術形式語言在美術歷史進程中的演進和流變,認識中國美術發生發展的歷程及規律,從而使學生以本民族藝術傳統為依託,在較高的文化層面和較為廣闊的藝術視野中進行專業研究和藝術創作。
始創:自1982年洛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前身即洛陽師專藝術系美術科時期起,即面向專科生開設《中國美術史》課程。注重專業建設,明確培養目標,突出師范特色,《中國美術史》課程教學既兼取國內各名校《中國美術史》論課程教學之優長,更注重務實,發揮師范院校的優勢,強調良好的教學教法的運用,較早形成並實現了通過《中國美術史》課程學習,對學生專業認知、學科理念培養發揮重要意義的特點。
發展2000年洛陽師范學院升本,實現辦學層次的歷史性跨越,美術學院成立,對《中國美術史》課程從學科建設的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國美術史》課程建設進入長足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美術學院不斷地開展《中國美術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研究改革,已經進行了數次較大規模的調整。強調在單位教學時間中的專業信息量增大,注重把最新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引入教學,使學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注重處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基礎性內容和最新學術成果、本課程和相關課程、傳授知識和全面培養學生能力等方面的關系。使得《中國美術史》課程教學形成典型的洛陽師范學院教學所倡導的的科學性、規范性、發展性特點,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在培養知識結構全面且具創造性美術人才的過程中效果顯著。主講教師在教學及科研方面的努成就和教學隊伍的整體提升和成長,對《中國美術史》課程教學產生極為積極的促進作用和有力的影響。
改革2000年至今是該課程走向成熟化和正規化的時期。2004年洛陽師院美術學院美術學學科被批准為洛陽師范學院重點學科,在此背景下,美術學院將主幹理論課《中國美術史》課程作為一門精品課有計劃、分步驟地加以重點建設。在本課程的指導思想的確定、課程模塊的設置、教師隊伍建設、教材體系建設、教學方法的探索等方面,展開了全方位的探討。以培養新時期的學生美術專業素養為目標,以改革《中國美術史》教學內容為起點,以教材內容在經典性基礎上進一步彰顯區域文化優勢為抓手,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網路課程建設為突破口,行了較深入的教學研究和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並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1、內容建設。2000年開始進行《中國美術史》課程內容建設,重新建立《中國美術史》教學新的框架體系。一方面更加註重《中國美術史》發展和中國古代傳統歷史文化的相互關系,努力吸取文化等多學科的成果,用高屋建瓴的文化范型來闡釋中國古代美術的發展歷程及揭示美術現象後面的本質。另一方面,在體現《中國美術史》教學內容經典性的基礎上注入區域性歷史文化課程資源。面對高校教學改革的現實需求,積極拓展教育教學資源。弘揚中原傳統文化,構建大學生精神家園。以《中國美術史》為核心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延伸課程建設,如《河南古代美術遺存》、《河南民間美術》、《河南傳統美術欣賞》等專題性課程,都已成為美術學院和全校公選的主要選修課程,受到學生們的好評。
2、資源建設。網路課程建設列為我成教學院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在網路課程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同行前列,2004年該網路課程被評為省教育廳一等獎,2005年獲評全國優秀教育資源。在更新教育觀念,豐富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網上自主學習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3、課件製作。2001年開始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將文本、圖片、音頻、視頻信息引入課堂,豐富《中國美術史》課程的信息來源及信息呈現方式,優化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水平及效果獲得同行及學生高度評價。
4、網路教學。積極參與我校網路教育學院網路課程建設,可以實現同步教學、非同步教學以及指導學生網上自主學習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先後開發和建設了主幹課程《中國美術史》及延伸課程,完成了《中國美術史》網路課程、河南古代美術遺存、河南民間美術網路課程的開發與建構。獲得河南省及教育部獎勵。網路課程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同行前列。
5、精品課程建設。多年來積極建設《中國美術史》課程,為建設精品課程作好基礎工作,在資源庫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教學資料收集及整理、課件製作、錄像資料、舉證材料、網路資源等方面作好充分准備。經過20餘年的建設和積累,本課程已經具備了成為一門精品課程的良好的基本條件和顯著的特色。並且具有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潛力。2008年4月,《中國美術史》課程獲批洛陽師范學院校級精品課程。
現狀2009年10月洛陽師范學院獲批河南省「藝術教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領導及上級主管部門對美術學院加大了辦學條件、經費、設備、科研、項目等方面支持力度,《中國美術史》精品課程建設由此獲得更加有效的支持和強大的發展推力。《中國美術史》課程在開展教學改革與實驗及進一步實施相關網路課程建設、大型藝術網站「藝術河南」建設方面獲得了顯著成效並獲得良好的社會影響,相關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成果獲得多項省部級獎勵。目前學科人員作為河南高等教育美術精品課教材研究與編寫課題組的首席專家和核心成員,積極參與主持著全省《中國美術史》論專業課教材的改革與制定。
2010年2月,洛陽師院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史》精品課程全面改版,新版《中國美術史》精品課程在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學理念的開放性、視覺呈現方式的新穎性、教學過程的適用性諸方面,均體現了新理念、新水平
❺ 怎樣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我們可以汲取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精華、精神積淀、審美情趣,通過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不僅使學生掌握美術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時,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一)結合民間工藝製作,了解傳統文化,使民族的東西得以發展。
民間美術是組成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間美術品種極多,貫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我們通過美術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本民族豐富的民間文化,由衷地感到驕傲,為我們是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七年級的《江南民間美術》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形式豐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剪紙、刺綉、年畫、皮影戲、泥塑、風箏、中國結„„同學們利用課余收集的信息資料,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根據自己介紹的內容自願結合成小組,先進行交流,然後小組進行匯報。有的小組向同學們介紹了風箏的起源、流派、製作方法;有的小組介紹了各式各樣的中國結,及各種結的裝飾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組介紹了各種民間的玩具的形式、特點及民間玩具圖案的裝飾寓意„„通過第一課時的討論、交流,同學們從對中國古老的民間美術知識的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並且在此基礎上通過設計製作一隻風箏、放飛風箏、中國結的製作,在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對風箏文化、中國結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引導學生從單純的技能技巧的學習層面提高到一種美術文化的學習層面。通過對風箏、中國結的學習、製作,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同時也增強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結合建築藝術的欣賞,領略中華建築的文化歷史,建築特色。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無論從建築的構造,到裝飾紋樣、裝飾色彩,無不反映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交融,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有著極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在少兒版七年級的《建築與環境》單元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樓、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樓,同學們發現傣族的竹樓布局靈活多樣,造型靈巧飄逸,四周以竹籬環繞,幽靜宜人,體現了人居相依的理念;而蒙古包是用最簡潔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侗族的鼓樓,不用一釘一鉚而銜接,我們不僅為工匠的精湛技藝而贊嘆,同時鼓樓又是侗家人團結的象徵。通過對建築藝術的欣賞,使學生體會以人為本、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這些理念與如今的和平發展、愛護自然、保護地球、構建和諧社會不謀而合。
(三)結合名畫欣賞,將傳統文化滲透到美術課堂教學中。
我們的美術作品反映了不同時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點,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抓住賞畫、品畫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如:在課前我安排三分鍾左右的時間進行《走進名家、名畫》欄目,通過一周一位學生輪流的交流,感受藝術家那份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同時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適時地滲透傳統文化,如在六年級美術教材中,在講各種不同的線的表現時,我通過讓學欣賞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梁楷的《潑墨仙人圖》等這樣一些具體的作品,感受中國畫線條的特有的藝術魅力。通過賞畫,使學生對中國畫中的用線有了一定的認識,唯有在認知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造。
❻ 如何在美術課中滲透民間傳統文化
這是一個大課題,但是又是一個小課題,作為中國美術愛好者,所見到的中國美術中都是傳統文化的影子。
不管是畫風還是元素,都能融進傳統文化,因為傳統文化存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認為一個從事美術的工作者,要充分的理解傳統文化,但不能拘泥於傳統文化,體味生活,是一個畫家應有的沉澱,一個好的美術工作者應該學會提煉生活。
對於傳統,就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刻意,自然就好。
❼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傳承中華文化
一、美術教學需要民族傳統文化的浸潤。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具有人文學科的特徵,體現為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其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豐富生活情趣和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培養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從高中教材可以知道,能和傳統文化有關聯的課程相當少,傳統文化常常被忽視和遺忘,機械反復地進行技能學習,將忽視美術內涵。學生的自主創造力得不到合理的發揮,也摧殘學生對審美的理解、感知、想像,更不能讓學生得到美的教化與並強化美術文化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我們可以汲取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精華、精神積淀、審美情趣。
二、利用課堂課程教材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
美術教師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應多注重向學生傳授中國傳統的文化知識,對現有教材進行合理的補充和拓展,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掌握。比如對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皮影、武術、中國漆器、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四大發明、中國織綉、中國瓷器古代兵器、青銅器、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等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內涵要有大概的理解和把握。在美術教學中,抓住教材安排的一些具有傳統特色的插圖滲透傳統教育。如對中國建築與外國建築的比較,欣賞中國的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從建築的構造到裝飾紋樣、裝飾色彩,無不反映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交融,有極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利用課堂知識讓學生課外通過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樓、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樓,而蒙古包是用最簡潔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我們不僅為工匠的精湛技藝而贊嘆,而且鼓樓是侗家人團結的象徵。通過對建築藝術的欣賞,學生體會以人為本、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這些理念與如今的和平發展、愛護自然、保護地球、構建和諧社會不謀而合。這樣通過課堂,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和情趣。
❽ 如何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課程具有傳承文化藝術的功能。」「美術課程能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美術與自我、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社會等方面的關系,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理解文化藝術,弘揚人文精神。」這是中學「美術課程標准」的一段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肩負著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而如何通過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在掌握美術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培養無愧於時代的民族精神,是我們每個中學美術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教育學生關注傳統文化,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
把文化的學習融入到美術教學過程中是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的一種有效方式。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要充分發掘其中的傳統文化資源,讓學生從靈魂深處感受傳統文化巨大的美術魅力。一是要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外來文化迅速沖擊我國,一些學生在「日流」「韓流」的影響下「冷落」了本國的傳統文化,對於相關知識的了解少之甚少,中國傳統美術文化日漸式微。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有義務也有能力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再創輝煌。如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茂讓學生更清晰、更直觀的了解中國的美術作品,感受傳統美術的無限魅力,激發學生對祖國、民族的熱愛。二是要引導學生具有參與我國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的意識。隨著現代化的進程,中國許多傳統手工藝,如泥塑、麵塑、剪紙、皮影戲、年畫等民間藝術正在遠離我們的視線,將面臨消亡的危險,怎樣才能使之得到保護和傳承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大關注點。如鑒賞中民間美術一課,課堂中可以利用幻燈片進行圖片展示、可以進行實物現場展示,更甚至可以進行實地的參觀學習,這些都能讓學生在學習欣賞好的傳統美術的同時,增強民族傳統文化意識,讓我們的後代再次領略先人帶給我們的美麗文化,自覺參與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二、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美術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且更是一種文化品質的學習和培養。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我們要通過注重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使之從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
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是一切民族情愫的基礎和前提。藝術來源於生活,每位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都是他們對生活的理解,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可以體會藝術家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的熱愛。如齊白石所畫的花鳥魚蟲,筆意穩練、古樸,率真而無掩飾,他所畫的蝦,平淡中透出幾分天真,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我們的美術教學就應該讓學生從作品中感受它所折射出的作者那份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教育學生從小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民族的才是歷史的。我國的藝術作品既是社會時代的真實寫照,又是歷史見之於當下的重要窗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表現的是北宋汴京城商業繁榮的景象,通過作品,我們可以了解北宋的風俗、風貌;瓷器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是中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通過瓷器的欣賞,我們可以了解華夏各個時期的文明及其輝煌歷史;民間美術是組成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因素,我國民間美術品種極多,貫穿於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
三、選擇教材中相應的切入點將傳統文化滲透進課堂教學
1.結合民間工藝製作,了解傳統文化,使民族文化得以傳承。我國的民間工藝種類繁多、博大精深,而學生對民間工藝的了解渠道比較狹窄,僅僅通過電視、報紙中知道一鱗半爪,或者看到父母從產地帶回後的實物才略知一二,對民間工藝的內涵、價值、在世界所產生的影響,以及民間藝人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等更是知之甚少。比如在高中美術鑒賞17課《中國民間美術》教學中,我們通過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形式豐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剪紙、刺綉、年畫、皮影戲、泥塑、風箏、中國結等等,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收集相關的信息資料,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根據自己介紹的內容自願結合成小組,先進行交流,然後小組進行匯總,使學生們從對中國古老的民間美術知識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大家設計製作剪紙、年畫、泥哨、風箏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從單純的技能技巧的學習層面提高到一種美術文化的學習層面,加深學生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民族人文精神。
2.結合建築藝術欣賞,領略中華建築的文化歷史,弘揚民族的建築特色。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無論從建築的構造,到裝飾紋樣、裝飾色彩,無不反映出建築裝飾的「吉祥觀」與「等級觀」,無不反映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交融,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有著極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把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作為美術鑒賞的重要對象,以建築為切入點,展開進行分析講解,不僅使學生對中國建築藝術的主要特徵能有一個比較具體的了解,從中體會到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於傳承中國民族建築特色。
3.結合名畫欣賞,將傳統文化滲透到美術課堂中去。美術作品反映了不同時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點,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抓住賞畫、品畫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比如通過讓學生欣賞齊白石的《蝦》,潘天壽的《露氣》,林風眠的《魚鷹小舟》,領略中國寫意畫的水墨淋漓、似與不似的創作特點。通過賞畫,使學生對中國寫意畫有一個質的認識,使學生們切身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創作空靈意境中蘊含的美學真諦。
總之,中學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需要長期關注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切入點來考慮選擇授課的內容,讓學生真正了解民族傳統藝術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和價值,激發廣大青少年珍惜祖國美術遺產、關愛民族民間文化的情感,讓學生學會自覺傳承與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在知識爆炸的這樣一個時代里呵護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們基層美術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❾ 如何開展小學美術課堂中國畫傳統技法教學
國畫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畫具有博大精深、風格獨特的顯著特徵,除了在國內受到了極高的關注,在國際上也受到了廣大民眾的喜愛。國畫本質上並非是西方概念中的繪畫,而是一種文化綜合體的表現,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詩、書、畫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專屬於我國文化的特色綜合體。若如想要提高現代社會中人的文化藝術感,提高他們對詩、書、畫的欣賞水平,效果顯著的方法就是將美術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將美術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前至個體的小學學習過程之中。在小學階段設置美術課程對學生進行國畫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從小就對我國的優秀傳統有所接觸,能夠培養學生對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熱愛,能夠將我國的優秀文化進行傳承。小學應通過國畫的教學,使學生從小就對國畫產生深刻的認識,進而喜歡國畫、會畫國畫,從而在「主科」學習取得成績的同時,在藝術水平、愛國情感等方面皆有所發展。
一、現行小學美術課程設置的課程目標
正確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若想要在小學美術的教學工作之中獲得更高的成效,教師必須先對美術的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從而依據教學的課程目標制定教學計劃,並根據計劃進行教學工作的實施。筆者通過查詢相關資料,特將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記述如下。
1.第一學段(一、二年級)
①能夠用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②能夠用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③知道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④能夠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2.第二學段(三、四年級)
①能夠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②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③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④能夠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能夠進行簡單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3.第三學段(五、六年級)
①能夠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②能夠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③能夠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④能夠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由此可見,小學美術的課程目標設置層層遞進、逐漸提高,小學美術教師應在課程目標的基礎之上設置有針對性的美術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美術的學習。
二、小學美術課程設置的課程意�x
小學時期的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均處於非常活躍的階段,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國畫的教學,促進學生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開發學生美術學習的潛能,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除了簡單的對學生進行國畫的教學,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利用詩、書、畫這個文化綜合體對學生的國畫能力間接地進行培養。書法與國畫的聯系,在於它們都使用毛筆進行創作;詩詞與國畫的聯系,在於它們都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展現,詩佛王維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達的就是詩與畫的聯系。因此,美術教師要對小學生的國畫教學提高重視,充分利用自己的美術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國畫知識,使學生能夠在國畫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成長。
1.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是因為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就在於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建設者,為國家培養高水平的接班人。新時代條件下,只有得到全面發展的學生才能夠在進入工作崗位、社會生活之後,取得其整個人生的成功。
2.完善學生對美的學習
全面發展,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多個方面,美作為一個獨立的基礎素養,僅僅依靠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表達美、交流美等方式進行美的探索和學習是不夠的,美術課程在小學的設置,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規范的進行美術學習,從而能夠形成追求美的正確取向,使學生能夠在美的課程中,更加有效的進行學習和提高。 三、在小學美術課程中進行國畫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美術的課程之中,國畫的教學是一項重點內容。從筆者自身對於國畫的學習感受而言,筆者在學完國畫之後感受到了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更使自身的綜合素養有所提升。為促使小學生能夠在對國畫的學習中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所學習、對自身的美的素養有所提高,筆者首先對國畫教學的意義進行了整理與歸納,以便更好地使小學生能夠對國畫形成爭取的認識,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有所重視。
1.接觸我國的優秀傳統
現如今的時代下,先進的科學技術逐漸應用於社會生活之中,使社會中人產生眼花繚亂之感。小學生進步的時代之中,導致學生有限的學習方面涉及不到類似於戲曲、功夫、國畫、書法等傳統的文化和國粹,從而使學生對這些知識接觸較少。小學美術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國畫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認識我國文化的基礎之上進行更深程度的理解和接受,使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使其終身受益。
2.陶冶學生自身的情操
我國的傳統國畫講究的是整幅圖的意境和內涵,畫家希望通過畫面展現出真正的藝術美。小學生能夠在對國畫的學習過程中,在美術教師的指引之下,逐漸使自身的氣質得以培養,使自身的情操逐漸提高。
3.培訓學生的美術素養
作為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國畫能夠培養小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及其相關心理素質,國畫不同於素描,國畫一旦落筆便不能夠再更改。國畫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耐心等相關心理素質,讓學生逐漸養成膽大、細心的性格。
4.增強學生的藝術思維
國畫中的形象主要靠表現性進行體現,國畫整篇的畫幅就為展示畫家的個人情感,因此,國畫的畫幅中必然包括一些經過提煉後的形象對畫家的內心進行表達。小學生對於國畫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理解畫家情感的同時,學會利用國畫將自己的內心進行展現,從而使學生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方式。
5.培養學生熱愛生活
國畫的精髓是神韻,國畫的內容一般都能夠在生活和自然中找到現實的素材,因此,對於國畫的學習,能夠幫助美術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從而通過學生對於現實生活的仔細觀察,使學生能夠擁有豐富的創作素材,使美術的教學更具成效。
四、小學美術課程國畫的教學策略
上文中,我們對小學美術的學習意義、課程目標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對小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意義進行了簡單的論述。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我們不能夠僅僅在理論上對此有所理解,而應根據對這些理論的理解向前邁出一步,指引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使理論能夠指導實踐,使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更加規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以往的文獻多從理論的角度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導,下面筆者對自身的經典國畫課堂進行簡單記述,希望能夠為各小學美術教師進行國畫教學提供實踐運用的借鑒。
中國畫是中國獨具特色的繪畫方式之一。中國畫利用中國特有的毛筆進行作畫,以水調墨或者水彩,將自身的構圖、想要表現的意象展現在宣紙上。小學生通過對中國畫的學習,可以體驗到水、墨、色在宣紙上的奇妙變化和畫面的筆情墨趣,了解和體會我國傳統繪畫及文化的特點。筆者建議,在學生進行中國畫的學習之前,要求學生先對軟筆書法進行訓練,從而掌握毛筆的執筆姿勢和書畫力度,為中國畫的學習和訓練做好充分的准備。
(一)教學目標設置:目標的設置是計劃制定的依據,課堂的教學目標確定下來之後才能夠更加有方向性的進行計劃的制定,根據新課程改革對小學生在美術課堂中進行學習的要求,筆者特將教學目標分為以下三部分:
1.知識與技能:要求學生熟悉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韻味及運筆用墨的技法。
2.過程與方法:要求學生能夠利用水墨的點、線,用筆用墨的技法體會墨色變化體會水墨作畫的樂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畫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對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課程教學設置:根據年齡特點進行分段學習。
低年段:1-2年級:審美培養上,經典國畫作品欣賞以吳冠中的國畫作品作為欣賞範本。引導學生感受、體會畫家畫作中點、線、色的元素表現的意境。技法上,學慣用毛筆練習畫點、線、色,體會筆墨的水情墨趣,在「玩玩」中初步體會學習毛筆的中鋒、側鋒用筆和運筆及墨色的清、淡、濃、干、焦五色。
中年段:3-4年級:審美培養上,以齊白石經典的蔬菜瓜果、小動物的國畫小品為主要欣賞範本,引導學生品味一蔬一果,一蝦一蟹的畫意及筆墨妙韻及中國畫中的題字落款的��面布局。技法上進一步學習體驗、體會筆墨的濃淡干濕展現出來的奇妙效果。
高年段:5-6年級:審美培養上,以古代的有名山水畫為主作為欣賞範本,引導學生欣賞體會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懷及在山水畫中表現的意境及中國畫的特殊構圖法,散點透視等。技法上,學慣用中鋒來勾畫樹木、山石;學慣用側鋒皴擦畫出樹干、山石的凹凸及紋理及墨色濃淡干濕畫面處理。
(三)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作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主陣地,筆者將其分為三個階段,課堂導入階段、課堂教學階段、課堂結尾階段,在這三個階段,教師可以這樣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1.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階段,可以首先對學生展現幾幅經典的中國畫;在對學生進行國畫的簡單介紹之後,對國畫的作畫工具進行展示;並教會學生其使用方法,包括握筆姿勢、調墨調色方法等;之後,教師對學生進行示範,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國畫的基本畫法;在學生了解了基本的國畫作畫方法之後,教師揭示課堂的教學主題:例如畫山石。
2.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階段,美術教師首先為學生提供一些展現畫山石的國畫,要求學生通過觀察範例對山石的造型結構、皴擦墨色處理等進行思考、討論和總結;在學生對山石的特點進行了整體的、完善的了解之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之上進行作畫,將自己理解了的山石結構通過勾畫、皴擦的技法展現在宣紙之上;學生作畫完畢,教師要求學生談談自己的作畫時的體驗和感受,要求班級內學生進行經驗的交流。 3.課堂結尾
課堂結尾階段,美術教師組織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展現,小組之間進行作品的互評,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過程進行適當的參與和指導,使學生的國畫水平能夠在教師和同學的反饋信息中得以提高。另外,由於國畫這門藝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教師應在此階段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也有所滲透,激發學生的�酃�情感,培養其承擔傳承文化的責任。
(四)課後活動。
教師的課後任務布置應以課堂的理論教學相結合,從而使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夠在結合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深程度的理解和更高程度的掌握。筆者認為,國畫的教學應不僅僅是課堂之上的授課內容,而更應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所訓練,因此,筆者在課後會為學生創辦一些小的活動,幫助活躍性、積極性較強的小學生更好地鞏固國畫的學習內容。
筆者在為學生開展課後活動的過程中,會要求學生在保證紀律的情況之下通過自身的思考將國畫的精髓進行展現,可以展現其意境美,也可以展現其結構美。筆者在學生的創作過程之中發現,一些創造力較強的學生,會有選擇的將國畫與其他繪畫形式進行結合展現一幅綜合性較強的畫幅。繪畫的評比,並不僅僅限制於學生所作出的畫筆觸是否細膩、意象是否充分展現,而應通過對學生在畫幅中想像力、創造力的展現進行評比,對學生在畫幅中所體現的國畫精髓進行評比。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國畫為小學生打開了通往我國傳統藝術寶庫的大門,加強了小學生對於祖國傳統文化知識的認識和了解,讓他們看到了專屬於中國美術的博大精深,領略了國畫的魅力和氣勢,並不斷樹立起民族的驕傲感和自豪感,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在國畫學習之後主動的承擔起文化傳承的責任。國畫的教學意義眾多,國畫的教學承載著萬眾的期望,然而國畫的教學在美術的教學中仍困難重重。首先用於國畫教學的課時很少,無法對豐富的國畫技巧進行詳細的講析和訓練,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多選用臨摹來使學生的國畫能力有所提高。這樣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固定在觀察、模仿、反饋的不斷循環之中,對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產生了抑制,從而在降低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降低了學生對於國畫的熱愛,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降低了學生國畫能力的實質性提高,更降低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可能性。小學美術教師應極力避免此現象的出現,讓學生能夠在規范的指引之下對想像力和創造力進行提高,使學生能夠切實從國畫的學習中獲得知識。筆者在自身對小學生進行國畫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發現,小學生進行國畫學習的首要,是要了解國畫的特點,教師應使學生能夠對國畫的特點進行深刻的領會,其次是用筆用墨的技法要掌握,只有多練習,才能在用筆用墨中體會水墨的意趣。學生在作畫的過程之中,應是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自己決定畫幅中內容的展現。學生創作的過程應交由學生自由的想像、創造、表達自身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