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抽象文化和惡俗文化哪一個危害更大
抽象文化危害更大。把所到之處都變成抽象文化新的土壤,培養出新的分支,使網路大環境迅速惡俗化。
抽象藝術是指任何對真實自然物象的描繪予以簡化或完全抽離的藝術,它的美感內容藉由形體、線條、色彩的形式組合或結構來表現。有時抽象藝術的主題是真實存在的,但由於過分風格化、模糊化、重疊覆蓋或分解至基本的形式,以至於難以辨認原貌。
「抽象」一詞原義指人類對事物非本質因素的舍棄與對本質因素的抽取。一部分原始藝術品和大部分工藝美術作品以及書法、建築等藝術樣式,就其形象與自然對象的偏離特徵來說應屬抽象藝術。但作為自覺的藝術思潮的抽象藝術則在20世紀興起於歐美。
相關信息
抽象主義的美學觀念最早見於德國哲學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離與情移》。他認為:在藝術創造中,除了情移的沖動以外,還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沖動支配著,這便是「抽離的趨勢」。產生抽離的原因是因為人與環境之間存在著沖突,人們感受到空間的廣大與現象的紊亂。
在心理上對空間懷有恐懼,並感到難以安身立命。人們的心靈既然不能在變化無常的外界現象中求得寧靜,只有到藝術的形式里尋找慰藉。人們既然不能從外界客觀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圖將客觀物象從其變化無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來,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價值。
② 惡俗是什麼意思
惡俗講的是不良習俗。或者是不好的風俗習慣。顯得比較庸俗粗俗。在有些深山或者是很偏遠的地方,還是存在一些不良風俗習慣,例如,在人的鼻子上面會打孔,穿鼻環。
③ 山東鄒平嚴禁強吻摟抱新娘伴娘,這是對惡俗文化的規范還是管的太寬
我認為對於這種惡俗文化早就應該加強管理了。我們國家很多地方都有當地的特色文化,尤其是在結婚方面有很多不同的習俗,但是沒想到這些習俗居然漸漸演變成了另外一種感覺。有不少男性會趁著結婚混亂的時候,趁機占伴娘或者新娘的便宜,這樣的事情屢禁不止,以至於很多地方的女生根本都不敢去當伴娘。
我認為不光是山東鄒平,其實在全國各地都應該對新娘和伴娘有適當的保護規定,不能再讓如此惡俗的行為繼續下去了,一定要盡快加以制止,不然這種事情只會越演越烈,到最後產生更多的悲劇。
④ 有哪些風俗習慣被稱為畸形文化
我泱泱大中華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祖祖輩輩在這片熱土上生活,逐步形成了一些約定風俗。尊老愛幼、與人為善、愛國愛家、禮待師長是正能量的風俗習慣。還有一些習俗,發起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在演變的過程中不知道怎麼就偏離了原來的軌道,成為了畸形的惡俗。
其中,最令人厭惡的要數「婚鬧」了。本來結婚是開開心心的事,事主希望自家的喜悅分享給眾多的人,他們拿出多年的積蓄,置辦了美酒美食來招待參加婚禮的所有人,也希望大家多多幫襯把婚禮辦的熱熱鬧鬧。
剛剛結婚的大姑娘誰受的了這個?又羞又氣之下,崩潰大哭的不在少數。有人說新郎是幹啥的?就這樣眼睜睜新娘被人氣哭?別忘了,新郎也曾這樣對過別人新娘,而且還有一個風俗,新郎如果護著新娘,會被嘲笑「怕老婆」。不過,現在這種惡俗有所收斂,主要是現在的年輕人文化普遍提高,有了尊重女性的意識,文明新風也在努力吹跑惡風惡俗。
⑤ 什麼叫「惡俗」啊
基本解釋 1. [bad custom]∶不良的習俗;陋俗 2. [vulgar]∶粗俗;庸俗 惡俗趣味 通俗意義 所謂惡俗,是指某種虛假、粗陋、毫無智慧、沒有才氣、空洞而令人厭惡的東西,但是,有很多人竟會相信它們是純正、高雅、明智或迷人的。 中國書法十大惡俗 書畫同源,卻並不同弊,這是書法與繪畫的流布方式和藝術對象決定的。書法過多地講究書以人傳,而繪畫則相對以「文本」為尺度。繪畫的表現對象是生活,是人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最具人性的深切體驗;書法當然也要講究作者的精神世界,但是這個精神世界的表現是含忍的,而它的對象就是文字。也因此,繪畫不斷地接受新生活,表現人類活動的足跡,這也包括人類的精神活動。書法卻要堅守古老的文字,惟恐不能守住古人的陣地。繪畫與書法都講究臨摹,但是,繪畫除了必要的臨摹古代經典外,更強調寫生。而書法幾乎無生可寫,臨摹畢生也不足為恥,上追到遠古時代,甚至史前也無不可。各有書體可以炫耀師門,或者一生瞽蒙於書而不覺,書法創作幾乎成了獨木之橋。如此等等。中國當代俗惡書法充斥書壇,更有胡亂塗鴉者混雜其中,讓人不可忍耐,遂揀其要者,羅列十類: 首惡者,俗書也。中國人認為文字是天象所垂,聖人則之,天人合一圖騰的產物。書法不僅僅是用毛筆寫字,書法文化橫於胸中,書家要有書道的恭敬。「青藤雪個遠凡胎」的青藤徐渭,一生視書法藝術創作為生命的表現方式,不到吃不上飯的時候捨不得鬻字。與此相反,俗書的本質特徵就是藐視書道,書法只是其收集銀兩的工具而已。人俗字自俗,俗字必為俗人所書。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無骨,無氣,無勢;血脈不通,渾身僵肉;面目諂媚,失魂落魄;體膚無色,筋絡混亂,即是俗書。俗書之所以為首惡,因了「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 再言拘泥。楷書產生並達到頂峰,法度森嚴給書學史帶來了千年的繩墨至今不衰。同時,這一流弊所向披靡,宋以後書學逐漸凋敝,英才稀疏,書作越來越單薄。更有迂者,一生為法所拘,不能自拔,成為書奴。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拘泥於法度之中,永遠難以有創造性發展。字如木偶之舞蹈,除了法度之外,再難見到血肉的活動。殊不知《蘭亭序》、《祭侄稿》、《寒食詩》無一是專門為書法而創作的,塗抹修改乃至錯寫也在所難免,完全是內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拘泥之書沒有情趣,沒有性情,僵硬板結,缺乏自己的理解。真所謂筆墨不減元常、逸少,終究是俗書。此二惡也。 三說滯。書法史告訴我們,中國文字是不斷簡化的過程。從大篆到小篆,從小篆到隸書,無不如此。書法在它的主體部分,總要與時代通用文字同步,甚至是超前,比如草書中的「書」「與」等等,在古代已經簡化。而當代書法卻在漢字簡化以後,依然沒有一個書法家寫簡化的漢字。讓人生出書壇蹉跎,半個世紀無人的感嘆。書壇主宰更以排斥現代書法為己任,將那些探索者排除在外,打算永遠視而不見。自從書寫工具毛筆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以後,書法本應該擔當起美術的職責。書法就是漢字的美術,我們呼喚天才,承擔起歷史的缺席。 四曰偽。偽者,不是也。偽書與二惡拘泥書法正好相反,根本就是書法之外瞽蒙者的游樂場。不懂筆墨,不知提按,不見使轉,不名點畫,對擒縱更是如見梵文。將墨隨意塗到紙上,以為那就是書法,洋洋得意於尖細柔媚之筆,甚或丑怪難狀。偽書者靠高官和名人的腰牌混在書壇內外,更有聾瞎者的追捧臭腳,高價求索推波助瀾。雖然當今書壇沒有書聖,沒有宗師,也沒有盟主,但是,行家、法家、方家並不缺乏。 怪書為五。當唐代作為歷史的舞台緩緩降下帷幕的時候,書法其實已經面臨嚴重的問題了。篆、行、隸、草、揩五體書先後到達了高峰,換言之,它標志著中國古典書法藝術的終結。這個論斷讓人很不舒服——可是,事實就是如此。行書王羲之,楷書顏真卿,草書張芝,漢隸……書法家與其它藝術門類的藝術家一樣不甘心這樣的局面。對蘇軾「石壓蛤蟆」,黃庭堅「樹掛死蛇」的品藻譏彈,也不僅僅是玩笑,那是書家為沖破尚法的束縛、擺脫尷尬局面而努力的副產品,並非怪書。到了金農的漆書,鄭燮的六分半體,怪書由此到了極致。盡管金農和鄭燮記入了書法史,但是,書壇並不需要更多的漆書和鄭板橋。不明就裡者一見鍾情墮入情網,不學他們已經具備的工夫和創造性精神,只看皮毛,上手就學怪字,專揀丑惡處習之,所謂東施效顰者是也。迄今為止,在這條路上還沒有走通的成功者,更不用說名家、大家了。 牙慧第六。此惡俗之書與拘泥之書相近,卻並不相同。自從李世民獨尊大王盡善盡美以來,書家動輒以上追王羲之為標榜。趙孟頫以降,顏、柳、歐、趙四體之說形成,於是,書家以此為宗成為不二法門。遺貌取神向來是書家終成正果的標志,拾人牙慧,以一家面貌承襲之而津津有味,沒有多少出息。須知,在顏、柳、歐、趙出生之前,或者說在楷書輝煌之前,蔡邕、張芝、索靖、二王、鍾繇……無不是一代豪傑的書壇之主盟者,也無不是各逞風采。 七為孱弱。縱觀整個書法史,我們會發現,楷書的輝煌,提按、節點誇張筆法佔據了舞台,這一流弊直接的後果是「中怯」。宋以前,名家書法作品筆力雄健、豐滿,臨摹之就覺得內容豐厚。宋代四大家中的蘇、黃、米沒有此弊端,緣由他們始終都在批判唐楷的流弊。歐陽修導夫先路,「邕書未必獨然」的號角開啟了尚意書風的先河,蘇軾、黃庭堅、米芾在這一領域大展拳腳,沖破尚法的束縛,解放了自己的筆,尚能支撐書法史高峰後的局面。元以後,包括大家們的書作,筆力越來越單薄,唐楷的高峰擋住了元以後的視線。孱弱的本質是忽視「使轉」造成「中虛」,表現特徵是尖細柔媚的用筆過多,整體格調流於輕滑。對擒縱的理解過於淺薄,中宮渙散,沒有黃金點;外拓則伸頭探腦作窺視狀,或伸胳膊尥腿以至失勢。當代書壇承繼了孱弱的局面,再難看到書法文化的蹤影。書作為懸掛而作,偶有妍美精妙,所為功用,而失去品格。或筆力不逮而崩塌,或不知趨向,胡亂莽撞,筆墨單薄得如同紙張。 矯情排八。矯揉造作,無病呻吟;妍媚功用,搔首弄姿;筆力不逮,進退維谷。或居於煙花而立貞潔牌坊;或閭閻取法強作霸書;或鄙視現代身著長衫作遺老遺少假裝斯文。真可謂「百種點綴,終無烈婦態」。回首書學的歷史,最著名的《十七帖》也非專門為書法而作。痛心疾首的《祭侄文稿》點畫狼籍,隨手塗抹的恣肆獲得了乾裂秋風的奇效,難以阻遏的激情噴薄而出,掉臂直行的氣概給觀者以震盪的感染力,即使《乞米》,也能書成盎盎之春。古代本無專門的書法家和書家機構,即使小學也是課程之一。「老夫之書,本無法也,天真爛漫是吾師」,也是千古絕唱,天然去雕飾才是正果。 萎靡老九。元以後的書壇,雖然書法實踐已經節節敗退,尚有趙孟頫以五體書全能的姿態相支撐;還有吳中如文徵明、祝允明等終生作出的不懈努力;亦可看到徐渭、八大山人刮骨療毒式的勇往直前,雖然不能五體皆能,仍可獨擋一面;近代到了吳昌碩,恢復了書法「寫」而非畫、描的原本,成為書法史又一個難以逾越的峰巔。當代書壇之萎靡,在於除了上述所列八大俗惡之書,更在於缺乏真正的探索精神,自出機杼的作品晨星難覓。對經典書作的繼承和部分改造,或小謀筆畫以為已經擺脫了法的束縛,終究是書壇的不思振作。而現代派書法的非准入狀態,使得本來萎靡不振的書壇老態龍鍾。 缺席是十。書法實踐勉強支撐繼承的局面而使這門古老的藝術香火不絕,已經舉步維艱;書學理論的缺席,更使書壇雪上加霜。衛夫人雖然說「善寫者不鑒,善鑒者不寫」,但書法史告訴我們,從古至今,還沒有一個連毛筆都拿不動的書法理論家獨立站在書壇之上。雖然也有宗白華、丘振中少數高人指點迷津,卻被渾噩的風沙淹沒在戈壁之中。雖然也有書法理論或感言千萬,亦難擺脫「重述舊章,了不殊於既往」的局面,苟興新說者鳳毛麟角,更別指望有益於將來了。
⑥ 大學生怎樣區分高雅 低俗 惡俗文化
真、善、美」早就是個永恆不變的人類審美標准。在種種美中,特別是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等,始終都引起人們的共鳴。審美是無國境的。有人說,學理工科的學生去了解美,這不是浪費時間嗎?但我們不應忘記,愛因斯坦就是一位舉世敬仰的美學大師。
審美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啟迪我們的智慧,美化我們的人生。我們國家提出的「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方針,美育就佔了重要一席。正如孔聖人所說的那樣,懂得禮樂的人,才能成為完人。蔡元培先生也說:「美育陶養吾人之感情,使之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已損人之思念,認漸消沮者也。」
文化修養、政治修養、品德修養、審美修養,這四方面的修養,會構成新時代大學生自我修養的四大基本環節。渴望成才的年輕學子們,自現在起,就應當從身邊小事做起,學習先人們求嚴務實的態度,真正在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爭取一步步達到較高的水平和境界。
⑦ 關於中國惡俗化非主流
何止會唱,就連老華那個時候把國歌給改了的歌詞都會。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惡俗化非主流,但是它的人數多,消耗的也多。可是,在科技落後、自動化程度不高時,這些非主流是建設國家的重要力量。沒有光干不吃的,沒有光出力不消費的。這些非主流只會出力,別的不會,所以他們也沒有什麼理想,只要有飯吃、有房住、能看起病就滿足了。所以,他們富裕了,手裡有花不了的閑錢時,就去玩玩麻將什麼的,這還是好的。另一些有錢人就開始花天酒地,過著奢侈的生活,好是羨慕。人都有個臉面問題,都有攀比心理,都不願讓別人說他窮,都不願落在別人後面,所以過去他看不慣甚至反對的東西反而他現在比任何人都做得歡。這樣,人人都很忙碌,為了生活,為了好的生活,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一種習慣,成為流行。這是正常的,是每個人的權利。物極必反,當富裕的豪華的奢侈的生活過了一段時間後,也枯燥乏味了,就開始尋找新的刺激,就開始以怪為美,就開始庸俗、低級庸俗,開心取樂,荒度餘生。他不荒度也不行,因為他什麼也不會,就是有錢。人走上坡路難,走下坡路不用教,一學就會,所以一些經不起誘惑的人就嚮往他們的生活,就開始走捷徑、鋌而走險。
國外沒有說相聲的,但是他們有「說謊比賽」。國外人人都崇拜科學家。國外沒有把賺錢作為人生目標的,一個都沒有,都是把賺錢作為一個過程,不是作為終極目標。國外在經營時,把個人的理念、思想、信仰融入到經營的整個過程,所以他們不存在造假,不用警察抓,都很自覺。所以,真正發揚光大孔子的儒家學說的是西方人,這一點從去年的聖誕節還是今年中國的春節期間,奧巴馬把孔子的像掛在聖誕樹上也能看出。
⑧ 什麼是低俗文化
從官方的思維來看:所謂低俗文化主要是指涉性和涉暴力的文化內容。所謂的低俗,筆者定義為:在利益的趨動下,利用人性中難以抗拒的脆弱之處進行攻擊,可以使人沉迷於一種意志沉的狀態而對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無絲毫助益的「文化」類容。
從理論上來講:低俗文化的含義廣了,包括金庸、易中天等之流的「著作」;各種美女文學、下半身寫作、盜墓文學、俠客文學等;各路商業明星們的四處胡鬧;主流媒體上講說不完的有關情愛、緋聞、炒作等內容;各種毫無價值的宣傳八股文;黃金側所、黃金書籍、黃金雕塑等一切與黃金沾染的「文化」內容;大眾影視傳媒中大多數為吸引人眼球而毫不注重品質的「作品」;各種借文化搭台的商業活動;出入於官僚富豪們身邊的風水「大師」等等。
⑨ 低俗文化屬於什麼性質的文化現象
低俗文化屬於什麼性質的文化現象,就是屬於低俗性質的惡俗性質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