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蘆村的歷史
古村落始建於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清朝康熙五十八年完成這一群落的整體建設。是廣西較大的明清民居建築群之一,房屋結構功能齊全,明末清初嶺南豪宅的建築風格明顯,顯露出強烈的宗法制度觀念意識。
這里最值得一游的是有著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文化住宅群,大蘆村勞氏古宅共有九個群落,分別建於明清兩代,古宅依山傍水,古靜幽深,藏有文天祥手跡等大量的文物珍品,見證著歷史的輝煌,最寶貴的是這里藏有三百多副明、清時期創作的傳世楹聯,有著珍貴的人文史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一系列人造湖分隔開的明、清建築群鑊耳樓、三達堂、東園別墅、雙慶堂、蟠龍堂、東明堂、陳卓園、富春園和勞克公祠。雞犬之聲相聞,宅旁湖畔寓意「文章顯世,紅頂當頭」的古陛木樹、樟樹和荔枝樹,猶如巨型盤景,往來曲徑通幽,恬澹祥和。古宅群規模龐大,結構功能齊全,規劃水平較高,生態環境優良,民俗文化積淀豐富。珍藏著許多文物,保留著一些「十里不同風」的習俗,活躍著一批黯然民間音樂舞蹈的藝人,被授予「廣西楹聯第一村」稱號。吸引了國內大江南北、港澳台地區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色列、新加坡、越南、日本等國家的學者專家、遊客前來采風考察觀光,廣西黨政領導人曹伯純、李兆焯、丁廷模、陸兵、袁鳳蘭、袁正中等曾蒞臨視察。
大蘆村勞氏古宅共有九個群落,從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到清朝道光六年(1546—1826年)才逐步完成。勞氏先人自建造第一個宅院伊始,就刻意營造與周圍環境和諧協調的優生養息氛圍。「藝苑先設」,「健融凌雲」,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優秀的人才造就,相得益彰,到十九世紀木,人口累計總數不足八百的大蘆村勞氏家族,擁有良田千頃,培育出縣、府儒學和國子監文武生員102人,47人出仕做官,78人次獲得明、清歷代王朝封贈。富而思進,科宦之眾,使得這個家族的基業得到不斷的充實和擴展。那些宅院,都是在宅前低窪地就地取材挖坭燒磚瓦,而附形造勢,蓄水為湖。每當家族添丁,又必定依照靈山傳統習倔:栽種幾棵品種優良的荔枝樹,因此形成了所見的一系列由六個大小小的人工湖分隔開來,湛水藍天,綠樹古宅相映成趣,佔地面積三萬多平方米,具有嶺南建築風格,荔鄉風韻的古宅群。
歲月留痕,每一處宅院都笮著明顯的時代特徵和烙印。祖屋鑊耳樓的結構功能最齊全,恪守規制,透露出濃烈的封建家族宗法觀念氣息,當時什麼身份的家庭成員住哪種房間,從哪個門口進出,走哪一條路線,涇渭分明;清朝鼎盛時期乾隆年間建設的東園別墅規模恢宏,裝飾堂皇,又營造得象個迷宮,非宅院中人,入內難得復尋迴路出來;道光六年(1826)建造的雙慶堂則高廣寬敞,講求實用和居,住的舒適……
② 大蘆村的所獲榮譽
1999年6月,大蘆村被授予「廣西楹聯第一村」的榮譽稱號。古宅內
保存三百多幅明清時期創作、沿用至今的傳世楹聯。這是一道古樸清新、琳琅滿目的民俗文化風景,折射出古宅內的人歷來重視耕讀文化。
「宅繞青溪聳秀峰,松林鶴友晚煙籠。小樓掩路斜陽外,半畝方塘荔映紅。」
③ 大蘆村的古宅文化
古宅群豐厚的文化積淀和反彈,給人們留下的印記,不僅僅是一段時光遠逝的輝煌。古宅中的文物珍藏,被視為鎮宅之寶的每字幅寬1.30>:1.80米,出自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手
跡的「忠孝廉節」巨幅拓片,重大節慶必展讓族人瞻仰,:進行倫理道德教育;至今三達堂仍高懸以那個禁鴉片煙著名的兩廣總督鄧廷禎領銜,為道光十七年(1837)勞念宗考取國子監第一名題贈的鎏金「拔元匾」,其意義不只在裝點門楣,恰恰道出了古宅中人憑教育興家,歷久不衰的奧秘;各處宅院「官廳」(客廳)格扇門中通年確保完整的公朱子家訓》抄件,已經閑置了的各種款式的轎子和古石磨·、石杵,都折射出他們歷來重視耕讀文化的影子。 古宅中人還保留著許多「十里不同風」的習俗。自從明朝崇禎十六年(1659)他們那個在北京兵部職方司主政任上激流勇退的第四代祖勞弦,在渡洞庭湖遭遇狂風暴雨大難不死後,每年農歷七月十四日閨族吃茄瓜粥「以示不忘祖德」,至今不易。而農歷八月十八日「八月廟」的晚上,祖屋鑊耳樓後背山參天蓋地的樘木古樹下,他們世代傳授的「老師班」,在天幕月光下,拍擊長鼓,表演傳統民俗舞蹈「跳嶺頭」,親朋鄉鄰雲集,怡然自樂。 但是,大蘆村古宅群積淀的民俗文化,最惹人注目的是那些傳世楹聯。據考證,古宅中有三 百多副明、清時期創作,世代承傳,沿用至今的楹聯。古宅中人逢年過節或喜事慶典,總是用鮮墨紅紙將傳世楹聯重書一番,鄭重其事地貼在約定俗成的位置上,幾百年裡從不更改。在我們看來,這是一道古樸清新琳琅滿目的民俗文化風景線,可在古宅中人心裡的份量,那是先輩的遺澤,情感的寄託。 古宅依山傍水,古靜幽深,藏有文天祥手跡等大量的文物珍品,有著珍貴的人文歷史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
楹聯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其源流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是直到明朝,由於官方的重視和提倡,才脫離文人的斗室,走向社會,深入尋常百姓家,反映現實題材,形式從「桃符」演變成了「對子」,格式從單一的春聯發展到慶賀、紀事、格言等十八種。
機緣巧合,大蘆村古宅中人在這塊熱土傾注心血的同時,運用最言簡意賅的楹聯文化,反映他們當時對生活的認識、理想和祝福。隨著歷史車輪的滾動,生產經濟的發展,生活活動的增多,中國楹聯的種種表現和格式,在古宅中都幾乎可以見得到,內容豐富多樣了,對後人教育意義也就更具明顯性和式樣性。
如創作於明朝嘉靖年間的兩副楹聯:「惜衣惜食,不但惜財兼惜福;求名求利,須知求已勝求人』、「讀書好,耕田好,識好便好;創業難,守承難,知難不難」,深入淺出,耐人尋味,反映了那個時候的古宅中人已經跳出依賴祖蔭、重仕輕農的陳腐觀念,有了居安思危自強自勵的意識。清朝雍正年間創作的「克盡興邦責,忠全愛國心」、嘉慶年間創作的「有典有則,是訓是行」和道光年間創作的「文章報國,孝弟傳家」雖然帶有封建時代和宗親理念的烙印,但寫作是嚴肅認真和精磨細琢的,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樸素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價值觀。
清朝乾隆年間著名壯族文學家、翰林馮敏昌的題贈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資富能訓惟以永年」,是對古宅中人的思想和基業幾百年不斷充實的釋詮。這些傳世楹聯,教誨人們修心養性,嚴於律己;勸導人們立身處世,德才為先;曉喻人們篤學勵志,利己利國。
古宅中人用楹聯把門面、廳堂「包裝」起來,不僅僅是「孤芳自賞」和家人受益,也是為了與人們聯絡感情,交流思想。他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陶冶情操,奉為行為規范,形成傳統風尚。那些傳世楹聯在過去幾百年裡以其獨特的藝術感染力,曾經使鄉親鄰里向感共染,產生共鳴,同獲教益,是他們自我勉勵、自我教育有力工具,在今天客觀上仍然起到激勵人、聯絡人、團結人的社會教育作用,具有促進樹風村貌,推動人們與時俱進,發展生產經濟的社會感應功能,具有普遍的教育性和實用性,因此,經考察論證,1999年6月,大蘆村被授予「廣西楹聯第一村」榮譽稱號。
大蘆村民俗風情旅遊區以「古宅、古樹、古楹聯」而享譽國內外,建築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保護面積45萬平方米。古宅群規模龐大,結構功能齊全,規劃水平較高,生態環境優良,民俗文化積淀豐富。古宅內甬道幽深,逼仄。人在古宅甬道中穿行,沉默與傾聽,可以恬淡地享受古文化的浸染,遠離都市的喧囂。
④ 大蘆村在靈山的什麼位置
大蘆村位於廣西靈山縣縣城東郊外8公里
⑤ 大蘆村的介紹
大蘆村位於廣西欽州靈山縣東郊8公里處,號稱「荔枝村」,這里最值得一游的是有著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文化住宅群,大蘆村勞氏古宅共有九個群落,分別建於明清兩代。大蘆村民俗風情旅遊區是廣西三個著名古村(鎮)之一,距離縣城3.8公里,以古建築、古文化、古樹(俗稱「三古」)名列廣西三個古村鎮之首,具有民宅建築古老、文化內容豐富、古樹參天、生態環境良好這四個特點。大蘆村古宅建築面積達22萬多平方米。大蘆村現保存有305副古對聯,對聯內容以修身、持家、創業、報國之特點,1999年經過廣西民間協會評審,被廣西楹聯學會和廣西民間藝術協會授予「廣西楹聯第一村」稱號。2005年大蘆村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農業示範點」。2007年5月,再次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
⑥ 我國哪個小村莊的名字,是80%的人都讀不出來的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國民經濟發展也呈現出好的態勢。居民的吃穿物質方面得到滿足,同樣精神層面也需要充盈。對於精神方面的供給,旅遊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中國作為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廣闊的國土面積,有著多樣的旅遊資源。我們通過旅遊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體驗大自然的獨特魅力。
這里大部分房屋是在清朝後期修建的,但也有少量的民國時期修建的四合院等,可以說這里房屋修建的風格也很別致。在2003年的時候,這里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九年之後爨底下村又被賦予“中國傳統村落”的稱號。這里古建築的完整保留,把一幅古韻味十足的“清代民居圖”完整的展現給了世人。在現如今都市氣息濃郁的時代下,遊客來到這樣一座古村落,體驗別樣的悠閑時光。群山與房屋的完美結合,是先人們智慧的象徵。遊客來到這里遊玩,可以感受到純朴古建築的歷史文化魅力。
⑦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簡介
第一批:2003年10月8日公布,共12個 ;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共24個 ;第三批:2007年5月31日公布,共36個 ;第四批:2008年10月30日公布,共36個 ;第五批2010年07月22日公布,共61個 ;第六批:2014年3月10日公布,共107個。 2003年10月8日住建部公布名單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底下村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
3、浙江省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
4、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5、安徽省黟縣西遞鎮西遞村
6、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宏村
7、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8、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
9、湖南省岳陽縣張谷鎮張谷英村
10、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
1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
12、陝西省韓城市西庄鎮黨家村 2005年9月16日住建部公布名單
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
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
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內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漁梁村安徽省旌德縣白地鎮江村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鄉下梅村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渼陂村江西省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山東省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碧江村四川省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雲山屯村雲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陝西省米脂縣楊家溝鎮楊家溝村新疆鄯善縣吐峪溝鄉麻扎村 2007年5月31日住建部公布名單
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
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河北省井陘縣於家鄉於家村河北省清苑縣冉庄鎮冉庄村河北省邢台縣路羅鎮英談村山西省平遙縣岳壁鄉梁村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五當召村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村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西山鎮明月灣村浙江省桐廬縣江南鎮深澳村浙江省永康市前倉鎮厚吳村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唐模村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屏山村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福全村福建省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福建省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鎮賈家村江西省吉水縣金灘鎮燕坊村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山東省榮成市寧津街道辦事處東楮島村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湖南省江永縣夏層鋪鎮上甘棠村湖南省會同縣高椅鄉高椅村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干岩頭村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塘尾村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城北街道辦事處高山村貴州省錦屏縣隆里鄉隆里村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肇興寨村雲南省雲龍縣諾鄧鎮諾鄧村青海省同仁縣年都乎鄉郭麻日村 2008年10月3日住建部公布名單
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
河北省涉縣偏城鎮偏城村
河北省蔚縣湧泉庄鄉北方城村
山西省汾西縣僧念鎮師家溝村
山西省臨縣磧口鎮李家山村
山西省靈石縣夏門鎮夏門村
山西省沁水縣嘉峰鎮竇庄村
山西省陽城縣潤城鎮上庄村
浙江省龍游縣石佛鄉三門源村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呈坎村
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查濟村
安徽省黔縣碧陽鎮南屏村
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鎮廉村
福建省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
福建省清流縣賴坊鄉賴坊村
江西省安義縣石鼻鎮羅田村
江西省浮梁縣江村鄉嚴台村
江西省贛縣白鷺鄉白鷺村
江西省吉安市富田鎮陂下村
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延村
江西省宜豐縣天寶鄉天寶村
山東省即墨市豐城鎮雄崖所村
河南省郊縣李口鄉張店村
湖北省宣恩縣沙道溝鎮兩河口村
廣東省恩平市聖堂鎮歇馬村
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南崗古排村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
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秀水村
四川省汶川縣雁門鄉蘿卜寨村
貴州省赤水市丙安鄉丙安村
貴州省從江縣往洞鄉增沖村
貴州省開陽縣禾豐布依族苗族鄉馬頭村
雲南省石屏縣寶秀鎮鄭營村
雲南省巍山縣永建鎮東蓮花村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香山鄉南長灘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回城鄉阿勒屯村
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樓上古寨村 2010年07月22日建設部公布名單
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
01 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焦庄戶村
02 天津市薊縣漁陽鎮西井峪村
03 河北省井陘縣南障城鎮大梁江村
04 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源鎮店頭村
05 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大陽泉村
06 山西省澤州縣北義城鎮西黃石村
07 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鎮蘇庄村
08 山西省沁水縣鄭村鎮湘峪村
09 山西省寧武縣涔山鄉王化溝村
10 山西省太谷縣北洸鎮北洸村
11 山西省靈石縣兩渡鎮冷泉村
12 山西省萬榮縣高村鄉閻景村
13 山西省新絳縣澤掌鎮光村
14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玉祁鎮禮社村
15 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鎮新葉村
16 浙江省永嘉縣岩坦鎮嶼北村
17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傅村鎮山頭下村
18 浙江省仙居市白塔鎮高遷村
19 浙江省慶元縣松源鎮大濟村
20 浙江省樂清市仙溪鎮南閣村
21 浙江省寧海縣茶院鄉許家山村
22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寺平村
23 浙江省紹興縣稽東鎮冢斜村
24 安徽省休寧縣商山鄉黃村
25 安徽省黟縣碧陽鎮關麓村
26 福建省長汀縣三洲鄉三洲村
27 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適中鎮中心村
28 福建省屏南縣棠口鄉漈頭村
29 福建省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
30 福建省長樂市航城街道琴江村
31 福建省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
32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
33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
34 江西省金溪縣雙塘鎮竹橋村
35 江西省龍南縣關西鎮關西村
36 江西省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
37 江西省浮梁縣勒功鄉滄溪村
38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李家疃村
39 湖北省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村
40 湖北省宣恩縣椒園鎮慶陽壩村
41 湖南省雙牌縣理家坪鄉坦田村
42 湖南省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
43 湖南省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
44 湖南省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五寶田村
45 廣東省仁化縣石塘鎮石塘村
46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
47 廣東省佛岡縣龍山鎮上岳古圍村
48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松塘村
49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江西鎮揚美村
50 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保平村
51 海南省文昌市會文鎮十八行村
52 海南省定安縣龍湖鎮高林村
53 四川省閬中市天宮鄉天宮院村
54 貴州省三都縣都江鎮怎雷村
55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屯村
56 貴州省雷山縣郞德鎮上郞德村
57 貴州省務川縣大坪鎮龍潭村
58 雲南省祥雲縣雲南驛鎮雲南驛村
59 青海省玉樹縣仲達鄉電達村
6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五堡鄉博斯坦村
6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克斯縣喀拉達拉鄉瓊庫什台村 2014年3月10日住建部公布名單
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
1.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
2.河北省沙河市柴關鄉王硇村
3.河北省蔚縣宋家莊鎮上蘇庄村
4.河北省井陘縣天長鎮小龍窩村
5.河北省磁縣陶泉鄉花駝村
6.河北省陽原縣浮圖講鄉開陽村
7.山西省襄汾縣新城鎮丁村
8.山西省沁水縣嘉峰鎮郭壁村
9.山西省高平市馬村鎮大周村
10.山西省澤州縣晉廟鋪鎮攔車村
11.山西省澤州縣南村鎮冶底村
12.山西省平順縣陽高鄉奧治村
13.山西省祁縣賈令鎮谷戀村
14.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鎮伯方村
15.山西省陽城縣潤城鎮屯城村
16.吉林省圖們市月晴鎮白龍村
17.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下塘村
18.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革新村
19.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楊灣村
20.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東村
21.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鄭陸鎮焦溪村
22.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三山村
23.江蘇省高淳縣漆橋鎮漆橋村
24.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二甲鎮余西村
25.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楊柳村
26.浙江省蒼南縣橋墩鎮碗窯村
27.浙江省浦江縣白馬鎮嵩溪村
28.浙江省縉雲縣新建鎮河陽村
29.浙江省江山市大陳鄉大陳村
30.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
31.浙江省磐安縣盤峰鄉櫸溪村
32.浙江省淳安縣浪川鄉芹川村
33.浙江省蒼南縣礬山鎮福德灣村
34.浙江省龍泉市西街街道下樟村
35.浙江省開化縣馬金鎮霞山村
36.浙江省遂昌縣焦灘鄉獨山村
37.浙江省安吉縣鄣吳鎮鄣吳村
38.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雅溪鎮西溪村
39.浙江省寧海縣深甽鎮龍宮村
40.安徽省涇縣榔橋鎮黃田村
41.安徽省績溪縣瀛洲鎮龍川村
42.安徽省歙縣雄村鄉雄村
43.安徽省天長市銅城鎮龍崗村
44.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靈山村
45.安徽省祁門縣閃里鎮坑口村
46.安徽省黟縣宏村鎮盧村
47.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萬安鎮竹貫村
48.福建省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
49.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土坑村
50.福建省龍海市東園鎮埭尾村
51.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浦源村
52.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鎮仙蒲村
53.福建省霞浦縣溪南鎮半月里村
54.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岩前鎮忠山村
55.福建省將樂縣萬全鄉良地村
56.福建省仙游縣石蒼鄉濟川村
57.福建省漳平市雙洋鎮東洋村
58.福建省平和縣霞寨鎮鍾騰村
59.福建省明溪縣夏陽鄉御簾村
60.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思溪村
61.江西省寧都縣田埠鄉東龍村
62.江西省吉水縣金灘鎮桑園村
63.江西省金溪縣琉璃鄉東源曾家村
64.江西省安福縣洲湖鎮塘邊村
65.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湖洲村
66.山東省招遠市辛庄鎮高家莊子村
67.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魚木村
68.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鎮杏花村
69.湖南省永順縣靈溪鎮老司城村
70.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芋頭村
71.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坪坦村
72.湖南省綏寧縣黃桑坪苗族鄉上堡村
73.湖南省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
74.湖南省江永縣蘭溪瑤族鄉蘭溪村
75.湖南省龍山縣苗兒灘鎮撈車村
76.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塱頭村
77.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
78.廣東省台山市斗山鎮浮石村
79.廣東省遂溪縣建新鎮蘇二村
80.廣東省和平縣林寨鎮林寨村
81.廣東省蕉嶺縣南磜鎮石寨村
82.廣東省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
83.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舊縣村
84.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青獅潭鎮江頭村
85.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福溪村
86.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漠川鄉榜上村
87.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文市鎮月嶺村
88.重慶市涪陵區青羊鎮安鎮村
89.四川省瀘縣兆雅鎮新溪村
90.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樂道街村
91.貴州省江口縣太平鎮雲舍村
92.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岜沙村
93.貴州省黎平縣茅貢鄉地捫村
94.貴州省榕江縣栽麻鄉大利村
95.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金雞鄉金雞村
96.雲南省彌渡縣密祉鄉文盛街村
97.雲南省永平縣博南鎮曲硐村
98.雲南省永勝縣期納鎮清水村
99.西藏自治區吉隆縣吉隆鎮幫興村
100.西藏自治區尼木縣吞巴鄉吞達村
101.西藏自治區工布江達縣錯高鄉錯高村
102.陝西省三原縣新興鎮柏社村
103.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街亭村
104.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新陽鎮胡家大庄村
105.青海省班瑪縣燈塔鄉班前村
106.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清水鄉大庄村
107.青海省玉樹縣安沖鄉拉則村
⑧ 廣西靈山大蘆村有神馬好玩的
古屋古樹古對聯,屋是破了點但是能顯以前地主怎麼生活的,老樹有梐木樟樹荔枝樹,還有就是有很多白鷺!是三月荔最佳產地特別是荔枝時節去有看的有吃的,農家店還是不錯的,有地方特色便宜,爽!以前的椪柑是最好的可惜因病敗落了。
是攝友的不錯選擇,不足之處就是新房子有些建的太近古宅古宅有些保護的不夠好,村民太多衛生工作跟不上影響整體美
至於楹聯嘛就見仁見智了,但是清朝皇帝賞賜的牌匾雖然失散部分但遺存的也值得一看,還有就是門票很便宜,導游解說不錯。
⑨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名村名單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
3、浙江省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
4、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5、安徽省黟縣西遞鎮西遞村
6、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宏村
7、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8、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
9、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
10、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
1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
12、陝西省韓城市西庄鎮黨家村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
2、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
3、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4、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
5、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
6、內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
7、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漁梁村
8、安徽省旌德縣白地鎮江村
9、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
10、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鄉下梅村
11、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渼陂村
12、江西省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
13、山東省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14、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15、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
16、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
17、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
18、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碧江村
19、四川省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
20、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
21、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雲山屯村
22、雲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
23、陝西省米脂縣楊家溝鎮楊家溝村
24、新疆鄯善縣吐峪溝鄉麻扎村 1. 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
2. 河北省井陘縣於家鄉於家村
3. 河北省清苑縣冉庄鎮冉庄村
4. 河北省邢台縣路羅鎮英談村
5. 山西省平遙縣岳壁鄉梁村
6. 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7. 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
8.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9.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五當召村
10.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村
11.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西山鎮明月灣村
12. 浙江省桐廬縣江南鎮深澳村
13. 浙江省永康市前倉鎮厚吳村
14.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唐模村
15. 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
16. 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屏山村
17. 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福全村
18. 福建省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
19. 福建省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
20. 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鎮賈家村
21. 江西省吉水縣金灘鎮燕坊村
22. 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
23. 山東省榮成市寧津街道辦事處東楮島村
24. 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
25. 湖南省江永縣夏層鋪鎮上甘棠村
26. 湖南省會同縣高椅鄉高椅村
27.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干岩頭村
28.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
29. 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塘尾村
30. 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
31. 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
32.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城北街道辦事處高山村
33. 貴州省錦屏縣隆里鄉隆里村
34. 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肇興寨村
35. 雲南省雲龍縣諾鄧鎮諾鄧村
36. 青海省同仁縣年都乎鄉郭麻日村 01河北省涉縣偏城鎮偏城村
02河北省蔚縣湧泉庄鄉北方城村
03山西省汾西縣僧念鎮師家溝村
04山西省臨縣磧口鎮李家山村
05山西省靈石縣夏門鎮夏門村
06山西省沁水縣嘉峰鎮竇庄村
07山西省陽城縣潤城鎮上庄村
08浙江省龍游縣石佛鄉三門源村
09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呈坎村
10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查濟村
11安徽省黟縣碧陽鎮南屏村
12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鎮廉村
13福建省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
14福建省清流縣賴坊鄉賴坊村
15江西省安義縣石鼻鎮羅田村
16江西省浮梁縣江村鄉嚴台村
17江西省贛縣白鷺鄉白鷺村
18江西省吉安市富田鎮陂下村
19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延村
20江西省宜豐縣天寶鄉天寶村
21山東省即墨市豐城鎮雄崖所村
22河南省郟縣李口鄉張店村
23湖北省宣恩縣沙道溝鎮兩河口村
24廣東省恩平市聖堂鎮歇馬村
25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南崗古排村
26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
27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秀水村
28四川省汶川縣雁門鄉蘿卜寨村
29貴州省赤水市丙安鄉丙安村
30貴州省從江縣往洞鄉增沖村
31貴州省開陽縣禾豐布依族苗族鄉馬頭村
32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樓上村
33雲南省石屏縣寶秀鎮鄭營村
34雲南省巍山縣永建鎮東蓮花村
35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香山鄉南長灘村
3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回城鄉阿勒屯村 01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焦庄戶村
02天津市薊縣漁陽鎮西井峪村
03河北省井陘縣南障城鎮大梁江村
04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源鎮店頭村
05山西省陽泉市義井鎮大陽泉村
06山西省澤州縣北義城鎮西黃石村
07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鎮蘇庄村
08山西省沁水縣鄭村鎮湘峪村
09山西省寧武縣涔山鄉王化溝村
10山西省太谷縣北洸鎮北洸村
11山西省靈石縣兩渡鎮冷泉村
12山西省萬榮縣高村鄉閻景村
13山西省新絳縣澤掌鎮光村
14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玉祁鎮禮社村
15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鎮新葉村
16浙江省永嘉縣岩坦鎮嶼北村
17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傅村鎮山頭下村
18浙江省仙居市白塔鎮高遷村
19浙江省慶元縣松源鎮大濟村
20浙江省樂清市仙溪鎮南閣村
21浙江省寧海縣茶院鄉許家山村
22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寺平村
23浙江省紹興縣稽東鎮冢斜村
24安徽省休寧縣商山鄉黃村
25安徽省黟縣碧陽鎮關麓村
26福建省長汀縣三洲鄉三洲村
27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適中鎮中心村
28福建省屏南縣棠口鄉漈頭村
29福建省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
30福建省長樂市航城街道琴江村
31福建省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
32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
3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
34江西省金溪縣雙塘鎮竹橋村
35江西省龍南縣關西鎮關西村
36江西省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
37江西省浮梁縣勒功鄉滄溪村
38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李家疃村
39湖北省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村
40湖北省宣恩縣椒園鎮慶陽壩村
41湖南省雙牌縣理家坪鄉坦田村
42湖南省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
43湖南省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
44湖南省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五寶田村
45廣東省仁化縣石塘鎮石塘村
46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
47廣東省佛岡縣龍山鎮上岳古圍村
48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松塘村
49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江西鎮揚美村
50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保平村
51海南省文昌市會文鎮十八行村
52海南省定安縣龍湖鎮高林村
53四川省閬中市天宮鄉天宮院村
54貴州省三都縣都江鎮怎雷村
55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屯村
56貴州省雷山縣郞德鎮上郞德村
57貴州省務川縣大坪鎮龍潭村
58雲南省祥雲縣雲南驛鎮雲南驛村
59青海省玉樹縣仲達鄉電達村
6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五堡鄉博斯坦村
6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克斯縣喀拉達拉鄉瓊庫什台村 1.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
2.河北省沙河市柴關鄉王硇村
3.河北省蔚縣宋家莊鎮上蘇庄村
4.河北省井陘縣天長鎮小龍窩村
5.河北省磁縣陶泉鄉花駝村
6.河北省陽原縣浮圖講鄉開陽村
7.山西省襄汾縣新城鎮丁村
8.山西省沁水縣嘉峰鎮郭壁村
9.山西省高平市馬村鎮大周村
10.山西省澤州縣晉廟鋪鎮攔車村
11.山西省澤州縣南村鎮冶底村
12.山西省平順縣陽高鄉奧治村
13.山西省祁縣賈令鎮谷戀村
14.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鎮伯方村
15.山西省陽城縣潤城鎮屯城村
16.吉林省圖們市月晴鎮白龍村
17.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下塘村
18.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革新村
19.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楊灣村
20.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東村
21.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鄭陸鎮焦溪村
22.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三山村
23.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漆橋鎮漆橋村
24.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二甲鎮余西村
25.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楊柳村
26.浙江省蒼南縣橋墩鎮碗窯村
27.浙江省浦江縣白馬鎮嵩溪村
28.浙江省縉雲縣新建鎮河陽村
29.浙江省江山市大陳鄉大陳村
30.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
31.浙江省磐安縣盤峰鄉櫸溪村
32.浙江省淳安縣浪川鄉芹川村
33.浙江省蒼南縣礬山鎮福德灣村
34.浙江省龍泉市西街街道下樟村
35.浙江省開化縣馬金鎮霞山村
36.浙江省遂昌縣焦灘鄉獨山村
37.浙江省安吉縣鄣吳鎮鄣吳村
38.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雅溪鎮西溪村
39.浙江省寧海縣深甽鎮龍宮村
40.安徽省涇縣榔橋鎮黃田村
41.安徽省績溪縣瀛洲鎮龍川村
42.安徽省歙縣雄村鄉雄村
43.安徽省天長市銅城鎮龍崗村
44.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靈山村
45.安徽省祁門縣閃里鎮坑口村
46.安徽省黟縣宏村鎮盧村
47.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萬安鎮竹貫村
48.福建省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
49.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土坑村
50.福建省龍海市東園鎮埭尾村
51.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浦源村
52.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鎮仙蒲村
53.福建省霞浦縣溪南鎮半月里村
54.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岩前鎮忠山村
55.福建省將樂縣萬全鄉良地村
56.福建省仙游縣石蒼鄉濟川村
57.福建省漳平市雙洋鎮東洋村
58.福建省平和縣霞寨鎮鍾騰村
59.福建省明溪縣夏陽鄉御簾村
60.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思溪村
61.江西省寧都縣田埠鄉東龍村
62.江西省吉水縣金灘鎮桑園村
63.江西省金溪縣琉璃鄉東源曾家村
64.江西省安福縣洲湖鎮塘邊村
65.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湖洲村
66.山東省招遠市辛庄鎮高家莊子村
67.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魚木村
68.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鎮杏花村
69.湖南省永順縣靈溪鎮老司城村
70.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芋頭村
71.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坪坦村
72.湖南省綏寧縣黃桑坪苗族鄉上堡村
73.湖南省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
74.湖南省江永縣蘭溪瑤族鄉蘭溪村
75.湖南省龍山縣苗兒灘鎮撈車村
76.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塱頭村
77.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
78.廣東省台山市斗山鎮浮石村
79.廣東省遂溪縣建新鎮蘇二村
80.廣東省和平縣林寨鎮林寨村
81.廣東省蕉嶺縣南磜鎮石寨村
82.廣東省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
83.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舊縣村
84.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青獅潭鎮江頭村
85.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福溪村
86.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漠川鄉榜上村
87.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文市鎮月嶺村
88.重慶市涪陵區青羊鎮安鎮村
89.四川省瀘縣兆雅鎮新溪村
90.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樂道街村
91.貴州省江口縣太平鎮雲舍村
92.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岜沙村
93.貴州省黎平縣茅貢鄉地捫村
94.貴州省榕江縣栽麻鄉大利村
95.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金雞鄉金雞村
96.雲南省彌渡縣密祉鄉文盛街村
97.雲南省永平縣博南鎮曲硐村
98.雲南省永勝縣期納鎮清水村
99.西藏自治區吉隆縣吉隆鎮幫興村
100.西藏自治區尼木縣吞巴鄉吞達村
101.西藏自治區工布江達縣錯高鄉錯高村
102.陝西省三原縣新興鎮柏社村
103.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街亭村
104.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新陽鎮胡家大庄村
105.青海省班瑪縣燈塔鄉班前村
106.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清水鄉大庄村
107.青海省玉樹縣安沖鄉拉則村
⑩ 廣西欽州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廣西好旅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廣西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和廣西海外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怡聞率旗下四家旅行社(廣西中國國際旅行社、廣西中國旅行社、廣西海外旅行社、南寧中國青年旅行社 )一行15人到欽州市開展旅遊資源、產品和線路考察調研,先後走訪了解了欽州八寨溝、劉永福舊居、三娘灣、浦北石祖禪茶園、靈山煙霞山等景區。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跟隨這些資深旅行達人,了解了解欽州各大旅遊景區景點吧!
No.1 八寨溝
八寨溝的峰巒連綿
水流清澈、林海茫茫、曲徑通幽
讓人流連忘返
欽州圈-分享欽州旅行上的人·車·生活,旅遊圖片、游記、交通、美食、購物等自由行旅遊攻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