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浦東新區發展文化交流哪個好

浦東新區發展文化交流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06-29 15:53:38

⑴ 上海哪個區發展的最好

這個還要問,當然是浦東新區。靠近海邊一般都比較發達的。

⑵ 浦東新區曹路鎮和惠南鎮哪個發展好

浦東新區曹路鎮和惠南鎮,那麼一定就是惠南鎮發展好了。
前者有一個殯儀館就是地產商也會忌諱的;後者原來就是繁榮的南匯區所在地,加上、迪斯尼、滴水湖地區的高速發展,一定會帶動期間的惠南鎮的發展。

⑶ 浦東新區未來的發展會怎樣請具體說明、、、

臨港地區
滴水湖畔魅力新城
東方網9月3日消息:在上海最東南的海邊,一座美麗的海濱新城正在崛起,她就是規劃面積約74平方公里、規劃居住人口規模約45萬的南匯新城。
「一滴水從天而降,落入平靜的水面,泛起層層漣漪。」這是上海浦東南匯新城城市肌理的規劃創意。城市的功能像層層波紋一樣從里到外擴散。「田園都市」的城市理念就在這里得以充分的發展、創新和實踐。
建設一座未來之城的夢想,也正圍繞滴水湖層層延展開來。以國際化城市的開發理念,重點開發高品質的生活休閑和商務辦公環境,將建設成為集政府行政辦公中心、商務商貿、居住生活、高等教育、休閑旅遊、商業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濱海新城。人們暢想,在未來,南匯新城范圍內使用氣、柴油公交車以及計程車都將不能進入,充分利用新城水上資源,大力發展水上巴士,在每個小區都建立水上碼頭,保證水上交通工具暢通。
上海臨港產業區的建設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製造基地。建設上海臨港產業區是上海面向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實現上海新的跨越發展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上海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能級、提高城市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舉措。
臨港產業區高起點規劃、政策聚焦、立體交通、配套功能完善等優越條件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大型製造和物流產業集團的認可和青睞,成為他們建設製造基地和物流基地的首選之地。中船集團、中集集團、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中航工業集團、上海電氣、上海汽車、卡特彼勒、敦豪國際(DHL)、怡亞通供應鏈等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產業集團和物流企業,已經入駐產業區。
迪士尼板塊
借力米老鼠掘「金礦」
對於浦東新區而言,上海迪士尼項目並非是一個項目,它被賦予了浦東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希望。迪士尼將形成其自有的服務業商圈,相應的交通運輸、物流、酒店餐飲業以及其他相關產業將隨之獲得發展的動力。
不僅如此,迪士尼帶來的還將是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尤其將拉動一大批動漫產業。迪士尼里銷售的各種玩偶、擺件也將加入中國元素,其中的設計、製作就將依靠中國本土文化創意企業。迪士尼公司是世界上文化創意產業的巨頭,它的各種創意和管理都將成為中國文化創意企業效法的對象。
在浦東新區商務委員會副主任馬學傑看來,作為浦東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產業――會展業也需要挖掘這座「金礦」。據了解,上海的大型展覽場館和會議場館基本位於浦東新區,浦東新區是上海會展的重心與中心。截止到2011年底,浦東新區主要展館室內場館總面積16.21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7.29%。室外場館總面積10萬平方米,總計26.21萬平方米;共擁有會議酒店50餘家。而上海迪士尼樂園一旦建成,周邊將釋放出更多新的會展業空間。
迪士尼項目及其相關配套產業,可以為遊客提供「旅遊信息、旅遊交通、旅遊餐飲、旅遊住宿、觀光游覽、旅遊購物、旅遊娛樂、旅遊會展」八大旅遊要素,形成一整條旅遊產業鏈。迪士尼項目的建設也將帶動當地酒店服務業的發展,提升會展配套設施水平的提升。
迪士尼樂園度假地的酒店大多分為3個層次,分別是位於公園內的迪士尼主題酒店 (迪士尼公司所有)、公園內的非主題酒店,以及位於公園周邊的合作酒店。這些酒店依據不同的消費群體可分為高、中、低不同的檔次。其中,各主題酒店的入住率一般在80%以上,並設有不同規模的會議設施。「這些將很大程度上帶動浦東新區會展產業的發展。」馬學傑說。
世博前灘
打造新版「陸家嘴」
浦東世博前灘地區(黃浦江ES4地塊)位於世博後灘拓展區和耀華地塊的南端,北起川楊河,南至中環線華夏路段,東起濟陽路,西至黃浦江,總面積283.15公頃,沿黃浦江岸線長度2.3公里,沿川楊河岸線長度0.8公里。該地塊目前已建成了佔地34.52公頃的東方體育中心。
從前灘地塊所處的地理位置看,區位優勢相當明顯,也是目前上海在中環線以內少數還沒有開發的「處女地」,目前從前灘開車走盧浦大橋,上南北高架到人民廣場僅十幾分鍾,到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也很方便。按照專家的說法,前灘地區有望成為第二個「陸家嘴」。
前灘地區將會建成一個包括服務業新高地、城市副中心、商住辦一體化的垂直立體城市區域,成為浦東未來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未來,該地區將緊緊圍繞三大功能來規劃建設:服務經濟功能定位為體育傳媒文化集聚區,推動東方體育中心功能的拓展和升華,更大程度發揮濱江的公共服務功能;總部經濟功能定位為非金融類跨國總部集聚區,體現前灘地區總部基地的特色和差異,定義為快速成長型企業邁向全國、邁向全球的重要平台;開放經濟服務功能定位為現代化國際社區,開發一個配套完善的國際家庭集聚區,為入駐上海的跨國公司提供良好的生活配套,進一步提升上海的國際化程度。
按計劃,前灘地區綠化率將達30%,總建築量350萬―400萬平方米,辦公、商業、文化娛樂建築約占總建築量的一半,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約佔10%,另外40%將建造國際社區和白領居住區。未來前灘的中心將是一座「五洲國際廣場」,以營造一個更加適合跨國公司集聚的綜合環境。
記錄
浦東的發展布局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產業結構調整,突出核心功能區建設。包括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外高橋保稅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和金橋出口加工區在內的4個先發效應地區,在提升金融航運貿易功能、發展總部經濟、推進自主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包括世博地區、國際旅遊度假區和臨港地區在內的 3個新拓展區域,則將全力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國際旅遊度假目的地;祝橋地區將努力建設成為世界最大的航空產業城之一。

⑷ 上海浦東新區發展前景,上海浦東新區哪裡最繁華

最繁華應該就是陸家嘴一帶。
如果說未來發展我個人感覺在浦東新區北側,現在浦東新區兼並的原南匯區,發展也比較快,但是明顯感覺到自貿區政策實施後,發展中心在自貿區一代。原南匯區發展比不過。

⑸ 上海嘉定區和浦東新區 在哪個區個人發展比較好請大家結合兩個區的各項指標給我個合理的建議 謝謝!

整體來說肯定是浦東新區了,不管從經濟還是交通,都是浦東新區占優勢,還有要看是兩個區的那個位置,如果是嘉定市區,浦東新區的郊區,沒法比較的

⑹ 浦東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浦東新區是上海市位於黃浦江以東、長江口以西的一塊三角形地區,地處我國海岸線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浦東新區面積53344平方千米,2001年末戶籍人口165萬人由於歷史上黃浦江兩岸沒有橋梁和隧道溝通,浦東雖然與繁華的上海外灘、南京路僅一江之隔,但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上海老市區。

1990年4月18日,中國政府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提出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浦東開發開放為上海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經過十多年的開發開放,浦東經濟高速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驚人變化,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成為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浦東,依靠上海長期積聚的經濟和社會文化基礎,享有上海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人才優勢和產業優勢,得益於率先改革開放的先發效應,以及政通人和的社會環境,被海內外人士譽為:「進入中國經濟的大門,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連接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橋梁。」

2002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了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工程,這是繼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以後又一世紀性工程。在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2260公頃規劃面積中,浦東有1390公頃,佔六成多,其中,楊浦大橋、上海船廠——北外灘、十六鋪——東昌、南浦大橋4個重點開發區域總規劃改造用地90公頃中,浦東佔到了58%,達400公頃。以此為契機,浦東將現有工廠、企業、碼頭進行全面的功能置換。包括在江邊建設大片的親水綠地,在沿江地區建造高品質的都市型景觀住宅,在沿江周邊建設休閑、旅遊、娛樂設施,以此形成沿江開發錯落有致、疏密相間的梯級格局。

⑺ 上海的黃浦區和浦東新區哪個好

很明顯是浦東了,後起之秀啊

⑻ 想知道上海浦東新區的發展過程,從確定新區到現在這個狀態過程中,政府的政策及引導方向。

浦東新區位於上海市東部,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地帶的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緊靠基礎雄厚的上海市區、北倚物豐人傑的長江三角洲、面對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年平均氣溫16.2℃,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開發浦東是幾代人的夙願。早在1918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在他的《建國方略》中就明確提出在上海以浦東為基地建設世界東方大港的構想。1949年上海解放後,陳毅市長也曾經有過開發浦東的設想。後來的歷屆上海市領導也都曾經一再將浦東開發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浦東開發開放。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以更加主動的姿態融入了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中國政府不失時機地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戰略決策,提出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方針。它標志著浦東開發開放從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地方戰略構想,上升為20世紀90年代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同時表明了中國政府繼續毫不動搖地推進對外開放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立場。
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
1993年1月,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成立。
2000年8月,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成立。
2005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2009年5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原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新浦東雄踞東海之濱、杭州灣畔,內連揚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積為1210平方公里,佔全市五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419.05萬。經濟總量佔全市四分之一以上。
浦東是上海重要交通樞紐,在100多公里的江海岸線上布局了洋山深水港、浦東國際機場和外高橋港區等重大功能性樞紐,先進的國際物流港口,航空運輸、鐵路軌道運輸、城際高速路共同建構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使浦東距世界僅「一步之遙」。浦江大橋、海底隧道、磁懸浮列車、地鐵線路織成密集的交通網路,將浦東與全國、與世界更緊密地融合為一體。伴隨著浦東經濟的高速增長,新浦東的生態環境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區」、「國家衛生城區」、「國家環保模範城區」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浦東堅持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努力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環境良好的生態城區。
浦東正日益成長為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一個彰顯海派文化的大市場,一個具有文化發展潛力和前景的新城區。19年來,浦東先後興建了一批有相當知名度的文化設施和旅遊景點,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科技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海洋水族館、東方藝術中心、臨港滴水湖等正成為豐富上海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改善了浦東綜合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提高了浦東的城市文明程度,各方賓朋紛至沓來。
2010年,有著150多年歷史的經濟文化與科技領域的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浦東是世博會主場館的所在地。這一全球盛會是浦東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並向世界展示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契機,也將給浦東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對浦東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世博會將使浦東開發開放又一次站在世界的平台上。
以南匯區劃入浦東新區為標志,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二次創業新階段。浦東開發開放二次創業,處處凸顯浦東新的使命、新的作為、新的突破、新的跨越。浦東將弘揚只爭朝夕、勇立潮頭、崇尚科學、開放包容的二次創業精神,圍繞建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在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環境優勢、創新優勢和樞紐功能、服務功能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四個中心」的核心區、綜合改革的試驗區、開放和諧的生態區,用10年左右的努力拚搏,到2020年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在優化結構、提升功能、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市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使浦東努力成為聯系國內外經濟的重要樞紐。

⑼ 上海浦東新區的開發對城市發展的意義

浦東開發開放,也譜寫了上海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新篇章。作為創造昨日輝煌的老工業基地,浦東開發開放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意義:以浦東開發為契機,通過東西聯動,加快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力布局的整體性調整,全面促進上海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再創上海經濟發展的新輝煌。

一、浦東開發開放及自身產業演變軌跡

經過十年的開發和開放,浦東新區在各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綜合經濟實力方面看:1999年,浦東新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00.5億元,比1990年的60億元增長13.3倍,十年平均增長21.3%。浦東新區佔全市GDP總比重也上升到19.8%。
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浦東的經濟和產業形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經濟形態從以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為主體的單元經濟,轉變為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框架、以多元投資為基礎、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發揮積極作用、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繁榮發展的多元經濟。
——經濟結構從以市郊農業和配套加工製造業為主導的傳統經濟,轉變為以金融貿易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支柱工業為支撐的現代經濟。
——產業結構從主要靠二產拉動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二產、三產共同拉動的多元結構。
——浦東功能輻射從上海市內東西聯動,轉變為與長江流域、與國內其他地區、與國際市場互動,浦東開發已進入基礎開發和功能開發並舉、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同進的新階段,一個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雛形已經在黃浦江東岸初步建成。

二、浦東開發對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

浦東開發開放,為上海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廣闊的空間。與「孤島式」發展模式不同,浦東的開發和開放一直與整個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相連。在「依託浦西、以東帶西、東西聯動」方針的指導下,浦東依託上海產業基礎推進自身產業升級,上海也以浦東為「龍頭」推動產業的調整,取得了互相促進,加速發展的效應。可以說,浦東開發開放十年間的過程,就是上海產業結構從適應性調整到戰略性調整的過程,就是上海產業結構從適應性高速到戰略性調整的過程。浦東開發開放,對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起到如下作用:
1、大力利用外資,培育產業新增長點
浦東開發開放十年間,正值全球性產業結構調整的時期。十年來,通過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浦東吸引外資的水平不斷提高。至1999年末,已有來自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外商在浦東投資企業5942家,總投資294.43億美元,合同外資115.68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98家公司在浦東投資1818個項目,總投資達86億美元;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479個,總投資256億美元。浦東新區已佔全市利用外資總額的28.8%,項目總數的30%。通過與外商資本的嫁接,浦東新區已經成為上海信息產業、現代生物醫葯工業、家電製造業和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的重要基地,也構築上海一批直接面對國際市場、具有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產業和企業。通過這些產業和企業的建立,使上海企業和產品參與全球分工體系,也提升了上海出口商品的結構。上海市外貿出口總額從1990年的53.17億美元迅速提高到1999年的187.85億美元,增長達3.5倍。從出口企業構成上看,「三資」企業出口已佔出口總額的66%;從出口產品結構上看,去年上海機電產品已佔出口總額的43.75%;「雙高」產品的含量也已近40%,這表明上海產業特別是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正迅速增強。
2、帶動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合理化
作為老的工業基地,浦東開發開放之初的上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三次產業中,第三產業的比重較低;第二產業中傳統工業的比重較大,高加工度化和高技術化趨勢不明顯。因此,在上海發展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總目標下,浦東的發展戰略定位為「金融、貿易、高新技術先行」,兩者的方向保持一致。十年來,上海市在浦東開發開放中,堅持優化市場配置的原則,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推動第二產業升級換代,並為整個上海產業結構合理化發揮了先導作用。浦東以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為代表的設施農業、觀光農業和創匯農業快速增長;金橋現代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和支柱工業形成規模,張江高科技園區創新經濟初具特色,外高橋保稅區加工貿易功能開始凸現。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功能建設,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集聚輻射效應開始發揮,金融保險業已經成為浦東新區第三產業的支柱。由於1999年浦東第在產業迅速發展,去年占浦東GDP的比例已達44.1%,以此推動上海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年均遞增1.7個百分點,開始形成三產與二產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從上海二產發展的情況看,處於調整期的上海工業,十年「關、停、並、轉」的破產1028家,下崗分流150萬人次,傳統工業如紡織、輕工、有色工業等生產下降,而同期上海工業十年卻平均每年增長14.5%。這一下一上反映了浦東的二產發展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新增長點,一個極為重要的孵化器,一個極為重要的蓄水池。
3、適慶科技發展趨勢,促進產業高技術化
作為對外開放開發區,浦東機關報區在吸納外資進入的同時,關鍵是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上海產業向高技術化發展。十年來,特別是「九五」以來,上海藉助浦東新區興建「一江三橋」(即張江、金橋、外高橋、孫橋)高新技術產業帶,並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張江高科技園區著力推進高科技產業化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已初步形成科技創新區、國家生物醫葯科技產業基地、國家微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上海軟體園聯動發展的新格局。到1999年末,張江園區已引進中外項目67個,總投資超過10億美元。金橋出口加工區以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現代家電和生物醫葯為主體的四大高新技術支柱產業互為依託,牽引和輻射的集群效應明顯。高新技術產業帶還辟通了國際國內市場的「雙通道」,形成了上海貝爾、上海日立兩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和40多個層次較高的企業研發中心。通過浦東的輻射效應,上海工業系統已累計建立70個重點企業技術中心,其中國家級23個,市級47個。通過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創造國內技術領先產品,並推動了傳統產業升級,上海的產業水平特別是工業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1999年,汽車、通訊設備等六大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已佔上海工業總產值的近60%,上海正不斷構築新的產業高地。
4、提供發展新空間,促進上海工業布局趨向合理
從傳統上海工業的空間布局看,工業企業主要分散於市區,這既不利於城市功能的整體開發,也不利於工業企業及產品的配套和規模化。按照把上海建成國際大都市的要求,根據「市區體現上海的繁榮和繁華,郊區體現上海工業的實力和水平」的指導思想,上海作出了「退二進三」的調整決策,即以市中心內環線為界,內環線以內發展都市型工業為主,內環線之間發展都市型工業、高科技產業及配套工業,外環線以外發展鋼鐵、石化、汽車等產業為主。至1998年,內環線內10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相繼有500多家工廠(車間)遷出,騰出了350萬平方米的場地用於發展第三產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在這新一輪的大調整中,一方面,通過浦東開發有關政策的波及效應,推動上海市區金融、貿易、信息等服務業及房地產業的發展,實現市區經濟的服務化;另一方面,清東新區作為上海1+3+9工業區系列組合的「龍頭」,通過一批新的工業區如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高橋工業區等工業區的建設,使浦東崛起了精細化工、生物醫葯、電子及通訊設備產業,體現了上海產業和工業布局的新態勢。
5、發揮調整新優勢,推動企業改革和制度創新
浦東開發開放的十年中,上海正處於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為適時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上海充分發揮浦東開發開放的綜合功能,為企業制度創新提供舞台。通過以證券、期化、產權、人才、房地產等要素市場為第一層面,石油、汽車、鋼鐵等生產資料市場體系的建立,為上海國有企業改革和混合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一批國有老企業和集體企業在浦東投資與外商投資經濟嫁接,提升了產業能級,成為上海工業新高地建設的重要力量;一批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通過募集發展資金,改善資本結構,實現了多壞分子化投資為核心的產權制度改造;一批國有企業在要素市場上進行了多方面整合,規范了市場進退行為,逐步強化了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一批國有企業在產業升級中開始了有進有退的戰略調整,構建了支柱工業的生產集群,各產業間技術進步的相互溢出效應,推動了工業整體進步。同時,一大批混合經濟和非公經濟迅速發展也為國有企業的改革調整提供了包括資本嫁接、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的良好社會條件。據統計,十年來,上海工業企業破產兼並和資產重組活動有近30%是依託浦東實現的。

三、進一步發揮浦東開發開放對上海產業結構調整作用的思考

在上海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浦東開發開放發揮了先導、示範和帶動作用,促進了上海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經過十年的建設,浦東開發開放當前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浦東開發開放將面臨新階段的新情況,面臨我國加入WTO後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講,浦東新區如何進一步加強與上海產業結構的協調發展,基本形成以金融、貿易、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發展體系,如何推動上海產業結構升級,都需要作進一步的探討和探索。在此,特強調以下幾個方面,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增強東西產業互動,在上海產業大格局中明確定位。
浦東參與的產業體系可以分為三個環,即以浦東自身產業空間為第一環,浦東融入浦西形成上海產業空間為第二環,上海產業進入全國和全球產業體系為第三環。在這三環中,關鍵是做好作為中觀層面的第二環開發。總體上,浦東自身產業要進行相應調整並得到發展,但同時要與上海整體的產業政策保持一致相互協調。因此,在上海整體產業升級中應引導浦東產業定位,發揮其綜合試驗區的功能,大力發展金融、信息、通訊、電子及服務貿易等產業,增強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在上海經濟總量中的比例。由於浦東開發是在人口相對稠密、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開展的,對浦東自身產業中尚有的科技含量不高、產品競爭力較差的傳統工業企業,要加大調整和技術改造,迅速提高產業和產品等級,解決浦東浦西仍存在的產業趨同化問題。同時,應加強對浦東產業聯動、產業政策方面的規劃,提供利用外資、產業服務等方面的良好環境,改變在某種程度上存在的浦東與上海產業結構趨同化的現象,發揮浦東新區在產業調整中的帶動作用。
第二,面臨加入WTO新形勢,積有匯入國際產業大格局。
作為我國市場准入程度最高和對外開放上,並率先匯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流。結合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浦東繼續發揮綜合試驗區的作用,繼續改善投資環境和擴大對外開放領域,為吸引外資創造更為良好的條件。
應繼續做好直接利用外資工作,重點吸引跨國公司投資,鼓勵外商資本進入高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大力引進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重點行業和項目。同時,對間接利用外資這一國際主要融資形式及時研究,積極吸引國際投資進入金融、貿易、保險等領域,吸納外資參與浦東和上海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加大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的空間。在加入WTO「國際市場國內化,國內市場國際化」的情況下,浦東開發開放不僅要大膽「引進來」,還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走出去」,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發展。為此,應積極推動藉助浦東政策的1000餘家外貿公司,進一步開辟國際市場,擴大出口;推動落戶浦東的各類企業到國外投資辦廠,興辦技術中心,進行產業轉移,推動上海企業和產品,利用浦東的信息優勢,為上海積極培訓「走出去」的各類人才,了解和掌握國際通行的商務、法律和規則。
第三、面向全國加強服務,發揮經濟發展的「橋梁」、「樞紐」的作用。
為適應上海沿長江中下游和全國進行產業調整和延伸的需要,必須突出浦東為工江三角洲服務、為全國服務的功能,完善「延伸周邊、輻射江浙、服務全國」的城市形態布局,形成浦東服務全國的「窗口」、「橋梁」和「紐帶」作用。當前,國家提出了進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這對上海既是挑戰,也是千載難適的機遇。為發揮浦東和上海在全世國經濟的輻射作用,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戰略,應進一步健全以「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網路,積極拓展上海和浦東交通、通訊、信息等方面的樞紐口岸功能;要充分發揮浦東證券、金融、產權交易等要素市場的作用,特別是通過興辦鑽石交易和黃金交易等新興的要素市場,形成上海和浦東在資金、項目、要素配置等方面的服務功能;應努力完善浦東在人才引進培訓和科技開發等方面的優勢,使浦東和上海成為全國面向市場經濟的人才基地和科技產業化基地。應積極挖掘浦東在承辦展覽、會議、咨詢、旅遊等方面的功能,使浦東和上海成為國內外商品、文化、信息的交匯點和「窗口」,同時,應進一步創造條件,完善服務環境,做好吸引國內企業和大集團總部落戶浦東的工作,使浦東成為全國的浦東,使上海企業成為全國的企業。
第四,面向未來產業競爭趨勢,使浦東成為技術創新和高科技產業化的熱土。
從產業、特別是工業發展的角度看,一個國家和地區在完成重工業化、高加工度化後,工業結構應向高技術化演變,高科技的不斷產業化是重點追求的目標。
結合上海經濟的發展階段,下一步應充分利用浦東的特有優勢,率先使浦東從以技術引進為主向以技術創新為主的轉變,使浦東成為上海工業和科技創新的「龍頭」。在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方面,要以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為先導,推進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的全面滲透,努力培育優勢產業群,構築由戰略產業、支柱產業、都市型產業和知識型產業組成的現代產業體系,使浦東在產業升級方面發揮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應形成「內、外、民、小」等四種科技創機關報大軍匯集的局面,全面營造「科技浦東」概念。積極吸引國內企業和科研院所落戶浦東,鼓勵國內企業在浦東興辦研發中心;積極吸引外資在浦東設立地區研發中心,鼓勵外資參股企業研發機構;為民營科技企業創造條件,形成合夥、股份等所有制形式的高科技企業群;積極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科技員和青年科技人員到浦東創業,形成一批科技型、啞鈴型、頭腦型的科技企業。
為提供對以上科技創新力量的支撐,浦東和上海將集中力量抓好張江高科技園區建設,努力拓展張江高科技園區在研發創新、孵化創業、轉化輻射和機制創新方面的功能,使浦東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基地。

閱讀全文

與浦東新區發展文化交流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