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的文化
韓國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韓國人素以喜愛音樂和舞蹈而著稱。韓國現代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種。民族音樂又可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種。韓國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宮廷舞為中心,多姿多彩。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史前時期的宗教儀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劇、曲藝、唱劇、話劇等5類。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主詞條:韓語
韓國在19世紀前借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完成《訓民正音》,參考漢字外型創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諺文。由於當時朝鮮上層階級的官員貴族們和正式書籍文本仍然使用漢文,諺文在數世紀間未能成為正式文字。諺文因多在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朝鮮人群中使用,而被兩班抵制。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朝鮮被日本吞並後,諺文方逐步成為朝鮮族的主要書寫工具。二戰結束,朝韓分裂後,韓國一度廢除漢字(國語純化運動),但由於拼音文字所產生的諸多不便,後又恢復漢字基礎教育以分辨同音詞彙的不同意義。
韓國的語言中10%左右是朝鮮語固有詞,69%左右是漢語的變音,還有10%是英語的變音,剩下的則是其他語言的變音。韓語與朝鮮語基本相同,但在發音和外來語以及部分語法及單詞的用法上稍有不同,其中在發音和外來語上表現尤為突出。因為政治原因,朝鮮半島在內戰後南北長期分裂,使得南北語言也出現差異,主要表現在口音和用詞方面。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麵已經成了世界名菜。
韓國有各種飲食,由於其過去處於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共同組成。泡菜(發酵的辣白菜)、海鮮醬(鹽漬海產品)、豆醬(發酵的黃豆)等各種發酵保存食品,以營養價值和特別的味道而聞名。
韓國飲食包括每天重復的日常飲食,一生中必經的舉行儀式時擺的食品,祈求豐年和豐漁時擺的豐年祭與豐漁祭食品,祈禱部落平安而擺的部落祭食品,還有悼念過世的人而擺的祭祀食品等。同時也隨季節的不同利用當時的食物做季節美食。 1月1日,元旦(新年)。
1月2日為國家規定的公休日。
農歷正月初一,民俗日也稱陰歷新年,即春節。
3月1日,韓國獨立運動紀念日。紀念1919年3月1日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運動。
4月5日,植樹節。這一天,政府官員、教師、學生以及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韓國人按照政府的重新造林計劃植樹。
4月8日,釋迦牟尼誕生節。佛教徒和其他國民都慶賀這個節日,紀念釋迦牟尼誕生。
5月5日,兒童節。這一天為兒童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讓他們與父母一起盡情遊玩。
5月8日,父母節。這一天是父母的節日,為繼承和發展傳統的孝道而設立的節日。
5月15日,教師節。這一天,學生們會給老師送花或其他小禮物,或者大家一起請老師吃飯。教師在這一天,會受到社會的特別尊重。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受中國文化影響,韓國也有端午節,韓國端午節風俗主要為祭祀、演戲、游藝等,帶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其中以「江陵端午祭」保存最為完整。2005年11月25日,「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
8月15日,光復節。1945年的這一天,朝鮮半島從日本35年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獲得獨立。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或稱豐收節)。傳自中國,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全國性節日之一。這一天要擺設筵席,各家要在家族墓地舉行紀念儀式,晚上要一起賞月。
農歷十月初三,開天節。這一天是傳說中檀君於公元前2333年建立韓國的日子。
10月9日,韓語節。為紀念1446年朝鮮世宗李裪的頒布訓民正音,普及朝鮮半島民族語言而建立的日子。
Ⅱ 韓國都有什麼傳統文化
1.韓服:
朝鮮傳統服裝-「是中國明代漢服傳入朝鮮後發展而成的服飾,韓服」融合了直線和柔和曲線的特點。女裝由短上衣和寬松裙子組成,顯得十分優雅,男裝由上衣和褲子組成,大褂和帽子更加襯托其服裝美。作為白衣民族,韓服基本色為白色。根據不同季節,不同身份其著裝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如遇到結婚等特別日,平民也穿貴族們穿的華麗顏色的韓服和裝飾品,婚禮服由粉紅上衣加深紅色裙子組成,上面再加披肩,最近國內出現了融合韓服優點並添加了實用性的改良韓服。
2.高麗人參:
韓國的四季氣候特別適合栽培人參,在世宗時代已經有栽培人參的技術,而人參對降雨,溫度,有特別要求現在日本的切片人參,美國的花期人參等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形態各有差別。在中國明代醫學書《本草剛目》中提到人參在安神、明目、輕身、保護內臟等功能。人參有抗疲勞、預防動脈靜化、降血壓、恢復性機能等功效。對美膚酒精中毒也有一定療效。人參的效能實在令世界醫學界驚嘆,它還有抗疲勞止血再生,幫助消化等。難道人參不是一種神奇的靈葯嗎?
3.泡菜:
韓國人是一天三頓離不開泡菜的民族。吃辣泡菜歷史是自從1700年代引進了辣椒之後開始的。泡菜種類大致分為辣白菜、蘿卜泡菜、小蘿卜泡菜、黃瓜泡菜等。根據不同的季節,其種類也很多。泡菜是一種發酵食品,需要腌一段時間,才會有真正的味道。最近科學家又發現其有抗癌效果。味道較熟的泡菜含豐富的酵母菌,所以促進增長效果,還有豐富的纖維,能較好的預防便秘和成人病。此外,泡菜的主要調料辣椒含維他命C, 其含量為蘋果的10倍,橘子的2倍,所以在韓國自古以來,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可以吸取豐富的維他命C。在日本,自從泡菜認定為所謂的健康食品開始,5%家庭主婦把韓國泡菜擺上了其飯菜。
4.烤肉:
在韓國的飲食文化中,能跟泡菜相媲美的就是烤肉,雖然都會致癌。作為韓國的另一種代表飲食已經得到本國的認可。烤肉味道就在於配製的佐料。這種味道符合西方人的口味,受到各地觀光客的歡迎。如果你在餐桌上邊烤邊吃韓式烤肉,不僅會被它的味道所吸引,還可以享受到一種融洽的氣氛。
5.佛國寺:
佛國寺,建造於八世紀中葉新羅時代,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建築物。 1995年12月,被世界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對新羅人來說建造佛國寺是他們的最大心願。還用佛教的力量來擋外敵的思想也很強。由於受唐代建築的影響,當時新羅人的建築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教主的國家是在2層石段上建設的,而每層都有非常深刻的含意。稱為新羅時代完成形的釋迦塔和多寶塔也在這佛國寺里。釋迦塔表現出男性的力量而多寶塔是女性的簡朴。
6.石窟庵:
石窟庵表現出新羅人的藝術靈感和技術是拂教文化的精華。石窟庵受東海升起的陽光照射發出拂光,是為消除大海的波濤而建造在山頂上。從而表現了抵禦外敵,保護家園的心願。 在世界上特別受扶桑人歡迎的一種宗教藝術,應該以莊重,嚴肅的態度對待。1995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7.韓國文字:
世界上大多數其它的文字是通過修改仿製他國的文字而形成的,雖然韓文的歷史很短暫,但它具有自己的獨創性。由於韓文的出現,韓國的識字率不到百分之十,其文化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1443年,世宗大王為了讓大眾更容易掌握和記錄文字,仿效漢字開發出了一套簡單的文字,這就是韓文的由來。當初韓文被稱為(訓民正音),正如這個片語所包含的意思那樣,韓文的構成簡單,較容易學會使用。該文字的24個記號(14個子音,10個母音)能表示出所有的發音。
8.跆拳道:
跆拳道是韓國的傳統武術,是國際上公認的一種體育運動。跆拳道是一種強身健體,自身防衛的武術運動。它隨時代的變遷而國際運動方面發展。在和平時代成為民族之間的一種體育運動。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它成為一種 體育運動. 2000年悉尼奧運會它再一次成為競技運動項目。
9.假面劇:
假面劇為韓國民眾劇的開端,產生於「朝鮮時代」。顧名思義,假面劇是遇到艱難的事情、變故,災難等時候,為消除各種矛盾而編的帶著面具跳舞的跳舞劇,帶有意淫色彩。總而言之,農民打扮成地主、武當、花和尚,醜陋的妻子,情婦,小人等發泄痛苦和氣憤的現生活。演假面劇時候是整個村莊的人聚集在一起慶祝的時候。根據不同主題扮演不同形式的假面劇,扮演腐敗的地主以揭露統治階層的真面貌或反映花和尚的反面,嚴格批判和揭發腐敗的現實生活。
10.宗廟祭禮樂:
宗廟祭禮樂是朝鮮時代世子大王們祭日時引用中國古代音律演奏的音樂,是重要的無形文化題材。1447年世宗大王以韓鮮的創始為內容作曲的。宗庄祭禮樂發揮了朝鮮音樂界固有的特性,被評論為其樂曲構成接近完美。由步太平11曲和正大業15曲構成的宗廟祭禮樂已有500年歷史,到目前為止雖有很大變化,但仍是宮中演奏隆重音樂的典範。
11.雪樂山:
沒有一個地方比雪樂山的四季更漂亮,春天的紫色花, 夏天茂盛的綠陰和瀑布,秋天藍紅的楓葉景色,冬天的雪花, 給人以無限遐想。雪樂山分為內雪樂、外雪樂和南雪樂。內雪樂有彎曲的峽谷,盡顯秀麗的女性美。外雪樂由奇岩絕壁組成,盡顯雄偉的男性美。雪樂山以其著名的岩石、稀有動植物、周邊的劃雪場和海水浴場而聞名,成為韓國(南朝鮮)的觀光名勝。
Ⅲ 韓國的特色文化風情有哪些
韓國文化風情:
韓國的文化受中國影響十分明顯,早在唐朝時期,朝鮮半島的新羅國就專門派人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以及治國的策略,甚至有些東西直接照搬照抄地拿回去,中國的文化對新羅國影響十分久遠,新羅也因為吸收了中國的文化而強大起來因此統一了朝鮮半島。
韓國的美術主要包括繪畫、書法、版畫、工藝、裝飾等,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朝鮮服是韓國、朝鮮、以及中國朝鮮族的傳統服裝,起源於中國明朝的服裝,比較有民族特色。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節日
韓國長鼓舞
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寬松;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白色為基本色,根據季節、身份,所選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最近,增加實用性的生活朝鮮服很受歡迎。
韓服的種類:朝鮮服可以根據身份、功能、性別、年齡、用途、材料進行分類。在現代使用觀點中,按用途分最具代表性。根據生活風俗用途,朝鮮服可分為以下幾種
1
節日服
2
花甲宴服
3
周歲服
4
儀式禮服
5
婚禮服
風景名勝:
景福宮(경복궁):韓國朝鮮時代最大的王宮。景福宮是李朝(1392~1910年)時期首爾的五大宮之一,也是李氏王朝的正宮,具有500年歷史。景福宮是李朝的始祖——太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於1395年將原來高麗的首都遷移時建造的新王朝的宮殿,位於首爾北部,因此也叫「北闕」。
青瓦台:韓國總統府。韓國政治中心青瓦台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靑瓦,一到青瓦台首先看到的是主樓的靑瓦。
Ⅳ 在韓國文化上,你對它有什麼了解
最近幾年韓流可謂是在我國十分風靡,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甚至總統都無法控制自己國家政治的國家為何影響力很大呢,我想從飲食、禮儀、節日三個方面來談一談韓國文化。
一、飲食,我們都知道可因姆氣,也就是泡菜的意思,但是他們的泡菜和我國的其實是有區別的。
三、節日,這里不得不提他們一些騷操作,竟然認為端午節是他們的,可笑的令人噴糞。他們大多數節日基本和我們也差不多,畢竟懂得都懂。然後有一個節日是顯忠日,顯忠日是為了紀念在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中戰亡的朝鮮軍人。這一天社會群眾會到首爾銅雀區顯忠院及全國各地的國立墓地進行掃墓。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韓國文化,可謂是集中國之所長,畢竟他們被稱為~國。
Ⅳ 韓國特色都有什麼
1、數碼產業
韓國人對數碼產品以及流行趨勢的敏感度,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因此韓國的IT產業對產品設計,品質方面都要嚴格要求。韓國的電子產品不僅質量優異,設計也緊跟潮流時尚。最重要的是,更新速度非常快,新產品永遠都讓人應接不暇。
2、主題公園
韓國的主題公園趣味無窮,設備先進,精彩不停歇,深受各年齡層人士的喜愛。因此游樂場一年四季,總是人潮湧動,川流不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主題公園有位於首爾市區深受各國遊客喜愛的樂天世界,以及擁有最先進娛樂設施的愛寶樂園
3、韓國美食
飲食包含著當地的人情文化,韓食作為世界知名的健康飲食,吸引了無數海外遊客慕名而來,尤其是泡菜,幾乎成了韓國的另一個代名詞。除了享譽世界的泡菜,韓國每個地域都有當地的風味美食,像拌飯,烤肉,參雞湯等。
4、汗蒸房
「汗蒸」指的是將身體置於熱水或熱沙中,通過流汗來治病的方法,汗蒸房是將韓國大眾浴池與可以汗蒸的房間相結合的設施。將用黃土、優質木炭、鹽等製作而成的房間加熱至40-80℃,進入房間內讓身體流汗,可以緩解積累的疲勞,使皮膚變得光潤。
5、泡菜
韓國人是一天三頓離不開泡菜的民族。吃辣泡菜歷史是自從1700年代引進了辣椒之後開始的。泡菜種類大致分為辣白菜、蘿卜泡菜、小蘿卜泡菜、黃瓜泡菜等。根據不同的季節,其種類也很多。泡菜是一種發酵食品,需要腌一段時間,才會有真正的味道。
6、宗廟祭禮樂
宗廟祭禮樂是朝鮮時代世子大王們祭日時引用中國古代音律演奏的音樂,是重要的無形文化題材。1447年世宗大王以韓鮮的創始為內容作曲的。宗庄祭禮樂發揮了朝鮮音樂界固有的特性,被評論為其樂曲構成接近完美。由步太平11曲和正大業15曲構成的宗廟祭禮樂已有500年歷史,到目前為止雖有很大變化,但仍是宮中演奏隆重音樂的典範。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韓國傳統文化
網路-韓國文化
Ⅵ 韓國的民族傳統文化習俗都有哪些
韓國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是源於中國文化。韓國人素以喜愛音樂和舞蹈而著稱。韓國現代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種。民族音樂又可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種。韓國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宮廷舞為中心,多姿多彩。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古代中國,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劇、曲藝、唱劇、話劇等5類。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Ⅶ 韓國的傳統文化,和習俗。
韓國傳統文化:
1、韓服
韓服是中國明代漢服傳入朝鮮後發展而成的服飾,它融合了直線和柔和曲線的特點。韓服基本色為白色。根據不同季節,不同身份其著裝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如遇結婚等特別日,平民也穿貴族們穿的華麗顏色的韓服和裝飾品。
2、高麗人參
韓國的四季氣候特別適合栽培人參,在世宗時代已經有栽培人參的技術,而人參對降雨,溫度,有特別要求現在日本的切片人參,美國的花期人參等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形態各有差別。
3、泡菜
韓國人是一天三頓離不開泡菜的民族。吃辣泡菜歷史是自從1700年代引進了辣椒之後開始的。泡菜種類大致分為辣白菜、蘿卜泡菜、小蘿卜泡菜、黃瓜泡菜等。
4、烤肉
在韓國的飲食文化中,能跟泡菜相媲美的就是烤肉,雖然都會致癌。作為韓國的另一種代表飲食已經得到本國的認可。
5、佛國寺
佛國寺,建造於八世紀中葉新羅時代,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建築物。 1995年12月,被世界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6、石窟庵
石窟庵表現出新羅人的藝術靈感和技術是拂教文化的精華。石窟庵受東海升起的陽光照射發出拂光,是為消除大海的波濤而建造在山頂上。
從而表現了抵禦外敵,保護家園的心願。 在世界上特別受扶桑人歡迎的一種宗教藝術,應該以莊重,嚴肅的態度對待。1995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7、韓國文字
雖然韓文的歷史很短暫,但它具有自己的獨創性。由於韓文的出現,韓國的識字率不到百分之十,其文化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1443年,世宗大王為了讓大眾更容易掌握和記錄文字,仿效漢字開發出了一套簡單的文字,這就是韓文的由來。
8、跆拳道
跆拳道是韓國的傳統武術,是國際上公認的一種體育運動。
9、假面劇
假面劇為韓國民眾劇的開端,產生於朝鮮時代。
10、宗廟祭禮樂
宗廟祭禮樂是朝鮮時代世子大王們祭日時引用中國古代音律演奏的音樂,是重要的無形文化題材。1447年世宗大王以韓鮮的創始為內容作曲的。宗庄祭禮樂發揮了朝鮮音樂界固有的特性,被評論為其樂曲構成接近完美。
11、雪岳山
雪樂山分為內雪樂、外雪樂和南雪樂。內雪樂有彎曲的峽谷,盡顯秀麗的女性美。外雪樂由奇岩絕壁組成,盡顯雄偉的男性美。雪樂山以其著名的岩石、稀有動植物、周邊的劃雪場和海水浴場而聞名,成為韓國(南朝鮮)的觀光名勝。
韓國習俗:
韓國人崇尚儒教,尊重長老,長者進屋時大家都要起立,問他們高壽。和長者談話時要摘去墨鏡。
早晨起床和飯後都要向父母問安。父母外出回來,子女都要迎接。乘車時,要讓位給老年人。吃飯時應先為老人或長輩盛飯上菜,老人動筷後,其他人才能吃。
韓國人見面時的傳統禮節是鞠躬,晚輩、下級走路時遇到長輩或上級,應鞠躬、問候,站在一旁,計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間見面打招呼互相鞠躬並握手,握手時或用雙手,或用左手,並只限於點一次頭。
鞠躬禮節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韓國官員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輕輕點一下頭。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
在社會集體和宴會中,男女分開進行社交活動,甚至在家裡或在餐館里都是如此。
在韓國,如有人邀請你到家吃飯或赴宴,你應帶小禮品,最好挑選包裝好的食品。席間敬酒時,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後鞠躬致祝辭,最後再倒酒,且要一連三杯。
敬酒人應把自己的酒杯舉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對方的杯身。敬完酒後再鞠個躬才能離開。做客時,主人不會讓你參觀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處逛。
要離去時,主人送到門口,甚至送到門外,然後說再見。
韓國人用雙手接禮物,但不會當著客人的面打開。不宜送外國香煙給韓國友人。酒是送韓國男人最好的禮品,但不能送酒給婦女,除非你說清楚這酒是送給她丈夫的。
在贈送韓國人禮品時應注意,韓國男性多喜歡名牌紡織品、領帶、打火機、電動剃須刀等。女性喜歡化妝品、提包、手套、圍巾類物品和廚房裡用的調料。孩子則喜歡食品。如果送錢,應放在信封內。
若有拜訪必須預先約定。韓國人很重視交往中的接待,宴請一般在飯店或酒吧舉行,夫人很少在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國傳統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韓國風俗與禁忌
Ⅷ 韓國文化包括哪些(比如生活、飲食)請寫全面些……
韓國人民早期的興起和發展並不劃一,然而總的說來有一個特點, 即同中國人之間的積極接觸以及有時候也發生的斗爭。從韓國人民形成以種植稻米為中心的農業社會開始,他們的文化逐漸與中國的文化成為一體。韓國製造了鐵工具和鐵武器。在政治、經濟、哲學和文化這幾個方面,韓國的發展也受到中國的強大影響。 但是,僅僅了解文化交流還不能充分解釋韓國文化。正確了解韓國人民的各種特點也至為必要,而這些特點必須聯系韓國人民的歷史發展來加以解釋。不妨考慮一下佛教和儒教是如何傳入韓國的。雖然儒教比佛教先行一步,然而首先為韓國人民所接受的是佛教而非儒教。情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佛教比儒教更有助於建立一個由貴族統治和中央集權的傾向於擴張的國家。
有人認為新羅時代(公元前奏57-公元935)年青人所崇尚的世俗五戒出自佛教,但是也有人說這五戒的圓光是佛教法師,但是他也精通孔子學說。因此,對五戒作兩種解釋都可以。
然而,情況的另一面也應予考慮。當時,由於社會需要一套有利於建立王權和父權制家庭制度的道德規范,所以,即使佛教和儒教尚未傳入韓國,組織號稱"花郎"的青年隊伍和保護諸如家畜之類的財產這兩件無論如何也會備受重視。
佛教的禪宗也是同樣情況。禪宗早在新羅兼並另外兩個王國百濟(公元前功盡棄 8-公元660)和高句麗(公元前37-公元668)以前很久就已經傳入韓國,但是直到統一 新羅時代(668-935)末期,即強大的地方地主勢力起而反對中央集權統治制度的時候 才開始盛行。換言之,佛教禪宗之所以被接受和受到重視是因為它符合當地地主的需要的宗教。
新儒學在高麗時代(918-1392)末期開始引起注意,最終發展成為在朝鮮王朝時代 (1392-1910)佔主要地位的哲學思想。 據信它的是在同中國元代的文化交流期間傳入韓國的。但是,如果聯系中產階級的上升來看,那就能更深刻地解釋新儒學何以會被接受。中產階級是指一批具有地方鄉紳地位的中小地主,他們並非通過世襲權利而且通過國家科舉進入官場的。這些人為人正直,對通過非法手段佔有大規模產業的親元朝的統治家族持批判態度。這個新興中產階級歡迎新儒學的道德原則,把它作為一種精神支柱。
工藝
建築
這些人在後來成為一個新王朝的領導階層,他們並非如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是強盛的中國的崇拜者。相反,他們努力發掘民族的歷史傳統,把這個傳統的起始一直追溯到檀群時代,並且支持世宗(1418-50在位)推行韓國新文字韓字。
到了17和18世紀,關心韓國的技術和經濟進步的新風氣在朝鮮王國學者中間甚為流行。在這個時期,移栽秧苗、每年種植兩茬莊稼和修建蓄水庫的做法大大促進了農業發展。一個以漢城和開城為中心的全國商業網路組織起來了。港口商賈在義州促進了對外貿易。獨立的手工業繁榮發展了。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作為儒教的一派的實學形成了。實學的宗旨是通過培養對本民族歷史傳統的認識來改革社會。實學在西方文化以及中國清朝的歷史研究方法學的影響下受益之大是空前的
韓國飲食文化
韓國人和日本人一樣,習慣於席地而座,盤腿就餐。其傳統飲食比較簡單,主食為米飯,愛吃泡菜,泡菜的出口量據說是世界第一,種類之多我看也能拿冠軍,因為每餐都有它堂而皇之地上桌,精緻 盤碟中能擺出不少花樣:白菜、蘿卜、辣椒,還有我們叫不出名的,既開胃也好吃。他們餐桌上的素菜顯然比我們多,因為靠海的緣故,海產素菜也相當多。另外一項「多」是醬製品。我們的「醬缸文化」在那裡的影響,大概已達到「青出藍而勝於藍」的地步,他們有專門用來摻和著菜拌地飯的一種醬,我試了一下,味道很不錯。以上「三多」,恐怕構成他們飲食中的低糖、低脂肪、符合營養學要求的合理因素。我們注意到韓國人中肥胖者不多,一般中老年人都能保持身材且有健康的氣色,這是不是同良好的飲食習慣有關呢?
韓國人飲食主面的節約與科學,還可以從一種專供飲水機配套使用的「微型紙杯」上得到佐證。那是一種只有中指長、兩指寬的小紙片,經過特別處理,拿上手就變成一個很小的杯子,放到龍頭就能接水。比起那種透明塑料杯和普通紙杯,自有它微小、簡便的優越必天韓國街頭和快餐店裡常能見到。
韓國飲食中最有名的恐怕還是燒烤。「鐵板燒」不僅用來燒菜,也用來炒麵。最有意思的,是一種「石頭燒烤」:用一堆鵝卵石放在鐵架上電熱升溫,先攤放肉塊,待到一定火候再用長剪將大塊肉絞成小塊,拼柔到滾滾的石頭中去,不一會就響吱吱地冒出香氣。據介紹,鵝卵石是進口的,既然能蓄熱均溫,使肉免於烤焦,又能去油去腥。
韓國服飾文化
韓國服飾最初主要是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對此,史書中就有記載:「服制禮儀,生活起居,奚同中國」。唐代時,新羅與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韓服的個性發展開始於李氏朝鮮中期。從那以後,韓服特別是女裝,逐漸向高腰、襦裙發展,同中國服飾的區別逐漸增大。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禮服,仍一直延續著較多的中國特色。朝鮮戰爭期間(1950—1953),西式服裝進入韓國。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人們覺得韓服太過繁瑣,穿著不便,因在近代被洋服替代。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
韓國服飾文化包括傳統韓國服裝和現代韓國服裝,韓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韓民族的傳統服裝,優雅且有品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也是韓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一般來說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式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男性以褲子, 短上衣, 背心, 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白色為基本色, 根據季節,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另外, 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朝鮮時代隨著儒教地位的鞏固, 衣著上也開始重視形式與禮節。朝鮮時代大禮服是祭禮服。大禮服也稱冕服, 戴冕冠。穿冕服。冕服是宗廟, 社稷等祭禮或正初,冬至等大節日里穿的衣服。
提到韓服就不能不提到05年11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峰會在韓國釜山舉行,韓國特意為出席會議的領導人製作了韓服。據介紹,每件韓服的顏色和圖案分別根據「陰陽五行說」選定,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例如黃、青、赤、黑、白五色分別代表著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圖案方面,製作者則選擇了青松、竹子、雲和牡丹為花樣。青松和竹子代表堅定不移的意志和君子風范,而雲和牡丹則象徵著遠離世俗的超脫境界和華麗富貴。
歷史上,韓服是朝鮮半島居民的普及服裝,不過如今卻很難在大街上看到了。韓國人之所以平時不穿韓服,是因為現代社會節奏加快,傳統韓服穿起來相對復雜,活動也不很方便。不過,這樣反而提高了韓服的檔次,使之成為重要節慶活動的禮服。在韓國人心中,正式場合穿韓服已經上升為一種規范,如果有晚輩違反,長輩便不會接受他們的「請安」。過年過節,上街不穿韓服還會被陌生人指為「粗魯、沒有禮貌。」也正因為如此,不管韓國人身處何方,韓服在他們心目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
http://www.humen.com/fashion_fair/news_show.asp?id=82947
韓國的飲食禮儀文化
中國人和韓國人都說飲食文化,可見飲食與文化的關系密切。食禮便是表現飲食文化的方式,它是一種常識,你可以不去遵守,但是不要忘了,這樣做會使當地人感到不愉快。
韓國的飯店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拖鞋上炕。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兒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只限於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
在你坐好後,看了牆上貼的菜單或者桌上放的菜譜點好菜後,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向你走來,她從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當然啦,有的飯館在桌子上已經准備好了餐具。但是講究一點的店都是親自給客人送上來的:筷子穿著紙衣,勺子蒙著臉—圓形,有著勺子頭部大小的紙袋套在上面,紙上畫著一桿煙槍和一頂帽子—韓國以前的貴族「兩班」的象徵。最初我感到新鮮,曾經將它收藏起來,可是後來發現韓國的幾個大城市的餐館都是用這種圖案,便有點見怪不怪了。
筷子和勺子,除了婚禮的禮品、怕人謀害自己使用銀製品外,還有黃銅制的。但是這兩種不常見,平民百姓們使用的一律是不銹鋼制的平尖兒的筷子。木製筷子是一次性使用的,據我觀察,一般韓國人在吃日式面條、紫菜飯卷時才使用。沒看見韓國人用過竹筷、象牙筷、塑料筷等等。勺子的柄較長,頭部又圓又大,所以剛開始使用時我挺害怕弄疼了我的嘴角。
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所以你一定要記住桌子上的飯碗是不能用手碰的,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然後你會注意到飯碗是不銹鋼做的(在家裡或高級餐廳時,有用陶瓷製的飯碗),圓底帶蓋地「坐」在桌上,沒有供你的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碗蓋,你可以取下來隨意地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你的左手就一定要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兒」。你的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沒有水泡菜時,用其他湯代替也可以)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用勺子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
在上述中也許你會注意到:韓國人是用勺子喝湯、吃飯的。這與中國人、日本人的飲食習慣不同。韓國人同時使用勺子和筷子並不是最近的發明,而是源於古代。在國立州博物館中,我就看到過有百濟時代的鐵制勺子和筷子擺在一起。在朝語中,除了有分別表示勺子和筷子的單詞外,還用兩個字母來同時表示勺子和筷子,也就是說韓國人把勺子和筷子看成是一對不可分開的餐具。所以韓國人的飯桌上總是把勺子和筷子擺在一起。
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里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他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菜怎麼用勺子也撈不出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2/3在桌子上,1/3在作外——著是為了便於拿起來再用。韓國人沒有使用筷架的習慣,所以這種做法,我覺得除非桌子表面擦得很乾凈,否則是不衛生的。因此,我給改成了把筷子放在小菜碟上。最後,當你吃完飯後,還要把勺子和筷子擺成當初的形狀,有始有終。
中國人用筷子吃飯、勺子喝湯;韓國人用勺子吃飯、喝湯,用筷子夾菜;而日本人用筷子既吃飯有喝湯。為什麼日本人的飲食生活中沒有勺子呢?
有一位日本老人曾經告訴我說:「勺子只從中國傳到了朝鮮半島上,因為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隔著海,所以勺子沒有傳到日本。」
後來我在《環球旅行·韓國》中看到的卻是這樣的內容:據說過去日本人用手吃飯,韓國人覺得他們挺可憐的,就教給日本人使用筷子,但是沒有教給日本人用勺子,因為韓國人覺得日本人不配用勺子。
韓國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所以整個國家就好象一個大家庭,具體表現在共食——聚餐上。
中國人在家裡也許不用公筷,但是在餐廳吃飯時,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的碗、碟里夾菜。日本人除了份飯以外,亦如此。可是韓國的情況就不同了。韓國人用自己的餐具直接食用公用的湯和菜。我能夠里列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表示彼此之間誰也不嫌誰的親密感情,但是我很難接受這種方式。
韓國人是一個好動感情的民族,對於他們這種把感情通過公食表現時,我覺得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但同時又必須在理智上承認它是一種不衛生的「食禮」。
Ⅸ 韓國本身有哪些文化
韓國本身文化有,韓服,泡菜,烤肉,草葯,舞蹈,頂東西走路,韓國文字,韓國歷史,漁業等等
Ⅹ 對韓國文化,你有什麼了解呢
隨著韓國的潮流,現在越來越加的流行,很多人都非常想要了解韓國的文化。那麼韓國是有哪些需要人們注意的文化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韓國的文化。我的文化還是比較好了解的,因為他在中國的附近。韓國的美食和迷信的文化是比較出名的,很多人認識韓國,這是因為韓國的明星非常的出名。那麼韓國的美食也讓很多人所了解,韓國的泡菜涼面等等。
三、韓國的傳統性韓國雖然被韓流所席捲,看起來比較開放,但是女性的地位還是很低的,基本上女性都要服從婆婆的安排,並且要為家做飯,不能夠出去工作,這都是非常不公平的行為。所以韓國的傳統性還是比較厲害的,很多人到韓國最接受不了的也就是男生對女生的傳統性的要求。韓國文化小編了解的就是這三點了,有什麼需要補充的,請在下面給小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