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灣有哪些名勝古跡
1
日月潭
日月潭四周青山環抱,潭面以拉魯島為界,東側形似日輪,西側狀似月鉤,水映山色,晨昏晴雨,是台灣最出名的景點之一。門票大約28元台幣左右,全天開放時間,這里夏季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是最佳的旅遊季節。
2
台北101大樓
台北101(TAIPEI 101)是位於台灣台北市信義區的一棟摩天大樓。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KTRT團隊建造,是世界最高摩天大樓(不含天線)和目前全世界第二高的大樓(以建築結構實際高度來計算)。
3
台北故宮
它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台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對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而言,台北故宮無疑是一個聖地,這里收藏了中國歷代文化藝術珍品,呈現了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4
阿里山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組成了這顆「台灣之肺」。姐妹潭,阿里山下的一塊靜謐之水;三代木,阿里山的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後榮,重復長出祖孫三代的樹木;阿里山神木,大樹高凌雲霄,需十幾人才能合抱,巍巍挺立,虹勁蒼郁;此外還有神木群、豐山等景點。
5
墾丁
台灣的「天涯海角」,純凈的海景、潔白的沙灘、熱帶的風情,還有刺激的游樂項目,絕對讓你不舍離開。景點包括:龍鑾潭,墾丁國家公園,南灣,船帆石,墾丁海水浴場,墾丁牧場,青蛙石,萬里桐,南仁湖等。
6
觀音山
位於台灣新北市五股區、八里區交界,海拔標高616米,由淡水河北岸向南遙望。全區有十八連峰,區內有多座古剎,更增添觀音山的靈性,其中有數間供奉觀世音菩薩的觀音寺。亦有不少納骨塔及墓園錯落其間。
② 台灣著名的建築有哪些台灣有哪些值得看的建築
.台北101大樓、孫中山國父紀念館、中台禪寺
③ 台灣名勝古跡有哪些
名勝古跡推薦
1
日月潭
日月潭四周青山環抱,潭面以拉魯島為界,東側形似日輪,西側狀似月鉤,水映山色,晨昏晴雨,是台灣最出名的景點之一。門票大約28元台幣左右,全天開放時間,這里夏季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是最佳的旅遊季節。
2
台北101大樓
台北101(TAIPEI 101)是位於台灣台北市信義區的一棟摩天大樓。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KTRT團隊建造,是世界最高摩天大樓(不含天線)和目前全世界第二高的大樓(以建築結構實際高度來計算)。
3
台北故宮
它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台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對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而言,台北故宮無疑是一個聖地,這里收藏了中國歷代文化藝術珍品,呈現了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4
阿里山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組成了這顆「台灣之肺」。姐妹潭,阿里山下的一塊靜謐之水;三代木,阿里山的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後榮,重復長出祖孫三代的樹木;阿里山神木,大樹高凌雲霄,需十幾人才能合抱,巍巍挺立,虹勁蒼郁;此外還有神木群、豐山等景點。
5
墾丁
台灣的「天涯海角」,純凈的海景、潔白的沙灘、熱帶的風情,還有刺激的游樂項目,絕對讓你不舍離開。景點包括:龍鑾潭,墾丁國家公園,南灣,船帆石,墾丁海水浴場,墾丁牧場,青蛙石,萬里桐,南仁湖等。
6
觀音山
位於台灣新北市五股區、八里區交界,海拔標高616米,由淡水河北岸向南遙望。全區有十八連峰,區內有多座古剎,更增添觀音山的靈性,其中有數間供奉觀世音菩薩的觀音寺。亦有不少納骨塔及墓園錯落其間。
④ 台灣的文化有哪些~~
台灣的歷史至少可上溯至7000年前。 7000年前起,到大約400年前,南島語系原住民的祖先先後陸續的漂流到台灣來,成為目前所知台灣最早的居民。 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西洋人航行到遠東地區進行殖民、貿易活動,台灣由於位於東亞陸域與海域交點,同時也是東北亞海域與東南亞海域交會之處,遂成為當時在東亞海域活動的東、西方各勢力的交集點。 17世紀前期,荷蘭人入侵安平 ( 今台南 ) ,建立據點,開始在台灣進行傳教、貿易及各項殖民活動,並招募大陸沿海地區的漢人來台墾殖,開啟台灣多族群歷史的開端。其後,在短暫的鄭氏政權時期及清朝統治的兩百多年間,漢人移民逐漸增加,在台灣形成漢人社會。所以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19世紀末在帝國主義向外擴張的浪潮下,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殖民統治結束。
現在的台灣,擁有優質的公共建設、便利的運輸系統及完善的通訊服務,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先進地區。
初到台灣的你,一定會為這眼前的一切感到驚艷不已,因為豐富多元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灣文化。台灣發展的過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國大陸閩南、 客家移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國大陸移民,而此地人民甚為注重傳統文化的保存,也逐漸發展出新的文化,同時,在台灣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國文化,也可以看到荷蘭、日本殖民者所留下的歷史遺跡。
中華文化
台灣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中心之一,除了台北故宮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國歷代文物之外,也可以從以下各個面向窺探:
寺廟與建築
台灣的傳統建築,是民間藝術的總匯,裝飾特別精美,舉凡彩畫、書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構成建築的要素,從中能深刻的洞悉豐富內涵的台灣文化。此外,除了可在台灣看到由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所承襲的中國傳統建築外 ( 如:板橋林家花園 ) ,中國的廟宇建築也是隨處可見,其中鹿港的龍山寺、天後宮以及北港朝天宮等,都是台灣最知名且歷史悠久的寺廟,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
民俗文化與藝術
台灣重要的歲時節令包括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中元節……等;而松柏嶺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媽祖進香、北港媽祖出巡、台北迎城隍、東港王船祭、二結王公過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灣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動。另外,台灣除了傳承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之外,也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特有的歌仔戲與布袋戲,歌仔戲是結合台灣各種地方戲曲小調、音樂為一體的表演藝術;布袋戲近來更結合聲光特效,廣受年輕人喜愛。
台灣的電影與表演團體,近年來也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再次展現出中國傳統與台灣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原住民文化
豐年祭、祖靈祭、狩獵祭、圖騰、蛇紋…,台灣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為台灣文化加註了不同的生命力。台灣的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 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台灣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區,計有:賽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雅美族、曹族、邵族 、噶瑪蘭、太魯閣族 12 族 ,有各自的語 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目前正面臨同化與文化保存的問題。其中,台灣外島蘭嶼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絕,是最晚與漢人接觸的一支,因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殖民影響
你可以在台灣的許多角落,看到過去殖民時代的影子。淡水的紅毛城,是荷蘭人與葡萄牙人佔領台灣的遺址;台北人聲鼎沸的迪化街、桃園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見日據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巴洛克建築,現在台北的許多日據時代的重要建築,例如:台北西區的總統府、行政院、舊台大醫院…等,都加了夜間照明以展現其古典婉約,成了點綴台北夜空的裝飾,讓台灣少了歷史悲情,多了份藝術人文的浪漫風情。
⑤ 台灣有哪些著名建築
著名的很多,世界聞名的就是101了。
建築師:李祖原建築師.王重平建築師.
建蔽率:50%.
容積率:2466%.
基地面積:30,277平方公尺. 約108,210坪
建築面積: 15,138平方公尺 .
總樓地板面積: 370,000平方公尺 .
地下室開挖面積:約11,350平方公尺(75%).
樓層分類:
用途規劃: 辦公室面積:約6萬坪.
商場面積:約2.3萬坪.
樓層高度:地下5層.地上101層.
89F& 91F觀景台
5.36. 59.60F 設備轉換層
購物中心:約 9,159坪
各樓層高度: 就樓層高度來說(不論挑空部份)
1F:= 4.2M
2F:= 8.4M
3~ 6F := 6.3M
7~ 90F := 4.2M
91~ 95F := 3.4M
96~ 99F := 5.8M
100F:= 7.2M
101F:= 10.0M
全樓ROOF(屋頂)高度為448M。
101F屋頂至全樓頂端還有60M,包括尖塔底座及半球型裝飾,共高7M,再來是高53M的尖塔,加起來為60M,此段高度約與91F~ 101F的57.4M相當。尖塔的截面約為4* 4m的正方形。
101大樓,高度共 五百零八公尺 。
坐落地點:台北市
信義路 . 市府路 . 松智路.
‧1997年07月 以BOT方式取得土地開發權
‧1998年01月 動土典禮
‧1998年10月 取得建築執照
‧1999年07月 主體工程開工
‧2001年06月 購物中心上樑典禮
‧2003年07月 辦公大樓上樑典禮
86F & 88F觀景餐廳
85F 商務聯誼會
7F~ 84F 頂級出租辦公室
5F~ 6F 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展覽館.宴會及會議廳.金融服務廳.
B1~ 4F 購物中心
B5~B2 停車場 汽車1858輛 / 機車3045輛
⑥ 台灣有哪三個文化景觀
基隆廟口、澎湖國家風景區 、澎湖雙心石滬 、雪霸國家公園 、打狗英國領事館 、中台禪寺 、士林官邸 、馬祖大漢據點 、泰安瀑布 、彰化八卦山風景區 、獅頭山 、澎湖水族館 、西嶼古堡 、高雄港 、屏東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民俗文化村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台灣旅遊景點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現在新中橫公路已將阿里山與玉山風景區串連起來。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合稱阿里山五奇,而鄒族原住民人文資源給阿里山更增添了許多奇趣。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范圍涵蓋了阿里山森林游樂區及瑞里、豐山、太和等漢人村落,以及鄒族的達邦、山美、茶山等部落。阿里山國家風景區面積廣大,最為人知的莫過於阿里山森林游樂區。
日出
聞名的阿里山日出四季位置與時間均不同(因地球公轉所致),祝山觀日樓上為最好的觀日點,前往祝山,可至阿里山火車站或沼平車站搭乘祝山觀日火車(車程約25分鍾)或自沼平公園觀日步道牌樓拾階而上(步程約40分鍾,沿路皆有指示牌),觀日樓廣場前有嘉義與南投兩縣界及日出詳圖。
雲海
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阿里山雲海,通常出現於日出或薄暮天氣晴朗而有浮雲時;層層雲霧波浪起伏,掩蓋附近山峰,有如小島自浩瀚大海中露出。觀賞雲海最好的季節是秋天。
晚霞
台灣旅遊景點阿里山晚霞之所以艷麗,乃因海拔兩千多公尺的高山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導致空氣中的紫外線強,使天際所呈現的藍天比平地絢麗,晚霞相對就較艷麗。
森林(阿里山森林游樂區)
台灣旅遊景點阿里山擁有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其中以檜木原始林最為珍貴。受到高度的影響,阿里山植物分布呈現熱帶、暖帶、溫帶與寒帶。
一八九九年日本人發現阿里山森林後,將這片原始林闢建為重要林場,台灣光復後,為了保育乃禁止砍伐,開發為森林游樂區。
每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的阿里山花季,山櫻、吉野櫻與重瓣櫻等,將整座山裝點成美麗繽紛的花海。而步行在古木參天的林蔭道上,除吸取森林芬多精外,還可聆聽畫眉科、鶯科、山雀科與鶇科等鳥類優美鳴聲(阿里山為台灣十大最佳賞鳥地點之一,屬於中海拔鳥類區)。甚至區內原先已遭砍伐的千年老樹,其留下來的半截枯木樹根造型,亦值得賞玩。姐妹潭等景點當然更不容錯過。
高山鐵路
台灣旅遊景點阿里山森林鐵路為世界上著名的登山鐵路之一。全線自海拔30米的嘉義,一路爬升至2,216米高的阿里山,全程經過49個隧道、77座橋,沿途可欣賞熱、暖、溫等不同森林帶之植物種類變化與美麗的山脈、溪谷。
當火車以推進方式運轉至獨立山時,為遷就急峻的山形,則須以螺旋型環繞獨立山三周(約五公里長、兩百公尺高)而至山頂。當迴旋上山時,在車上可三度看到忽左忽右的樟腦寮車站仍在山下,然後鐵道再以8字型方式離開獨立山。而自屏遮那站到第一分道後,鐵路呈z字型曲折前進,經過三個分道時,火車時而往前拖、時而在後推,終抵阿里山,故有「阿里山火車碰壁之稱」。
一九八六年,由台灣人自行開辟的祝山支線通車,以阿里山新站為起點,蜿延於海拔2,216~2,451米的高山間,經十字路口轉高岳至祝山,這是台灣人自建的第一條高山鐵路,專供祝山觀日行。
白木林為石猴遊憩區之奇觀,聆風亭、望鄉亭與棲霞亭等涼亭,則是聆聽松濤或遠眺草嶺風光的好地點。此外,「台灣一葉蘭展示區」展示了台灣珍貴稀有野生蘭的生態史;一葉蘭以阿里山為生長區,每年二至四月開花,因花下僅長一片葉而得名。
台灣西子灣
台灣旅遊景點西子灣位於高雄市西側,壽山西南端山麓下,北瀕萬壽山,南臨旗津半島,為一黃澄沙灘、碧藍海水的浴場,以夕陽美景及天然礁石聞名。西子灣的夕陽是高雄八景之一,海天一色的美景,美不勝收,黃昏時分,常可見一對對情侶在此互道情愫,更有詩情畫意的情境。
中山大學就座落於西子灣風景區內,倚著壽山,傍西子灣,校園內草木蓊鬱、花團錦簇,校舍美輪美奐,是一座美麗的大學。
西子灣風景區內除中山大學外,尚包括西子灣海水浴場、海濱公園和蔣公紀念館。由中山大學左方的旅客服務中心即可進入西子灣海水浴場,夏日總是有成群結隊的遊客到此戲潮、游泳,熱鬧非凡。
蔣公紀念館位於中山大學校園內,是一棟二層樓的西式建築,日據時代由高雄名醫彭清約先生於1937年斥資所建;蔣公紀念館共有二樓,「西灣藝廊」是由一樓原文物展覽室,連同廚房、隨從住處及浴室,整個空間可作為靜態展品展出,壁面可供展出畫作。一樓尚有一間五十平米左右的大廳,擺設原有傢具,還設有兩間展覽室,供民眾參觀。
史跡文物陳列館原為舊英國領事館遺址,號稱是全台灣第一棟洋樓;公元1860年《北京條約》開放了台灣包括打狗、安平、淡水、雞籠四個港口,英國率先在台設立領事館,至1864年英領事館自淡水遷至打狗,次年英商天利洋行建竣此館,1867年英國向商行承租設立領事館。史跡文物陳列館於74年修建後即開放參觀,陳列館衣山坡而建,是國內二級古跡,陳列有人文及地理歷史背景及其它台灣文物史料、古今景觀照片、建築模型、打狗抗日的炮戰圖。
⑦ 台灣著名的建築有哪些
建築最出名的
當屬台北101大樓了
曾經是全世界最高建築物
蟬聯很多年的冠軍
⑧ 台灣客家文化的建築文化
台灣客家建築與中國原鄉絲絲相連。台灣的客家建築從中國原鄉帶來了家神祖先信仰,確立了「宗祠」、「家廟」、「公廳」等客家特殊建築類型。在空間的表現上,具體呈現在「公廳」與「禾埕」,這兩個一虛一實兩個空間所貫串起來的組合,「日字廳、曰字井」,形成了「家族昌盛」的象徵意義。在材料的運用上幾乎都是因地制宜(從精神的層次,也可說是延續原鄉之傳統),用泥土、用火磚、用木、用竹,率都以建築物的在地資源優先考量。在色彩美學上,創造了與原鄉「白牆烏瓦」截然兩異的審美價值觀,逐漸吸收了閩南「紅磚紅瓦」的新風味。在空間格局的設計上,一方面堅持著公廳的家族性公共空間的規矩,另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形成南北分殊、西東各異的在地化客家建築風格。著名的新竹縣北埔天水堂姜屋、屏東縣佳冬蕭屋、六堆伙房與美濃煙樓等等優秀的客家傳統建築,都可以看到台灣客家建築落地生根的具體軌跡。
在客觀的空間文化的欣賞上,也可以結合不同地區與家族的產業型態,了解每個在地性客家建築的價值所在。例如,北台灣因為清末、日治時代初期樟腦產業之故,建築從農業型態的居家規模轉變為與其他族群更緊密互動的多元產業生活空間,紅磚的運用結合原鄉宗族空間的營建文化,型塑出極為優異的客家莊建築美感。南台灣最具特色的空間形式,應可說是創造了正身與橫屋之間的「廊間」(或稱「廊仔」),廊間相當程度反映了原鄉中國所未有的熱帶性氣候的生活空間需要,相當開放的空間(三個經常不關闔的門、兩個室內間門、兩個透空式窗戶),經常當成家庭內客廳、灶下或餐廳等最主要生活核心。深具在地風味,值得拜訪。
⑨ 台灣建築有什麼特色
台灣建築大體上可以區分為以下七個文化類型:
1.史前建築(西元7,000-500)、2.南島建築(7,000-1970s )、3.荷西建築(1622-1670)、4.漢式建築(1640s-1950s )、5.西式建築(1860s-2000s)、6.日式建築(1895-1950s)、7.現代建築(1990s- )。
「南島建築」即是由台灣南島語族族群所興建的建築。其建築有浮腳樓、土台屋、海岸浮腳樓及船屋四大類。台灣原住民族的建築文化特徵與南島語族的其它地區類似,但是似未營建海岸浮腳樓及船屋。
在高山族中,除了魯凱與北排灣、賽夏與泰雅族之外,其餘各族擁有不同的建築文化。多數族群採取集村方式,居址自高山台地、山坡地、河階台地到平原,相當多樣。在各族中,以達悟族人兼有地下式(主屋)、地面或半地下式(高屋)及浮腳樓式(涼亭)三種建築類型,最有利於當地的自然環境及族人的生活行為;以及魯凱與北排灣族以石板為主要建材最具特色。其餘的多為以竹、木、卵石、石塊為建材,住屋采地面式或淺穴式,谷倉及會所則為浮腳樓式。
台灣的平埔族群的聚落多采小集村分布,並且定期性的遷移居址。平埔族群的建築,以大肚溪為界,以北多為浮腳樓式建築,以南者之住屋多為土台式建築,其禾間(即俗稱之谷倉)則仍采浮腳樓式建築。無論是浮腳樓式或土台式,其屋身及屋頂均以竹木為建材。最具特色之處在於許多族群住屋采外斜式牆身,其形式令人聯想到船舷,或許與平埔族群之文化根源或文化傳播習性有關。
「荷西建築」有城堡(castle)、堡壘(fortress)、街市、公共設施、商館、住宅、教堂(修道院)、營舍及學校等。其中由荷人所興建的重要建築有以下各種:澎湖風櫃尾荷蘭城堡(1622-23, Pescadores)、一鯤身熱蘭遮城(1624-43, Orange, Zeelandia)、一鯤身熱蘭遮市鎮(1628-, zeelandia 大員市鎮)、一鯤身烏特勒支堡(1635-40, Redoubt Utrecht )、北線尾島海堡(1627, 31-32, Zeeburg)、赤崁普羅民遮市鎮(1625-, Provintia)、赤崁普羅民遮城(-, 55, Provintia)、魍港菲力辛根堡(1636, 46-48, Vlissingen)、淡水安東尼歐堡(1644, Anthonio)、淡水華工街市(Tansay Cinees Quartier)。由西班牙人始建、荷人改建並重新命名者有:雞籠聖薩爾瓦多城(1626, San. Salvador ,後荷人改稱之為雞籠北荷蘭城(Noordholland Fort))、社寮島聖米樣堡))、社寮島聖安東堡( 1634, San Anton ( La Retirada ),後荷人改稱之為羅士騰堡( Rustenburgh ))、社寮島聖路易司( 1626, San Luis )圓堡( koevo, cubo ),後荷人改稱之為艾爾騰堡( Eltenburgh )、淡水聖多明哥城( 1628, Santo. Domingo ),後荷人於其附近新建安東尼歐堡( 1644, Anthonio Fort )、雞籠包里市街( Parian )、雞籠聖薩爾瓦多街( San. Salvador )。
在歷經 350 多年之後,荷西殖民建築除了城堡( castle )、堡壘( fortress )、街市之外,其餘者多已遭改建或損毀。目前尚存者以淡水安東尼歐堡( Anthonio Fort )最為完整,而澎湖風櫃尾蛇頭山城堡( Pescadores )、熱蘭遮城( Zeelandia )及普羅民遮城( Provintia )則僅部分存在。
台灣的漢人社會以福佬人及客家人兩大支為主,兩者在建築文化上並無明顯的差異,所移殖來台的建築式樣,均屬於閩粵一帶的風格,並因應台灣特有的自然及人文環境,運用本地的建材,以及平埔族人的部分營建技術,建立了台灣的漢式建築,此種建築式樣持續到 1950 年代以後才完全被近現代建築所取代。
漢人來台主要是移民及定居,因而建築物涵蓋官民的各種類型,其中以厝、店及廟為主。由於漢人在早期透過倫常、風水、鬼神、禁忌等觀念建立一套剛性的形式、空間及營建體系,致使其主要的建築類型已發展出固定的模式,無論居住在何處,只要經濟條件許可,即營建出形貌類似的建築,至多在細節上略有不同。漢人來台之後,同樣地運用其模式來興建建築物。一般而言,台灣漢式建築具有對稱的配置、注重空間位階、封閉式的院落、斜屋頂、以土木磚瓦石為建材組砌而成等特徵。
西元 1858 年「天津條約」後,台灣城(安平)、滬尾、雞籠、打狗開港通商,隨後英、西、德、法等國之稅務司署人員、領事館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程師、醫生等),以及其他洋商、傳教士,甚至於自然科學學者、冒險家、旅行家、攝影家等洋人陸續進入台灣。此外,受到西方工業革命後科技長足發展的影響,地方官也延聘外國專家來台協助營建相關設施。在這個時期,共有以下各種近代西式建築: (1) 洋關與領事館的建築; (2) 洋行、傳教士的住宅、學校、禮拜堂、醫院、墳塋; (3) 本地富紳番仔樓; (4) 洋務運動的建設: (a) 交通建設:道路交通、航運、郵政、電報、鐵路, (b) 產業建設:煤礦、油礦、金礦、樟腦、硫磺、鹽業, (c) 軍械機器建設:軍裝機器局, (d) 教育建設:西學堂、電報學堂, (e) 國防建設:近代西式炮台。其中之住宅及辦公廳舍多采陽台殖民地式樣( Colonial Verandah Style, Bungalow )。
西元 1895 年日本治台之後,原居住於台灣的一部分洋人持續地興建西式建築,另方面,日本政府及民間引進了另一波的西式建築。日本於明治維新之後,派遣留學生前往歐洲學習,另方面聘請英國建築師 Josiah Conder 等至日本以歷史主義為基礎教授歐洲建築史,其學生辰野今吾得其真傳,辰野氏的一部分學生,如:野村一郎、長野宇賓士、森山松之助、井手薰等人,加上栗山俊一、松?崎萬長、近藤十郎、鈴置良一等優秀的建築技師來台,因而將歐洲建築風潮引入台灣,如: (1) 新古典式樣:如台灣總督府博物館; (2) 歷史主義:如台灣總督官邸及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等; (3) 近代西式風格:如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等; (3) 漢和洋混合風格:如大溪店仔厝; (5) 裝飾主義:如台南警察署等; (5) 近代建築中的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 Art Nouveau :如台北公會堂等。
西元 1945 年,國民政府來台,此時的西式建築因強調創造性,在式樣上快速轉變,而屢見新形式,在美國文化影響下,自中國遷台的建築師們及其後的建築師將國際式樣( International Style )、地域主義式樣、後現代建築( Post-modernism )式樣、解構主義( Deconstruction )式樣等引入台灣。
自日本統治台灣之後,基於統治、居住環境品質、產業開發及移民等需求,在全台各地展開建設工作,數量及種類均很多。當時來台的建築技師們除了引進了近代西式建築風格之外,另外也興建了許多日本本土所習見的建築式樣,較常見者有: (1) 雨淋板式:具備有木作、以長條木板為牆身、低干闌、褟褟米及木框糊紙隔間等特徵,雨淋板式建築源自於歐洲,日本系自美國引進,運用於其國內,隨後再引入台灣,成為許多官舍的建築形式,如:梅屋敷、宜蘭廳長官舍、角板山薰風閣、澎湖廳長官舍、草山御賓館及麻豆總爺糖廠招待所等。 (2) 木作或混凝土作仿宋式:以日本國內常見、源自於宋《營造法式》的形制而有的形式,有木作或混凝土作,如:曹洞宗兩大本山別院、臨濟宗護國禪寺及北投鐵真院等。 (3) 和漢混用及改良式:為改變自漢式的和風建築,如:大溪武德殿、台南武德殿。 (4) 神道教式:如桃園神社。 (5) 帝冠式樣及興亞式樣:「帝冠式」為於西式古典建築的屋身上添加日式屋頂,「興亞式」為於現代建築的屋身上添加日本屋頂,如:澎湖廳舍、高雄市驛所及高雄驛等。
1945 年之後,國民政府來台,遷台及少數的本地的建築師們除了沿續西式建築風格之外,也因民族主義的影響自行地或在政府推動下,以西式方法及現代建材興建宮殿式樣或台灣漢式的建築,如:台北圓山大飯店、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台北指南宮凌霄寶殿、台中孔廟、高雄孔廟及高雄佛光山等;少數的建築師則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如同日治時期的「帝冠式」或「興亞式」般,試圖設計出既實用,又具有中國風味的建築物,如:科學教育館、孫逸仙紀念館及善導寺慈恩大樓等。這類建築多見於政府或宗教建築,對於民間並未造成太大的影響。
1980 年代,因本土認同感的追求,本地的建築師開始嘗試以西式建築為主體,將台灣歷史建築元素添加於形式或空間上,由於喚起了共同記憶,而受到社會的矚目。如:澎湖青年活動中心、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大安國宅及新竹縣立文化中心等。
1990 年代以後,由於文化活動蓬勃發展,以地方自然及文化為主體的建築設計逐漸地受到矚目。稍後,許多強調本土文化風格的大型文化性建築的興建也依次展開,如傳統藝術中心)、台灣歷史博物館。
充實歷史文化內涵,為創造自有風格的基礎,自 1990 年代以後,接受完整教育的台灣年青建築師,逐漸揚棄抄襲西方及日本式樣,接受本土文化的洗禮,開始建構出台灣現代建築的風格。
⑩ 台灣省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1,台灣孔子廟
2,台北故宮
3,淡水紅毛城
4,安平古堡
5,台中火車站
6,旗後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