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李庄文化陳列館在哪裡

李庄文化陳列館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30 02:13:29

Ⅰ 李庄古鎮的主要景點

李庄鎮西的張家祠堂,佔地近4000平方米。是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時,由張師德為首的張氏族人集資660兩銀子,從族人手中購得的大宅,為表達張氏子孫愛敬祖先之心,專辟為追遠根本的宗祠之用。
這座宗祠的主體為四合院式木結構建築,上為正祠,下為廳房。其廳房的50扇窗門別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隻仙鶴,50扇窗共百隻仙鶴,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飛彩流雲,謂「百鶴祥雲」窗。據李庄《張氏宗譜》記載,這座張家祠堂里的每扇窗門,雕刻工價都要14兩紋銀,相當於清朝一個正一品官員的一月俸銀。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時也為這樣精湛的建築藝術而贊嘆,曾將張家祠百鶴窗、文昌宮、奎星閣、禹王廟九龍碑並稱為「李庄四絕」。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故宮博物院的數千箱珍貴文物曾歷經艱辛轉運來李庄,就放置在張家祠內保存,長達五六年之久。這期間,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館、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同濟大學等十多家國家級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紛紛遷駐李庄,知名專家學者雲集,使這里成了抗戰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先生就在李庄寫下了他的名著《中國建築史》,張家祠內也舉辦過包括有「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在內的多次文物展覽。 旋螺殿位於李庄鎮鎮北2.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該殿建於明萬曆24年(1596年),通高25米,呈八角形,進深、面闊均為8米。外為三重檐,內實二層,青色筒瓦,塑八條垂脊,垂脊上各置垂獸和走獸。屋面坡度平緩,寶頂及八個翼角的起翹均不甚高,比例勻稱,線條柔和,風格獨特,造型奇麗。內部結構設計匠心獨運,巧妙地運用力學原理進行支撐。其主要特點:梁架採用抬梁支住法,較之一般同類型古建築用層層爬梁重疊而上者,顯得異常洗煉,斗拱結構,三檐即有三種樣式,而同一檐中,格式又略有區別,與宋、清兩代官式結構迥異;頂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疊架成網目狀花紋,並向右轉至頂,形如旋螺,高敞奇麗,上下三層找不到一根釘子,卻異常牢固。
梁思成在李庄時,曾贊譽李庄的民俗建築,說有「李庄四絕」:一)奎星閣,是上海到宜賓二千多公里長江江邊建造得最好的亭閣;(二)禹王宮內的九龍石碑,猶如故宮太和殿前九龍石那樣「可貴王冠」上的「明珠」;(三)張家祠的百鶴祥雲窗,用整塊楠木雕成,四周有鏤空的祥雲襯托,上有兩只仙鶴,每扇窗上形態各異,造型優美;(四)旋螺殿,在鎮南石牛山上,是明代萬曆年間的雄偉建築,特點是不用一顆鐵釘,是榫逗斗拱全木結構。梁思成多次去考察,贊譽道「:其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他還把這民間工匠巧手創造中的力學原理,借鑒、傳承和創造性地運用到1945年他參加聯合國會議大廈頂部的設計中,並以之作為他寫於李庄的《中國建築史》中的古建築實例。這是對李庄民俗建築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創新從遺產中得到了滋養;遺產在創新中延長了生命的光輝。兩者在新時代獲得了雙贏,產生了新的生命力。 除了老街巷、四合院外,小小李庄古鎮上,至今還保留著好幾家老酒廠、老酒窖。宜賓地區釀酒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的中國名酒「五糧液」就出產於此,造酒業在這里十分普及和興盛。這些老酒廠雖歷經幾百年滄桑,但仍保留著醇厚的傳統釀酒工藝原貌。
李庄老酒廠是廠長周正紅祖輩幾代人經營起來的,廠里的釀酒工都是李庄鎮人,別看他們大多是30來歲的壯漢,但從事釀酒的年頭已有一二十年了。他們每天勞作在酒窖里,默默無聞地製作著高粱白酒,並在當地銷售,並不與宜賓聲名顯赫的「五糧液」名酒爭風。當然,他們每天也有自己的樂趣,勞作之餘美美地喝上幾兩自己釀造的高粱酒。

Ⅱ 李庄古鎮的歷史文化

摘要 您好,根據您的提問做出如下解答:

Ⅲ 李庄古鎮在哪裡

李庄古鎮位於四川宜賓市長江南岸。
李庄古鎮,屬於萬里長江第一古鎮,它坐落在宜賓市翠屏區李庄鎮境內,這里山清水秀,流通楚澤,秀流仙源,風光旖旎,江導岷山,峰排桂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建置史。景區內不僅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保存完好的古鎮和建築,以及燦爛悠久的人文歷史和多樣和諧的宗教文化,使其獨具魅力,在當地古鎮中獨占鰲頭。
美食:李庄的白糕和白肉也是聞名於全國的。
白糕:李庄的白糕是經過10餘道傳統工藝手工精製而成的,口感:綿軟爽口、香甜悠長、入口化渣。而且價格也便宜。
白肉:李庄的白肉薄如蟬翼,肥而不膩。
更多關於李庄古鎮在哪裡,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12d461654842949.html查看更多內容

Ⅳ 李庄在哪兒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庄鎮。

李庄[1],是四川歷史文化名鎮,位於四川省宜賓市郊19公里處的長江南岸李庄壩。
因鎮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 李庄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即為古僰人聚居地,屬古僰國、僰侯國地。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廣縣,治設今李庄。清咸豐時李庄為南溪縣最大的場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庄為南溪縣第三區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隨李庄區劃歸宜賓市領屬。
有關李庄的圖片(14張)李庄鎮文物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薈萃。原號稱有"九宮十八廟"的古建築群,現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東岳廟、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宮、文昌宮、南華宮、天上宮、張家祠等10餘處。古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廟宇、殿堂建築的特點。古建築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細,圖像生動,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鎮內的羊街、席子巷等,風格古樸,反映了明、清時代川南鄉鎮的民風民俗。 該鎮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營造學社、中國大地測量所、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學府、研究機構等陸續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輾轉內遷李庄鎮,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才先後遷回原處。這對李庄的社會、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川李庄古鎮風采(15張)
這里氣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陸交通便捷,歷史悠久(建鎮至今1450多年),人文景觀薈萃。1992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1995年被列為國家、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鎮內有體現明清建築特點的廟宇、殿堂、古戲樓、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賞價值的慧光寺、玉佛寺、東岳廟等「九宮十八廟」;有被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稱為「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的旋螺殿,與「奎星閣」、「白鶴窗」、「九龍石碑」共稱古鎮四絕。 抗戰時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國立同濟大學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遷駐李庄,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傅斯年、陶孟如、吳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勞乾等雲集李庄達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就誕生在李庄。 1940年秋,日機對昆明、滇緬狂轟濫炸,迫使在昆明的同濟師生第六次遷校。在宜賓人口擁擠,無法安置,南溪士紳多不樂意的情況下,李庄開明士紳召集各界人士商議,一致歡迎同大遷駐李庄,並發出「同大遷川,李庄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的電文。

Ⅳ 李庄古鎮的歷史文化

三千年前,李庄就是人聚居之地。據資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李庄為古僰人聚居地,據說是因長江中打魚為生的李姓弟兄聚居而得名,曾用「里樁」、「李家村」、「李庄壩」等名。從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起,在李庄設置南廣縣和六同郡。隋朝中因避隋煬帝楊廣的名諱,改南廣縣為南溪縣。唐代中,戎州(今宜賓市)府治曾二次遷駐李庄。至北宋初年,南溪縣治才從李庄遷至今日南溪縣城所在地仙源壩。從明代開始李庄設鎮並成為長江上游的重要碼頭和物資集散地。從清代道光年間起一直是南溪縣的第一大鎮。
1992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1995年被列為國家、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鎮內有體現明清建築特點的廟宇、殿堂、樓台、古戲樓、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賞價值的慧光寺、玉佛寺、南華宮、文昌宮、東岳廟等「九宮十八廟」;
有被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稱「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的「旋螺殿」,與「魁星閣」,「百鶴窗」、「九龍碑」一起堪稱古鎮四絕。李庄文物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薈萃。現保存較為完好的古跡,有明代的慧光寺、東岳廟、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宮、東獄廟、南華宮、天上宮、祖師殿、文昌宮、慧光寺、張家祠堂、羅家祠堂、四姓大院民居、肖家院民居等。古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廟宇、殿堂的建築特點。木雕石刻做工精細,圖像生動,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李庄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自「同大遷川、李庄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十六字電文發出起,國立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戰時期遷駐李庄,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傅斯年、陶孟和、吳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勞乾等雲集李庄達六年之久,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就誕生在李庄。使李庄成為抗戰文化中心而聞名遐邇。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才先後遷回原處。這對李庄的社會、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李庄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涵養地,傳統文化的折射點」、「東部有周庄,西部有李庄」 。
游李庄古鎮,品李庄白肉,燒李庄草龍,賞三江日落、觀傳統龍舟、秧歌、腰鼓、牛兒燈、川劇民間表演,還可尋古鎮四絕:魁星點斗、旋螺古殿、白鶴奇窗、九龍石碑,讓人流連忘返。李庄可以讓有愛國情懷的人欣賞抗戰文化,可以讓喜歡品味建築風格的人欣賞川南民居和古建築文化,可以讓尋根問祖的人欣賞客家文化,可以讓湖塗(或虔誠)的人欣賞宗教文化,可以讓貪杯好吃的人欣賞飲食文化 中央電視台黃金旅遊線、四川電視台、香港鳳凰電視台等都曾來此拍攝紀錄片《萬里長江第一鎮》。

Ⅵ 長江第一古鎮李庄在哪裡

宜賓市郊19公里處。
李庄,這是一個文化和歷史遺跡沉澱的古老的小鎮,這是一個訴說著抗戰風雲和滄桑的古老的小鎮,這是一個能折射中國傳統文化、涵養著中華民族精神的古老的小鎮李庄古鎮位於四川省宜賓市東郊長江南岸,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古鎮」之稱。李庄距今已有1460年建鎮史,是長江邊上的千年古鎮。
依長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導岷山,流通楚澤,峰排桂嶺,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觀。這里氣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陸交通便捷,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薈萃,少了些商業氣息,多了些淳樸的人文氣息。1992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1995年被列為國家、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1992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1995年被列為國家、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鎮內有體現明清建築特點的廟宇、殿堂、樓台、古戲樓、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賞價值的慧光寺、玉佛寺、南華宮、文昌宮、東岳廟等「九宮十八廟」。
更多關於長江第一古鎮李庄在哪裡,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99e2f1655788751.html查看更多內容

Ⅶ 李庄古鎮旅遊攻略

摘要 李庄古鎮史上最全攻略,嘔心瀝血之作!

Ⅷ 李庄抗戰文化及歷史文化陳列館在哪

宜賓市翠屏區李庄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也是四川省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至今,該鎮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古鎮原貌和建築格局及數十處明清古建築,古街古巷兩旁的樓房,全系木構古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明清風情依然。在李庄鎮,明代的旋螺殿和清代張家大院—中國營造學社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戰時期遷居於此的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認為,旋螺殿、魁星閣、九龍石碑和白鶴窗是李庄「四絕」。
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不少重要的學術機關和高等學府,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荼毒,為國家保留國脈----學術、人才和文物,紛紛不遠萬里,內遷西南,多在昆明。1940年,隨著日本侵略者的進一步南侵,西南大後方的中心城市也不斷遭受日機的「疲勞轟炸」,已經無法安放一張平靜的書桌!
就在這個時候,李庄地方知名人士說服了本鎮居民,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向遠在昆明的同濟大學發出了「同大遷川,李庄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的十六字電文。就這樣,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等10家有名的文化學術機構和學府,輾轉萬里先後遷到了長江邊的古鎮李庄,一批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如傅斯年、陶孟和、李濟、吳定良、梁思成、林徽因、董作賓、夏鼐、梁思永、劉敦楨、莫宗江、周均時、童第周等等,雲集李庄,國難當頭之日在這里守望著中國學術的命脈,並在那裡度過了六年的難忘歲月,使李庄成為抗戰時大後方的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形成了獨特的「李庄抗戰文化」,其深刻的內涵為:愛國主義的精神,抗戰必勝的信念,矢志求真的毅力,民族復興的壯志。

Ⅸ 李庄在哪裡

在河北省魏縣泊口鄉的東方

Ⅹ 李庄遺址的歷史文化

李庄遺址以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存為主,同時又含有較多的岳石文化遺存。龍山文化距今為4200年至4500年,此時農業生產已佔相當比重,耜耕和以石器磨製、輪制陶器為代表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已有較高水平,家畜飼養有了顯著發展,陶器種類眾多,形態多樣,造型美觀,飾紋纖細。
李庄遺址自上世紀70年代被發現後,就以其豐厚的文化遺存、寶貴的文化價值,先後於1985年被編入《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2日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閱讀全文

與李庄文化陳列館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