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佛山有哪些文化

佛山有哪些文化

發布時間:2022-06-30 02:33:00

1. 佛山的文化

佛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廣府文化的核心地帶,嶺南文化氣息濃郁。同時,佛山也是中國粵劇的發源地,著名的武術之城、民間藝術之城、陶瓷之都、美食之鄉。
佛山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以手工業發達而著稱海內外。技藝精湛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於唐宋,盛於明清,具有濃郁地方特色。
佛山民間藝術,各具特色,通過剪、刻、撲、塑、扎、鑄、繪、粘等工藝技法,製作出剪紙、扎作、彩燈、秋色(又稱「秋景」、「秋宵」、「出秋色」、「出秋景」等)、陶藝、灰塑(包括紙撲、雕塑、雕刻、粘砌、鑄塑等)、木版年畫、書畫等數十種藝術品。 佛山剪紙是中國著名的民間傳統藝術,源於宋代,盛於明清時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佛山剪紙原以剪為主,後改用刀刻,在中國剪紙藝術中獨樹一幟。其作品入選多屆全國美術展覽和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並多次獲獎,還經常選送國外展出。佛山秋色可分為秋色工藝品和表演藝術兩大類。又因佛山民間習慣把一出戲稱為一套戲,故石灣居民把化裝表演戲劇稱為「地套」。
佛山木版年畫源遠流長。據《廣東文物》描述:「前門刻有神荼郁壘,高與檐齊」,證明在漢代時的廣州、佛山一帶已流行貼門神的習俗。佛-山木版年畫生產以清乾隆、嘉慶至抗日戰爭前為盛,屬於地方民俗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
佛山是「南國陶都」、「中國陶瓷名都」,制陶工藝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5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的「美食之鄉」,粵菜發源地之一 。這里土地肥沃,水網交錯,物華天競,「海陸空」物產頗豐。無論天上飛、地上走、土裡鑽、水中游的動物,還是那青蔥滴翠的各種果蔬,在廚藝大師們的精心烹調之下,都能變成美味佳餚
佛山有許多小吃,如佛山扎蹄、佛山公芝麻餅、大良野雞卷、大良磞砂、大良薑汁撞奶、炸牛奶、雙皮奶、小鳳餅,南海魚生、大福餅、九江煎堆、三水狗仔鴨、水晶餃、甘筍蒸餅、西樵大餅、佛山九層糕、石灣魚脯、佛山柱侯醬、蠶蛹、 白糖棉花糕、應記雲吞面、金源酒家甘筍蒸餅 、汾寧白糖棉花糕、大可以狀元及第粥、盲公餅、高明瀨粉等許多小吃。
佛山人根據不同的地方的特產與口味,創制了許多風格各異的美食菜點。佛山的柱侯食品,順德的「鳳城(大良)炒賣」,聲名遠播。佛山的許多小吃,如佛山盲公餅、大良蹦砂、扎蹄,大良野雞卷、炸牛奶、蹦沙、南海魚生、大福餅、九江煎堆等皆名聞遐邇。 年宵花市:「行花街」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群眾相沿已久的民間習俗。花市於春節前三日舉行,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遊人買到鮮花,寓示大吉大利、大展宏圖。
行通濟: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個風俗習慣「行通濟」。卻說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園附近以前有一條河通濟河,河上有一條橋叫「通濟橋」。佛山人認為「行通濟,冇弊矣」(佛山方言,意即行通濟無憂愁)。河現沒了,橋還在,每年正月十五,政府組織人們都到這里走過橋,燒香、拋生菜和轉風車,人流絡繹不絕,非常熱鬧。
賽龍舟:每年的端午節期間,佛山各地有民間舉辦的龍舟賽,各鄉各村派出陣容鼎盛的龍舟隊參與競渡。漂亮醒目的龍舟在水鄉的河網上力爭上游,兩岸站滿觀眾,鑼鼓聲、吶喊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佛山秋色 :秋色又名「秋宵」、「秋景」,是佛山獨有的大型民間文化娛樂活動。 過去秋色多在秋收時節的晚上舉行,表現形式上分為燈色、車色、馬色、 地色、水色、飄色、景色七大類。明永樂年間發展起來,各種精美的工藝品,通過遊行 的形式來展出,並表演舞龍、舞獅、十番、鑼鼓櫃等助興,讓群眾觀賞評議。
佛山是「獅藝之鄉」,是南獅的發源地,是首個「中國龍獅龍舟運動名城」,禪城區是「中國龍獅運動之鄉」,南海區西樵鎮是全國惟一「中國龍獅名鎮」。 級別 數量(處) 名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佛山祖廟、東華里古建築群、南風古灶·高灶陶窯、康有為故居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4 佛山樑園、兆祥黃公祠、簡氏別墅等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62 陳鐵軍故居、文會里嫁娶屋、簡照南佛堂等 五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情況(單位:處) 各級文保單位數量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禪城區 74 3 5 67 南海區 87 1 13 73 順德區 103 — 20 83 高明區 17 — 4 13 三水區 29 — 2 27 合 計 310 4 44 262

2. 佛山歷史文化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紗,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木版年畫源遠流長。在漢代時的廣州、佛山一帶已流行貼門神的習俗。佛-山木版年畫生產以清乾隆、嘉慶至抗日戰爭前為盛,屬於地方民俗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

佛山是「南國陶都」、「中國陶瓷名都」,制陶工藝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5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2)佛山有哪些文化擴展閱讀

佛山河網密布,生態環境優美,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水鄉。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灶、清暉園、皂幕山、南國桃園、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

其中,佛山祖廟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美譽;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

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荷花世界是現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園。還有嶺南天地(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祖廟、大旗頭古村、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等文化景點。

3. 佛山有哪些民風民俗

甘蔗:在佛山,清明時節最暢銷的食品,應該就是清明蔗了。在清明吃蔗有講究,是要拜完祖先在墳頭吃蔗,吃完把蔗渣扔在那裡,讓祖先知道大家來看望他,希望他保佑子孫後代節節高升。

燒肉:金豬祭祖是寓意紅皮赤壯、鴻圖大展。通常買一隻燒豬,會在拜祭後,分成各家一大塊,豬頭豬肉都會搭配均勻,不論貧富,一家一份,永不落空。分豬肉有一個名堂,那就叫做祖宗是不管本族人貧富大小,都會平均分配給大家,並沒偏心。

清明柳:佛山有清明插柳的習俗。這個習俗是為紀念晉朝大臣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第二年,老柳樹死而復生。晉文公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前後三天,佛山人還會在家門口插一插清明柳,保佑家宅平安。

閱讀全文

與佛山有哪些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