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陽春人對陽春文化知多少

陽春人對陽春文化知多少

發布時間:2022-06-30 02:47:17

❶ 陽春有什麼風俗習慣

簡單概括是以下幾個:
《除夕》、《貼門神》、
《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 、《守歲》、《放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接神》、《踩祟》、《祭祖》、《送財神》、《飲屠蘇酒》、《隔年飯》

各習俗的解釋如下,太多了,怕你沒耐心看...

要是看不下去就別看了..至少我已經看傻了- -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貼門神》

朱仙鎮木板年畫 對臉門神 馬上鞭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槊鉞。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門最多是貼「麒麟送子」像,兩個傅粉塗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這種門神,本應貼在新結婚的屋門上,以取吉利,後來也就作普通街門的新年點綴品了。

《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准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

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春聯由神荼、郁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展。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余,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最早的掛千當是以制錢(銅錢)串掛的,與壓歲錢一樣,有壓勝的作用。
置天地桌
這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之桌。一般無大佛堂之家特別重視天地桌,因為平時對佛供獻較少,到年終歲盡時對神佛大酬勞一次,此外,這桌主要是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內容與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掛錢、香燭、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臨時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畫冊;"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是一張用大幅黃毛邊紙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碼福祿壽三星畫像等。以上諸像有的接神後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則須到破五、甚至到燈節才焚燒。擺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統一,如堂屋地方寬大,可置於屋中,如屋內無地,就置於院中。傳說此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此接神習俗。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歷代的詩人墨客總是以最美好的詩句,贊頌新年的來臨。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卧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

有童謠雲: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接神》

接神是為新舊年分野,但接神時間亦不太統一。有的子時一到就開始舉行儀式,有的到"子正"之時,即午夜零點開始接神,有的則在"子正"之後方接。祭灶後,諸神都回天宮,不理人間俗事,到除夕子時後,即新一年來臨時,又降臨人間理事。接神的儀式在天地桌前舉行,由全家中的最長者主持。因為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時來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於接何神,神從何方來,要預先查好"憲書",然後帶領全家舉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憲書"上指示:"財神正東、福神正南、貴神東北、喜神西南、太歲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禮畢後,肅立待香盡,再叩首,最後將香根、神像、元寶錠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備好的錢糧盆內焚燒。焚燒時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時鞭炮齊鳴,氣氛極濃烈。

《踩祟》

接神後,將芝麻秸從街門內鋪到屋門,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聲,稱為"踩歲",亦叫"踩祟"。由於「碎」與「祟」同音,取新春開始驅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鍾鳴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鍋扇開,隨時換菜。旗族人祭祖,滿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黃油炒黃米面,撤供時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風味。滿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蘋果、素蠟檀香,靜肅異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餑餑,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頭,獻供新茶。祭祖形式雖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懸影,上元夜撤供,親朋之至近的,拜年時也必須叩謁祖先堂,不獨慎終追遠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藉此保存了。

《送財神》

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葯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製作屠蘇酒的方法是:用大黃一錢,桔梗,川椒各一錢五分,桂心一錢八分,茱萸一錢二分,防風一兩,以絳囊盛之懸於井中,至元日寅時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後飲以示挽留。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就是這種風俗。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隔年飯》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 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❷ 我想知道廣東省陽江市陽春這個地方誰能介紹一下

陽春全景陽春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地處雲霧山脈,天露山脈的中段與河尾山的八甲大山之間,漠陽江中上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11°16』27"至112°09』22",北緯21°50』36"至22°41』01"。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全市總面積4054.7平方公里。南北長104公里,東西寬91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漠陽江北南縱貫全市,為狹長的河谷盆地和小平原。轄16個鎮共309個村委會、28個居委會。市府所在地春城。
東連恩平市,東南與陽江市相接,東南與電白縣相鄰,西接信宜、高州市,西北與羅定市相連,北與雲浮市、新興縣接壤,是連江門、茂名市,肇慶及五市、三縣的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與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門相鄰,距陽江港口60公里。
陸路,從市區至江門市236公里(公路里程,下同)至廣州市266公里,至深圳市429公里,至湛江市246公里;
水路,從市區沿漠陽江南下經陽江市至北津港口入南海,航程85公里。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漠陽江北南縱貫全市,為狹長的河谷盆地和小平原。
陽春,意取漠水之陽,四季如春。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喀斯特地貌地帶,位於廣東省西南部,漠陽江中上游。全市總面積4054.7平方公里,是廣東省面積第二大的縣(市),總人口105.3萬。
陽春是珠三角與粵西的交通中樞,交通方便。貫穿境內105公里的三茂鐵路通達汕頭、深圳、廣西、雲南、重慶;已開通的羅陽鐵路、陽陽鐵路、省道S113線一級公路和沿海高速公路、開陽高速公路、陽茂高速公路及相鄰的325國道構成了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從陽春到廣州、珠海2個小時,到深圳、香港3個小時,陽春已融入珠三角經濟發展2小時經濟圈。
陽春資源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59.2%,有650多種野生植物、1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茶木鵑、豬血木等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有近40種礦產,300多萬千瓦水力發電蘊藏量,現已開發超過18萬千瓦。 [編輯本段]·觀光游覽 春灣凌霄風景區陽春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文化古跡眾多,這里風光綺麗,奇峰幽洞,綠水秀山,素有「廣東小桂林」之稱。春灣凌霄風景區是省級旅遊度假區,先後有30多部中外影視片在此拍攝外景,已成為國內特別是港台影視拍攝重要基地。百涌、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古木參天、珍稀動植物眾多,是正在開發的旅遊勝境。陽春以獨有的風景、奇秀的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蘊、純朴的民風被世人稱為「美麗的陽春,多情的土地」。
陽春是國家地質公園、中國馬水桔之鄉、中國孔雀石之鄉、中國春砂仁之鄉、全國體育先進縣、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根雕雅石)之鄉、廣東省衛生城市、廣東省雙擁模範市。陽春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百萬人民正在全力打造一個文明富裕、風景優美的旅遊城市。
廣東春都溫泉度假村</B>
春都溫泉度假村位於廣東省陽春市馬水鎮河表水庫。距陽春市城區18公里,距開陽高速公路出口48公里,從廣州至度假村車程約為3小時,交通便利。

風光無限鵝凰嶂</B>
1500年的豬血木,世界上僅存5株。一支動植物野外科學考察隊近一個星期來活躍在廣東陽春市鵝凰嶂自然保護區的崇山峻嶺間。

南國第一洞府-凌霄岩 </B>
凌霄岩位於陽春市河朗鎮。以雄偉壯觀著稱,被譽為「南國第一洞府」。洞內高度120米,寬20—60米,上下分三層,有凌霄大廳,凌霄寶殿和觀景台,可游覽面積3萬多平方米。凌霄大廳高大寬敞,岩底小溪清澈透亮,潺潺流水穿岩而過;健步踏上百步雲梯便進上凌霄寶殿,有「壽星迎賓、靈芝巨柱」等景觀。其中九條擎天巨柱惟妙惟肖。
再上觀景台俯瞰洞內景物、「仙女思凡」、「八仙過海」、「群獅起舞」等,更為氣象萬千。尤其是「吉星高照」、「一線天」、「水中印月」、「滴水明珠」等四大天然奇景,實為世間罕見。
400多米長的岩底河,可供遊人坐船游覽,「倒掛蓮花」、「天馬行空」等景物讓人流連忘返。
凌霄岩旅遊配套設施齊全,有可供百多人住宿的凌霄山莊,可納300人就餐的凌霄餐廳(專營本地八大名菜),還有跑馬場、夜總會等,設施上乘,歡迎方遊客光臨。

陽春頭堡青竹農家樂園</B>
青竹農家樂園位於城郊頭堡村,這里山青水秀,環境潔靜如人。在頭堡村內的青竹農家樂園已成為城市人休閑、娛樂和品嘗農家菜的最佳去處。
魚王夕照-魚皇石</B>
在春城鎮北面8公里的漠陽江畔,有兩尊奇石。從東面望去左石象鰲魚,右石象黃魚。魚王石下小上大,挺拔巍峨,高有百多米,似一條沖天而起的黃魚。微傾斜,中間有一斷裂。在朝霞萬丈或夕陽無限時,滔滔的漠陽江南水天相接,水天一色,巍巍的魚王巨石頂天立地,為我們撐開一片空間。
最動人處,是夕陽剛好落在斷裂處時,殘陽染紅了滿天的雲霞,映紅了漠陽江面,幾個打漁的老翁撐起船,迎著夕陽高高拋起了魚網……。一幅夕陽打漁圖躍然入眼。置身於勝似畫境的此處,你早已忘卻了江水的流動,時光的匆匆,不得不感嘆: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尋。正是:
剛則雷霆劈地,柔則妖媚靦腆,
澈則晶瑩透底,悠則盪盪漾漾,
溫則熱氣升騰。
崆峒岩</B>
崆峒岩位於陽春城西3公里處,始建於明代萬曆丁丑年間,清乾隆二十一年陽春縣令姜山重修寺宇。崆峒岩又名「四崆峒山」,山下有岩,岩中有寺,寺外有峰,自然風 景和人文景觀俱全,以古雅清幽為特色,亦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慈雲岩與通天蠟燭</B>
慈雲岩與通天蠟燭在春灣中山公園中,隔湖相望。該岩是陽春著名的古跡之一。從園門牌坊進園,便可以見到一石山屹立於右前方,渾穆端莊,卓撥挺秀。慈雲寺建於

龍宮岩</B>
龍宮岩(合石林),位於春灣鎮東郊。龍宮岩洞長10000米,洞內景點精緻瑰麗,猶如海底龍宮之物。岩洞分四段:首段迎賓廓,彩旗招展,「石鼓」咚咚響,「龍王水

馬蘭群峰</B>
在春南的馬水與潭水兩地之間,石山綿亘10餘公里,群峰聳立,奇峰突起,百態千姿。高聳的秀出南斗,蜿蜒的矯若游龍,聚列的如山水盆景,獨立的拔地撐天。

春灣石林 </B>
春灣石林位於春灣鎮東北2公里的蓬花垌。從「百頁劍門」進入,裡面是一塊平坦的草地,草地四周矗立著無數如刀似劍的石峰,高60多米,寬50多米,極其險峻奇特。
</B>
玉溪三洞
玉溪三洞距凌霄岩6公里,由漠陽江上游的甘婪河水穿透三座石山溶洞而成,全長3公里,均可坐船游覽。第二洞長330米,水深2—5米,水面寬20—30米,河水清澈如玉 。

廣東花灘森林公園 </B>
廣東花灘森林公園是一九九三年廣東省林業廳批准建設的省級森林公園,位於廣東陽春市境內中心的西山山脈地帶,屬亞熱帶氣候,公園境內面積4000多公頃,水面面

白水瀑布</B>
白水瀑布位於陽春市八甲鎮10多公里外的崇山峻嶺中。瀑布垂直落差達255米,猶如一匹長長的白練,飄掛在高山林海當中。這一落差,比貴州黃果樹瀑布還要高。 [編輯本段]·產業資源陽春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水資源豐富,四季溫和,風調雨順,年平均氣溫22℃,年平均降雨量2380mm,年平均日照達2000小時。土地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全市耕地面積73.8萬畝,其中水田56.9萬畝。山林面積389.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9.2%,木材總蓄積量743萬立方米,可供開發的山坡山130萬畝。陽春是廣東省糧、油、林、生豬生產基地之一,又是廣東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春砂仁、霍香等南葯主要產區。市內建成了水果、蔬菜、甜玉米、蠶桑、香蕉、馬占相思六大生產基地,頗具本地特色的陽春紅荔枝、馬水桔等優質水果廣銷省內外。農業生產和綜合開發潛力巨大。
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已探明有銅、鐵、鋅、鎢、錫、煤、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等36種之多,是中國礦產最豐富的6個縣(市)之一,其中水泥石灰岩儲量在10億噸以上,是生產高標號水泥的好材料。豐富的資源為發展工業提供了良好條件。目前全市工業企業4169家,水電、機電、編織、傢具、紡織、食品加工、特種鋼材等支柱產業發展迅猛,建材、礦產、冶金、製糖、釀灑、有色金屬、煙花爆竹等傳統產業基礎雄厚,森工造紙、精密鑄造、不銹鋼製品、彩色包裝、葯材加工、化工等產業方興未艾。
著名作家陽春
陽春:作家 副研究員 客家鄉紳,江西省上猶縣陡水風景區《陽春草堂》堂主。
主要著作有:
在海外出版發行的有《客家人傳》、《客家長歌行》、《勿忘村記事》、《烏鴉唱的歌》、《蔣經國三部曲》——1〈從溪口到贛南〉、2〈在大陸最後的日子〉、3〈寶島歲月〉。
在國內出版發行的有《水牛牯》、《客家歌王》、《蔣經國外傳》、《勿忘村記事》
藝術攝影集《夢縈井岡山》、《與黔川促膝》、《客家圍屋》

❸ 陽春的歷史文化

粵方言是境內最大的方言,使用人口約占總人口67.7%,可分為以下4片:(1)春中白話,通行於春城、合水、陂面、圭崗等鎮,以及永寧、潭水、三甲鎮的部分村莊,使用人口約30餘萬:(2)春北白話,通行於春灣、松柏、河塑鎮以及石望鄉、衛國鄉,使用人口約17萬;(3)春西白話,通行於西部的八甲、雙滘鎮以及山坪鄉,受境內客家話影響較大,使用人口約5萬;(4)春南白話。通行於南部的崗美、河口兩鎮,使用人口近7萬。客家話是境內第二大方言,32%的人口使用這種方言。近30萬人,主要分布於潭水河以南的春西、春南地區,如潭水、三甲、八甲、雙滘、河口等地,以及永寧山區、西山邊緣和漠陽江兩岸的一些村落。此外,境內現有瑤族近1萬人,主要分布於永寧、圭崗、合水的部分村落,但漢化傾向較明顯,能使用瑤語的僅有數百人。
陽春白話
粵語陽春話是粵方言中的一種,屬粵語高陽片,也稱陽春白話或者陽春白。
根據各地語音有所不同,陽春話可分為4片:春中片分布在春城、合水、陂面3鎮街,圭崗、馬水兩鎮大部和永寧、潭水、三甲3鎮部分村落;春西片分布山坪、八甲、雙滘3鎮部分地區,接近高州話;春南片分布在崗美鎮和河口鎮部分地區,接近陽江話;春北片分布在春灣、松柏、河塱、石望4鎮,發音近新興話。
春中口音包括春城,合水,馬水和潭水。在陽春春城鎮(市府所在地)使用的語言是陽春白話。春北白話與新興縣話相互影響,春西白話與高州話相互影響,春南白話受陽江話影響較大,聲調與陽江話基本相同。
春中白話是歷代派至陽春的駐軍官兵所操的各種廣州音系方言,是與大批遷徙而來的高要移民所講的高要方言融合的結果。它是音調較為平和的粵語方言,有8個發音。
陽江話
陽春南部與江城區交接地方(如崗美)等地使用的是陽江話。 基於瑤族居民散居於陽春各地,其生活習性及語言絕大部分已趨於漢化,原所有的「族語」逐漸融入漢語,年紀在四十歲以下的人已基本不會說「族語」了。能操「族語」者已是寥若晨星。

❹ 陽春過春節習俗

簡單概括是以下幾個:
《除夕》、《貼門神》、
《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 、《守歲》、《放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接神》、《踩祟》、《祭祖》、《送財神》、《飲屠蘇酒》、《隔年飯》

各習俗的解釋如下,太多了,怕你沒耐心看...

要是看不下去就別看了..至少我已經看傻了- -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貼門神》

朱仙鎮木板年畫 對臉門神 馬上鞭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槊鉞。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門最多是貼「麒麟送子」像,兩個傅粉塗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這種門神,本應貼在新結婚的屋門上,以取吉利,後來也就作普通街門的新年點綴品了。

《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准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

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春聯由神荼、郁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展。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余,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最早的掛千當是以制錢(銅錢)串掛的,與壓歲錢一樣,有壓勝的作用。
置天地桌
這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之桌。一般無大佛堂之家特別重視天地桌,因為平時對佛供獻較少,到年終歲盡時對神佛大酬勞一次,此外,這桌主要是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內容與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掛錢、香燭、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臨時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畫冊;"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是一張用大幅黃毛邊紙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碼福祿壽三星畫像等。以上諸像有的接神後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則須到破五、甚至到燈節才焚燒。擺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統一,如堂屋地方寬大,可置於屋中,如屋內無地,就置於院中。傳說此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此接神習俗。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歷代的詩人墨客總是以最美好的詩句,贊頌新年的來臨。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卧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

有童謠雲: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接神》

接神是為新舊年分野,但接神時間亦不太統一。有的子時一到就開始舉行儀式,有的到"子正"之時,即午夜零點開始接神,有的則在"子正"之後方接。祭灶後,諸神都回天宮,不理人間俗事,到除夕子時後,即新一年來臨時,又降臨人間理事。接神的儀式在天地桌前舉行,由全家中的最長者主持。因為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時來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於接何神,神從何方來,要預先查好"憲書",然後帶領全家舉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憲書"上指示:"財神正東、福神正南、貴神東北、喜神西南、太歲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禮畢後,肅立待香盡,再叩首,最後將香根、神像、元寶錠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備好的錢糧盆內焚燒。焚燒時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時鞭炮齊鳴,氣氛極濃烈。

《踩祟》

接神後,將芝麻秸從街門內鋪到屋門,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聲,稱為"踩歲",亦叫"踩祟"。由於「碎」與「祟」同音,取新春開始驅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鍾鳴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鍋扇開,隨時換菜。旗族人祭祖,滿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黃油炒黃米面,撤供時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風味。滿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蘋果、素蠟檀香,靜肅異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餑餑,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頭,獻供新茶。祭祖形式雖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懸影,上元夜撤供,親朋之至近的,拜年時也必須叩謁祖先堂,不獨慎終追遠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藉此保存了。

《送財神》

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葯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製作屠蘇酒的方法是:用大黃一錢,桔梗,川椒各一錢五分,桂心一錢八分,茱萸一錢二分,防風一兩,以絳囊盛之懸於井中,至元日寅時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後飲以示挽留。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就是這種風俗。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隔年飯》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 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❺ 陽春的民風民俗

高留圩 陽春的「高留圩」歷史悠久。「高留圩」每年一度,農歷五月初一這天,各式各樣的木器、竹器、藤編織品雲集高留河灘,人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搶購各種編織品、工藝品,據說這些經過高留水浸使過的工藝品,永不蝕食。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高留圩」吸引了無數遊人。

◇瑤族風情 陽春縣有瑤族同胞約一萬人,居住在雲霧山區之中,語言、服飾、節日、生活習俗與漢族不同。瑤胞在屬於自己的節日里載歌載舞,別有一番風情。

❻ 陽春縣的歷史文化

據陽春獨石仔古人類文化遺址考古發現,距今萬年以前,兩陽人的祖先就已出現。
陽春縣杜步鄉的雙鳳舞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郡縣制度。公元前214年派軍隊攻打珠江流域的越族,秦統一了嶺南越族地方後,設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兩陽初屬其中的南海郡,開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漢武帝派兵打敗了匈奴後,於公元前111年(武帝元鼎六年)新設了合浦郡高涼縣,政治中心在今陽東縣大八鎮古城(另一說在麻汕上塘村)。高涼縣包括今陽江市、恩平市西部、茂名、高州、電白、化州、吳川和羅定的部分地方。高涼縣是粵西地區最古的縣。
東漢末,兩陽屬東吳統治范圍。公元220年(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孫權將高涼縣從漢時的合浦郡分出,設為高涼郡,轉由廣州管轄,下統三個縣:安寧縣(今陽江市區及其東部)、高涼縣(今陽東縣北部地方)、西平縣(今陽東縣白沙鎮、江城區埠場鄉、平崗鎮、陽西縣程村鎮鄰近部分地區)。兩陽由縣升郡。
南北朝時,兩陽的地位顯得更為重要了。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高涼郡從廣州分出,連同杜陵郡、寧康郡、陽春郡等合設為高州。高州州治中心在今江城(從公元527年至649年),管轄今陽江市及茂名市的大部分地方(包括良德)。陽江由郡升格為州,下管郡,郡管縣,歷時122年,是祖國南疆的交通要沖、軍事重鎮。
公元606年(隋煬帝大業二年)隋政權把安寧縣、高涼縣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個新縣--陽江縣。在陽春郡中設陽春縣。陽江縣、陽春縣從此得名。
公元649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陽江縣、西平縣、陽春縣、杜陵縣等從高州分出,建為恩州,屬廣州都督府管轄。恩州州治在陽江,從貞觀年間唐太宗時建恩州起至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撤除恩州,陽江、陽春各自為縣止,兩陽被稱呼為恩州達719年。此後。江、春兩縣歸肇慶府管轄。
公元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陽江縣兩次升格為直隸州,下轄陽春、開平、恩平等縣。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陽江直隸州改為直隸廳。公元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陽江直隸廳再改為直隸州。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撤除州府,復設陽江縣、陽春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陽江、陽春屬江門粵中專區;1953年改屬粵西行署;1956年改屬湛江專區;1958年冬,合陽江縣、陽春縣為兩陽縣;1961年復分為陽江縣、陽春縣。1983年9月為江門市屬縣。1988年2月10日,原陽江、陽春兩縣從江門市分出,新建為陽江市,屬地級市建制。下轄現在的陽春市、陽西縣、陽東縣和江城區。1992年增設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1998年又增設崗僑管理區。

❼ 陽春是什麼意思

陽春基本釋義是春天;溫暖的春天。出自《管子·地數》。

(7)陽春人對陽春文化知多少擴展閱讀

1、春天;溫暖的春天。
①《管子·地數》:「君伐菹薪,煮泲水為鹽,正而積之三萬鍾,至陽春,請籍於時。」
②漢 佚名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③唐 酒肆布衣《醉吟》:「陽春時節天氣和,萬物芳盛人如何。」
④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朝罷袖香微,換了輕裘朱履;陽春十月,梅花早破紅蕊。」
⑤徐遲 《我們工地的農場》:「秋天的陽光,勝似陽春。」

2、比喻德政。
南朝·梁 沉約《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億萬姓,於此覩陽春。」

3、比喻恩澤。
①唐 歐陽詹《上鄭相公書》:「上天至仁之膏澤,厚地無私之陽春。」[1]
②《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皇王在上,恩播陽春;其仁莫比,其德日新。」

4、比喻溫柔淫靡。
《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叮嚀此去姑蘇城 ,花街莫聽陽春聲。」

5、古歌曲名。是一種比較高雅難學的曲子。
①漢李固《致黃瓊書》:「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後用以泛指高雅的曲調。
②南朝 宋鮑照《翫月城西門廨中》詩:「 蜀琴抽《白雪》, 郢曲發《陽春》。」
③唐 白居易 《張十八員外以新詩二十五首見寄因題卷後》詩:「《陽春》曲調高難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④明 許潮 《寫風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輕盈舞羽衣,務教他錦囊傾出陽春句。」參見「陽春白雪」。

6、樸素。

❽ 陽春是什麼意思

陽春的解釋[spring season] 溫暖的春天

❾ 陽春話的例

鄂:我們(代替字:偔)
捏:你們(代替字:伲)
卻:他們(代替字:佉)
煲:已經,了的意思。例:你吃煲飯未?(陽春話)=你食左飯未?(廣州話)=你吃飯了嗎?(普通話)
拱:這樣,這么
恁、能:那樣,那麼
恁(能)唔:近年來興起的口頭禪,類似「當然,那還用說」之類的意思。因為同陽春背景文化有比較密切的聯系,所以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失忍:樣衰,難看
人喐 :別人例子:人喐做理你理得旭 (陽春話)= 別人做什麼你不要管(普通話)
果陣,改陣:那時候
采,采:在 例:你采邊吧?(陽春話)=你在哪?(普通話)
爭跤:吵架
執笠:倒閉
UP執:臟 (原字可能是:腌臢)
去耍:去玩
黑火,去海:玩完
過癮:爽的意思
地豆:花生的意思
夫娘:中年婦女,女人
鴨蠻,啊蠻:不賴(還不錯)的意思
戇戇D個:傻傻的
拱緊要:那麼重要嗎
沙塵 :形容人比較出風頭,沙沙滾 (同義詞=啡)
乸 : 雌性噶動物 例:老雞乸 老虎乸
嗖,餿 (SOU第一聲) 意思:就是隔夜的 或者不新鮮的 例:臭嗖 嗖咯,無吃得煲
氹女仔、氹人:騙女孩子、騙人
diang(第三聲): 你想diang咯?即系怎樣的意思 (代替字:啶)
惡dog:形容人或事物比較難解決,如:你都惡dog咯!意思是你很狠或別人拿你沒辦法
核突:惡心
巴閉:了不起
拱都得:這樣也可以
biaoll(biao第四聲)頸,谷頸 :生悶氣
頂死頸、忍死頸:被人氣急.
回屋鄧仔:回家帶小孩子
抵力:辛苦 例:抵力過擔沙
罌(Ang第一聲)煲:鍋
媽仔:餅干、又指陽江地區特有的一種咸湯圓
滾水:白開水
等圩:去集市
河皮:河堤
庵(Anon第四聲)街 庵地 :遍街 遍地
唞在:休息
去邊還有、去扁華有: 上哪還有?反問句,表示已經沒有了
扣、心扣、心扣扣:想念、記掛;相近的還有:「心浦」,意思是想家了。
扣頸:利是
雜呷、濕口、花口:零食
大米、有米:有錢的意思
一盯確、一古鑿:用手背敲
坎檔:警察去查案
耷(Dup 第四聲)下地:掉下地
喲匯、 情尋匯 、麥K 、包剪DAU : 猜拳用語
titi(第二聲)震:形容很冷或因為怕而顫抖
瀑:躲藏個意思 例:瀑去邊洌? (原字:伏,多音字)
晏(第三聲):有兩種意思 例:你吃晏未? 指中午飯;晏皺咯! 指好遲的意思
快脆D:趕緊
閹尖 :挑剔
發掹掙、叫發爛渣:發脾氣、蠻來
洗身:洗澡
屎緊:急著大便
尿漲:急著要撒尿
依蠻:勉強 例:菜下多鹽得滯,依蠻吃下。
匯低,下低,上高:外面 ,下面 ,上面
浪(晾)衫:曬衣服
百厭:形容人好多搞、好動
嘴翹鼻掘:形容人生氣的樣子
鄧家老:水上人家、漁民
婆仔哆(DUO第三聲):老年婦女,老太婆;哆是貶義尾音;
去灑:去玩
妹仔:女的
佬仔:男的
「嬌」啖:親一口
充叻 :自以為聰明、有點說人不懂卻裝內行的意思
介得死屎:難怪
媽印拱似:形容孿生的般相似
話你都無膝個:你的都不聽話
你戇都嘩未好:你神經病
碌地 、你無卑我我就碌地:小孩子威脅親人買東西;你不給我我就在地上打滾
碌地沙 : 一樣意思
未時香、未交撈 :表示離某樣事情還差很遠
交撈、臭隨:還未到時候
耐: 累 例:好耐咯 = 好累啊
糞鹿、屎樓:廁所
屙竹刻、屙崩廁所:形容大便用很長時間;要把竹子拉出來、要拉到廁所崩塌
拗屎:不公平 例:你無拱拗市嗲:你不要這么的不公平
一初:剛才 例:一初你又話來搵我:剛才你又說來找我
特登:故意
陰質 :壞 例:做那多陰質事 = 做了那麼多壞事。(原字:陰騭)
紅佢:留得他這樣,不管
弊褒:糟糕
蝕底 :虧本 例:妹仔 你晚晚出去千奇無蝕底卑噶死仔掘吧=妹子你每天晚上出去千萬不要被小混混佔便宜了
架勢:威風
計實:以為
盡在 :在意、在乎 例子:你會盡在個兩蚊錢 = 你會在乎這兩塊錢
灶前:廚房
跳皮:多動,經常動來動去
雞春:雞蛋
死仔掘:死仔包,小混蛋
一咣人:一幫人
收實: 放好一點,整理 例:你快收實吧,唔系俾人旭睇到就挪你個吧=你把東西藏好一點,不然別人看見就拿你的走了.
上下:差無多
試根: 等一會、片刻 例:等試根我穩你 = 等一會我找你/稍等片刻我去找你
拷(Kao第三聲)來拷去:搞來搞去,搞搞震;專指小朋友搞亂
無了譜:形容某事不太正常
吾怪知得 :原來如此,怪不得
大粒 :官職比較大,不是果子大顆
劈:丟 例:劈垃圾=丟垃圾
回刻:回一趟 例子:系要回刻陽春咯=是時候要回一趟陽春
慢摸:做事慢吞吞,拖拉
珍珠粟、包粟:玉米
呸切叻 :在說錯話或不吉利的話之後補上的一句話,類似大吉利事
愛:要
添飯:裝飯 例:嘩愛飯咩?無愛咯,飽褒。=還要裝飯嗎?不要了,飽了。
兒虛 :隨便 例:你做事無拱兒虛啦 = 你做事情不要太隨便啊
黐(chi)實:呆在一起 例:你無好痴實我啦 = 你不要和我呆在一起
抽機 、搞機: 去玩游戲機或玩電腦游戲 例: 今晚去抽返盤機咯 = 今晚去玩一下電子游戲機(去網吧玩游戲)
對抽 :聯機玩的,也指真人打架
講改呢野死啊、講果手也:你沒必要同我講這種話
你都未見過 大蛇屙屎/火車爆胎:你沒見過大世面;形容人無見識
我謝會嬲你個吧、我頂你無順之類:我真的會生你氣的,但一般講話人不是真的生氣
吃晚未咧?吃褒咯。拱早個咧?我嘩愛等鄂媽回至有得吃。=吃晚飯沒有?吃飽了。這么早?我還要等我媽回來才可以吃。

❿ 陽春市語言文化的分布



陽春一百多萬人口的地方語言,大種類的瑤話、白話、捱話,白話、捱話有按區分支差別。

陽春地方最早的語言,是秦始皇在廣東設立南海郡的「百越語」。現在留下的語言譯成漢文,有一批地名:在今河朗鎮凌霄岩,三洞天風景區,有漠陽江上游的河水穿過石山洞穴,那河古代名叫「甘婪水」。「甘婪」是河水的聲音,越語含義是「河水穿過石山」。冼夫人領導陽春郡時,在石山岩洞之東三里的地方,設立「甘泉縣」,後改名「甘東縣」。

陽春的原始人群,從岩洞出來在荒林草莽中開辟出一處處農田,開創農業生產。越語「那」音的意思是「田」。如一萬年左右的陽春崗尾發現了新石器,那裡沒有石山岩洞,有幾個古地名村莊,名叫「那漠」、「那馬」、「那旦」,「那漠的越語意思是「在荒林漠漠中開辟的田」。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赤烏元年,在高涼郡北部的「那漠」設立一個漠陽縣,從此陽春的漠水名叫漠陽江了。

南朝的宋、齊、梁、陳時代,陽春的語言用「俚語」。俚語留下來的基層單位稱呼是「峒」,後來漢人官員改寫為「洞」、「垌」。那些村落稱為「狗郎寨」,諧音改為「高涼寨」,更簡化為「高朗」、「高垌」,全縣有二十多個村莊。

高涼太守和俚人姑娘冼英結婚,北方漢語和俚語結合融合。宋朝韋、杜、莫、黎、李等姓遷入陽春定居,帶來的「廣府白話」成了漠陽江平原居民語言的主流。明朝從洪武元年起,陽春縣屬肇慶府管轄,直至清朝,民國十年,肇慶府的高要縣白話與陽春白話最相近,與廣州白話有大同而小差異。我公差到肇慶,常以為講高要白話的人是陽春白話。

陽春白話以春城街道各村為中心,合水、坡面、圭崗等鎮至潭水鎮北部,基本相同。春灣、松柏、石望、河朗四鎮境,在隋、唐、五代、北宋時,屬春州銅陵縣,縣境北至今雲浮市富林鎮,新興縣天堂、河頭、_竹鎮,因此,白話語言向新興話過渡。崗美、河口鎮與陽江縣相鄰,古代設漠陽縣治、高涼郡治,崗美、河口人白話向陽江話過渡。明、清兩朝,大量漢人從福建省或北方遷到陽春縣建立村莊,語言「入鄉隨俗」與陽春白話三個區域同化。以一百萬人口作基數約計,講三個區域的陽春白話人口有七十萬。

陽春「捱話」是新客家人的口音,「我」字讀為「捱」,因此稱為「捱」話。明朝成化年間,劉姓、范姓從東江遷來陽春太平都(區)三甲堡建村,講的是「東江客家話」,隨後有黃、王、袁、藍、伍、林等各姓遷入居住在潭水、三甲、八甲、雙_等地,語言統稱為「三甲捱話」,人口約二十餘萬。明朝萬曆五年以後,信宜縣的客家捱話人遷入永寧四鄉,從陽春白話區遷入永寧的黃、謝、范、鍾各姓人,都入鄉隨俗講了「信宜捱話」。瑤族的趙、麥姓人也講了信宜捱話,對瑤族語言只能講一些單詞。上世紀八十年代盤、趙、麥三姓申請恢復瑤族,廣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派廣東連南、乳源瑤族工作人員和陽春瑤胞會話,盤姓人已不能講一句瑤語,講的是陽春白話。永寧鎮趙、麥姓代表,只能講出一些瑤語單詞,不能完全會話表達,他們都會講捱話和白話。瑤語說「豬」為「峒呵」,「食豬肉」為「食峒呵」。村名「峒呵」以諧音寫為「銅窩村」。

清朝後期,漠陽江平原村莊因遭受瑤亂、賊亂、三合會亂、客家軍亂、天地會亂,許多村寨毀滅,田地荒蕪。大理信宜藉講捱話的人遷入春灣、陂面、合水和春城、馬水的西山邊沿建立村莊。人口約有十餘萬,他們內部講「信宜捱話」,也會講陽春白話。但鄰村講白話的人從來不會講信宜捱話。信宜捱話和三甲捱話的分別,主要是語言音量較重,人際稱呼有不同。如三甲捱話稱母親為「阿奶」,信宜捱話稱母親為「哀(愛)子」。三甲捱話稱食晚為「食晚」(音慢),信宜捱話則稱為「食夜」(音也)。差別不大,都是客家話。講白話是北方南下的「老客家」,講捱話的是稍後南下的「新客家」。土著是瑤族的盤、趙、麥姓。冼、馮是遷來一千多年、二千多年的土著人。

閱讀全文

與陽春人對陽春文化知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