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站的作用有哪些

文化站的作用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1 01:52:39

❶ 文化站 和文化館 的區別是什麼

文化站是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區公所一級的基層文化事業機構,隸屬於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區公所;是當地開展綜合性群眾文化宣傳娛樂活動、普及文化科學知識的組織輔導部門和活動場所。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要工程之一。
文化館是縣、市一級的群眾文化事業單位,有的地方也叫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re] 文化活動中心,作用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並給群眾文娛活動提供場所。目前我國各省市基本都有文化館,並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文化館將被建設。在國外,正在興建的很多孔子學院也類似於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館。

❷ 文化站的重要意義

文化站是當地黨委黨和政府文化工作的基本陣地,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廣大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基礎。文化站建設對於改善公共文化服務條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❸ 如何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的作用

調查中發現,該縣絕大多數鄉鎮綜合文化站能夠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指示精神,狠抓文化民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較好地發揮了公益性文化服務的作用,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傾向。一是應付式傾向。調查中了解到,由於多方面原因,該縣有個別鄉鎮領導缺乏對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的正確認識,認為鄉鎮綜合文化站可有可無,可多可少,因而陷入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境地,以致於有的地方對文化工作想抓就抓,不想抓就不抓,想多抓就多抓,想少抓就少抓,即使上級安排的工作也只是象徵性地搞一下,敷衍塞責,應付差事。二是休閑式傾向。調查中發現,該縣有的鄉鎮花了幾十萬元,把陣地建起來了,人員也配齊了,就是不怎麼開展文化活動,鄉鎮綜合文化站像「聾子的耳朵——擺設」,處於「休閑」狀況。三是隔膜式傾向。有的地方群眾反映,該縣有的鄉鎮綜合文化站「白天一把鎖、晚上一團黑」,農民群眾進不來,看不了,用不了。即使組織開展一些文化活動,農民群眾也是很少參與,文化站把自己

❹ 如何發揮鄉鎮(街道)文化站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求解

鄉鎮(街道)文化站是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唯一文化事業單位,肩負著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示範和導向重任。街道文化站要以新穎的、健康文明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吸引群眾,及時抵制現代文化中各種消極的現象。積極配合建設街道文化活動中心、完善公園廣場設施等文化基礎建設項目工作;積極組織文藝演出隊、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全面激發基層文化活動的活力,讓文化活動融入群眾生活。街道是基層文化活動的載體和平台,直接影響基層文化建設的進程。如何發揮文化站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完善的設施設備是發揮文化站服務作用的物質前提文化站,簡單來說,就是引導、組織群眾開展文化活動、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健康向上生活方式的地方,具備一定的公共性質,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圖書室是群眾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高技能的關鍵場所,要有足夠的新書

❺ 鄉鎮文化站如何發揮主力軍作用

一是由於文化經費投入不足。由於受財力限制及認識不到位等因素的影響,鄉鎮文化站普遍不被重視,財政投入不足,處於「吃不飽、餓不死」的境地。 二是文化隊伍人員流失。目前許多鄉鎮已無「文化專干」,文化陣地荒蕪。且現有人員年齡結構老化,學歷層次低,能力有限,已適應不了文化發展的需要,文藝創作人才更是青黃不接。 三是文化設施破舊短缺。一些省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村普遍無文化活動陣地,個別鄉鎮有少量文化活動用房,絕大部分鄉鎮沒有文化用房,農民無書看,戲劇上演、電影放映沒有場所,鄉鎮文化站成為「空殼」站。 四是文化體制不順、缺位。目前對鄉鎮文化站實行的是「行政隸屬鄉鎮政府領導,業務上接受主管部門的指導」的管理模式。縣文化主管部門雖然具有對鄉鎮文化站工作的業務指導功能,但由於體制原因,很多方面不能過問,也不便過問,使鄉鎮文化站處於一方不願管、一方管不了的「兩不管」境地。 鄉鎮文化站是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鄉風文明的主力軍。以筆者所在的福建寧化為例,作為著名的紅色蘇區,寧化是紅軍長征的4個起點縣之一,是舉世公認的客家祖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積極挖掘和弘揚蘇區文化、客家文化,打蘇區、客家文化品牌,是新時期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所有文化戰線同志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因此,必須加大對鄉鎮文化站的扶持力度,為其輸送新鮮血液,並強化其自身造血功能,使其恢復生機與活力。 第一,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應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將文化站在編在職人員的人員經費與活動經費納入預算,解決其後顧之憂,並引入源頭活水,積極爭取上級對鄉鎮文化站的扶持。由於閩西北地區經濟落後,縣鄉財政收入盤子小,剛性支出大,資金捉襟見肘,連維持自身的運轉都有困難,更談不上安排文化站建設配套資金。所以,建議上級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應加大對閩西北地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全額撥付文化站建設資金,確保「惠民工程」落到實處,不留「缺口」與「硬傷」,並消除鄉鎮因進行文化站建設而形成新債務的隱患。 第二,理順文化管理體制。一是對鄉鎮文化站現有工作人員進行調整。二是配齊、配全文化站工作人員,不留空白點。對文化站人員建立進入機制,設置進入門檻,對新進入文化站人員進行技能培訓,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三是深化文化站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健全鄉鎮文化站人才「能進能出」機制。四是從有利於統一管理和業務指導的實際出發,對當前鄉鎮文化管理體制進行探索性改革。 第三,加強硬體設施建設。要加強對鄉鎮文化站的產權管理,要把文化站建設成為集圖書閱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群眾體育和老年、青少年活動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所,真正建成農民群眾的樂園、提高農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陣地。 第四,探索文化建設機制。農村文化建設誰來「耕耘」?誰來「埋單」?實踐證明:單純依靠政府投入來維系發展的路子是很艱難的,應該不斷創新農村文化建設方式,按照「政府支持、培養主體、市場運作、增強活力」的農村文化建設思路,走「官辦文化」與「民辦文化」相結合之路,讓政府與民間「兩條腿走路辦文化」。政府每年對鄉鎮文化站投入一定的公益事業經費,用於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和參加各類文藝演出、比賽等,將「以錢養人」變成「以錢養事」。使文化站走向市場,走「以文養文、自我發展」之路,變「伸手要錢」為「服務掙錢」,由過去單向接受政府投資組織文化活動,轉變為爭取多渠道投資。這樣,一方面拓寬了文化站的功能和生存空間,保持基層文化建設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市場無形之手的調節,促使其改進「文化大餐」一成不變「四菜一湯」(吹拉彈唱和讀報)模式,為農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並減輕財政負擔。同時鼓勵農民自辦文化,吸引民間藝術團體參與各類活動,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新格局。

❻ 如何發揮鄉鎮文化站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一是體制不通暢,機制不靈活。我縣鄉鎮文化站的運行機制已不能適應新時期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白天農民要參加農事勞動,沒有時間參與文化服務活動,等到晚上農民有時間也有需求的時候,而農民卻沒有地方可去。因為我縣各鄉鎮文化站都是白天開門,晚上關門,也就是說當農民最需要鄉鎮文化站發揮作用的時候,而它卻沒有一點作用。
二是鄉鎮文化站不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鄉鎮文化站它承擔著宣傳黨的方針路線以及政策,組織發動群眾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的重要任務,文化站既有管理職能,又有組織輔導權,它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縣已明確各鄉鎮文化站的管理權歸屬鄉鎮人民政府,縣級的文化主管部門只有間接業務指導,而沒有直接管理權。由於各鄉鎮領導不夠重視文化站發展,不了解它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經常安排文化站的人員參加計生、包村搞生產等工作,文化站的人員已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開展文化服務工作,組織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更是少之又少。
三是鄉鎮文化站配備落後,跟不上新時期農民的需求。我縣鄉鎮文化站雖然都是新建的樓房,但是,裡面的配備是少之又少,別說是舞蹈排練場、電腦、樂器等,有的文化站就只有幾本破舊的圖書,這樣簡單的配備怎麼能開展文化服務工作。現在的農民他們有自編自導排練節目的能力,也有組成樂隊吹奏樂曲的實力,更有上網查資料的需求,但是大部分鄉鎮文化站的設施配備卻不能滿足他們。
四是基層文化隊伍老化,人員少、業務水平低。我縣各鄉鎮文化站人員配備很少,大多數都是1—2人。人員年齡嚴重老化,30歲以上只有2人,40—50歲以上的佔大部分。他們大部分都是沒有什麼文藝方面的專長,農民群眾需要舞蹈方面的輔導、演奏方面的輔導、電腦方面的輔導等等,但是他們自己都不懂,還怎樣輔導別人呢?這樣一來就不能服務於農民群眾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
鑒於以上原因,阻礙鄉鎮文化站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揮它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做好下面四方面工作,使它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一、改變運行機制,發揮文化站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我縣鄉鎮文化站要改變運行機制,如果文化站有兩名工作人員,是否可以實行輪流上班制。一個白天上班,而另一個則晚上上班,開門方便農民群眾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
二、鄉鎮文化站必須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並樹立農民群眾是文化站服務主要對象的工作理念。我縣各鄉鎮人民政府應該重視文化站的發展,明確它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不要再安排文化站的人員做不是它職責范圍內的工作,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業務知識,提高自身能力,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開展各種農村文化活動中去,服務於農民群眾。加強服務的工作理念,改變工作作風,要把「別人求我做什麼」改變成為「我自己要為別人做什麼」的工作理念,以便更好的服務於農民群眾。
三、加大經費投入,添置鄉鎮文化站配備,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要與時俱進。上級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文化站建設經費的投入,每年盡量能添置一些急需的配置,以便保證農村文化服務活動能更好更快的發展。文化站需要有新的投入機制:一是完善原有文化投入方式。要把文化站所必需的正常活動費用納入財政的預算,投入還應逐年提高。二是創建多渠道文化投入方式。如我縣建水文化站利用閑暇時間排練一台台新節目到周邊地區去演出,演出獲得的經費又作為開展文藝活動的經費等。新時期人們多內容、多樣式及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文化活動與時俱進,要緊緊抓住農民最關心的內容與最感興趣的形式開展文化服務。如農民渴望掌握電腦知識,我們就開辦一個電腦培訓班等等,不要總是過去一些單一、過時的文化活動,農民不敢興趣,他們怎麼會積極地去學呢?
四、要深入建設鄉鎮文化站隊伍,把它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我縣鄉鎮文化站的人員要自覺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盡量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活動。引入競爭機制,使那些優秀的工作人員上,不稱職的人員下,這樣文化站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隊伍老化,人員素質低的現狀。還可以利用當地鄉鎮有能力的老師、文化能人加入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隊伍中來,使他們既是文化服務的對象,又是文化建設的積極參與者。

❼ 文化館有哪些主要職能特點

一、舉辦各類展覽、講座、培訓等,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社會教育,提高群眾文化素質,促進當地精神文明建設。

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指導群眾業余文藝團隊建設,輔導和培訓群眾文藝骨幹。

三、組織並指導群眾文藝創作,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理論研究。

四、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展示、宣傳活動,指導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

五、建成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開展數字文化信息服務。

六、指導下一級文化館(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工作,為下一級文化館(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培訓人員,並向下一級文化館(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配送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

七、指導本地區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少兒文化工作。

八、開展對外民間文化交流。

(7)文化站的作用有哪些擴展閱讀

文化館體系在我國社會公共文化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市場經濟確立之前的30多年中,各種活動不斷調劑著大眾的日常生活,文化館及其所代表的群眾文化對普及提高國民文化藝術素質,產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並成為專業藝術最為重要和堅實的基礎。

大眾百姓所得到的最基本的藝術熏陶,藝術家最初的亮相登台,許多就是從文化館甚至文化站開始的。50年來,基層文化館、站對我國民族民間文化堅持不懈的收集、整理,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今天能夠廣泛開展的重要基礎。

❽ 村級文化室作用發揮如何

一是加強村級文化陣地建設。將各村現有的圖書閱覽室、活動室、村村廣播室充分利用起來,向農牧民全天開放,特別是對圖書進行規范整理,方便閱覽,有效地發揮文化陣地的帶動作用。針對離鎮區較遠的居住區,建文化書屋,將文化站的一些資源充實到文化書屋,為農牧民提供精神食糧,從而使各村文化書屋成為文化扶貧的基地和樞紐。
二是加強各村的文化隊伍建設。在每個村原有文藝隊的基礎上,將民間各類文藝人才充實進去,壯大文藝隊伍,將鎮老年協會、中年協會兩個民間文藝隊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由鎮文化站統一登記造冊、加強管理,各村婦代會主任負責安排文藝活動等具體事務,使文藝隊伍通過各類活動展現社會發展、群眾生活,帶動各族群眾走一條團結穩定發展的奔小康道路。
三是將文化與科普活動有效結合。充分利用村級遠教站點的媒體作用,把文化、教育、科學普及等與滿足農民求知、求富、求樂的要求和發展農村經濟緊密地結合起來,幫助群眾獲得更多的知識,開闊眼界,有效轉變群眾傳統的思想觀念,在很大程度上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❾ 如何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如何發揮鄉鎮(街道)文化站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文化站是鄉鎮推動文化建設的樞紐和橋梁,因此,鄉鎮文化站一定要通過文明的、健康的、新穎的文化活動吸引農村居民,抵制當前出現的消極現象。新時代下,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文化站一定要充分發揮職能,健全各類文化設施,積極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將先進、健康的思想傳遞給農村居民。文化站是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和載體,是建設基層文化的基礎。
1 提高思想認識
基層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宣傳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陣地。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強對文化工作的管理,重視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進程,對文化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分析和調查,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要及時解決和給予幫助。要將文化工作當成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進行規范管理,落實文化站的建設和發展工作,將文化站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在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
2 完善文化設施
文化站的主要職能就是引導群眾學習文化知識、開展文化活動,培養群眾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其具備公共性質和服務性質。作為群眾學習文化的主要陣地,
其文化設施一定要充分完善,例如電子閱覽室,要滿足群眾對文化信息的需求,對電腦進行科學的維護和管理,使其成為群眾享受文化的重要場所。圖書室是提高群眾認識、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重要場所,因此,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報刊和新書來滿足不同年齡群眾的需求,例如針對兒童的漫畫圖冊、童話故事、針對老人的健康報刊、針對婦女的家居雜志以及烹飪書刊等。同時,還要完善體育設施,例如乒乓球桌、籃球場等,滿足群眾對體育健身的需要。多功能活動室是文化站的核心,是文化站文藝演出、排練節目、宣傳活動、舉辦展覽以及培訓班的主要場所,如果多功能活動室缺失或者破損,那就不能發揮文化站的功能。筆者積極向鎮黨委、政府申請,取得領導支持,鎮財政投入資金30萬元,添置了演出音響等一大批文藝器材,建成了386㎡的標准化多功能活動室。

3 發揮站長職能
完善文化設施是確保文化站的硬體條件,管理好文化站則需要一名業務能力和責任心強的站長。文化站站長是基層文化建設的引路人,發揮著帶頭的作用,因此,站長一定要具備良好的管理意識,把握好文化站發展的大方向,並且要對多個領域有一定的涉及,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完善自己,進而間接的提高文化站的建設水平,不能做面子工程,要深入到群眾中。筆者作為一名文化站站長,工作踏實,實事求是,凡事迎難而上,勇挑重擔,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工作敬業,以信取人、辦事公道、優質服務、奉獻愛心,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在全鎮干群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贏得了廣泛好評。
4 開展文體活動
文體活動是發揮文化站功能的主要體現,是基層群眾是否參與到文化建設中的關鍵。文化站一定要利用現有資源,引導和組織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群眾與幹部都參與其中,將文化站發展成休閑娛樂、道德宣傳的主要陣地,在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的同時,也要提高群眾的體質水平,使文化站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前沿陣地,起到文化富民、文化樂民以及文化育民的關鍵作用。筆者所在的文化站每年開展圖書借閱、球類、廣場文藝演出、書畫作品展覽等文體活動。特別是自2010年至2014年每年舉辦的一屆「金北鎮農民讀書節」更是把「學習偉人周恩來、踐行五德作表率」貫穿其中,讓人們學習偉人精神,領略偉人的人格魅力。在今年8月份舉辦的金北鎮第四屆農民讀書節中,氣氛濃烈、參與廣泛,共收到讀者徵文26篇,有16篇獲獎,有6名農家書屋管理員受到表彰。目前,全鎮10個村﹙居﹚都建成了標准化農家書屋,每年都開展不同形式的讀書競賽活動。此外,今年文廣站申報的市級非遺項目獲得通過,在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中被評為三級站。
5 加強人才建設
當前是信息的時代,是人才的社會,人才對文化站有序、合理、科學的發揮功能具有決定性作用。但是當前,我國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普遍素質較低,人才建設亟需加強。我國鄉鎮文化站的很多工作人員都是在70年代左右從事這項工作,年齡偏大、思想落後、知識面比較窄、專業知識匱乏、文化程度不高,文化站的人才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缺乏符合當前文化工作的現代人才。針對這種情況,鄉鎮文化站一定要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運用激勵以及評價等機制,調動現有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工作熱情。同時,還要積極引進相關人才,向社會進行公開招聘,制定嚴格的服務年限,不斷解放思想,引入競爭和獎勵機制,鼓勵工作人員對文化活動進行創新和改進,提高文化站在群眾中的影響力,發掘更好的服務項目和文化產品。

閱讀全文

與文化站的作用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