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常州文化有哪些

常州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1 22:30:05

『壹』 常州的飲食文化和常州的特產及介紹

1、常州大麻糕

10.常州梳篦

『貳』 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常州吟誦、《董永傳說》、常州梳篦、錫劇、留青竹刻等。

1、常州吟誦

常州吟誦,又名吟誦調,是常州的傳統音樂形式,用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常州話吟誦。介於唱和讀之間的吟唱古典詩詞文章的藝術。它橫跨文學、音樂、語言三門學科。

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員,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吟誦藝術屬「小眾文化」,與古琴、崑曲相仿,標志著民族文化的最高水準,具有文學、音樂、語言學等多學科的研究價值。

常州吟誦的基本內容相當豐富和全面,,主要有吟詩的音調(包括吟七律、七絕、五律、五絕等「近體詩」的音調和吟「詩經」、「樂府」、「楚辭」、雜言詩等「古體詩」的音調),吟詞的音調以及吟文言文的音調等。

常州吟誦是中國古代詩歌吟唱形式流傳於今的重要見證,它不僅展現了歷史上文人階層吟誦音樂的風貌,也很好地保存了吳語的音韻特色,為我們今天了解中古時期南方詩歌的演唱特點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具有很高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2、《董永傳說》

董永傳說是中國古代第五大愛情傳奇,第五大民間傳說。最早載於西漢劉向的《孝子傳(圖)》。此後三國曹植的《靈芝篇》和東晉干寶的《搜神記》也都有相關記載。

干寶的記載因主題突出(行孝)、情節完整("鹿車載父"、"賣身葬父"與天女適嫁"助君償債")而在我國農村地區廣泛流傳,成為兩千多年來故事嬗變和文學移植的母本,對後世影響深遠。

2006年董永傳說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萬榮縣文化館、東台市文化館、常州市金壇區文化館 獲得「董永傳說」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3、常州梳篦

梳篦,又稱櫛,中國古代八大發飾之一。是江蘇省常州市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古代婦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發髻上當作發飾。

梳篦製作是精湛的傳統技藝,用料精良,製作過程頗為講究。製作梳篦的主要材料為毛竹、木材、獸骨等。

制篦業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其始祖是陳七子,常州篦梳其製作技藝形成於魏晉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常州梳篦聲名之盛,在於選材嚴格,工藝獨特,製作精良。

篦箕和木梳從原料到成品,分別需經過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傳承單位為常州梳篦廠。常州還有著名的篦箕巷。

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錫劇

錫劇,流行於滬寧沿線以及杭、嘉、湖地區和皖南城鄉的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錫劇舊稱灘簧,起源於清乾隆、嘉慶年間無錫、常州一帶的敘事山歌「東鄉調」。太平天國前後,「東鄉調」與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漸發展成曲藝形式的「灘簧」。

錫劇以唱為主,曲調優雅抒情,生活氣息濃厚,別具江南水鄉風韻,為江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008年6月7日,錫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Ⅳ-103。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江蘇常州市錫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市錫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獲得錫劇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5、留青竹刻

留青竹刻又稱平雕,皮雕等,是中國傳統的雕刻藝術。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層青皮雕刻圖案,是以竹子表面一層薄薄的竹青為雕刻圖案對象,鏟去圖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讓整個雕刻圖形產生圖底變化的竹刻藝術。

留青竹刻是江蘇常州三寶(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亂針綉)之一。留青竹刻是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留青竹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錫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常州梳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董永傳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常州吟誦

『叄』 常州有哪寫些傳統藝術 傳統節日 民間工藝 文化特色 名勝古跡 文化遺產

常州民俗文化常州人傑地靈,人文薈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之譽。「常州今文經學派」、「陽湖文派」、「常州詞派」、「常州畫派」和「孟河醫派」均飲譽全國。民間工藝 根雕、金壇刻紙、梳篦、亂針綉、漢畫磚刻屏、留青竹刻。 風土民俗 女回娘家「歇六月」 立夏時節「嘗三鮮」 二月十二「花朝節」 二月初二「龍抬頭」 冬至大如年 「歲朝春」與「踏雙忙」 「送灶」與「接灶」 「三屍神」與「撣檐塵」 「馬和尚過江」與「驚蟄聞雷米似泥」 常州漕運 古常州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漕運」歷史上占重要地位,上通京口,下行姑蘇,河川縱橫,湖泊密布,北環長江,南抱滆湖,東南占太湖一角,襟江帶湖,有僅次於太湖的芙蓉湖,形勝甲於東南,故常州成為「三湖襟帶之邦,百越舟東之會」的交通樞紐。 5世紀30年代,江南大水,周忱到江南治水時,大興圍湖造田,堵江水以防澇。20年造田3.7萬畝,使芙蓉湖、陽湖、臨津湖逐漸縮小,以致消失,造成常州水源不豐,水位失調,使以湖水為主的常州變成了以江水為主,由於運河年久失修,長江流沙淤塞嚴重,北運漕糧的覆船沉沒事故不斷。到清朝後期,山東境內運河大部淤塞,漕糧無法從常州轉運。道光五年(1825)試航海道運漕成功,常州這個中轉逐步東移無錫。從此專以海運,常州與運河漕運的二千多年歷史才告結束。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江蘇省常州市的「常州小熱昏」,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曲藝項目類別,序號7。 旅遊名勝中華恐龍園(國家5A級景區) 恐龍谷溫泉(國家5A級景區) 淹城春秋樂園(國家4A級景區) 淹城野生動物世界(國家4A級景區) 環球動漫嬉戲谷(國家4A級景區) 中華孝道園(國家4A級景區) 武進花都溫泉(國家4A級景區) 南山竹海(國家4A級景區) 天目湖御水溫泉(國家4A級景區) 艤舟亭 張太雷故居 瞿秋白故居 三星村 御碼頭 篦箕巷 陳渡草堂 天寧寺(國家4A級景區) 天寧寶塔(國家4A級景區) 紅梅公園(國家4A級景區) 東坡公園 (國家4A級景區) 青楓公園(國家4A級景區) 武進新天地公園(國家4A級景區) 武進電視塔(國家4A級景區) 文慧苑 李公朴故居 惲南田紀念館 三勤農業生態園 牟家農業旅遊觀光園 夏溪花木市場(國家2A級景區) 夏溪藝林園(國家2A級景區) 亞細亞影視城(國家4A級景區) 環球恐龍城(國家5A級景區) 武進太湖灣旅遊度假區(國家4A級景區) 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國家4A級景區) 天目湖旅遊度假區(國家4A級景區) 茅山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 橫山風景旅遊區(國家2A級景區)特產主要特產美食有武進寨橋老鵝、太湖銀魚、焦店扣肉、雪山草雞、湟里牛肉、卜弋橋豬頭肉、嘉澤鴨頭、尊龍醬鴨、黃天盪大閘蟹、橫山百頁、芙蓉鮮螺、常州蘿卜干、常州大麻糕、芝麻糖、溧陽風鵝、野山筍、溧陽水芹、南山板栗、長盪湖螃蟹。

『肆』 常州自然、文化遺產有哪些

常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董永傳說
2.常州吟誦
3.天寧寺梵唄唱誦
4.乾元觀道教音樂
5.泓口絲弦
6.太平軍鑼鼓
7.跳幡神
8.談庄秧歌燈
9.巨村舞龍
10.溧陽竹馬燈
淹城遺址;淹城建於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餘年歷史。現存遺址總面積約65萬平方米,從里到外,由子城、子城河,內城、內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組成,這種建築形制,在我國的城池遺存中,絕無僅有。1935年,我國考古學者首次對淹城進行了實地調查,確認淹城為一處古代居民活動遺存,引起學術界的關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在淹城內河出土了3條獨木舟和一批青銅器、陶器,這批成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遺址獨特的文化面貌和內涵,引起社會和學術界的轟動。這之後,對淹城的研究一直不斷。1986年,江蘇省淹城遺址考古發掘隊首次對淹城遺址進行了為期6年的考古發掘,解決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作為當年考古發掘隊隊員之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陸建芳經過多年研究後認為:「淹城是吳國的一個軍事城堡,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春秋時期唯一保存完好,三道城河、三道城牆形制的軍事設施。」

『伍』 常州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市首個以運河為主題的專題紀念館——大運河記憶館正式與市民見面。整個展館面積930平方米,參觀展線108 米,分為「運河歷史」、「運河遺存」、「運河風物」、「運河兒女」、「運河新姿」五大部分,為傳播運河文化、傳承運河遺產、品味運河鄉愁提供了新的載體。

『陸』 關於常州地域文化的資料

一、延續傳統文脈,科學規劃建設 常州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市共有歷史文化街區3個、文物保護單位156處。在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市將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處理好保護文物與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關系,不斷提高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水平。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頒布以來,我市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針,按照省政府批準的《常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努力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用科學發展的理念推進城市建設和文化建設,先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管理規章;編制完成了《常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4~2020)》、《常州市文物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以及各項文物保護的具體規劃;制定了《常州市2001~2010年文化名城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創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經過幾年的建設,初步形成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的時代特徵相結合,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相互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相融合,體現科技革命與文化創新相協調統一的文化名城發展格局。 二、保護歷史遺產,打造城市特色 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歷史,保護歷史就是打造城市特色。常州的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歷史街區,以及大量的文物保護單位,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反映著常州城市的歷史、社會、思想的變遷。常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人故居較多,特別是常州近代歷史上曾出現過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三位先烈,我們圍繞這一優勢,加大力度,以修復三傑故居、遺跡為主要內容的基礎建設,逐漸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三傑系列文化項目,並通過各種活動,注重對常州三傑的宣傳和研究,發揮其社會教育作用。目前,瞿秋白紀念館被評為「全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張太雷故居被省教委等單位推薦為中國革命和歷史傳統教育基地。 同時,幾年來,我市投入近億元,動遷居民近百戶,先後修繕了西瀛里明城牆、黃仲則故居、梅村戲樓、萬綏戲樓、常州府學一大批文物保護單位,修復了天寧寺、近園、艤舟亭等一批文物古跡,對青果巷、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等進行重點宣傳和修復利用,加強了對我國最早的城池春秋古淹城的保護和上黃母山古人類起源發祥地的保護,大大改善並優化了我市的文化氛圍和人文景觀,促進了常州地區文物資源的保護、利用,為常州這座現代城市增添了新的魅力。 三、挖掘豐厚底蘊,提升城市內涵 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內涵的重要集中表現,它表現著獨特的城市民俗風情,傳統的文化痕跡。常州素有崇文重教的歷史,文化的氛圍、文明的氣息、文人的精神始終是這座城市的重要品質和豐厚內涵。一方面,我們十分注重挖掘歷史的豐厚底蘊,加強對天寧寺-艤舟亭歷史文化街區、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等的修繕保護,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開展普查,確定了錫劇、常州梳篦、亂針綉、常州留青竹刻等首批11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試點項目。另一方面,先後建成了亞細亞影城、市圖書館、劉海粟美術館、謝稚柳藝術館、華羅庚紀念館等一批在省內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文化標志性工程,正在建設體育中心、大劇院等一批重點社會基礎設施項目,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改善全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在2010年達到全國文明城市標准。 四、珍惜獨特資源,增添城市魅力 城市文化離不開地域文化。常州濱江臨湖,古老的大運河穿城而過,這在全國也不多見。有著2500年建城史的常州,歷史上就以環境優美著稱,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孕育了代代相傳的生態文明。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將加快環境綜合治理,組織實施清水工程、藍天工程、寧靜工程、青山工程和以治理村莊臟亂差為重點的家園工程,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建設四大生態林帶、四個濱湖生態區,建設10個生態園林鄉鎮、20個生態園林居住區和300個生態園林單位。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11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超過45%,森林覆蓋率超過30%,到2010年,建成國家級生態市,常州將以活力之市、文明之市、生態之市、和諧之市,成為長三角一顆亮麗奪目的明珠。gaoyuxuan

『柒』 常州有哪些獨特的文化習俗和豐富的地方特產

常州梳篦(簡稱櫛)是我國古代八大發飾之一,自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曾享有"宮梳名篦"之稱。
常州梳篦系天然材料製成,技術精湛,造型美觀,經常使用,有緩解頭痛、治療失眠、提腦、聰耳、明目之保健功效,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玲瓏精緻的工藝欣賞品。
常州梳篦馳名中外,近百年來,多次獲得國際、國內金銀質獎,1915年獲巴拿馬國際和平展覽會銀質獎,1926年獲美國費城博覽會金質獎,1979年獲我國輕工部優質產品銀質獎,91年鋒國家銀質獎,90年長壽相拼梳獲得國家專利權,91年獲第二屆北京國際博覽金質獎,並被評為常州市十大名牌產品。梳篦產品遠銷東南亞、西歐及非洲等國,美譽交加,深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喜愛和歡迎。
還有以下特產:
3:景泰藍掐絲工藝畫
景泰藍--古代稱金屬胎琺琅器、金屬胎掐絲琺琅器,是全世界工藝美術作品寶庫中最珍貴的財富之一。
金屬胎掐絲工藝畫是採用傳統的純手工掐絲工藝,在金屬材料底面上構制畫面,畫面主色調與底色採用現代新技術及配色技巧,畫面清晰、新穎,色彩豐富、艷麗,晶瑩剔透,立體感強;在底色襯映下,主題突出,寓意更為深刻,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4:磚刻屏
磚刻屏是一種用篆刻藝術的刀法,將漢碑文字、漢畫圖象刻在明清時期的古磚上,再配上用紅木雕花精緻而成的座屏和掛屏。磚刻屏重量輕、體積小、攜帶方便,其外觀古樸典雅,圖象既有漢代碑刻和畫像石的雄強陽剛之氣,又有古代碑刻的金石之氣,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觀者能從中感受到漢朝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得到美的享受。
5:亂針綉
由我國著名刺綉藝術家楊守玉教授首創,將繪畫藝術與刺綉技法相結合,打破傳統"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框架,以針代筆,以線代色,運用長短交叉的線條,來表現物體的深度和廣度。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宛如油畫或近似藝術攝影。
6:留青竹刻
是一種在竹子表面極簿的一層青筠上進行鐫刻的傳統藝術。竹刻藝人在竹筠上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展示層次、明暗、濃淡、透出較強的立體感;又因竹皮為黃色,竹肌為紅色,年深日久,竹皮竹肌的色澤反差很大,竹肌顏色漸呈紫紅,猶如初熟櫻桃、拋光琥珀,令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
7:天寧寺素齋
天寧寺素齋是有歷史傳統的,各地香客到此朝山進香,遊客來瞻仰游覽,每每喜歡在此用膳,一是趁做佛事之際,宴請親朋好友、品嘗佛門齋味,以表歡聚之情,也是虔誠祝願之意;二來變換口味,或合家共餐,或親朋相聚,不失為一種流行時尚。尤其是酷熱暑天,人們厭煩葷腥油膩,而素齋多數是豆製品,鮮蔬瓜果和香菇、木耳、發菜等山珍海藻,佐以香油烹制,入口清淡,香味可口,加上佛地清凈庄嚴,環境雅緻,一年光顧幾次,調劑生活情趣,滿足好奇心理,確是一件賞心樂事。
為順應經濟發展,改善消費格局,促進旅遊事業,充實飲食文化,增強寺廟創收自養能力,天寧寺於1988年恢復開設了「如意素齋館」,館址廟在山門東側,既有寺廟建築的古樸莊重,又具現代裝修的時代氣派,館內一副抱柱聯描繪得令人神往:「金碧耀琳宮,習靜清齋,入門如意;寬閑臨福地,延年益壽,到此加餐」。聯為邑人著名書法家、詩人錢小山撰題情景交融,對仗工整,僧俗共賞,讀來心曠神怡。館內餐室可分可隔,可同時接待百餘人就餐。素食有宮素、民素、佛素之分,宮素是古代帝王將相聚宴時的素膳;現代民素、佛素中許多品種已躋身名菜之列,這里的廚師大多是在上海玉佛寺和鎮江金山寺素菜館培訓的,能烹調40多種具有傳統特色的佛門素齋和常州地方風味的佳餚。這里的素齋具有佛門色彩的如「佛光普照」,以金黃的粟子為主,象徵佛光,盤周配以碧綠鮮嫩的菜心,赭色的香菇,黃色的杏仁,色彩紛呈,入口酥軟鮮美,香味撲鼻;還有「延年益壽」、「招財納寶」、「恭喜發財」、「五穀豐登」等祝頌吉祥康樂的各色菜餚;精心製作的元寶、佛手、壽桃、色、香、形俱佳,被人們視為精巧的「工藝品」而深受中外賓客的喜愛。
8:金錢菜
常州傳統特產——烏塌菜。由於它的菜片狀如金錢,植株蔥綠而富有生氣,因而習慣上叫它「金錢菜」,以遂四季順利,吉祥如意的心願,舊時天寧寺主持素齋膳堂的當家人,當使人們三伏酷暑季節也能吃到這種「金錢菜」,他認真學習,使「金錢菜」成為他的拿手好菜,他們與一河之隔的桃園村(今桃園新村地段)的菜農,有一個無須簽訂合同的「君子協定」——每年寒冬臘月,要為寺里提供幾千斤烏塌菜,由炊事員洗凈晾乾後,存進裝滿大半「七石缸」豆油的大容器里,不讓烏塌菜「透氣」,到第二年大伏天拿出來,供香客施主來寺做佛事,或宴請客人吃素齋時,作為一道稀有名菜。「伏缺」季節的炎炎盛暑,葉菜並不多,竟能吃到「金錢菜」,清涼爽口之餘,使人自然聯想到那白雪皓皓的冬日景象,自覺涼意頓生,情趣倍增。
9:銀絲面
銀絲面是常州特色品種,有30多年歷史。配料講究,操作工序嚴格,具有面細如絲,色白似銀,柔軟滑爽,富有韌性,下鍋不糊等特點,為《中國小吃譜》收輯品種之一。
10:大麻糕
在清咸豐年間,由仁育橋畔的長樂茶社王長生點心師傅創制,已有140餘年歷史。其特點:色呈金黃,香脆松軟,皮薄酥重,甜餡醇厚,咸餡味鮮,蔥香撲鼻,肥而不膩。為《中國小吃譜》收輯品種之一,1983年被評為江蘇省名特食品。1985年獲市優質產品稱號。
11:茅尖花紅
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問到溧陽的風土特產時,大學士史貽直(溧陽下壓人)曾回答說:「茅尖花紅棠下瓜。」可見茅尖花紅是溧陽傳統的土特產之一。茅尖產花紅已有近六年的歷史。花紅樹的老家,在太湖邊的東洞庭山上。那裡湖光山色,環境優美,盛產果木,有「東山枇杷」,「西山楊梅」之說,花紅也是其中的產品之一。
12:南式麻糖
南式麻糖系列產品是常州傳統的土特產品,主要品種有芝麻糖、寸金糖、銃管糖、花生糖、澆切片等。芝麻糖色澤光亮,口味甜、香、松、脆,1984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食品;寸金糖又稱董糖,內含酥心,外粘白芝麻,具有香、甜、松、酥的特點,1985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食品;食品澆切片是常州人長期來喜愛的食品之一,具有香、甜、松、脆的特點,1985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食品
1:天目湖"砂鍋魚頭"
天目湖"砂鍋魚頭"始創於江蘇省天目湖賓館,經江蘇省特級名廚朱順才近三十年的精心烹制,現已被譽為江蘇最佳傳統名菜,成為中國美食天地的一枝奇葩。烹制天目湖砂鍋魚頭,選用天目湖水體中天然生養的大花鰱魚頭作原料,純天然天目湖水為湯基,加上特有的烹調工藝加工而成,由於山青水秀的天目湖不僅周圍山體綠色植被過濾了湖水,而且湖底為沙質而非淤泥,這一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天目湖水清澈甘甜,纖塵不染,故其中生長的魚類也絕沒有土腥味。因而,"天目湖"砂鍋魚頭以其成品 "鮮而不腥 ,肥而不膩"的優良品質倍受廣大美食愛好者的贊譽。

『捌』 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董永傳說、白太官傳說、常州吟誦、天寧寺梵唄唱誦、乾元觀道教音樂、泓口絲弦、太平軍鑼鼓、跳幡神、談庄秧歌燈、巨村舞龍、溧陽竹馬燈、跳五猖、凍煞窠、跳祠山、指前魚燈、太平龍燈、馬燈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

截至2009年,我國共有崑曲、古琴藝術等26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等3個項目入選「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上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

閱讀全文

與常州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