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西方文化中什麼處於核心地位
在西方文化中什麼處於核心地位?在西方,文化民主自由是處於核心地位。但實際他們是沒有民族的。
『貳』 西方文化(文明)的核心是什麼
Sammuel P.Huntington,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授,把西方的文明概括為八個特徵。
1. 古典遺產。西方從其古典文明遺產中得到了很多重要的遺產,包括希臘哲學和理性主義、羅馬法、拉丁語和基督教。
2. 天主教和新教。西方的基督教,先是天主教,而後是天主教和新教,從歷史上說是西方文明唯一最重要的特徵。
3. 歐洲語言。語言是僅次於宗教的、使一種文化的人民區別於另一種文化的人民的要素。西方在其語言的多樣性方面不同於大多數其他文明。
4. 精神權威和世俗權威的分離。在整個西方歷史上,先是唯一的教會然後是許多教會與國家並存。上帝與皇帝,教會與國家,精神權威和世俗權威,在西方文化中始終普遍是二元的。作為西方文明象徵的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分離和一再出現的沖突,在其它文明中並不存在。這種權威的分裂極大地有利於西方自由的發展。
5. 法治。法治史一個文明社會的核心觀念,是從羅馬繼承來的。中世紀的思想家曾詳細闡述過自然法的思想,君主應當根據自然法來行使他們的權利,而普通法的傳統則在英國得到了發展。
6. 社會多元主義。歷史上,西方社會一直是多元化的。正如多伊斯奇注意到的,西方的獨特性是「多樣化的自主集團的興起和延續,他們並非建立在血緣關系或婚姻基礎之上「。
7. 代議機構。社會的多元性最初導致了等級、議會和其他代表貴族、教士、商人、和其集團的利益的機構。
8. 個人主義。上述許多西方文明的特徵促進了文明社會中所獨有的個人主義意識以及個人權利傳統和自由傳統的出現。西方人和非西方人一再把自由主義認作西方主要的區分標志。
『叄』 西方文化有哪些基本精神
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概述:西方文化精神起源於以征服和利用對象世界為目的的「天人二分」的哲學理念,只要包括批判否定已知講求探索的科學精神;注重個體差異,講究人權的民主精神,建立在人權與社會契約理論基礎之上的法制精神以及以約束自我,尋求自我完善為目的地宗教精神。西方文化的科學精神是一種開拓性的,批判性的,否定性的意識理念。它促使人們去發現,分析,理解,最終利用對象世界。人們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渴望超越,這樣的情況下,各學科發展迅速,這樣就帶來了西方哲學文化和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西方文化的民主精神講究「分別性」和「公平性」。分別性即人的差異性,公平性則是指天賦人權,人人自由平等。倡導自我是西方民主的核心。法制則是平等自由的保障,是資本主義自身發展對平等自由的競爭環境要求的體現,注重法制,規范,秩序。宗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它是人們於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中尋求自我解脫和安慰的結果,是人們約束自我的價值尺度。各種精神理念共同作用下,西方世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傳統。
『肆』 請問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以及他是如何形成的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人類的歷史長河裡,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繁華昌盛的,與世界大部分國家相比,我們可以很自豪地告訴他們,我們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歷史古國。而到了近現代,由於各種各樣原因,中國的文化遭受到了很多破壞,很多理性的、傳統的、優秀的文化遭受到了各種各樣不同程度的詆毀,而一些關於學習西方先進經驗和價值的卻往往遭到人為的扭曲。我並不完全贊同照搬西方的價值觀,但我覺得我們至少應該對他們有所了解、借鑒和反思。下面列出西方普遍贊同的一些價值觀的信仰以及一點分析:
理性主義
歐洲理性主義是建立在承認人的推理可以作為知識來源的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哲學方法。一般認為隨著笛卡兒的理論而產生,17-18世紀間主要在歐洲大陸上得以傳播。
典型的理性主義者認為,人類首先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則,如幾何法則,隨後可以依據這些推理出其餘知識。最典型的持這種觀點的是斯賓諾莎及萊布尼茲,在他們試圖解決由笛卡兒提出的認知及形而上學問題的過程中,他們使理性主義的基本方法得以發展。斯賓諾莎及萊布尼茲都認為原則上所有知識(包括科學知識)可以通過單純的推理得到,另一方面他們也承認現實中除了數學之外人類不能做到單純用推理得到別的知識。
笛卡兒的理論相對來說更接近柏拉圖,他認為只有一些永恆真理(包括數學以及科學的認知及形而上學基礎)可以單純靠推理得到,其餘的知識需要藉助生活經驗以及必要的科學手段。更准確地說笛卡兒是一位重視形而上學的理性主義者,是一位重視科學的經驗主義者。康德開始時是一位理性主義者,但是經過休謨的「將他從沉睡中喚醒」的著作的熏陶,他成了理性主義者以及經驗主義者的綜合體。
現在「理性主義者」表達一種人類行為應該由理性所支配的觀點(這種觀點被歐洲理性主義者以及類似的經驗主義者所認同)。我們現在經常說的「科學」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理性主義」。
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是一種道德的、政治的、和社會的哲學,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個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獨立的美德」、「個人獨立」。個人主義反抗權威以及所有試圖控制個人的行動—尤其是那些由國家或「社會」施加的強迫力量上。因此個人主義直接的反抗將個人地位置於社會或共同體之下的集體主義。個人主義經常被人與利己主義相混淆,但事實上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是不相同的。
個人主義在某些社會和環境里是帶有負面涵義的,認為個人主義是與自私相連結的。舉例而言,美國並沒有一套全民健保的制度,這正是因為相信個人(而非社會)應該替自己負起責任。但美國的制度遭到了歐洲和其它擁有全民健保制度的國家的廣泛批評,他們認為國家應該保護個人免受意外的健康問題傷害。在美國,健康保險是透過私人的契約加以提供的,而對於那些沒有能力負擔保險費用的人,政府則會提供他們免費的醫療保險使他們能夠享有基礎的醫療服務。
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學,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更廣泛的,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以保障少數人的權利。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憲制為架構的自由ming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權利擔任政務。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為生命的權利、自由的權利、財產的權利。在許多國家,「現代」的自由主義者從原本的古典自由主義里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稅賦以提供人們最小數量的物質福利。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
自由主義主張限制政府的權力。最極端的反中央集權自由主義者如赫伯特•斯賓塞、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和古斯塔夫•德•莫利納里,有時候被認為是無政府主義或是自由意志主義的形式。大多數的自由主義者主張,為了保護個人的權利,政府的存在是必要的。最近自由主義則開始與那些追求由信仰價值穩定社會的人產生沖突:如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便全盤排斥自由主義。
平等主義
平等主義是一些不關於政治上的哲學而被政治激進份子分別發展出來的思想。這包括支持兩性平等的人在回應女權主義的缺點而產生的分支,和支持種族平等的人一樣,是為了回應有差別對待成分的防止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的積極行動。
平等主義是基於所有個人要求在社會上的平等政治主張,以及所有人應平等地得到社會的保障。社會的保障包括法律權利,政治權利,公民權利等等。平等主義核心的思想是平等必須不分種族和不分性別,所以政府的政策是不應因著個人的性別、種族和宗教信仰而有所偏袒。
pu世價值
在哲學上,pu世價值指把一些有限的,所有人類都認同的觀念集合在一起。pu世價值可以分為下面這幾類:
行動主義:在這個分類中,慣例是決定人的行為對錯的道德認知。人們根據一條規定或原則去判斷某種行動是否合乎道德標准。行動主義著重於分別對與錯的行為:
尊重別人:以它為目標而不是手段;
自然法與人權:保護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例如生存的權利,生育的權利,追求知識的權利,與其它人建立聯系的權利等;
功利主義:發揚將滿足感和慾望最大化的觀念;
道德利己主義:容許人保留有限的私慾;
公義:在人及團體中發揚公平的信念;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人權是屬於pu世價值的行列的,因此我這里不再單獨再作為一個獨立的小部分出來分析。
民主從其字面上來看,代表著由人民統治。至於民主的統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構成范圍則有許多不同的定義,但一般的原則是由多數進行統治。民主通常被人與寡頭政治和獨裁政治相比較,在這兩種制度下政治權力高度集中於少數人手上,而沒有如民主政治一般由廣大人民控制。 民主一詞經常被使用於描述國家的政治,但民主的原則也適用於其它有著統治行為存在的領域。
西方文化中對於價值觀的信仰或許跟我們中國人會有很大的差異,但我覺得「師夷長技以制夷」,「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而且我們也需要消除西方人對於我們一些誤解和歧視,同時也要反省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
『伍』 西方個人主義的核心
一、淵源
個人主義是西方文明的精髓,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曾說過:"在西方被視為最重要的價值,在世界范圍內最不重要"。這句話所指的就是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作為私有制的產物、它是一切剝削階級共同的道德原則。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它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禁慾主義、專制主義和宗教統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發揮過解放思想的積極作用,但利用不好又有一些損人損己的弊端。
二、核心
這種本體論的個人主義的最典型的闡釋者是霍布斯,人們常用機械主義來概括這種個人主義的立場。簡要地說,認為個人先於社會而存在,個人是本源,社會、國家是個人為了保障自己的某種權利或利益而組成的,除了個人的目的,社會或國家沒有任何其他目的。邊沁曾說,所謂"共同體"完全是虛構的概念,"共同體的利益"只是該共同體的成員的利益之總和。與本體論的個人主義緊密相連的是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其核心是強調認識的個人特徵,否認客觀真理。許多自由主義者關於個人自由的論證就是從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出發的。密爾曾經從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出發論證言論和討論自由的必要性。在個人主義中至關重要的還有倫理個人主義,它的核心是否認道德的絕對性,強調道德在本質上是個人的。
三、原則
善和惡完全是個人的主觀評價,因為不可能從對象本身的本質之中得出任何善與惡的共同准則,善和惡的用法從來就是和使用者相關的。一個行為若只關乎個人,那麼,個人就是該行為道德與否的評判者,他無須訴諸於任何高尚的倫理原則,只要判定該行為是否增加自己的快樂,就可評價該行為的道德性。宗教個人主義意味著,個人對自己的宗教命運負責,個人有權以他個人的方式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直接與上帝建立聯系,而無需要通過任何中介機構。倫理個人主義實際上使個人的意旨有了神聖性。正是在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宗教個人主義的基礎上,政治與經濟個人主義才有了可能。
『陸』 西方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西方文化從本質上看是個體文化。西方文化主要特徵是具有個體性特性,其核心問題就在於西方強調個體自由度的發揮,所以,西方文化可稱之為「個體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觀念的共識,在當前的世界上,有兩種不同的觀念的共識,那就是東方文化的整體性和西方文化的個體性,它們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結果。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觀念,產生了不同特性的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
(6)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什麼擴展閱讀:
西方文化的發展
以西方自由化為文化背景的資本主義社會與東方以整體化為文化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從提高社會系統功效的角度來看,兩者也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
正確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互相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事實上歷史也正是在這樣做,西方文化在不斷地向東方文化學習,從東方文化中吸收有益的觀念,融合在西方文化中。
例如,一些西方國家也倡導 「雷鋒精神」 「團隊精神」,引入東方文化的集體主義精神,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干預」、「國有化」、「社會保障體系」等,本質上就是社會主義的東西。
『柒』 什麼是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從本質上看是個體文化。西方文化主要特徵是具有個體性特性,其核心問題就在於西方強調個體自由度的發揮,所以,西方文化可稱之為「個體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觀念的共識,在當前的世界上,有兩種不同的觀念的共識,那就是東方文化的整體性和西方文化的個體性,它們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結果。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觀念,產生了不同特性的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
建議看一本書《西方文化史》
『捌』 西方文化的核心宗教
歐洲文化的核心宗教肯定是基督教了。從羅馬帝國宣布基督教為國腳之後,歐洲兩千年來的文化傳承中基督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玖』 西方文化主要體現的是科學主義還是人文主義
西方文化主要體現的是科學主義。
西方世界的一大特色就是致力於科學與技術,並善於創造新加工、新材料,進而形成新產品。正是在西方,蒸汽機得到了發展,並被應用於工廠,以產生電力。四沖程循環和內燃機的發明和前期發展也都發生在西方。核電站則發明於芝加哥。
發電機、變壓器、馬達以及電燈,可以說幾乎所有熟悉的電器,都源自西方。新的通訊設備與系統,比如電報、電話、傳真、海底電纜、無線電以及電視、通訊與導航衛星、網際網路、萬維網,這些都可以歸功於西方。
一些司空見慣的材料,比如混凝土、鋁、明亮的玻璃、合成橡膠、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等,這些都是西方的發明。鋼鐵造的輪船、橋梁以及摩天大樓,首先出現在西方。疫苗接種、麻醉、MRI、口服避孕葯,以及所有純的抗生素都來自西方。
晶體管、集成電路、存儲晶元、計算機、滑鼠以及硬碟都在西方問世,還有鉛筆、圓珠筆、CRT、LCD、LED、攝影、靜電復印、激光列印機、等離子顯示器等。輪船的經度儀、引擎帶動的螺旋槳、火車頭、自行車、汽車以及飛機,都發明自西方。
眼鏡、望遠鏡、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各種色譜法、蛋白質、DNA排序、CT、核磁共振、X射線,還有白光、紫外線、紅外線的光譜研究,都首先在西方的實驗室、醫院、工廠里開發並應用。生化疾病、糖尿病、細菌病源論也是由西方人發現。根除古代被稱為天譴的天花,則是在西方人唐納德·漢德森領導下展開。
在數學中,微積分、統計、邏輯學、矢量、張量、復分析、群論以及拓撲學都發展自西方。生物學中,進化論、染色體、DNA、遺傳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用到的方法,都在西方首創。物理學中的力學、量子力學、相對論、熱力學、統計力學都由西方人創造。
原子、原子核、電子、中子和質子都由西方人揭示。大部分的化學元素,包括其組成等,都在西方被發現。固氮和石化產品也是西方人的功勞。化學正是在西方發展成為科學的一員。
(9)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什麼擴展閱讀
差異互補
東西方文化從現象上看,顯然有很大差異,從本質上看,東方屬於整體文化,而西方是個體文化。但東西方文化的互補和融合也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過程。
欲實現全球經濟一體化,許多社會基本條件有待醞釀成熟,承認東西方文化差異,使東西方文化互補和融合便是重要一條。
東西方文化的互補和融合是實現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文化基礎。文化格格不入的國家之間很難實現經濟一體化。
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需要東西方文化的互補和融合,同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互補和融合。這是由於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是互動的。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過程。正是由於東西方文化的相互促進、互相推動、使人類逐步向和諧世界發展。
特徵
西方文化從本質上看是個體文化。西方文化主要特徵是具有個體性特性,其核心問題就在於西方強調個體自由度的發揮,所以,西方文化可稱之為「個體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觀念的共識,在當前的世界上,有兩種不同的觀念的共識,那就是東方文化的整體性和西方文化的個體性,它們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結果。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觀念,產生了不同特性的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方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方文明
『拾』 西方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西方文化的內涵是個人實現的物質文化,西方文化指的是西歐、北美的現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標准、價值觀、風俗等。
西方文化被用於許多方面,不管其實際使用正確與否,包括美國文化、唯物主義、工業主義、資本主義、商業主義、性的享樂主義、帝國主義、現代主義,乃至解說西方文明。
有的學者在研究西方文化內涵時指出,西方人在內心深處是比較自我的。他們特別關注自己的訴求是否被滿足,自己的合法利益是否得到保護。雖然,這種觀念與想法容易與自私相互聯系在一起,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是比較關注自我的。
總之,西方的文化體系有著自己的一些特色。這種特色與其地理、歷史以及人文等方面的原因是分不開的。
(10)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什麼擴展閱讀
西方文明特色
西方世界的一大特色就是致力於科學與技術,並善於創造新加工、新材料,進而形成新產品。正是在西方,蒸汽機得到了發展,並被應用於工廠,以產生電力。
四沖程循環和內燃機的發明和前期發展也都發生在西方。核電站則發明於芝加哥。 發電機、變壓器、馬達以及電燈,可以說幾乎所有熟悉的電器,都源自西方。
新的通訊設備與系統,比如電報、電話、傳真、海底電纜、無線電以及電視、通訊與導航衛星、網際網路、萬維網,這些都可以歸功於西方。
一些司空見慣的材料,比如混凝土、鋁、明亮的玻璃、合成橡膠、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等,這些都是西方的發明。鋼鐵造的輪船、橋梁以及摩天大樓,首先出現在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