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知到陝西的歷史文化遺產有那些嗎(至少寫三個)
陝西省的主要歷史文化遺產主要有:
1、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的陵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驪山北麓。
2、大雁塔,大雁塔是為了保存當年玄奘法師帶回的佛經而修建的,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部地區。
3、大明宮。大明宮是當初唐朝時期修建的宮殿。
4、半坡遺址,這是人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之一。
5、大唐芙蓉園。
『貳』 陝西特色文化
陝西歷史文化悠久,具體特色文化如下:
1、陝西方言
受地理、歷史、政治及遷徙等因素影響,陝西各地方言從語音到詞語都有很大差異。從整體語感看,陝西方言分為關中話、陝北話、陝南話三部分。秦嶺以南除洛南、商州、丹鳳外是陝南方言區,延長、甘泉、延安以北除定邊外是陝北方言區,陝南、陝北方言區以外的地域是關中方言區。
關中方言曾經是周秦漢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語言。漢代的大一統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話影響全國各地的方言,唐代達到鼎盛。
2、革命聖地
近代的陝西是現代中國革命的聖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從此,中共中央在陝北戰斗、生活了13個春秋。延安成為中國革命聖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領導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3、歷史文物遺存相當豐富
陝西是中華民族文明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1963年發現的「藍田猿人」,是全國發現的時間最早、最為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化石。約三四萬年前,關中地區的原始人類逐步進入氏族公社時期。1953年發現的西安半坡村遺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陝西曾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西周到唐朝有14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長達110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境內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文物點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均居中國之首。
秦阿房宮、秦始皇陵、漢陽陵、乾陵、橋陵等都記錄印證了陝西古代文化,其中已開發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展現了一個巨大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
4、歷史名城
陝西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個):西安、延安、韓城、榆林、咸陽、漢中。
陝西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1個):黃陵、鳳翔、乾縣、三原、蒲城、華陰、城固、勉縣、府谷、神木、佳縣。
(2)陝西的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陝西的秦始皇兵馬俑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人類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寶」。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秦俑豐富而生動地塑造了多種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風格渾厚、洗練,富於感人的藝術魅力,是中國古代塑造藝術臻於成熟的標志。它既繼承了戰國以來中國的陶塑傳統,又為唐代塑造藝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叄』 陝西的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相信,不少朋友都是比較喜歡出去旅遊的,而很多朋友也是知道陝西省有著比較多的旅遊景點,那麼陝西的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呢?其實陝西省的主要歷史文化遺產主要有:1、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的陵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驪山北麓。2、大雁塔,大雁塔是為了保存當年玄奘法師帶回的佛經而修建的,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部地區。3、大明宮。大明宮是當初唐朝時期修建的宮殿。4、半坡遺址,這是人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之一。5、大唐芙蓉園。
『肆』 陝西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關中皮影
關中皮影源於漢代,最初用紙板製作,宋代以後開始用牛、羊、驢皮製作。
根據戲文設計形象,精選上好驢、牛、羊皮經刮、刻、染、罩、熨、綴六道工序而成。關中皮影既繼承了漢畫像石刻的傳統,又發揮了宋院體繪畫之長,運用洗煉的輪廊造型、誇張的裝飾紋樣、疏密虛實相間的處理手法、縝密精細的雕鏤功夫,表達劇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著和性格,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漢調二簧
漢調二簧又稱陝二簧、山二簧,是陝西第二大劇種,流行於陝西的安康、漢中、商雒、西安及四川、甘肅、湖北的部分地區。它源自陝南漢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葉受秦腔影響,並吸收崑曲、吹腔、高撥子等曲調,糅合當地方言,形成了獨立的聲腔劇種,原來用雙笛伴奏,笛以竹作「簧」,故稱「二簧」。為與「京二簧」區別,又稱「土二簧」。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陝西省的漢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
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是陝北地區的傳統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勞動號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採石歌、吆牛歌、打場歌。
『伍』 陝西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陝西物質文化遺產有兵馬俑、大雁塔、興教寺塔等。
一、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陸』 陝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陝西民俗文化介紹如下:
1、關中皮影
關中皮影源於漢代,最初用紙板製作,宋代以後開始用牛、羊、驢皮製作。根據戲文設計形象,精選上好驢、牛、羊皮經刮、刻、染、罩、熨、綴六道工序而成。
關中皮影既繼承了漢畫像石刻的傳統,又發揮了宋院體繪畫之長,運用洗煉的輪廊造型、誇張的裝飾紋樣、疏密虛實相間的處理手法、縝密精細的雕鏤功夫,表達劇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著和性格,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柒』 陝西文化特色
陝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特色,其中有關中皮影、漢調二簧、安塞腰鼓、宜君農民畫、西安鼓樂、陝北民歌、榆林小曲等。
陝西文化特色
關中皮影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戲劇藝術形式之一,精選上好的驢、牛、羊皮製作成生動的皮影形象,以此來表達劇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著和性格,以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漢調二簧是陝西第二大劇種,最早源自陝南漢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在清代初葉受秦腔影響,並吸收崑曲、吹腔、高撥子等曲調,以及糅合當地方言,形成了獨立的聲腔劇種。
安塞腰鼓是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傳統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氣勢磅礴,表現力精湛,被稱為天下第一鼓。
『捌』 陝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腰鼓是陝北各地廣泛流傳的一種民間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區安塞縣,榆林地區的橫山、米脂、榆林等地最為盛行,是陝西民間舞蹈具有較大影響的舞種之一。
安塞腰鼓是陝北腰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多在重大節日慶祝、慶典、廟會中演出,在2006 年,「安塞腰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陝西民歌根據地域特徵和藝術特點分為陝北民歌、陝南民歌和關中民歌。陝北民歌種類繁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有信天游、小調、勞動號子、榆林小曲、陝北套曲等 20多個曲種,其中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流傳最廣。
陝南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紫陽民歌是陝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種,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對門唱山歌》《南山竹子》等。關中民歌有船工號子、打夯號子、搬運號子等曲種和各種小調。
3、陝西皮影戲起源於漢代以前,發源地在華縣,鼎盛於唐代,又稱「影戲」「影子戲」,流傳於民間,保留著民間說書的歷史痕跡,是近代陝西諸種戲曲的前身。
其唱腔數十種,以老腔、碗碗腔、阿官腔、弦板腔、秦腔五大調較為普遍,輔之陝北、陝南及關中各種道情。皮影戲的傳統劇目有《游西湖》《哪吒鬧海》《古城會》《會陣招親》等。
4、「社火」是陝西民間一種廣泛的、傳統的、規模壯觀的群眾娛樂活動,來源於古代先民對土地與火的崇拜。陝西「社火」通常在正月、節日盛會或廟會演出,包括鼓樂、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秧歌、舞龍、舞獅、花燈等。關中是陝西社火活動最活躍的地區,寶雞更是被譽為「中國社火之鄉」。
5、面花俗稱「花花饃」,屬麵塑藝術,種類有婚禮、喪禮、壽禮、節日花饃。面花起源於漢族民間祭祀活動,源於漢代,成於唐代,盛於宋代,到了明代之後,面花就廣泛流行於民間,清末,北京還出現了專門製作面人的藝人。面花自古盛行於北方民間,形式豐富多彩,品類繁多,其中尤以合陽、華縣面花為佳。
『玖』 陝西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至少寫三個
陝西歷史文化遺產有:兵馬俑、唐華清宮、大雁塔、小雁塔、法門寺。
1、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2、唐華清宮
唐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別宮。後也稱「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3、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4、小雁塔
小雁塔,位於唐長安城安仁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郊)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志。
5、法門寺
法門寺(FamenTemple),又名「真身寶塔」,位於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寶雞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桓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