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十大石窟
1、莫高窟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 石窟開發在沙漠高處的石崖上,所以取名「漠高窟」,古漢語中「漠」與「莫」通用,後來就叫成「莫高窟」。
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布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1.6公里。現存石窟492個,壁畫總面積約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
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大的佛像高達30多米,小的只有幾厘米。
敦煌的礫岩在牆上雕不了東西,結果就是糊上泥巴,然後在上面作畫,表現的內容比石雕要豐富要細致。敦煌氣候乾燥,而且又很少人去,所以塑像和壁畫過去的保存是非常好的,自然的破壞是極少的。
⑵ 我國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是
同意樓上的.
雲岡石窟我去過,雕塑很粗礦,明顯帶有佛教傳入中國早期時的特徵.而且彩繪不多.最重要的是保存的不是很好,許多被風蝕風化了.
敦煌莫高窟規模宏大,雕塑栩栩如生,色彩斑斕,講述內容豐富,表現優美.除了雕塑還有彩繪壁畫.
龍門石窟也不及莫高窟.
⑶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是哪個石窟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
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後經歷代增修,今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⑷ 中國的四大石窟分別是哪四個
中國的四大石窟
[題記]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嶺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間方廳為核心,周圍是一圈柱子,三面鑿幾間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禪室,窟外為柱廊。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從北魏(3866—534)至隋(581—618)唐(618—907),是鑿窟的鼎盛時期,唐代以後逐漸減少。這個時期,黃河流域是中國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甘肅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和河南龍門石窟被稱為【中國的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於甘肅省境內,距敦煌市城東南25公里處。這是中國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莫高窟處於中國西北的荒漠之中。不過,當公元365年,樂樽和尚在此開鑿第一個石窟時,這里卻是中西方交流之要沖,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其香火之盛,客商、僧侶之多可以想見。
敦煌莫高窟以壁畫、泥塑著稱。這里的壁畫有4.5萬多平方米,其內容除了佛經故事外,還有大量的人類漁獵、耕作、制陶的生活場景;也描繪了當時的生產交通工具,如車船、農具、織機等;還保留了大量的亭台樓閣、塔寺店鋪、橋梁水榭等古建築形象。除壁畫和泥塑,莫高窟藏經洞(第17窟)中發現的經文也有著舉世聞名的價值,它的存在及發現,使國內外學者研究敦煌有了豐富的依據,遂形成了專門學科「敦煌學」。敦煌莫高窟有五座唐宋木結構窟檐建築,是中國現存建築中的珍貴標本。
【雲岡石窟】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處的雲岡石窟建於北魏時期。它以壯觀的石刻聞名。「雕飾奇偉,冠於一世」是古人對雲岡石窟的贊美。雲岡石窟現存洞窟53個,東西綿延一公里,洞內大小佛像5.1萬多身,是中國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
雲岡石窟最大的雕像高17米,這尊佛像的腳上可容12人站立。大佛的周圍有小佛圍繞,甚為壯觀。雲岡石窟的石刻之所以有名,在於它的精湛的雕刻技藝和豐富多彩的內容。這里五萬多尊塑像,大至十幾米,小至幾厘米,形態、神采都很動人。有些石佛,透過他們薄薄的羅紗可見其優美身段;有些飛天、樂伎明顯地流露出波斯的色彩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的伊水河畔。這里的特色之一是景色極佳,龍門石窟所在的龍門山被譽為洛陽地區最好的風景區。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現存窟龕2100多個,佛塔近40個,造像題記和碑碣3600多塊,造像十萬多尊。龍門石窟有著與上述三個石窟不同的一個特色,即它是歷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窟」使它的地位得天獨厚。其源流是這樣的:公元493年,時白寤帝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遷都洛陽。此皇帝極為開明,除極力推行「漢化政策」處,還尊崇佛教,發願營造已初步開鑿的古陽洞——這是龍門石窟最早開鑿的洞窟。繼孝文帝之後,歷代皇室紛紛效法,北魏隋唐長達400多年的連續大規模營建開始,「皇窟」遂成規模。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也處於甘肅省境內,距天水市東南45公里處。這個石窟開鑿於十六國時期,麥積山石窟有兩大特色:一是其地勢險峻,在中國現存石窟中絕無僅有;二是其泥塑藝術出類拔萃。
麥積山石窟建在一座圓錐體、中間粗大、底部細小、狀似農家麥垛的麥積山上。其洞窟多開鑿在二三十米及至七八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這些棧道就已是很刺激、很有尋古之況味的事。麥積山的泥塑出類拔萃至何種程度呢?中國歷史學家範文瀾將其譽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說:「敦煌如果是一個歷代壁畫的大畫館,麥積山則是我國歷代的一大雕塑館。」這里保存了從北魏以來的數以千計的精美塑像,大的高達十五六米,小的僅二十多厘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的發展和演變過程。
在中國著名石窟中,以麥積山石窟周圍的風景最為秀麗。樹木繁盛,野花鮮艷,在山頂可見重疊嶂,雲霧飄繞,構成著名風景「麥積煙雨」。
⑸ 我國現存最大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系統反映了十六國至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在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綉、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
⑹ 被稱為我國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的石窟是哪一個
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東南25公里處的大泉河谷里,南北長約1600米。那鱗次櫛比、重重疊疊的洞窟猶如蜂巢嵌在刀削斧劈的斷岸上。窟前棧道蜿蜒曲折,樓閣巍峨兀立,鐵馬風鐸懸響,氣勢宏偉壯觀。
莫高窟創建於前秦元二年(公元366年),歷經十六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到元朝終止營造。在唐朝武則天時代建造的洞窟已達到一千餘龕。因之,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雖然經過千百年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仍保存洞窟492個,珍存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莫高窟現存洞窟492個,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石窟。莫高窟佛教寺院,高9層,寺前的楊樹是發現敦煌文書的僧侶載種的。現存500多個洞窗中保存有繪畫、彩塑492個,有禪窟、殿堂癌、塔廟筒、穹隆頂窟等形制,還有一些佛塔。
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在石窟中占據著主要位置。彩塑多為一佛二菩薩的三身組合還有阿難、迦葉、十大弟子及羅漢、天王、金剛、力士等。莫高窟現存彩塑2400餘身。其造型從北魏前期的粗壯而逐漸演變為後期的清瘦。隋唐以來,出現了七至九身彩塑的群像。
藝術風格又趨向雍容華麗。特別是唐以後的許多優秀作品--那輕倩柔媚的菩薩和剛勁勇猛的金剛、力士,充分體現了藝術家的嫻熟技巧和注入的真情實感。這些塑像與西壁、頂部的壁畫。地面上的蓮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天堂。
莫高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數量最大、內容最多、色彩最鮮的壁畫藝術!現存壁畫4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巨大的美術陳列館。當你置身於窟中,那神態逼真、含笑自如的菩薩;那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仙女;那姿態嫵媚、凌空翱翔的飛天;那五彩繽紛的鮮花紛紛揚揚;那不奏自鳴的樂器演奏著仙曲--彷彿把你帶進神仙天國,身心隨著飛天飄旋,好像整個洞窟都在晃動!壁畫內容豐富,可分為佛像畫、故事畫、經變畫、山水畫、動物畫、佛教史跡畫、神話題材畫、裝飾圖案畫等。從藝術上講,它顯示了各族藝術家非凡的創造才能和高度的藝術成就。
從歷史上講,它反映了我國歷代各民族、各階層的勞動生活、社會活動、科學技術、音樂舞蹈、民族風情、衣冠服飾等等。
內容之廣泛,形式之多樣,歷史之悠久,技藝之精湛,實乃舉世罕見。各個朝代不同的繪畫風格,構成了一部中國古代美術史。莫高窟開鑿於石質疏鬆的礫岩上,不易精雕細刻,所以出代藝術家以人工製作的木架為骨,外敷草泥,通過塑弓描相結合的手法,「泥塑」這種藝術千法描繪了人體的肌膚、表情、衣著服飾。泥塑的風格隨時間發展也有很大變化,初期造型相布置都更大程度受印度的影響,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薩的三身組合,造型較粗糙,並且人物也不太像中國人,而後期出現了"瘦骨清秀"的風格。隋代以後,頭大身小鼻樑低、耳朵大、人特肥胖;至唐代的體形飽滿,比例勻稱,這些都是和當時人們的審美觀相符合的。
並且這時的塑像也出現了佛兩旁的侍立者,每窟中有11身塑像的組合,這也反映丁印度佛教在我國已經和傳統文化相結合有了新的發展~
⑺ 四大石窟的特點分別是什麼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包括: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岡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四大石窟的特點分別如下:
1、莫高窟的特點
莫高窟藝術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
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穹隆頂窟佛教史跡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
三者結合,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7)哪個是石窟規模最大最豐富的文化擴展閱讀
1、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3、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4、麥積山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後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⑻ 中國四大石窟哪個最宏偉
雲岡石窟最宏偉。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包括: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岡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⑼ 中國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是什麼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始建於前秦時期,歷經了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最終有了現在的規模。敦煌莫高窟共有數百個洞窟,其中藏有總長達4.5萬平方米的壁畫、2415尊泥質彩塑、數萬件古代文物,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為了更好地研究敦煌莫高窟的藝術價值,還衍生出了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
敦煌莫高窟側面景
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處,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集結地。因此,敦煌莫高窟所珍藏的藝術珍品就成為了中外交流的歷史瑰寶。敦煌莫高窟集合了古建築、雕塑、壁畫之大成,是三者巧妙結合的藝術殿堂。
敦煌莫高窟前臨宕泉河,背西面東,南北長約1680米,高約50米。洞窟的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在這些洞穴中有著保存完好、形象逼真的、人物鮮活的敦煌壁畫。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在敦煌壁畫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飛天」,「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正是用來形容飛天的生動形象的。
作為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敦煌莫高窟中的雕塑也是久負盛名的。在莫高窟中,幾乎每個洞窟中都保存有塑像,大到33米高的坐像,小至十幾厘米的佛像。這些雕塑數量眾多,表現內容豐富,使敦煌莫高窟成為了一座大型的雕塑館。
敦煌莫高窟曾因其存在的歷史價值和意義,遭受過侵華列強的無恥掠奪,收藏於洞中的經卷文物被掠走無數。清末時期道士王圓籙發現「藏經洞」,之後多次將經書賤賣給列強侵略者,以換取銀元。今天我們再游莫高窟,雖惋惜於文物被掠,但仍然能夠看到很多令我們贊嘆的地方。莫高窟作為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顯然已經成為一部形象的網路全書。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