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甘肅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甘肅的文化遺產有:
1、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莫高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數量龐大、技藝精湛的壁畫藝術。
⑵ 甘肅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甘肅的文化遺產有
1、莫高窟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因山狀如堆積的麥垛而得名,位於天水東南約30公里。據記載,後秦時開窟造像,創建佛寺。在中國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2014年作為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⑶ 甘肅有哪些特色文化
臨夏古稱河州,地處甘肅省西南部,為古絲綢之路的南道重鎮。臨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民間藝術豐富多彩,臨夏磚雕更是極富特色的少數民族藝術品。長期以來,這種藝術形式形成了以回族為主體,又融合其他民族傳統的獨特風格,在西北地區頗負盛名。當地的寺院廟觀,館舍建築及民宅的山牆影壁,大門通道,屋脊欄桿等處,可以看到許多立意新穎,構圖飽滿,形象生動,雕工精湛的磚雕作品。
洮硯是我國四大名硯之一。自唐宋以來,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洮硯石料產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洮硯鄉,採掘異常艱難,有"德、才、品、貌"四絕,用之加工洮硯,得天獨厚。洮硯型制多樣,多依石而就,雕刻技巧吸收了玉雕、牙雕、磚雕、木雕等技法。隨著時代的發展,洮硯的造型也開始創新求變。
⑷ 甘肅的文化遺產是什麼
甘肅的文化遺產是:
1、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莫高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莫高窟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數量龐大、技藝精湛的壁畫藝術。
⑸ 甘肅的文化遺產是什麼蘇州的文化遺產是什麼
甘肅主要是敦煌莫高窟,蘇州主要是蘇州園林
⑹ 甘肅有哪些文化遺產。
敦煌莫高窟(甘肅,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nhuang
caves)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⑺ 新石器時代甘肅境內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甘肅境內蘊藏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有數百處,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從文化類型來看,主要包括齊家文化、火燒溝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和沙井文化。其中,以渭河流域和隴東高原文化分布最密、積層最深。
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遺址位於廣河縣齊家坪,距今4000餘年,它是原始社會與奴隸社會相交之際的文化遺存。其文化形態具有原始社會農牧文化與奴隸社會青銅文化兼容的特徵。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用青銅或紅銅製造的農業及生活用具,說明當時的冶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齊家文化對研究從無階級社會邁向階級社會的規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火燒溝文化
火燒溝文化,分布在甘肅河西走廊的山丹、酒泉、玉門一帶,其年代大致與夏同代。考古學家認為,墓葬中的出土文物及墓葬的形態已明顯地帶有奴隸制時代的痕跡。如陪葬銅器及各種替代貨幣的珠、蚌之類,都是當時殉葬制度的重要標志。值得一提的是,墓葬中已出現用人殉葬和以牲殉葬的習俗。此外,遺址中還出土20多個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古陶塤,上有1個吹孔,3個音孔。據吳月主編的《甘肅風物志》所載:那些陶塤可以演奏《在北京的金山上》樂曲的第一句。這種樂器是研究中國古代音階發展史的最可靠的珍貴依據。
辛店文化、寺窪文化、沙井文化
辛店文化、寺窪文化與沙井文化的年代,從其性質上講,屬於青銅器時代的文化。據考古學家分析,古羌文化屬於商、周青銅器文化中的寺窪文化和火燒溝文化。今天的洮河流域、山丹、酒泉等地區是古羌族主要分布地,它與西北的鬼方和夏族交錯而居,在文化上相互融合。這一歷史充分說明了中原商族文化與夏文化一脈相承,同處一個文化共同體中。
甘肅原始文化中,包括狩獵、農業、牧業、制陶等物質文化和巫術、圖騰、宗教以及喪葬習俗、婚姻習俗等精神文化,它們在我國原始文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意義,我們將在以後的各章中分別加以介紹。這里,我們應該指出的是,從甘肅原始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中可以看出,隴原大地特別是渭河流域,實為華夏原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甘肅原始文化遺存,從時間跨度上講,其歷史極其悠久;從地理空間上講,其范圍極其寬廣;從文化內涵上講,其底蘊極其深厚。甘肅原始文化遺存充分證明了生活在甘肅的先民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它不僅開創了甘肅民俗文化的先河,同時也為後世民俗文化的發展奠定了物質與精神的基礎。盡管歷史已進入到高科技時代,但在精神領域里依然殘留著不少原始遺風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