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山寨現象(文化)
第二題 也說「山寨」現象 最近經常聽到「山寨」一詞,什麼山寨手機、山寨明星等等,上網查查,原來「山寨」主要是指模仿的東西,它們一般價錢比較便宜,但質量保障相對較低。 「山寨」現象或文化,對不少人來講雖說還算是個新概念,可網路對它的關注與議論卻已經不少。贊揚者說「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創新、群眾智慧的烙印。」反對者則認為「山寨版中出現了很多偽劣產品,雖然價格便宜,但終究是一種不健康的現象!」更有人提醒「山寨現象對經濟、文化造成的沖擊不可迴避。」.......說的好,不過還應該從政府的角度出發
『貳』 如何看待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的瞬時崛起,一時之間令人震驚,且表示擔憂,視之為「來者不善」的洪水猛獸,於是將它標上「剽竊」、「劣質」、「冒牌」、「復制」等名號。也許主要原因有二:不經質量檢測,質量無法保證,售後服務很差,而當「山寨產品」大量流入市場,這是對消費者的一種傷害,這是其一;其二,「山寨產品」生產經營毫無規章可循,政府亦難以有效管理,且是對「品牌文化」的一大打擊。表面上看,這些擔憂似乎有理有據,比如國際品牌手機經過山寨式的高仿後僅售幾百塊錢,加上這些「山寨產品」功能齊全、樣式更新,以絕對優勢捕獲了普通消費者的芳心,因而「品牌產品」的市場受到嚴重擠壓,甚至可以用「已被完全摧毀」來形容。然而,這一「下場」並非「山寨產品」風暴所致,這與生產「品牌產品」的企業自身因素如管理、產品創新、銷售等環節也不無關聯。試想,在「山寨產品」未到來的「純凈時代」,品牌不也是如海水般起伏沉浮?首先必須承認,「山寨數碼相機」、「山寨mp3」等這些「山寨文化」最直接的傳達物品,已經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與喜愛,擁有不小的消費市場。在得到政府許可的合法經營下,或者在沒侵犯他人專利等權利的條件下,消費者願意買並喜愛某種產品也是一種自由,「山寨產品」更無罪可言。在此意義上,除了「山寨們」堅守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政府唯一要做的是,就是去有效地規范「山寨市場」,使之良性運營,如在質量監控、消費者知情權等等方面進行合理管理。再退一步講,「品牌產品」之所以抵不過「山寨產品」,說明在創新意識上、市場營銷上可能已落後,有待進一步改進。同時至少也說明「品牌產品」的市場佔有觀念須改變。除了滿足高端需求,大量普通老百姓的大眾口味也應當以一種人們樂於接受的方式去滿足,如此才能使自己在眼睜睜看著別人撿去一塊市場肥肉而不至於驚惶不已。在此,「山寨文化」可以說是一種「草根文化」,不必以一種高雅來定式衡量,而禁錮自我眼光的同時,更不許他人看清時勢。因此,如果仍以一種「剽竊」、「劣質」標簽來審視「山寨文化」,這真不如好好反思這些品牌企業自身生產、銷售的模式缺陷,或去領會「山寨工廠」的創新精神與進取意識。切不可因「山寨時代」的全面襲來而大驚小怪,並加以處處抵制。
『叄』 如何看待山寨文化和山寨產品
「山寨文化」的瞬時崛起,一時之間令人震驚,且表示擔憂,視之為「來者不善」的洪水猛獸,於是將它標上「剽竊」、「劣質」、「冒牌」、「復制」等名號。也許主要原因有二:不經質量檢測,質量無法保證,售後服務很差,而當「山寨產品」大量流入市場,這是對消費者的一種傷害,這是其一;其二,「山寨產品」生產經營毫無規章可循,政府亦難以有效管理,且是對「品牌文化」的一大打擊。表面上看,這些擔憂似乎有理有據,比如國際品牌手機經過山寨式的高仿後僅售幾百塊錢,加上這些「山寨產品」功能齊全、樣式更新,以絕對優勢捕獲了普通消費者的芳心,因而「品牌產品」的市場受到嚴重擠壓,甚至可以用「已被完全摧毀」來形容。然而,這一「下場」並非「山寨產品」風暴所致,這與生產「品牌產品」的企業自身因素如管理、產品創新、銷售等環節也不無關聯。試想,在「山寨產品」未到來的「純凈時代」,品牌不也是如海水般起伏沉浮?首先必須承認,「山寨數碼相機」、「山寨mp3」等這些「山寨文化」最直接的傳達物品,已經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與喜愛,擁有不小的消費市場。
在得到政府許可的合法經營下,或者在沒侵犯他人專利等權利的條件下,消費者願意買並喜愛某種產品也是一種自由,「山寨產品」更無罪可言。在此意義上,除了「山寨們」堅守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政府唯一要做的是,就是去有效地規范「山寨市場」,使之良性運營,如在質量監控、消費者知情權等等方面進行合理管理。再退一步講,「品牌產品」之所以抵不過「山寨產品」,說明在創新意識上、市場營銷上可能已落後,有待進一步改進。同時至少也說明「品牌產品」的市場佔有觀念須改變。除了滿足高端需求,大量普通老百姓的大眾口味也應當以一種人們樂於接受的方式去滿足,如此才能使自己在眼睜睜看著別人撿去一塊市場肥肉而不至於驚惶不已。在此,「山寨文化」可以說是一種「草根文化」,不必以一種高雅來定式衡量,而禁錮自我眼光的同時,更不許他人看清時勢。因此,如果仍以一種「剽竊」、「劣質」標簽來審視「山寨文化」,這真不如好好反思這些品牌企業自身生產、銷售的模式缺陷,或去領會「山寨工廠」的創新精神與進取意識。切不可因「山寨時代」的全面襲來而大驚小怪,並加以處處抵制。
『肆』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山寨文化
對於現代意義的「山寨文化現象」必須正確地理解它的發展背景和出現的時代意義。不能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只看反面,不去認識它的正面;不能憑主觀和感受對待它,而不從客觀和發展角度去分析它。在一個以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的培育市場的國家,合理規范、正面引導「山寨文化」,倡導借鑒、學習和改良意識和行為,就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財富,也會為科技進步打下扎實的科技基礎。「山寨文化」的出現和流行,實際上就是帶有一種思維的革命和意識的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講,對於條件相對落後的個體、群體和組織對其他個體、群體和組織中的主流產品、主流意識、主流現象的學習模仿、借鑒和改良,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和先進性。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和智慧。我們不能將社會存在的造假行為、盜版行為等侵權行為強加到「山寨文化」的范疇。「山寨文化」中的復制並非是完全意義上帶有盜版、造假等侵權行為的復制。「山寨文化」的復制是一個模仿、借鑒、學習和改良的過程,無論從產品名稱、產品內容或者技術的內涵和范疇以及表現出的式樣都已經煥然一新,盡管會有相似性,但像並非是也。已經並非是原來意義上的產品了。「相似」並非「就是」,這也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從法律上對「山寨現象」進行法律制裁的原因。 對待「山寨文化現象」問題,如果我們站在中國,站在當今的中國,站在市場經濟發展期的中國,辯證地看待「山寨現象」則會發現它的存在有一些時代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一是「山寨產品」對產品壟斷帶有監督職能。模仿、借鑒、改良和創新而生產出低廉的價位、完備的功能的產品,有效地監督和促進了名牌主流產品的霸主壟斷地位,促使其產品的透明化和銷售價格的回落,形成了市場產品的競爭氛圍。二是「山寨產品」促使社會主流產品的技術革新。「山寨產品」低廉的價位、完備的功能,甚至其技術的革命性,給一些名牌主流產品企業以壓力感,迫使他們進行技術革命和產品的更新換代,有效地促使了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三是「山寨現象」搞活了流通。山寨現象來自民間,最能體現出民間的對產品的訴求,所以備受民間草根群體的喜愛,促進了社會的消費,搞活了流通市場。四是「山寨文化理念」帶來了思維意識的革命。艾君過去曾經多次撰文講過,看一個民族的是否進步主要看這個民族的思維和意識,以及這個民族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價值觀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能時俱進具有前瞻性。觀一個民族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這個民族是否有包容品質和對事物認識的前瞻意識,是否能迅速接納、借鑒世界上具有科學價值的先進文化和思維理念。談改造一個落後的國家,實際上就要改造這個社會和民族桎梏其進步和發展的固有的傳統思維意識、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以及其膚淺錯位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洞察問題的理念。山寨文化理念,帶給我們的是調查研究、攻關創新和學習借鑒,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對當今發展中的中國尤為重要,可以喚醒沉睡的思維,對一些傳統觀念是一種挑戰。五是「山寨文化」發展促進了自主就業,帶動了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在急劇增長,社會就業壓力很大,提倡走「山寨」發展之路,自立「門戶」自主發展創業不失為解決科技人才就業的良策,政府應該給以制定相關政策予以提倡和扶持。讓更多的「山寨產品」在自我發展中積累經驗不僅滿足國內普通百姓需要而且走出國門、走入貧窮國家的市場。同時,也讓社會上涌現出更多的「科技山寨」,成為青年科技人才的聚集大本營。 「山寨文化」這種誕生在市場經濟發展期的文化現象,誰也無法真正看透對我國未來社會和經濟、科技的發展到底會起到何種強勢的力量。因而,對待它的態度,不能靠立法壓抑,而應該辯證分析包容觀望。只要有進步意義的文化自然會滋生而壯大起來,對於腐朽的違背道義的文化也自然會自生自滅,這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總而言之,在對待「山寨現象」問題上,要在深入研究它的理念和背景的情況下,肯定它的價值、包容它的存在、規范一些行為和社會道德,讓其在發揮民間智慧和創造力,促使我國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市場流通和消費方面發揮作用,成為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積聚民間智慧的一股力量.
『伍』 如何看待山寨現象
2008年中國的流行語,「山寨」一詞無疑占據了一個重要位置。從最初的網路用語演變為一種社會文化,「山寨文化」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席捲全國。「山寨版劉翔」、「山寨版周傑倫」、「山寨」電腦、打火機,「山寨版春晚」、「山寨版百家講壇」,好像誰不懂「山寨」誰就不時尚,誰就落了伍。更甚者,「山寨文化」竟進入了高校校園,「山寨」論文勢頭正猛。 在「山寨文化」出世之前,提起「山寨」,人們就會想起水泊梁山,實際上,「山寨廠」在廣東方言里最早指粵港一帶的非正規、小作坊式的工廠。但真正讓「山寨」走紅的卻是來自於深圳等地的「山寨手機」。
從目前看,「山寨」產品至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具體的商品,比如手機等;另一種是文化和精神產品,比如百家講壇、春晚等。這二者不可同日而語。當然,還有一種分法:以營利為目的和不以營利為目的。比如,有的人搞「山寨版百家講壇」、「山寨版功夫熊貓」,並在網上傳播,製作者純粹就是為了好玩兒,或者滿足一下自己的表現欲、表演欲。
「山寨」產品為何暢銷?就拿手機來說吧,很多人受經濟條件所限,買不起名牌手機,但是自己又對名牌有心理需求,那麼,「NCKIA」、「SAMSING」就很適合他們。看上去和名牌手機差不多,性能可能差別也不是很大,但是價錢便宜很多,「性價比」很高。也正是因為看到這樣的社會需求存在,一些人才打起仿冒品牌的主意。
「山寨」商品明顯是有違法律的,只是因為很多人的商標意識、知識產權意識不是很強,相關的法規不是很完善,有關部門執法力度也不夠,這些都給了一些人打擦邊球的機會。
至於「山寨文化」,情況就比較復雜了,其中既有自娛自樂型的,也有商業型的。比如「山寨版春晚」、「山寨版百家講壇」等,如果不違反法律,不違背社會公德,而且也不以營利為目的,我們只能允許它們存在,說實話,也很難禁止。
但是,「山寨文化」畢竟是一種以模仿為核心內涵的現象,既然是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侵犯,只不過換了一個說法,換了一種表現形式。比如,以前在圖書市場上出現的「全庸著」、「古龍新著」,放在今天不也可以叫「山寨版」嗎?難道因為換了種名稱,就可以說他們不是在利用原作者的名氣吸引眼球,就不是在打擦邊球了嗎?只是因為目前相關的法規還不夠完善,對有些責任還比較難追究。比如,一些商家請個長得很像某明星的人拍廣告,還模仿其動作,這種「山寨」明星廣告,目前就難追究商家的責任。但在一些國家,一些明星名人的動作、簽名都是受法律保護的,對注冊商標、廣告的保護也非常完整。
如何理解山寨現象?
觀點一:「山寨」——對侵權行為的包庇
「山寨」商品應該說是違反法律的。只是很多人的商標意識、版權意識不強,相關的法規不完善,相關部門執法力度不夠,才給了這些人打擦邊球的機會。
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剛剛步入正軌,剛剛實現了與國際的對接,便迎來了「山寨文化」的侵擾。這些「山寨」產品涉嫌盜版、侵權,遊走於法律邊緣,而「山寨文化」恰恰是為「山寨貨」提供了寬容,實施了包庇。由此看來,「山寨文化」是可恥的,「山寨文化」讓中國蒙羞……
觀點二:「山寨文化」是對主流文化的扼制
「山寨」的實質就是仿冒,只不過換一個說法,換了一種表現形式。「山寨文化」是低俗的文化,是扼制創新的文化,強調的是投機取巧,鑽成本低、風險小的空子。每個人都有惰性,都願意走捷徑。如果社會成了「山寨文化」生長的土壤,那麼創新文化就很難生長。
觀點三:「山寨是一種生活態度」、「山寨是追求個性的體現」
「山寨」是對主流文化的一種嘲諷。一些文化界學者也認為,「山寨」給草根階層提供了一種表達訴求和自我展現的渠道,主流文化大可不必對它們喊打喊殺。 「山寨」文化讓草根階層有了創新的機會,讓非主流有了表達思想的可能;「山寨」名人、「山寨」名勝和「山寨」產品,讓草根階層實現了原本高不可攀的願望,滿足其需求。毫無疑問,「山寨」現象在時下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觀點四:「山寨」精神也應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山寨」固然有「三國氣」、「水滸氣」對於權威、秩序、體制、制度的沖撞,卻也有蘊含其中的對於平等、自由、自主的嚮往和追求。所以,僅僅責怪「草根」社會的「遊民」情結是不夠的,也是不公正的。它或許不夠現代,不夠文明,卻是這些無權無勢之人必然要選擇的方式。
觀點五:「山寨」泛濫是個危險的信號
「山寨」正在迅速演化為一個泛文化概念,所謂無處不山寨。它的內涵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其危險的另一面正在浮現出來,譬如山寨葯品的出現,就是個明顯的信號,應該引起整個社會的警覺。
『陸』 山寨的存在是否合法對於山寨文化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山寨的存在其實是合法的,雖然山寨的產品和原產品很類似,但是也有一些微小差異,可以說是遊走在政策的邊緣。
山寨文化是民間創新力量的表現。山寨影視,特別是山寨新聞聯播、山寨明星等,是「山民」利用名牌欄目的名氣和名人的良好社會形象,藉以表達自己對社會種種不良現象特別是官場腐敗的痛恨,從而表達出自己對公序良俗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期間,充滿了調侃式的極具幽默感的方式、語言和感情,反映了民眾通過平和的方式和手段,表達渴望變革方的善良情懷。這無論在山寨產品創造和利益訴求的表達方面,都是一種創新,是民間和諧文化的創新。
(6)如何看待山寨文化擴展閱讀:
山寨文化的現象本質
其實,山寨產品的出現有其合理性,譬如低廉的價位、表面上完備的功能、與大廠家相差不多的服務水平等。它們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這種競爭促使一些大廠商不得不降低產品成本和產品價格。
山寨文化的概念如今已經形成,它巧妙地在社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們的獵奇、從眾等心態,形成一股備受關注的態勢,但它畢竟是一種以仿效為載體的新興文化,能否經得住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考驗還很難說。
例如,當年帶有山寨文化性質的娛樂節目《超級模仿秀》也只是「存活」了短短幾年。山寨文化如果不能突破法律法規、創新、惡搞等方面的局限,是很難有大作為的。
『柒』 怎樣看待「山寨文化」
兩方意見
山寨文化是對壟斷行業暴利的反抗
山寨文化是對相關行業特別是壟斷行業暴利行為的反抗。人所共知,幾乎所有新興行業,特別是高科技行業和壟斷行業,暴利思維已經積久成習。民眾在一時無法從根本上從體制上改變暴利現狀的情況下,採用「山寨」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何嘗不是對行業暴利的反抗!這種反抗,持續日久之後,自然會成為暴利 行業暴利行為的匡正力量。 「山寨風」的親民路徑 撇開山寨機存在的種種問題不說,大眾推崇「山寨」,絕對是有社會心理基礎的。網民們說,在發達國家,每一個產品的誕生都是面對普通百姓的,而我們國家不是,它總是要經過富商大款、機關要員等階層後才能流傳到普通老百姓手中。「山寨風」打破了這條產品消費鏈條,在誇大社會階層消費能力的同時,直接把貌似高端的產品送到了普通百姓手中。
山寨文化就是盜版文化強盜文化
山寨加上後綴文化之後,「山寨幫」就有了說話的底氣,理直氣壯起來。它盜取他人的知識產權,經過組裝、拼湊、換版、貼牌,儼然正版充斥市場,成為消費者的新寵。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後,盜版之風、侵權之風就更加堂而皇之。山寨文化是劣幣驅逐良幣,市場經濟的自由也就像被貼牌一樣,變得一文不值了。
『捌』 人們對山寨文化的看法有好也有壞,如何去看待山寨
兩方意見 山寨文化是對壟斷行業暴利的反抗 山寨文化是對相關行業特別是壟斷行業暴利行為的反抗。人所共知,幾乎所有新興行業,特別是高科技行業和壟斷行業,暴利思維已經積久成習。民眾在一時無法從根本上從體制上改變暴利現狀的情況下,採用「山寨」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何嘗不是對行業暴利的反抗!這種反抗,持續日久之後,自然會成為暴利 行業暴利行為的匡正力量。 「山寨風」的親民路徑 撇開山寨機存在的種種問題不說,大眾推崇「山寨」,絕對是有社會心理基礎的。網民們說,在發達國家,每一個產品的誕生都是面對普通百姓的,而我們國家不是,它總是要經過富商大款、機關要員等階層後才能流傳到普通老百姓手中。「山寨風」打破了這條產品消費鏈條,在誇大社會階層消費能力的同時,直接把貌似高端的產品送到了普通百姓手中。 山寨文化就是盜版文化強盜文化 山寨加上後綴文化之後,「山寨幫」就有了說話的底氣,理直氣壯起來。它盜取他人的知識產權,經過組裝、拼湊、換版、貼牌,儼然正版充斥市場,成為消費者的新寵。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後,盜版之風、侵權之風就更加堂而皇之。山寨文化是劣幣驅逐良幣,市場經濟的自由也就像被貼牌一樣,變得一文不值了。
『玖』 請問如何看待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有利於促進社會進步。盡管它也有明顯的不足和問題,但相對於其正面價值而言,山寨文化的存在,對我們目前這個社會是利大於弊。(PS:山寨產品並不是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是民間創新力量的表現。山寨影視,特別是山寨新聞聯播、山寨明星等,是「山民」利用名牌欄目的名氣和名人的良好社會形象,藉以表達自己對社會種種不良現象特別是官場腐敗的痛恨,從而表達出自己對公序良俗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期間,充滿了調侃式的極具幽默感的方式、語言和感情,反映了民眾通過平和的方式和手段,表達渴望變革方的善良情懷。這無論在山寨產品創造和利益訴求的表達方面,都是一種創新,是民間和諧文化的創新。
(山寨文化是一種亞文化,叫副文化,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但不必表現為反文化。反倒是主流文化的補充形式。對這種文化不必大驚小怪。但是,作為山寨文化要有一個原則,要有一個界限,不要把這種副文化形態當文化形態。)
山寨文化現象
「山寨」一詞,出自粵語,原指那些沒有牌照、難入正規渠道的小廠家、小作坊。隨著「山寨手機」大規模地「攻城略地」,「山寨」這個有些江湖氣的詞彙也漸漸被人們所熟知。不過,如今提到「山寨」一詞,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山寨手機」了:「山寨數碼相機」、「山寨電影」、「山寨T恤」就連春晚也出現了山寨版,甚至「山寨明星」紛紛出爐,甚至衍生出了「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一路被哄炒起來,且不斷地蔓延其在生活中的落腳領域,令人不能小覷。如今的「山寨」,已儼然發展為市場經濟現實下一支野蠻生長的文化異軍。
對於這種現象眾說紛紜,好壞各抒己見.
"山寨"是一種經濟現象
其實、山寨文化在現實生活中早已存在。說白拉就是冒牌、仿製、東拼西湊。在現實生活中,免不了此類事情的發生,假如一篇文章東拼西湊的現象太多啦。手機、碼相機等....
對於這種現象能維持到現在,是社會不得不承認滴現實,而且生活中比比皆是。現在有很多很有才滴人,把什麼都稱作是文化。山寨文化就一路被哄炒被起來啦。
我覺得不咋樣,但現實總歸是現實。
對新事務的包容程度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體現,很欣慰地在CCTV《我的今日之最》和《新聞聯播》看到了對「山寨」現象的中性解讀。雖然不太認同「非主流」,但也及其不希望社會像看待「非主流」那樣看待「山寨」現象如何淪落至時髦。網路對「非主流」有句解釋很經典:原本有活力的事務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歷史創造力,不能與時俱進的發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漸淪落到一種時尚了。
「山寨」在中國早已有之,不僅僅局限於手機。那英剛剛出道時以「蘇丙」的名字發行翻唱蘇芮歌曲的專輯;蘇-27國產化的產品叫殲-11;WPS之於OFFICE;華為之於思科;還有我們的和諧鐵路等等,若不離開手機,早期的國產機走的都是一種類似山寨的路線,只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成功地迴避或者解決的法律的約束,發展的都還不錯。「山寨」的形式早有,只不過在一個娛樂的年代,被人們嬉謔地加了個名字,似乎搖身一變成為一種文化,是文化就容易招致批評。
我覺得「山寨」更是一種經濟現象,恰恰說明了競爭多元性的合理性。當某種技術壁壘隨著時間以及技術普及被突破後,壟斷便千瘡百孔不攻自破,價格自然回歸合理,這種合理催生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大多數購買者其實知道山寨的東西不如正品東西質量可靠,價格優勢極大提升了其性價比,吸引了受眾,甚至不僅具有正品類似的外形,還有更多的附加功能,有時更會和時尚這些詞彙聯系起來,它的受眾也並不局限於中低收入「草根」人群。但是,任何事物不會永遠保持現狀,「山寨」的兩個極端是滅亡和發展。如果一味只追求利益,這個領域將來必定魚龍混雜,演變成盜版、水貨、翻新機等等卑劣手段,直至自取滅亡;在時下這樣一個經濟下滑的契機下,主流的大經濟實體都承受著不小壓力,山寨如果能保持不觸及法律底線,適當的政策引導,突出其創新、學習、DIY的因素,將早期「來路不明」的資金投入到光明的領域,取自身之發展,謀自主之品牌,或許能洗凈身上的污點,締造一個成功的企業。
暴雪和EA創始之初,游戲還並不風行如今天,兩位斯坦福和哈佛的畢業生也只是在為早期的操作系統和任天堂游戲機設計今天看來簡單可笑的游戲,那時的蘋果也不過只有50個員工,然而今天,10個斯坦福學生也不敢輕言締造這樣的IT傳奇。今天,芬蘭諾基亞佔領著全球4成的個人通訊產品市場份額,它發布的新產品好似服裝發布會一樣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價格自然也不菲,打破這樣的壟斷堅冰,常規的手段顯然難以奏效。恰恰,「山寨」思路創造了一種合理合法的「學習」「臨摹」的迂迴突破的思路。
對於「山寨」現象,筆者以為:雖然在目前的社會認識上存在很大分歧,但從市場角度看,其生存卻並不缺乏足夠的土壤。看看山寨版的手機你就知道是什麼原因了。在如今這個處處講究上品牌上檔次的時代,買一部拿得出手的手機起碼論千數,兜里沒有幾張大票那是不敢輕舉妄動的。大款畢竟是少數,眾多趕時髦的每月才掙一兩千塊錢的年輕人就不得不權衡一下自己的經濟實力了。既想追潮流,又必須少花錢,「山寨」版產品自然成為他們的消費選擇,功能、外觀,那粗看上去是相當的虎氣,滿足一下虛榮心是綽綽有餘了。其實不光是年輕人,眼下一般工薪階層也已經慢慢成為了山寨產品的支持者,可以說,「山寨」現象更多的代表了「草根」的消費需求。
「山寨」之所以迅猛發展,正是因為它為廣大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需求亟待找到一個與之對應的市場。這些年來,一方面是我們的城市不斷改造翻新,商場也一個比一個高檔,在購物環境明顯改善的同時,商品價格也自然而然的水漲船高。另一方面,作為社會大群體的「草根」階層在努力適應了一段時間新生活後還是嫌自己追趕時代的潮流太慢。一面是外界的高消費門檻,一面是真實的生活。「山寨」產品看來也是「身不由己」啊!
『拾』 如何看待山寨文化現象
「山寨」的出現引起了知識產權被侵犯,容易引起版權問題,由於產權和專利不被保護,從而削減了文化創作的激情。扼殺了文化創新精神。如果縱容這種盜版行為大量滋生,產權和專利無法經由自主開發獲得,則中國文化的原創精神將無法建構,而中國製造業的創新機能也將長期萎縮。這顯然是一種惡性循環。消費市場支撐著以盜版為核心的低成本工業,由此製造了廉價的貿易狂歡,但由於企業沒有自主創新能力,它的盈利模式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必定會走向自我傾覆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