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非遺文化有哪些手工藝

非遺文化有哪些手工藝

發布時間:2022-07-03 11:35:05

『壹』 中國52個非遺手藝分別是

中國52個非遺手藝有:皮影戲、剪紙、古琴、二十四節氣等。

皮影戲(Shadow Puppets),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表演形式: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有時用方言),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天水等地農村,這種拙樸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貳』 非遺文化有哪些種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分為兩類:

(一)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等;

(二)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兼具空間性和時間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包括:

(一)口頭傳統,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表演藝術;

(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

(四)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

(五)傳統手工藝技能;

(六)傳統美術、書法。

(2)非遺文化有哪些手工藝擴展閱讀: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簡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構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成立於2013年11月6日,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

自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就被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因而,非遺協會的成立不僅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當代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叄』 小學生非遺手工有哪些

團扇、布貼畫、蠟染、皮影戲、木偶、剪紙、年畫、刺綉。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對,合稱「文化遺產」。

布貼畫介紹

布貼畫原名宮廷補綉,布貼畫是刺綉的一種形式。它利用做衣被剩下的邊角碎料,在底布上拼成各成圖案,再用針線沿著圖案紋樣的邊鎖綉,將其固定,並進行細部的加工而成。

布貼畫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貼補工藝,歷史久遠,廣泛流傳於民間,其色彩豐富鮮艷,剪貼的邊線明朗整潔,富有木刻版畫的刀木特點,是我國民間常見的手工藝術。

『肆』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2、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3、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5、傳統體育和游藝;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葯、民俗這幾大類。

民間文學:苗族古歌、布洛陀、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刻道、白蛇傳傳說、梁祝傳說、孟姜女傳說、董永傳說、西施傳說、濟公傳說、滿族說部、河西寶卷、耿村民間故事、伍家溝民間故事、下堡坪民間故事、走馬鎮民間故事、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等。

傳統音樂:蒙古族呼麥、河曲民歌、左權開花調、蒙古族長調歌、巢湖民歌等。

傳統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陘拉花、龍舞、獅舞等。

傳統戲劇:崑曲、潮劇、弋陽腔、青陽腔、高腔、河北梆子等。

傳技藝: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首彩陶燒制技藝、石灣陶塑技藝、黎族原始制陶技藝、慢輪制陶技藝、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等。

曲藝:蘇州評彈、揚州評話、福州評話、山東大鼓、山東琴書、河南墜子、紹興蓮花落等。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吳橋雜技、聊城雜技、天橋中幡、維吾爾族達瓦孜、抖空竹、寧德霍童線獅、線獅等。

傳統美術:楊柳青木版年畫、武強木版年畫、漳州木版年畫、桃花木版年畫、高密撲灰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等。

傳統醫葯: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中醫診法、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針灸、中醫養生、藏醫葯等。

民俗: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

『伍』 非遺文化有哪些手工藝

1、團扇

團扇也叫宮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精巧雅緻具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

團扇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最早出現在商代,盛行於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宋代以後又與摺扇並駕齊驅,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

『陸』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間工藝有哪些

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遺產與物質遺產同樣寶貴,都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組成元素,是前人創造並留存下來的文化財富。它不僅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成就的標志,也是反映今天文明的標志。

2009年9月30日,中國剪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四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現在,剪紙已不僅僅是母女、婆媳關繫上傳承的女紅,也不再只是一門“手藝”,而是真正意義上能夠代表中國人技藝、才情的現代“藝術”。

民間文化與精英文化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自發產生的,是情感化的載體,它表達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期許。然而,一直以來,與廣大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間文化部分,卻鮮受關注。值此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希望民間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揚,同時,向民間文化的創作者、傳承者、保護人致敬!

『柒』 非遺項目有哪些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 、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南匯鑼鼓書、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兒」;

納西古樂、唐三彩、紫砂壺、木版年畫、川江號子、古琴、皮影戲、剪紙藝術、儺戲和儺戲面具、楊柳青年畫、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崑曲。

一、緙絲簡介:

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說書或南詞,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是一門古老、優美的傳統說唱藝術。 評話通常一人登台開講,內容多為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和叱吒風雲的俠義豪傑。

彈詞一般兩人說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彈自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

『捌』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有崑曲、古琴藝術、端午節、中國篆刻、中國書法、中國剪紙。

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對,合稱「文化遺產」。

2020年12月,隨著「太極拳」和「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的申遺成功,中國已有42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位居世界第一。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眾提供持續的認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

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玖』 非遺文化都有哪些手工藝

1、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中國蠶桑絲織包括:杭羅、綾絹、絲綿、蜀錦、宋錦等織造技藝及軋蠶花、掃蠶花地等絲綢生產習俗。中國勞動人民是首先發明並大規模生產使用絲綢的民族,其製作的絲綢製品更是開啟了公元前二世紀與公元前一世紀之間世界上的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

2009年9月30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稱,其歷史可追溯至417年(東晉義熙十三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

如今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來替代。

3、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地方民間傳統制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紫砂陶製作技藝以特產於宜興的一種具有特殊團粒結構和雙重氣孔結構的紫砂泥料為原料,採用百種以上的自製工具,經過打泥片、拍打身筒、鑲接身筒或鑲接與雕塑結合等步驟最終完成陶製品

4、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安徽省界首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界首彩陶燒制技藝源於唐代,是淮北手工藝的精華。1999年,淮北柳孜運河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界首三彩陶片,成為當時全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5、燒藍

我國傳統的首飾工藝之一。這種工藝興盛於清代。銀藍工藝主要應用在銀飾件上,是金屬制胎工藝與點藍施色工藝相結合的一門藝術。因其工藝的特殊性——只能燒制在銀器表面的「藍」,故而又得名「燒銀藍」。

『拾』 非遺包含哪些啊,是類似於崑曲、皮影這些嗎

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口頭傳統和表述; 2.表演藝術; 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淀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閱讀全文

與非遺文化有哪些手工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