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四大道教名山是什麼,分別在那裡啊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安徽齊雲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
1、神秘空靈——武當山,道教聖地,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市道教四大名山境內,方圓400公里,屬大巴山東段。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有元、明建築群等風景勝跡,居於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截至2013年,武當山有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全山保存各類文物5035件。
2、碧水丹崖——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貴溪市境內。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其中天門山最高,海拔1300米。龍虎山是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幽然仙境——青城山,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聖地,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青城山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2007年)。青城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在四川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九寨之奇齊名。素有「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之說。
4、白岳仙關——齊雲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名山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聖地,古稱白岳、雲岳。
位於徽州(一府六縣,府治歙縣,包括今黃山市大部,宣城市績溪縣,江西婺源縣)休寧縣城西約15公里處。海拔585 米,方圓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齊雲岩得名,以幽深奇險著稱。境內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二十四澗及其他許多洞泉飛瀑,與黃山、九華山合稱"皖南三秀",素有"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譽。間以幽洞、曲澗、碧池、青泉,匯成勝境。
(1)道家文化位於哪個省份擴展閱讀: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
1、五台山,佛教聖地之一,文殊師利菩薩道場。 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五台縣境內,方圓三千餘平方公里,海拔三千餘米,由五座山峰環抱合成,五峰高就,峰頂平坦寬闊,其狀如石壘之台,是故,稱 「五台山」!
漢唐以來,五台山設佛寺弘法,以宗教利生,一直是世界與中國的多元佛教文化中心之一,此後歷朝發展,歷代興建,經過精心裝修,鼎盛時期寺院達300餘座,規模之大,可稱「諸宗翹楚,一教首班」!截止公元2014,五台山上大部分寺院都已合並擴建,現今余台內寺廟39座,台外寺廟8座。
五台山又是國家級重點,世界知名的風景名勝旅遊區之一。各所寺院經過不斷修整更新,愈加顯得富麗堂皇,雄偉庄嚴,盡呈佛教:「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大家者、世界文化之主要流派」的崇高地位!宗教文化遺產極為豐富,是著稱世界的「文化大戶」。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禪寺有 :顯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龍虎寺。
2、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浙江舟山群島,觀音菩薩道場,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跡的小島,在我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普陀山位於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約12.5平方公里。
普陀山的名稱,出自佛教《華嚴經》等六十八卷,全稱為:「補坦洛迦」、「普陀洛迦」,是梵語的譯音,意為「美麗的小白花」,由於中國歷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所以自元朝以來,慣稱此山為「南海普陀」。普陀山又有「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譽。
3、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4、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距池州市青陽縣20公里、距長江南岸貴池區約60公里,方圓 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4.4米,為黃山支脈. 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⑵ 素有北雲丘南武當之說的道教名山為什麼會被遺忘
說起“雲丘山”,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里,甚至都不知道在哪個省份。雲丘山,坐落在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境內,也許是因為它地處偏遠的緣故,雲丘山的知名度很低,但它卻是一座風光秀麗的道教名山、華夏鄉土文化的地理標志及中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⑶ 被稱為運城「東華山」的景區,是山西的哪座道教聖地
五老峰原名五老山,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市區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脈,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也是我國北方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之一。《七鑒道書》稱之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 是道教文化名山,它與晉北佛教聖地五台山南北對峙, 齊名天下,與西嶽華山遙遙相對,歷史上素有“東華山”之稱譽。
五老峰是一處絕佳的自然風光旅遊區和體育健身場所,主峰玉柱峰海拔1809.3米。五老峰山勢逶迤,風光旖旎,它融合了自然景觀的優美和人文景觀的氣質神韻,兼容了北方的雄渾蒼莽和南方的秀麗險峻。
景區一年四季景色各異,風景秀麗宜人。春天的五老峰綠草如茵,山花爛漫;夏日裡濃綠如蓋,蝶飛鳥鳴,是一處絕佳的避暑勝地;秋季滿山紅葉,層林盡染;隆冬時節,則是一派如詩如畫的北國風光。
天晴時,可領略這里挺拔俊秀的神韻;陰雨天,可體會她那雲飛霧繞的神奇朦朧之態。清朝詩人王含光曾在此留下“虞鄉城南五老峰,一峰一朵玉芙蓉”的詩句。
奇特的喀斯特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松濤、雲海、流泉、飛瀑、奇峰、怪石……山中有9泉、12洞、36峰,盛時曾有64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遊人到此,恰似進入神奇的畫卷之中。
⑷ 道教在我國的主要分布在哪裡
有好多,不過道教有四大名山。(一)鶴鳴山 張道陵(34--156),東漢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曾任江州(今重慶市)縣令,後棄官與弟子前往鶴鳴山(在今四川省劍閣縣郊)修道,於順帝永和六年(141)創立道教,又稱五斗米道(入道者須交五斗米),道徒尊他為天師。 鶴鳴山又名東山。現在山上還留有道教造像數十尊,露天僅有一尊圓雕立體像,其餘皆刻於龕內,其中,唐代大中十一年(857)所造天尊像,身穿寬領大袖道袍,足著道靴,是道教造像的代表作。石壁間還有唐代詩人李商隱《劍州重陽亭並序》碑刻及書法家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石刻,皆為珍品。 (二)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漁塘鄉境內,由酷似龍虎的二山組成,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區,原名雲綿山。相傳因第一代天師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見,故改名龍虎山。張道陵第四代傳人——張盛,由鶴鳴山轉到這里,至民國末年已承襲63代,歷經1900年,為道教"第三十二福地"和張天師子孫世居之地。貴溪縣上清鎮東面的上清宮,是歷代天師祀奉太上老君和朝會之處,也是我國最古老、最大的道宮之一。現存福地門、鍾樓、玉門殿、東隱院、九曲巷、下馬亭及明代石刻等古跡。上清宮附近的天師府,佔地400公頃,房屋100餘間,是歷代天師的住處,也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之一,是現今保存較完好的封建時代大府第之一。 (三)武當山 位於湖北省西部丹江口市境內,方圓400公里,東鄰襄樊市,西接十堰市,背靠神農架林區,面臨丹江口水庫,是國家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澗、十一洞、十石、十池、九泉、九井、三潭、九台以及元、明建築群等風景勝跡,居於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北宋書畫家米芾曾贊武當為「天下第一山」。這里既是道教名山之一,又是武當拳的發源地。天柱峰頂端有建於1416年的金殿,是武當山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築群,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銅建築群。重80餘噸,英姿魁偉。還有銅鑄金童、玉女及水火二將侍立兩側,十分壯觀。 (四)齊雲山 齊雲山又名白岳、雲岳,距安徽省屯溪市33公里,在休寧縣城西15公里處,海拔1000餘米,面積60多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齊雲岩得名,以幽深奇險著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二十四澗及其他許多洞泉飛瀑,與黃山、九華山合稱「皖南三秀」,素有「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譽。早在唐代建寺、宋代寶慶二年(1226)建佑聖真武祠,成為道教中心。
⑸ 我國道家幾大聖地
道家文化聖地青島嶗山神清宮
道家聖地縉雲山白雲觀
道家的聖地渦陽:老子故里是道家文化的發源地,道教之祖庭,是海內外道家文化研究者的嚮往之所,更是數千萬道教信徒心目中的聖地。
道家聖地一青羊宮
⑹ 道家起源於哪裡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神道;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想爾注》。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因為道家哲學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值得注意的是:道教與道家是決然不同的兩碼事。道家所講的道學不是宗教,也不主張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被後世的張道陵等人奉為「經書」,並不是「太上老君」為佈道而寫的經書。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志。近年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興趣,也使得道教獲得更多關注。道教教義中雖有道學成分,但遠遠不足以代表道學精神,遠遠不足以傳達老莊思想,二者萬萬不可混同。
儒鴻書院的跨文化交際管理師培訓課程包括國學技藝課程(古箏,圍棋,書法,國畫,茶藝茶道),國學通論課程以及跨文化交際培訓課程。
⑺ 道家發源地在哪裡
道家文化有四位里程碑式的文化巨人,伏羲、黃帝、老子、莊子,對道家文化貢獻最大的有兩位,伏羲和老子。伏羲是道家文化的奠基人,他發明了先天八卦。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教鼻祖,他寫了被稱為「萬經之王」的五千言《道德經》。周口是伏羲建都之地,史稱「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在鹿邑,所以從伏羲到老子以先天八卦和《道德經》為標志的一脈相承的道家文化的發源地無可爭議就在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