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貴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貴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3 17:57:26

⑴ 貴州春節習俗有哪些

1、熏臘肉:臘肉是貴州的特色美食,殺完年豬後便將鮮肉粘上鹽放進腌缸,腌制幾天後取出來,然後搭好架子,用柴火煙熏火燎。一段時間後,肉就會變得色澤油黃透亮、香味撲鼻。

⑵ 貴州民族文化的特色是什麼

第一部分
特色旅遊
一、特色旅遊景區
1、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
2、經典紅色旅遊景區、景點;
3、國家級、省級、市級自然保護區;
4、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國家級、省級,珍稀動植物森林公園;
6、歷史古鎮;
7、民族文化旅遊村寨;
8、國家級地質公園;
9、修閑度假溫泉;
10、定期舉辦的社會旅遊文化節慶;
11、山澗河道漂流。
二、特色旅遊商品
1、蠟染、刺綉、銀器、雕刻、編織、裝飾品、奇石,能工巧匠等民族民間工藝品;
2、天麻、杜仲、靈芝、石斛、吳茱萸等名貴葯材;
3、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特色食品。
第二部分
特色文化
1、民族歌舞;
2、民族服飾;
3、民族民間文學文字;
4、貴州花燈;
5、地戲儺戲黔劇;
6、雜技、絕技、絕活等絕技絕活;
7、文物古跡;
8、少數民族風俗節日。
第三部分
特色飲食
1.
特色風味小吃;
2.
特色火鍋;
3.
特色菜餚;
4.
特色副食品;
5.
特色條味品;
6.
特色肉製品。
第四部分
特色農產品
1.
特色糧油產品;
2.
特色蔬菜產品;
3.
特色水果產品;
4.
特色花卉產品;
5.
特色畜牧獸禽產品;
6.
特色經濟林木產品。
第五部分
特色工業品
1.
特色礦產品及金屬製品;
2.
水泥、大理石、地板、門窗、管材、塗料、建築輔料工具等建材;
3.
化肥、橡膠、有機化工、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等化工產品;
4.
高新科技工業產品。

⑶ 貴陽風俗習慣

貴陽是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各地民族節日內容豐富,各具特色。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場」等民族節日,為少數民族青年男女尋找意中人提供了極佳的機會。 在民族節日、集會期間及農閑時節,農村要開展演地戲、跳蘆笙舞、賽歌、賽馬、鬥牛等饒有情趣、極富特色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體育活動。而那鄉間寨上民族情趣極濃的婚俗、酒規、葬禮,也會使遊人大開眼界。

⑷ 請列舉出貴州省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高山流水的喝酒方式,所學知識有限,語言表達能力一般,但是已經竭盡全力去回答,希望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⑸ 貴州的名風名俗

一、苗族人的傳統節日---四月八)
苗族四月八「四月八節」是中國西南部貴州省一帶苗族人的傳統節日,又稱「亞努節」。每逢這天,附近的苗族都要聚集到噴水池舉行各種活動,紀念古代英雄亞努。每年參加節日的人在20萬人以上。人們在一起吹笙、跳舞、唱山歌、盪鞦韆、上刀梯、玩龍燈、耍獅子等,人山人海,場面極為壯觀。傳說苗族祖先原來住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他們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後來因惡霸垂涎此地,前來搶奪。苗族首領亞努率領苗胞起義,反抗壓迫剝削,在強大的敵人進剿下,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可是,一次激烈的戰斗中,他不幸被統治階級殺害,於四月初八光榮犧牲。每逢他的遇難日,苗胞總要到墓地(現貴陽噴水池附近)來紀念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傳。
二、苗族婚俗
苗族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最愛用歌曲來表達愛意的名族之一,求愛山歌多半是隨編隨唱,歌詞內容視對方追求深度而不斷變化。雙方如果情投意合,男方即要求父母求媒成親。婚前,男子要贈與女子頸圈或其他銀制飾物,女子套於頸上的頸圈越多,父母越覺光彩。
(一)花定情
苗家青年男女在談戀愛的時候常以花為媒,叫"花定情"。"花定情"一般在苗族舉行盛大歌節時進行。場上,若是歌郎看上了哪個姑娘,便設法把一朵花放在姑娘容易見到的岩坡上,自己躲起來。若姑娘看中歌郎,就唱起《追花歌》。姑娘聽到歌聲,便將手中的花給歌郎戴上。花定下了兩人的姻緣。
(二)「咬手」定情
"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如果小夥子相中心愛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簫、樹葉吹著婉轉動聽的曲調,來到姑娘的"隆閨"(女青年的房子)外唱開門歌。如果姑娘不唱閉門歌,便會走出房門,兩人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點燃篝火對歌跳舞,互表愛慕之情。這時,姑娘聽了小夥子的求愛後拉起小夥子的手輕輕咬一口,小夥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絕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則表示姑娘對他十分傾心,願意接受小夥子的愛。 "咬手"定情後,他們便各自拿出最心愛的東西,作為定情信物,而男方可以回家讓父母來提親了。
(三)搶 婚
各名族的婚俗中都有搶婚這一做法,苗族的搶婚形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男女雙方自願基礎上的搶婚;另一種是當男方看中某一姑娘時,不管是否願意,便強行搶劫。前一種搶婚是在男女雙方戀愛成熟情況下的一種象徵性的儀式,後一種搶婚,通常由男方邀約幾個同輩,到女方村旁等候姑娘出村,便強行搶到男家。苗族宗教習俗認為,被搶到男家的姑娘便喪失了回娘家的權利。日後,男方也要派媒人到女家說親,待姑娘和父母同意後,即可舉行婚禮(當然這種做法在現今的社會是很少存在的)。
三、苗族喪葬習俗常識
在苗寨,會根據不同的死因而對葬禮區別對待。非正常死亡一般火化後埋葬。老年人壽終正寢為「白喜」,葬禮隆重。一般來說吊喪期為3到5天,在此期間,蘆笙晝夜不斷地演奏,據說是向亡靈表達哀悼恭敬之情,同時還要宰殺牲畜,若宰殺了牛,就說明亡者的為望和受尊敬的程度相當高了,苗族是個注重巫術的少數民族,所以葬禮上有個關鍵的環節就是請鬼師超度亡魂,鬼師念動指路經,引導亡魂找到他們的祖先,叫做「開路」。
與漢族不同的是,苗族人認為人有三個靈魂,一個安睡於自己的墓穴中,一個留守在子孫身邊,世代保護他們,還有一個要沿著祖先們遷徙的路線回溯到故地與祖先團聚,這一習俗恰恰印證了苗族西遷的那段歷史。
苗族的墓葬類型多種多樣,如土葬、樹葬、火葬、岩葬等。土葬是指將死者的屍體埋葬入土的墓葬。土葬墓的類型很多,基本的是土坑墓,還有石棺墓、石室墓、火葬墓等。土坑墓是在地表挖一豎穴土坑,作為墓室,用以放置屍體和隨葬品,然後用土填實的墓葬。石棺墓是指在埋葬屍體時先在地表挖一長方形豎穴土坑,坑壁沿邊挖凹槽,再以薄石板豎立在凹槽內,形成長方形石棺。石室墓是指一種用石板或石塊修建墓室的墓葬,以略似長方形的天然石塊砌成墓室四壁,另用幾塊較大的石板橫蓋作為墓室頂部。樹葬是指人死後,將屍體放置於樹上的埋葬方法。火葬是苗族對「非正常死亡」者舉行的葬俗。岩葬分為懸棺墓、岩洞葬、岩墓三種形式。懸棺葬是一種選擇陡峭的、下臨江河的懸岩絕壁作為墓地,放置棺木的墓葬。放置棺木的方法有二:一是如松桃苗族自治縣仙人嶺的懸棺葬,在懸岩上,用人工鑿成壁龕,放置棺木;二是如岑鞏縣的白岩懸棺葬,利用天然的洞穴放置棺木。岩洞葬是利用天然的岩洞、岩廈或人工鑿成的壁龕作為墓地,放置棺木,但不封閉洞門的墓葬

⑹ 貴州傳統文化具有怎樣的特點

作為西部一個多民族省份,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主要由夜郎文化與移民文化兩部分構成的傳統文化。夜郎文化是貴州最古老、也最有影響的本土文化,具有如下特點:其一是雙重邊緣性。古夜郎國地處大西南一隅,其所產生的夜郎文化相對於中原文化來說,其地理位置及文化環境都是邊緣的邊緣,即雙重邊緣。歷史上中央政治權力常鞭長莫及,控制較小,使夜郎人有其後裔創造的文化有了保存下來並得到發展的可能,因之具有相對自由的色彩及自在的原始形態。其二是二重性。夜郎文化是在喀斯特山地上生長、發育起來的文化,因為生存環境及其生活條件的艱難,養成了夜郎人吃苦耐勞、誠朴熱情的性格特點。又因為地處僻遠,環境閉塞,致使夜郎人一方面渴望了解外面情形,另一方面,作為弱勢文化群體,對外來文化又不免高度警惕,有拒斥心理。這就造成了夜郎文化既開放又封閉的二重性。因為開放,夜郎人一般不排外,可兼容,歷來能與移民及各種外來文化共處。因為封閉,則容易產生盲目的自大情緒,而在面對強勢文化時,也容易轉化為自卑。因自卑而深拒固閉,使夜郎文化不易發展,甚至最終導致國滅。夜郎文化的發展長期處於停滯狀態,正與此種封閉性有關。其三是神秘性。夜郎文化因為夜郎國滅,不少顯性文化現象中斷,或者流失,因此尋找、發現並詮釋夜郎文化,成為當今眾多學者與一般人都非常關心的問題。紅岩碑、岩畫、懸棺葬、套頭葬、竹王傳說、竹王城,以及夜郎人崇信巫文化、有多神論信仰所形成的各種奇風異俗等等,都帶有神秘性。夜郎文化的神秘性十分引人入勝,頗能激起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成為最有賣點的旅遊文化資源。

移民文化是相對於貴州本土文化而言的外來文化。千百年過去,移民文化早已在貴州這片土地上生了根,與夜郎文化共存,因而成為另一形態的貴州傳統文化。自秦漢以後,貴州即迎來了四大族系的移民:漢族自北而南,氐羌族系自西向東,百越族系由南而北,苗瑤族系從東向西,先後進入貴州。後面的三大族系此後則與當地土著民族融合、衍化,形成了仡佬、布依、侗、水、毛難、壯、彝、土家及苗、瑤等諸多少數民族。漢族在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幾次大移民,更使移民文化得到充分發展。多次而大量移民的結果,使移民文化得以最終形成。移民的進入,增加了貴州人口,提供了開發貴州的大量人力資源。更重要的是,漢族移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引進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原文化,使貴州本土文化得以同中原文化接軌,在相互碰撞、滲透及融匯之中,實現其優勢互補,改善了文化發展的大環境,極大地激活並促進了貴州本土文化的發展。

⑺ 貴陽有哪些民族風俗

貴陽是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各地民族節日內容豐富,各具特色。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場」等民族節日,為少數民族青年男女尋找意中人提供了極佳的機會。
在民族節日、集會期間及農閑時節,農村要開展演地戲、跳蘆笙舞、賽歌、賽馬、鬥牛等饒有情趣、極富特色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體育活動。而那鄉間寨上民族情趣極濃的婚俗、酒規、葬禮,也會使遊人大開眼界。如果你有幸參加這些民族節日的話,一定會感受到少數民族的濃郁風情。
六月六「六月六」是貴陽布依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貴陽市及鄰縣成千上萬的布依族群眾便要集於風景秀麗的花溪河畔,穿密林,繞花間,乘遊船,吹木葉,唱山歌,盡情歡度佳節。男女借機向意中人表達愛慕之情。
「六月六」的緣起,有這么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麗的布依族姑娘綉了一幅花開錦綉、香飄長天的青山秀水圖。魔王見此寶圖,頓起賊心,前來搶奪。姑娘和眾鄉親苦戰七天七夜,終因力量懸殊,六月初六這天,眼看寶圖就要落入魔王手中,姑娘急中生智,將圖拋向空中,寶圖即化為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氣死化為一堆亂石,沉入花溪河底。此後,為了紀念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每年六月初六,人們匯集於花溪河畔,載歌載舞,以表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名揚省內外的「六月六」歌節。
四月八「四月八」是貴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瑤、壯、彝、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日內容不盡相同,其中,規模最為宏大、場面最為隆重、影響最為深遠者,當首推貴陽市苗族的「四月八」慶祝活動。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這天,貴陽市及鄰縣的苗族群眾都要身著民族盛裝,雲集貴陽市中心噴水池一帶。他們吹響蘆笙、簫笛,唱著山歌,跳著苗家舞蹈,歡度自己的傳統節日。「四月八」的由來傳說甚多,主要是為憑吊「四月八」葬於今噴水池一帶的古代苗族英雄,輩輩相傳,而成習俗。
如今,貴陽的「四月八」已成為貴陽及其附近苗、布依、侗、壯、水、仡佬、漢等民族共同狂歡的節日,成為展示民族傳統文化的盛典。少數民族男女青年還藉此機會,通過自己飽含深情的舞姿與歌聲尋找意中人。
蘆笙舞蘆笙,是一種古老的竹木製簧管樂器,大的有一丈多,小的不及一尺,管的數目多的有10管,少則單管、雙管,最常用的是6管,其音調可雄渾低沉,亦可清脆高亢。在苗族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苗族人民不僅把蘆笙作為本民族的代表物,還把它融於舞蹈、音樂中、水、布依、瑤、彝等民族舞中,蘆笙舞也甚為流行。
蘆笙舞現有曲百首,舞步百餘種,其中最常用的有10多種。這些舞步節奏明快、粗獷熱烈。蘆笙舞男吹女跳,或男女自吹自舞,有的舞步吸收了苗族武術動作及高難度雜技動作,為人所喜聞樂見。蘆笙舞成了貴州喜慶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
鬥牛貴陽市郊農村的鬥牛,不像西班牙是人與牛斗,而是牛與牛斗的一項農閑娛樂活動。
鬥牛的時間是在插秧之後,收獲之前的農歷六月至八月之間,地點主要是高坡、孟關兩個鄉。當地稱即將上場參賽的大公牛為「巴郎」,為預祝巴郎勝利,本寨及外寨的親朋好友均要請巴郎的主人喝酒,叫「喝巴郎酒」,意在壯行。
開場那天的「踩場」是群牛激戰的精彩序幕。鐵炮聲響過,巴郎牛頭系紅布,背披親友贈送給主人的一床床被單,在眾人的簇擁下繞場一周。由於同去踩場的有許多寨子的人和牛,嗩吶昂揚,爆竹震天,使得氣氛極為熱烈,場面極為壯觀。隨後一位寨老致詞,再取下牛背上的禮品,踩場結束。
鬥牛正式開始前,要先經兩位牛主人同意,然後才蹄飛角撞,各使絕招,若二牛實力相差大,不久即可見弱者轟然倒地,或落荒而逃;若二牛旗鼓相當,則勝負難分,直至氣喘吁吁,口吐白沫。這時自有管牛老手上場,以繩索竹竿等物拉開二牛,防止傷亡。
鬥牛場一般選在四周為緩坡中間是平地的地方,便於人海觀望。
花燈花燈是貴州民間舉辦的一種載歌載舞的文娛活動。正月十五晚上,懸掛彩燈,並進行這種活動。 民間稱為「玩花燈」、「唱花燈」、「跳花燈」或「花燈」。民間過年風習的民諺稱為「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燈」。
花燈大約是在明朝初年,由來自江南及中原、留在貴州駐守和屯耕的軍士們傳入貴州。到清朝時期,花燈在貴州已經十分流行。民國年間,花燈普及到貴州絕大部分的鄉村集鎮。
貴州花燈包含花燈歌舞和花燈劇(戲)兩種藝術形式。花燈歌舞(俗稱「地燈」、「鑼鼓燈」或「鑼鼓轉」等)較簡單、短小,無整戲劇情節,主要是抒發某種感情或說明某件事理。表演時,演員一肌要手執扇和手帕,載歌載舞、歌舞結合。有時,還要插進韻白(俗稱「拉白」)、對唱、輪唱、齊唱、合唱等。

⑻ 貴州的文化特點是什麼

貴州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和中國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它的主要文化特點體現在飲食文化、剪紙文化、居住文化、服飾文化和民族文化方面。

1、飲食文化

在貴州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有許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黔劇是貴州家鄉劇,全省人民非常喜愛, 黔劇《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劇《蔓蘿花》等曾被拍成戲曲影片。貴州省各地活躍著4000多個業余藝術表演團體。他們的節目和劇目大多自編自演 , 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 受到各族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持 , 還得到外國朋友的歡迎。

⑼ 貴州六盤水傳統民俗有哪些

採花洞(正月初一到十五)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滑石板村和鄰村鄰縣數千苗胞聚集於村東側的一個洞前,唱情歌,吹蘆笙,直簫,邊吹邊歌,人頭涌動。不少男女青年以這種方式談情說愛,尋求對象,故稱「採花洞」。

2、折溪儺戲(農歷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

農歷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六枝折溪鄉洞彝族同胞在村裡演出儺戲,以祭神驅鬼。集神、鬼、人與一體的儺面具扮相生動,人物性格突出。每逢演出,觀者踴躍,熱鬧異常。

3、跳花節(農歷二月十五)

水城縣南開鄉三口塘每年都要舉行當地苗族同胞最喜慶的傳統節日—「跳花坡」。屆時成千上萬苗族同胞聚集於此,身著盛裝,載歌載舞,歡慶自己的節日。這是貴州省規模最大的民族節目之一。

4、彝族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

玉舍鄉海坪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都要舉行盛大的彝族「火把節」。所以活動均在篝火旁、月色中舉行,所以又稱為「曬月亮」。

以上這四個就是六盤水當地的民俗文化,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以後去感受一下,感受一下曾經傳承下來的的慶祝活動,相信會讓你有不少收獲。

閱讀全文

與貴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