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感受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達的文化之一,有著不可抵擋的神奇魅力。從定義來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但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范疇來說,我們不能不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因為它涵蓋了中華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不體現出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
一、 我所理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在我看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神應該是我們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我想,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取一個「和」字即足矣。中國人身上的品質,中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都可以用這個「和」字來闡釋。這個「和」的精神中也有著濃重的哲學意味,自古以來諸子百家的理論都注重一個「和」,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是其根本都是「和」為最根本的目的。
中國傳統文化中用陰陽五行、太極八卦來解釋著世間萬物的變化。這是最樸素的世界觀同時也是最樸素的人生觀。中國人思想中最為講究的就是平衡,這種平衡是由內及外的,包括著自己內心的平衡、內心與身體的平衡乃至自己與世間萬事萬物的平衡。雖然陰陽五行並無科學依據,但是確實很有道理。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此消彼長,它們之間能夠保持「和」也就是一種相對的平衡狀態時,世間萬物也就能欣欣向榮,而當陰陽不和之時則萬事不順。陰陽兩個概念涉及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醫、武術等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無不透露出陰陽的思想,中國人的傳統世界觀中也同樣如此。陰陽調和則是傳統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追求的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是「中庸」,如同中國古代銅錢一般,外圓內方。「中庸」最早見於《論語》。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作一種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標。何謂「中庸」?據宋儒說,不偏不倚謂之中,恆常不易為之庸。儒家文化的這種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國人的中庸之德,使中國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維與行為方式,處事作風和人格境界。我理解的中庸之道則是一種平和的態度,不掙扎亦不平庸,從容而淡定。為人處世不偏激,同時有自己的原則、有所堅持。這正是一種內心與外界的平衡,正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內心與外界的「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生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體現出了「和」的思想,修身是自身內部的「和」,是一種對於「和」也就是內心平衡與個人能力平衡的不懈追求。齊家則是指小環境的「和」,也是自己與身邊環境的「和」,有內心的平衡來影響並帶動小環境的平衡。治國則更大一層次,而最終的平天下則是最高的平衡境界:由內及外、循序漸進的來逐步完成自身的平衡直至自身與外界的平衡。許多國學大家都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不敢苟同,諸如自強不息、忠孝傳家等等精神在我看來是中國人追求「和」的體現。所以我認為「和」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的精神與精粹。圍繞「和」這一核心才衍生出許許多多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德,然後被放射到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流傳至今。這個「和」字所體現出的思想包括了「天人合一」、「天下為公」、「貴和持中」、「和而不同」等多方面的精神。同時「和」也是辯證統一的,多角度多方面的探尋才能發掘出它的意義所在。正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和」的不懈追求,才有了中國文化強大的融合能力,有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傳承,第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物質傳承。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傳承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為這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信仰。現今社會國人信仰缺失,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更顯得彌足珍貴。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傳承來重塑國人的信仰是很有必要的。一個守不住自己傳統文化精神的國家註定是不能強大的,只有用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凈化國人的思想,讓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精神傳承下去,中華民族才能夠真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現代中國人來說也是一筆絕無僅有的財富,它以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來自東方的神奇文化有著讓西方人贊不絕口的奇特魅力,似乎中國傳統文化之上總是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商業開發,我們可以使中國傳統文化大放異彩,同時也可以取得更多的經濟利益。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物質方面的意義所在。
中國傳統文化是不可復制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一筆巨大的物質財富。現在它掌握在我們手中,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其發揚光大。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要保持一顆謙卑、敬畏的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Ⅱ 如何看待中華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1、傳統文化是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她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層面的具體標志,是矗立於世界之林的「形象」。
2、傳統文化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精神資源
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經濟、科技、軍事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
3、傳統文化是建設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條件
縱觀中國古代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從政治思想到倫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學都形成
了一整套人們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所必須格守的准則。
4、傳統文化是促進世界走向大融合的重要思想源泉在歷史上,中國曾是世界大融合的重要力量,包括恢復古代奧林匹克競技在內的歐洲「文藝復興」是在吸取了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完成的。
Ⅲ 如何看待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1、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讓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現在對於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
2、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產業。
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洇滅。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國的建築特色是一項傳統文化,那麼通過博物館一些旅遊景點的塑造可以讓文化產業化。
3、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
韓劇中的古代文化其實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韓國人通過韓劇把這部分文化偽裝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進行發揚,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3)論述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注意事項:
1、要擁有辨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拋棄不良的、落後的傳統文化,要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利弊,保持客觀、批判的態度。
2、要創新性學習、發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現在自媒體發展迅速網路傳播快,也要適應新的時代潮流,創新性學習。
3、當然,也要持之以恆,學習好中華傳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不斷堅持不懈、刻苦鑽研。
Ⅳ 怎樣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中蘊藏著許多哲學思想和道理,對我國管理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