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遼寧十大古鎮排行榜,哪些比較值得去
一說到古鎮,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江南的水鄉,但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遼寧古鎮也有其獨特的韻味。遼寧一共有十個較為出名的古鎮,都是平常旅遊的好去處,下面就和小編看看是哪十個古鎮吧。
“赫圖阿拉城”位於遼寧省撫順市 ,是一座擁有400年歷史的古城,也是國家4A級旅遊區,並且古城中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赫圖阿拉城” 是努爾哈赤的出生地,所以想要了解那段歷史的人可以去一探究竟。
『貳』 庄河是哪個省的
庄河市位於遼東半島東南部,大連市東北部,為大連市所轄北三市之一,也是我國東北邊境縣(市)之一。地理坐標為東經122°29�0�7~123°31�0�7,北緯39°25�0�7~40°12�0�7,東以栗子房鎮董坨屯與東港市接壤,西臨普蘭店市以碧流河為界,南瀕黃海與長海縣及朝鮮隔海相望,北依群山與蓋州市、岫岩縣毗連。
全市總面積為696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073平方公里,自然海岸線長285公里。
庄河市為低山丘陵區,屬千山山脈南延部分,境內地形結構復雜,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南部為沿海地帶,海拔在50米以下,地勢較平坦;中部丘陵起伏,海拔在300米左右,溪流、峽谷、盆地、小平原間雜其間;北部群山逶迤,崇山峻嶺,層巒疊嶂,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步雲山最高海拔1130.7米,為遼南第一高峰。
庄河境內有英納河、庄河、湖裡河、小寺河、寡婦河等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至100平方公里的河流9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下至20平方公里的河流31條,這些河流總長度882公里。碧流河為庄河市與普蘭店市的界河環繞於西,庄河、英納河襟帶於中,湖裡河、地窨河縱貫於東。全部河流均法院於北部山區,流經中部丘陵區及南部沿海平原區,大多數河流流向基本由北向南流入黃海。全市地貌特徵可概括為「五山一水四分平地」。
庄河市瀕臨黃海北岸,海岸線綿延曲折,自然港口頗多相連,按其性質不同,可劃分為海口和河口兩種。境內海口有35處之多,河口亦有10餘處。正在興建的庄河港,起步工程為萬噸級和5000噸級泊位各1個及配套設施,年貨物吞吐量為100萬噸,達到國際開放口岸標准。庄河海域屬內陸淺海,水溫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夏季海水表層水溫為26.3℃,最高達30.4℃;冬季表層水溫低於0℃,最低僅-2.7℃,呈近岸水溫低於外海的特徵,同時近岸有大量海冰出現。
海底地貌類型主要為水下淺海和淺海堆積平原。0~10米等深線的范圍內寬10公里,地勢平坦,形態單調,平均坡度為2』52�0�1。
〔建置沿革〕 庄河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中華民族的先人就生息在這里。境內至今存有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和遺物。商屬營州,周屬幽州。春秋、戰國時期均是燕國地。秦統一全國後,襲燕國舊制,仍屬遼東郡地。西漢初,地方實行「郡國並行制」,屬燕國。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改燕國為郡,屬遼東郡。東漢屬幽州遼東郡;東漢末,公孫度據遼東,屬平州。三國時期,屬魏遼東郡西安平縣地。西晉為平州遼東郡西安平縣地。東晉元帝建武之年(公元317年),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先後屬前燕、前秦、後燕和平州遼東郡。東晉安帝元興三年(公元404年),高句麗陷遼東。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七月,唐軍拔石城(今庄河市城山鎮的城山古城)。唐總章元年(公元668年)克平壤,收復遼東,置安東都護府,庄河屬之。遼時屬東京道東京遼陽府。金時屬東京路。元時屬遼陽行省遼陽路。明代屬遼東都指揮使司,為鳳凰城轄域。
清初屬奉天府蓋平縣。當時蓋平縣下設十二社(縣下行政組織),庄河地區分屬兩社,西部為復來社,東部為岫岩社。清乾隆時屬岫岩廳(由盛京特別行政區管轄)。清朝在盛京(今沈陽)設奉天將軍與奉天將軍府尹,對遼寧地區實行旗民分治,「凡滿洲、蒙古、漢人八旗事務,則統之於奉天將軍;凡民人事務,則統之於奉天府尹。」岫岩廳隸屬於奉天將軍,庄河因之。光緒二年(1876年)一月,岫岩廳改為州,隸屬鳳凰直隸廳。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根據奉天將軍趙爾巽「庄河地屬岫南控海之濱,左右扼制海口,適當沖要設治實屬相應」的奏請,同年十月,劃出岫岩州南部地區,設置庄河廳,並設庄河廳撫民同知。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改變遼寧地區行政建置,罷將軍置東三省總督,廢除「旗民分治制」。庄河廳隸東三省總督奉天省興鳳道。
民國2年(1913年)1月,庄河廳改為庄河縣,隸屬奉天省東路道(1914年5月更名為東邊道)。
1931年至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東北,庄河淪為「偽滿轄域」。
1945年9月9日,八路軍挺進東北先遣支隊解放庄河,同年9月12日,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遼南地區第一個縣級人民政府——庄河縣民主政府,隸屬安東省。1946年11月被國民黨佔領。1947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收復庄河,重新獲得解放的庄河隸屬遼南行政公署。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直屬遼寧省。1949年5月至1954年8月直屬遼東省。1954年8月至1956年5月直屬遼寧省。1956年6月劃歸安東省專區。1959年 1月劃歸旅大市。1965年12月劃歸丹東市。1968年12月劃歸旅大市(今大連市)。1987年11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邊境縣。1992年9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屬遼寧省縣級市,由大連市代管。
庄河稱謂,啟用於清朝末年。清初以前稱紅崖子。以城北5里許天秤山南下一帶土崗赤色,旭日東升,望之如一片丹霞而得名。清末,易名為庄河。對庄河名稱之來歷有一個傳說,現庄河城邊的河在早年是沒有名的,後來居住人口逐年增多漸成村落,漁舟、商船由海溯河而上,至此停泊裝卸,外來人士以「大河旁邊的村莊」將其簡稱為「大河庄」,碼頭稱其為「大河庄塢」。大河庄塢船隻來往穿梭,生日興隆,人們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紅火火,便有人提議募錢修廟,求神庇佑永享太平,並派人去煙台定鑄一口大鍾。在刻寫銘文時,鑄鍾工匠誤將「大河庄」鑄成「大庄河」,以後遂以庄河為名。
〔行政區劃〕 2004年10月30日,遼寧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皮膚,正式批准石城鄉、王家鎮劃歸庄河市。至此,庄河市共轄26個鄉(鎮)、街道,其中鄉6個、鎮16個、街道4個。
6個鄉為:鞍子山、太平嶺、步雲山、桂雲花、蘭店、石城。
16個鎮為:吳爐、黑島、青堆、栗子房、塔嶺、大營、徐嶺、蓉花山、光明山、長嶺、荷花山、城山、大鄭、明陽、仙人洞、王家。
4個街道為:城關、新華、興達、昌盛。
2004年,庄河市有村民委員會23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6個,村民小組3031個,居民小組374個。
〔人口〕 2004年,庄河市總人口91.31萬人,比上年減少0.4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17.97萬人,占總人口的19.7%,農業人口73.34萬人,占總人口的80.3%。全市城市人口為17.8萬人,農村人口為73.51萬人。年末全市總戶數28.13萬戶。出生率6.66‰,死亡率5.31‰,自然增長率1.35‰,計劃生育率99.86‰。
〔民族〕 2004年,除漢族外,庄河有滿、蒙、回、朝鮮、錫伯、壯、苗、瑤、黎、達斡爾、維吾爾、傣、京、高山、鄂倫春、鄂溫克等16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7.5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8.2%。以滿、蒙、回、朝鮮族人口居多,其中滿族最多,近7萬人。
〔氣候〕 庄河市地處北溫帶,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氣候特徵。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歷年(近30年,下同)平均氣溫為9.1℃,最高氣溫為36.6℃,最低氣溫為-29.3℃。受山地和海洋影響,南北氣溫相差1~2℃。由於處於東亞季風區,盛行風向隨季節轉換而有明顯變化,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歷年平均日照為2415.6℃。
『叄』 誰知道庄河市怎麼樣
遼寧省庄河市
【拼音】 Zhuanghe Shi
【位置】 位於遼東半島東南部,黃海北岸,東與東港市毗鄰,西靠普蘭店市以碧流河分界,北鄰岫岩、蓋州市南瀕黃海。
【面積】 3900平方千米
【人口】 89萬(2003年)
【代碼】 210283
【郵編】 116400
【駐地】 紅岩路461號
【區劃】
【沿革】 庄河縣舊名紅崖子,此名來自於城北五里許天釋山南邊一帶的土崗。此崗呈赤色,旭日東升之時,遠遠望去宛若籠罩在一片丹霞之中,故稱此崗為紅崖子。庄河地名以庄河水流於此地而命名。
光緒32年(1906年)10月,設立庄河廳。
1945年9月12日庄河縣民主政府在庄河成立,隸屬安東省,面積3891.76平方千米;1946年6月改隸遼南行署區;1946年11~1947年6月,被國民黨軍佔領;1948年8月隸遼寧省,1949年5月隸遼東省;1954年8月屬遼寧省;1956年2月隸安東專區;1959年1月劃歸旅大市;1966年3月改隸丹東市;1968年12月重新屬旅大市。1992年9月2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庄河縣,設立庄河市(縣級),同時撤銷庄河鎮。
1945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劃為15區、轄349村,村下以自然屯設閭。庄河區轄2里、32村;小孤山區轄34村;青堆子區轄1街、28村;鳳窩堡區轄28村;黃嶺區轄20村;隈子區轄22村;大營子區轄22村;仙人洞區轄21村;長嶺子區轄20村;桂雲花區轄23村;明陽區轄20村;高陽區轄20村;大鄭區轄20村;石城島區轄8村;大孤山區轄32村。
1946年4月,海洋島、烏蟲莽島由新金縣劃入(1947年2月劃歸金縣)。1946年5月15日,縣城西北部桂雲花區劃入新建萬福縣;東部青堆子、鳳窩堡、黃嶺、大孤山4個區,劃入新建的孤山縣。全縣為10區:庄河、石城島、大鄭、高陽、明陽、仙人洞、隈子、小孤山、大營子、長嶺子;下轄221個村(里)。
1946年10月27日至1947年6月6日,國民黨在庄河設縣政府,其行政區劃以東北淪陷時期庄河縣區劃為基礎,建立3鎮31鄉,鄉下設324個保,保下設甲。1947年2月,將海洋島、烏蟒島劃屬金縣後,面積為4154.62平方千米。
1947年6月6日,庄河第二次解放,恢復10區221村(里)的建制。7月20日改劃為21區,共轄119村(里)。
1948年12月8日,萬福縣建制撤銷,將原劃屬萬福縣的桂雲花、步雲山、荷花山3個區重新劃回,面積為3179.76平方千米。
1949年6月22日,孤山縣建制撤銷,原屬孤山縣的青堆子、鳳窩堡、黃嶺3個區劃回庄河縣,至1949年9月庄河縣共轄27個區、1街、324個村(里)。其中:庄河區轄2里、7村,石山區轄11村,小孤山區轄11村,吳爐區轄11村,黑島區轄11村,徐嶺區轄11村太平嶺區轄12村,長嶺區轄13村,塔廟區轄8村,大營子區轄12村,高嶺區轄10村,仙人洞區轄12村,隈子區轄10村,馬道口區轄12村,平山區轄11村,城山區轄10村,大鄭區轄10村,高陽區轄10村,花園口區轄10村,明陽區轄10村,石城島區轄5村,桂雲花區轄11村,步雲山區轄9村,荷花山區轄12村,青堆子區轄1街、25村鳳窩堡區轄32村,黃嶺子區轄16村。
1949年10月15日,全縣行政區劃調整,原27個區改劃為2鎮:庄河、青堆;18個區:庄河、黑島、小孤山、青堆子、鳳窩堡、黃嶺子、大營子、隈子、太平嶺、仙人洞、步雲山、平山、城山、長嶺子、桂雲花、大鄭、明陽、石城島;區(鎮)轄行政村320個。1949年10月面積3891.76平方千米,人口54.2萬人。
1950年4月26日,區名改為以數字排列,兩鎮仍為原名。
1951年5月22日,全縣改劃為16個區,下屬2鎮、313村。
1952年3月12日,撤銷區屬鎮,全縣劃為1鎮:(庄河鎮)、15個區。同年7月,恢復青堆子鎮(村級鎮),仍屬區轄鎮。1953年10月11日,庄河鎮改為城關區。1955年5月13日,重新按地名命名區名。
1956年4月8日,並區劃鄉,全縣劃為3個縣直屬鎮、3個縣直屬鄉、8個區,下轄91個區轄鄉、302個鄉屬村。
1957年12月18日,撤區並鄉,全縣劃為2鎮、35個鄉。1958年5月27日,縣境東北部原鳳窩堡區的新農、共和兩鄉9個村,劃歸東溝縣。同年5月末,區劃調整,全境劃為2鎮、25個鄉。1958年9月,將原2鎮25鄉調整為1鎮:庄河;19鄉:石山、小孤山、青堆、栗子房、南尖、大營子、隈子、馬道口、太平嶺、蓉花山、步雲山、桂雲花、長嶺、財主房、城山、大鄭、花園口、明陽,石城島。
1958年9月6日,全縣實行政社合一人民公社化,將原1鎮19鄉劃為16個人民公社,即:石山、小孤山、青堆、栗子房、隈子、馬道口、蓉花山、桂雲花、長嶺、城山、財主房、大鄭、明陽、步雲山、石城島、庄河鎮人民公社。下設農漁業生產管理區267個,街道2個,以自然屯設農業生產隊。年末,農業生產管理區改稱農業生產大隊,下屬仍為農業生產隊。
1960年9月1日,石城島人民公社(包括王家等島)劃歸長海縣,同時增設芙蓉人民公社,全縣仍為16個人民公社,下設268個農漁業生產大隊和2個街道。總面積降至3808.27平方千米。
1961年6月,縮小人民公社規模,將原16個城鎮、農村人民公社,劃為31個人民公社:庄河鎮、石山、觀駕山、楊樹房、英烈士、小孤山,黑島、光明山,大鄭、青堆、平山、鞍子山、花院、栗子房、南尖、大營、高嶺、塔嶺、馬道口、太平嶺、仙人洞、蓉花山、步雲山、橫道河、桂雲花、長嶺、城山、高陽、明陽、尖山、荷花山。農漁業生產大隊由原268個,調整為308個。
1961年末,楊樹房人民公社改名為徐嶺人民公社。1964年10月,青堆人民公社城鎮部分劃出,成立青堆鎮人民公社;馬道口人民公社改名三架山人民公社。
1973年8月20日,「文化大革命」時期更名的公社、大隊又恢復原名。1976年10月,撤青堆鎮人民公社,並入青堆人民公社。1979年1月17日,又恢復青堆鎮人民公社。
1981年4月,庄河縣召開第九屆人代會,決定將庄河縣革委會改為庄河縣人民政府。
1983年8月,實行「政社」分開,改人民公社制為鄉、鎮制。全縣32個人民公社中,庄河、青堆兩鎮人民公社改為鎮,其餘30個人民公社改為鄉。下轄生產大隊同時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84年12月9日,撤銷青堆鄉並入青堆鎮;徐嶺、小孤山、栗子房、黑島、南尖、塔嶺、仙人洞、蓉花山、荷花山、城山、長嶺、光明山、大鄭、高陽、明陽、大營16個鄉改制為鎮。
1985年10月2日,國營沙嶺農場改為沙嶺鄉;蘭店農場改為蘭店鄉。至年末,全縣為18個鎮、15個鄉。下轄6個街道、359村民委員會,3081個村民小組。
1990年末,庄河縣仍轄18鎮15鄉,其中有滿族鎮2個:塔嶺鎮、小孤山鎮;滿族鄉4個:三架山鄉、高嶺鄉、太平嶺鄉、桂雲花鄉。鄉、鎮轄村民委員會330個、村民小組2844個,6個街道轄居民委員會90個、居民小組609個。總面積為3655.70平方千米。
庄河縣1991年末轄18個鎮、15個鄉(其中民族鎮、鄉6個):庄河、青堆子、徐嶺、小孤山*、黑島、栗子房、南尖、大營、塔嶺*、仙人洞、長嶺、荷花山、城山、光明山、大鄭、高陽、明陽、蓉花山鎮、橫道河、步雲山、觀駕山、桂雲花*、山架山*、太平嶺*、花院、高嶺*、鞍子山、平山、尖山、石山、蘭店、沙嶺、吳爐鄉。
1992年9月2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庄河縣,設立庄河市(縣級),同時撤銷庄河鎮。1993年8月14日經大連市政府同意,庄河市設城關街道辦事處。1995年11月15日,經大連市政府批復,同意庄河市增設新華、興達2個街道辦事處。
1996年6月11日,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撤銷庄河市尖山鄉和吳爐鄉,設立尖山鎮和吳爐鎮。
至1998年12月末,庄河市轄3個街道辦事處、19個鎮、13個鄉。
2000年1月26日經遼寧省政府(遼政[2000]15號)批復同意,撤銷庄河市蘭店鄉、石山鄉,合並設立蘭店鄉;撤銷桂雲花滿族鄉、橫道河鄉,合並設立桂雲花滿族鄉。撤銷鞍子山鄉、花院鄉,合並設立鞍子山鄉。撤銷明陽鎮、尖山鎮,合並設立明陽鎮。撤銷栗子房鎮、南尖鎮,合並設立栗子房鎮。撤銷小孤山滿族鎮,將其所轄的12個村與吳爐鎮合並,2個村與黑島鎮合並;撤銷青堆鎮、沙嶺鄉、高嶺鄉、塔嶺滿族鎮,將原青堆鎮與沙嶺鄉和高嶺鄉的5個村合並設立青堆鎮;將原塔嶺滿族鎮與高嶺鄉4個村合並設立塔嶺鎮;撤銷大鄭鎮、高陽鎮,合並設立大鄭鎮;撤銷光明山鎮、平山鄉,合並設立光明山鎮;撤銷仙人洞鎮,將其所轄區域與仙人洞國家自然保護區、冰峪溝旅遊度假區合並。
2001年11月1日設立仙人洞鎮,將三架山鄉東馬道口村、耿廟村、三架山村、李洞村和蓉花山鎮小峪村劃入仙人洞鎮。
2002年7月18日遼政[2002]184號文件批復同意撤銷庄河市仙人洞鎮、三架山滿族鄉,合並設立仙人洞鎮。撤銷觀架山鄉,設立昌盛街道辦事處。
2003年6月長海縣的石城鄉、王家鎮劃歸庄河市管轄,這兩個鄉鎮是1960年9月1日由庄河縣劃給長海(出處)。2004年(國務院2004年9月11日國函[2004]72號批准)(遼政[2004]261號):將長海縣的石城鄉和王家鎮劃歸庄河市管轄。
【地圖】
對上圖說明,橫道河鄉保留,沒有撤並;高嶺鄉並入了塔嶺鎮,不是並入青堆鎮。
附錄:?年轄3個街道、15個鎮、4個鄉、3個民族鄉,35個社區居委會、352個村民委員會,面積3865.80平方千米,人口87.53萬:
城關街道 辦事處駐紅岩路76號,人口4.60萬人,面積28.00平方千米,轄13個社區居委會:新風、廣大、城關、工會、東風、芙蓉、友誼、向陽、財政、新興、廣場、黃金、巨興;3個村委會:海洋、民主、龍王廟。
新華街道 辦事處駐新華路二段18號,人口5.80萬人,面積29.70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賽屯、明星、工人、光明、部前、前炮、長征、范東、范西、紅光;4個村委會:小寺、曖水、徐嶺、紅光。
興達街道 辦事處駐延安路二段36號,人口3.90萬人,面積17.70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嶺前、光復、後窯、勝利、躍時、新勝、河西、前進、前茅、橋東;4個村委會:河東、後炮、干溝、前炮。
徐嶺鎮 鎮政府駐楊樹房,人口2.90萬人,面積108.00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石廟、復興、徐嶺、雙豐、宮窪、祝屯、大房身、楊屯、呂屯、楊樹房。
荷花山鎮 鎮政府駐姜屯,人口1.20萬人,面積120.00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萬億、郭家、馬嶺、河東、八一、同巨、同仁、吉順、荷花山。
大營鎮 鎮政府駐大營,人口2.40萬人,面積120.00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土門、孫屯、八家、王溝、四門、孫德勝、新房、碑上、四家、李屯、紅豐、苗家、大營。
黑島鎮 鎮政府駐山南頭,人口3.20萬人,面積130.00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黑島、西陽宮、冷家、玉皇山、光輝、黃貴城、大於屯、林粉房、於粉房、侯家、黃嶺、沈家、山南頭、大卜、才家。
長嶺鎮 鎮政府駐長嶺,人口2.70萬人,面積153.00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洪昌、興元、於屯、長嶺、萬巨、石佛、白家、華隈、大溝、大金、富貴、廣大、由家。
塔嶺鎮 鎮政府駐隈子,人口2.80萬人,面積180.00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東瓜川、田屯、興龍、圍房、棒棰溝、石嶺、道嶺、塔嶺、張店、寶巨、小寺、來寶溝、福寧、吳山咀。
城山鎮 鎮政府駐恆豐,人口3.80萬人,面積168.00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菜園、沙河、金房、小嶺、王官、劉屯、勝利、北善、恆利、茶條、吉慶、利星、中河、窪子、馬廟、橫豐、當卜、山頭。
栗子房鎮 鎮政府駐林坨,人口6.00萬人,面積203.00平方千米,轄27個村委會:雙廟、風卜、張爐、孫爐、永仕、大楊、曲木房、栗子房、志賢、砬腰、下川、大十間、地窨河、林砣、范屯、南尖、陶屯、協城、常隆、興隆、大屯、大黑、木耳山、大譚、鞠家、四家、大邵。
吳爐鎮 鎮政府駐吳爐,人口3.80萬人,面積210.00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曹隈、光華、小房身、吳爐、三尖泡、英烈士、橋上、任溝、姜隈、榆樹房、崔屯、殿義、徐營、姜屯、崔家、大陳、龍頭、和平、孫卜、小孤山。
青堆鎮 鎮政府駐牌爐,人口5.80萬人,面積225.00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東街、西街;20個村委會:元寶房、大朱、林家溝、胡溝、窪水、紀家、賈家、山咀、幸福、桂房、廣文、成家、范家、德場、團結、藏爐、牌坊、前爐、新華、農場。
明陽鎮 鎮政府駐永勝,人口6.30萬人,面積226.00平方千米,轄24個村委會:山頭、德令、永勝、大崔、永場、大張、尖山、花院、鍾屯、劉店、王派、高山、沙金、肖泊、於店、於川、於庄、倪屯、石固、坎子、端陽廟、老石林、大興城、明陽山。
蓉花山鎮 鎮政府駐德興,人口2.40萬人,面積213.00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大嶺、馬家、刁橋、七一、湯家、潘家、瓦房、柞樹、婁屯、紅塔、旭升、德興、雙烈士、三日廟、東瓜川、五道溝、蓉花山。
光明山鎮 鎮政府駐鎮東,人口5.60萬人,面積239.60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北關、趙家、長盛、喬屯、王屯、佟嶺、郭屯、松林、福龍、鎮東、小營、包店、馮屯、呂溝、平山、前陽、光明山、金線溝、旋城山、小河沿。
仙人洞鎮 鎮政府駐長勝,人口2.20萬人,面積172.00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四道溝、二道溝、向陽、八道嶺、李卜、雙台、夾皮溝、石柱、付店、長勝、東馬道口、李洞、三架山、耿廟、小峪。
大鄭鎮 鎮政府駐大鄭,人口5.70萬人,面積248.00平方千米,轄27個村委會:半拉山、高陽、華溝、後張、平房、新興、大郭屯、東房身、宋派、銀窩、潘店、大鹽場、孔店、華爐、姜窯、劉店、十間房、崗店、二爐、戈爐、南甸、高家、大林、宏發、李屯、翁店、大鄭。
觀駕山鄉 鄉政府駐小寺,人口1.65萬人,面積70.00平方千米,轄6個村委會:市場、高屯、張屯、觀駕山、黃古咀、打拉腰。
蘭店鄉 鄉政府駐蘭店,人口2.10萬人,面積82.80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蘭店、荒地、官甸、鮑碼、磨石房、金場、元和、解放、石山、石灰窯。
太平嶺滿族鄉 鄉政府駐太平嶺,人口2.20萬人,面積104.00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大趙、泡沿、土城、崔家、太平嶺、明堂、團山、歇馬、帽盔、青林。
步雲山鄉 鄉政府駐謙泰,人口2.10萬人,面積165.00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腰嶺、溫泉、謙台、長巨、新開嶺、崔店、隋屯、山咀、龍潭、高峰、志強。
三架山滿族鄉 鄉政府駐西馬道口,人口1.38萬人,面積149.00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大河沿、木耳山、三道溝、頭道溝、黃種場、西馬道口、栗子房。
桂雲花滿族鄉 鄉政府駐桂雲花,人口2.10萬人,面積206.00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嶺東、嶺西、崗嶺、三嶺、二嶺、偏坡、桂雲花、橫道河、太陽溝、蠶場、頭道嶺 。
鞍子山鄉 鄉政府駐小潮溝,人口4.90萬人,面積268.00平方千米,轄23個村委會:小潮溝、董華爐、三羅石、磨盤山、山海豐、五塊石、卧龍、豐利、石咀、高房、西北天、東北天、溫樓、台山、金山、林場、朱營、壽星、盧家、花院、玉石嶺、七棵樹、秦家。,你可以試下
『肆』 庄河有哪些鄉鎮
尖山,明陽,大鄭,吳爐,青堆,鞍子山,栗子房,光明山,平山,城山,石山,黑島,蓉花山,步雲山,桂雲花,橫道河,太平嶺,大營,塔嶺,仙人洞,荷花山,徐嶺,觀架山,三架山。
庄河上游有東、西兩條支流,東支流發源於庄河市蓉花山鎮猴石嶺,海拔高程500.5米。西支流發源於庄河市長嶺鎮桂雲花山南麓。兩支流在太平嶺滿族鄉顧家屯附近匯合後,流經太平嶺鄉、徐嶺鎮,於城關街道龍王廟社區注入黃海(庄河灣)。
幹流全長 56.5公里,流域面積61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 2.83‰,流域平均寬13公里,多年平均徑流深 440.1毫米,徑流量2.72億立方米。
治理開發
1958年,庄河西支流上興建朱家隈子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 260.1平方公里,年調節水量8130萬立方米。在庄河的東支流上游建有蓉花山雙紅攔河閘,攔截水量通過蓉花山隧洞跨流域引入朱隈水庫,設計輸水能力12立方米/秒。庄河流域控制利用率約為40.3%。
職役制
「職役制」:就是鄉治由官治轉為半官式的紳治。由於隋唐實行「科舉制」,「官」與「吏」分設,「官」作為「士」身居要職,而「吏」的地位逐漸降低,頗有義務服役的性質,鄉官從某種程度上講不再是官,鄉制逐步從「鄉官制」向「職役制」轉變。
自此,隋唐至清末的千餘年間,我國鄉里社會的政治下層,實由官治而淪為半官式之紳治。
北宋中期,王安石在全國推行了保甲制度,即「保甲之法,十戶立一牌頭,十牌頭立一甲長,十甲長立一保正」,保甲人員之都保正、都保副正、大保長都不支薪,出現輪差、募充,幾乎把「鄉官制」的政治色彩全部抹去。
『伍』 庄河蓉花山鎮大嗎
蓉花山鎮位於庄河市北部,鎮中心距庄河市區30公里。鎮域東、西、南、北分別與仙人洞鎮、長嶺鎮、太平嶺鄉、步雲山鄉接壤。
蓉花山鎮因政府駐地北側有蓉花山而得名,境內交通發達,基礎設施完備,東西大通道、庄繭路貫穿全區,鎮級達標公路連接村村屯屯,通訊設施先進,程式控制電話進戶率達60%,有線電視連接千家萬戶,水資源豐富,電力充足。
蓉花山鎮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鎮內已建成德興老街、新興街2條商業街,街區樓房林立,商業網點眾多,商品豐富。是庄河北部地區經濟、文化和物流中心。
蓉花山鎮地區屬千山余脈,有著豐富的山林資源、山菜資源和礦產資源,其中硅石品位高,儲量大,品位含二氧化硅99.3%,總儲量約150億噸。產品遠銷東北華北及華東各地.硅石開采業和繅絲業是蓉花山的傳統優勢產業,全鎮繅絲廠已達22家,年產絲200噸,產蛹4000噸。
近年本鎮勞務輸出帶動了一方經濟發展,本著國內境外兩條腿走路的原則,以解決富餘人員就業和百姓創收的宗旨,積極開拓勞務輸出渠道,已有大量人員實現了在城市就業,以及境外(日本新加坡)就業,並且已經步入了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蓉花山鎮政府駐地蓉花村。2003年底,全鎮共轄17個村委會:大嶺、馬家、刁橋、七一、湯家、潘家、瓦房、柞樹、婁屯、紅塔、旭升、德興、雙烈士、三日廟、東瓜川、五道溝、蓉花山(職工委),145個村民小組。全鎮10463戶,37924人,其中男為20982人,女16942人,農業人口35445人,非農業人口2479人,全鎮人口密度181人/平方公里。農民人均收入2095元。
『陸』 庄河市有多少條河流、多少座山、多少個海島(分別是哪些)
檔介紹:
庄河總面積4034平方公里,總人口90萬人。改革開放以來,庄河市作為全國最早開放的縣市,現已發展成為沈大高速公路沿線重點發展區市之一。這里自然條件優越,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淡水資源非常豐富,有大中小水庫44座,河流79條,念徑流量13.2億立方米。地下礦藏豐富,已探明的就有硅石、黃金、鎂等十多種。這里農業物產豐富,全市耕地9萬多公頃,年產糧食40萬噸,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這里盛產全國聞名的庄河大骨雞和絨山羊,同時還有遼南重要的蘋果產區。這里是全國重要的「蘋果之鄉」,共有蘋果樹900餘萬株,年產蘋果近50萬噸。此外,還有桃、杏、梨、山楂、櫻桃等各類應季水果300餘萬株,年產量在15萬噸以上。
庄河有215公里長的海岸線,2.6萬公頃灘塗,6600公頃港圈,水產品極其豐富,港養對蝦產量居全國第一,更有「東方貝庫」之稱。
庄河地區北山面海,地處北半球的暖溫帶,氣候屬於暖溫帶濕潤大阱性季風氣候。具有一定的海洋必氣候特徵。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柒』 大連庄河市有什麼好玩的
市裡好像真沒什麼好玩的地方 購物的地方比較多 比如 新天地 商貿 博金
冰峪溝旅遊度假區 步雲山溫泉 蛤蜊島度假村 城山古城 黑島 天門山 都可以的
另外,下面是復制的,可以參考一下
素有「國寶」之稱的絨山羊,是庄河北部山區的特產,絨山羊湯則是庄河又一特色美味。每年8月份以後,是品嘗絨山羊湯的最佳時節。庄河羊湯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膻不腥。食用時,取湯鍋中細碎的羊肉和羊雜放入碗中,再盛上熱氣騰騰的羊湯,加入精鹽、食醋、芥末等調料,味道鮮美異常,令人食之難忘。
大骨雞是九斤雞、壽光雞與當地雞雜交的後代,肉質鮮美、細膩,營養豐富。特別是農家散養的大骨雞,尤為美食上品。作為庄河著名的美食,在當地的百姓中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農家老大嫂,架起大鐵鍋,燒起大柴捧,燉著大骨雞。」農家燉大骨雞要選用毛色鮮亮、胸深背闊公雞或母雞,同寬粉絲、蘑菇等,在火上最少要燉上2個多小時,讓各種調料滲透其中,食用起來,肉鮮湯美,別具農家風味。
庄河北部山區盛產的山野菜,無污染,純天然。每年春夏季節,山區群眾上山採集的蕨菜、苣買菜、刺嫩芽、香椿以及海邊的鹼蓬等,除了自己食用,已走進餐館酒店的大雅之堂。「山野菜蘸醬」早已成為人們爭相品嘗的一道「山珍」。
庄河特產蛤叉(藍面鏡蛤)、雜色蛤,鮮美異常,是其他沿海地區罕見的珍品。清水煮雜色蛤、蟶子等,看似簡單的方法,卻保持了貝類的原有的鮮香,不僅是庄河沿海群眾自家的食用習慣,也成為庄河酒店飯館不可或缺的保留菜餚。
庄河旅遊產品種類齊全,主要分為四大體系:一是「綠色旅遊產品」體系,以冰峪溝、天門山、步雲山、石佛山等為代表的自然山水生態旅遊產品;二是「藍色旅遊產品」體系,以海王九島、石城島、黑島、蛤蜊島等海島風光旅遊產品;三是「金色旅遊產品」體系,以仙人洞保護區內的般若洞、聖水寺、城山古城法華寺、五老宮、石城島海峰寺、大營雙泉寺為代表宗教文化旅遊產品;四是歷史遺存旅遊產品體系,以黑島北吳屯古人類遺址,黑島甲午海戰古戰場、桂雲花春平候劍出土地遺址、城山1400年古城等旅遊產品。
『捌』 庄河市城山鎮在鞍山海城哪個方向
南邊,,,,
『玖』 庄河在哪裡哦
遼寧省庄河市 面積 3866平方千米
人口 90萬人
行政級別 縣級市
郵政編碼 116400
電話區號 0411
庄河市,位於中國遼寧省東南部,黃海北岸,遼東半島的東側。
庄河市轄4個街道、16個鎮、4個鄉、2個民族鄉:城關街道、新華街道、興達街道、昌盛街道、青堆鎮、徐嶺鎮、黑島鎮、栗子房鎮、大營鎮、塔嶺鎮、仙人洞鎮、蓉花山鎮、長嶺鎮、荷花山鎮、城山鎮、光明山鎮、大鄭鎮、明陽鎮、吳爐鎮、王家鎮、鞍子山鄉、太平嶺滿族鄉、步雲山鄉、桂雲花滿族鄉、蘭店鄉、石城鄉。
明屬遼東衛地,清屬蓋平縣。直至清末,方置庄河廳,以境內河流庄河而得名。1913年改為庄河縣,1992年撤縣設市。目前隸屬於副省級城市大連市。
全市處於黃海向千山山脈的過渡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年平均氣溫8℃,降水量890毫米。庄河的農業以漁業為主,糧食生產也頗重要。沿海灘塗、濕地面積極大,洞礁頗多,盛產各種魚、蝦、蟹、貝等。其中珍貴貝類如文蛤、竹蟶等,更是銷往世界。境內有仙人洞等風景點,海岸及附近海區曾為中日甲午戰爭的戰場。
『拾』 大連庄河市屬於哪個區
庄河市是遼寧省的縣級市,不屬於其他區。
庄河市位於遼東半島東側南部,黃海北岸,為低山丘陵區,屬千山山脈南延部分,全境陸地總面積4113.6平方千米(含大連花園口經濟區),海域面積2900平方千米。
庄河市為低山丘陵區,屬千山山脈南延部分,地勢由南向北逐次升高。北部群山逶迤,峰巒重疊,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中部丘陵起伏,海拔在300米左右,溪流、峽谷、盆地、小平原間雜其間。南部沿海地勢平坦寬闊,海拔在50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