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談清王朝如何維護其文化安全

談清王朝如何維護其文化安全

發布時間:2022-07-05 01:04:07

㈠ 清朝時期,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採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1、確立了冊封西藏佛教首領達賴和班禪的制度,設置了駐藏大臣。

2、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3、妥善安置了重返祖國的土爾扈特部。

4、設置台灣府,鞏固了東南海防。

5、擊潰沙俄入侵者,簽訂尼布楚條約,明確劃分了中俄東段邊界。

(1)談清王朝如何維護其文化安全擴展閱讀

清朝統一多民族的發展:

清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乾隆年間,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

極盛時期的清朝,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沙群島。包括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

㈡ 清朝在維護我國多民族國家統一方面康熙乾隆雍正幾位皇帝採取什麼措施

在西藏設立活佛等,用了宗教政策;對漢族,開科取士,允許漢族讀書人為官;康熙還親征准葛爾、收復台灣、誅殺鰲拜等。(暫時就想到這些)

㈢ 作為外夷,大清是如何做到長治久安的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時期內,有相當一部分的王朝是由所謂的"外夷"建立的,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王朝建立的時間都比較短。例如赫赫有名的元王朝,蒙古人建立的王朝疆域極其遼闊,鐵騎所至,無不威服。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如此"豪橫"的王朝,最後統治中原不到百年,就在農民起義的浪潮當中覆滅。

但是卻有一個"另類",清朝的建立基本上延續著以往游牧民族建立政權的路線進行的,但是清朝卻穩固的統治中原近三百年之久,甚至還成為了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何清朝作為外族身份入侵得以長治久安,這背後清朝統治者又做了哪些努力。



3:滿人圈地,漢人生存空間受限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土地絕對是核心的生存資源,但是滿清入關之後,大肆的侵佔原本屬於漢人的土地,劃為皇莊、旗地等。

據《清史稿》當中記載清朝統治者發布圈地令後漢人的慘狀稱:"人民背井離鄉,有父母夫妻同縊死者;有先投兒女於河而後自投者;有得錢數百,賣其子者"。

除此之外,清朝統治者還將關外的大片肥沃的土地劃為禁止開墾的土地,無疑又給原本沉重的百姓以致命一擊。清朝統治者這一系列的行為,再次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清朝統治者實行一系列讓漢人怨聲載道的政策但是卻依舊得以穩坐天下。

㈣ 有什麼具體措施可以讓清王朝維護封建統治更長久些呢

必須鏟除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廢除封閉鎖國政策,改革國體,實行君主立憲制,重用有才華漢人,整治軍隊。引進資本主義技術。

㈤ 滿清是如何被漢文化所同化的,對待此事清政府都做了些什麼

滿清統治了中國以後,雖然統治了國家,也統治了人民,可是漢族人民的一顆漢人的心是不會被征服的,相反,漢族的文化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滿清。漢族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漢族人口眾多,漢族文化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滿清。清政府在這方面也做得很好,積極融入漢族文化,雖然漢人做大官的可能性很小,不過滿漢一家親,漢人和滿人也相處得不錯。

不過清帝對於漢化還是有所控制的,早期一直嚴禁滿漢通婚,而且要求漢族梳滿族人的發型,穿滿族的衣服,在官吏的任命上,早期也是對漢人排斥的。

㈥ 舉例秦朝、西漢、明朝和清朝在加強思想文化方面分別採取的措施,並分別指其產生的影響。

中央集權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一項重要制度,最早建立於何時?何時發展到頂峰?試比較秦朝、漢朝、明朝、清朝加強專制制度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採取的措施有何相似之處? 答:中央集權制度最早建立於秦朝。明清時期發展到頂峰。相似之處:①政治上:都注重皇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其制度、措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秦朝時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在中央設「三公」,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漢朝時,漢景帝實行「削藩」,漢武帝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解除王國對中央的威脅。明朝時,撤中書省,廢丞相,權分六部;廢行省,設三司。六部和三司長官直接聽命於皇帝。設立衛廠等特務機構,實行恐怖統治。清朝時,設軍機處,軍國大事由皇帝裁決。②思想文化上:都推行文化專制統治,加強思想控制。秦朝時焚書坑儒,實行文化專制。西漢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思想統治工具。明朝時實行八股取士,禁止發揮個人觀點。清朝時大興文字獄,壓制反清思想。

㈦ 如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要切實維護我國國家文化安全,關鍵是要靠文化建設。新形勢下,我們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此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在實踐中需要著力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文化創新能力建設。文化的先進性是國家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而強大的文化創新能力則是保持文化先進性的基礎。一個國家的文化創新能力越強,文化越先進,其文化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就越小,反之就越大。應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大力推動文化創新。二是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實力較弱,這是我國文化話語權不強、文化貿易逆差大、文化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的重要原因。應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鼓勵不同社會主體的資本向文化產業流動,迅速壯大文化產業,實現我國由文化資源大國向文化產業強國的轉變,讓我國的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經風雨、上檔次,逐步提高國際競爭力。三是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對於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應著眼於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召力,減少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誤讀、誤解和誤判,創新對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展現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

㈧ 如何維護我國文化安全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種文化不被其他文化取代或同化,保持自身的獨特性、獨立性、完整性並不斷傳承和發展的狀態。國家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的主流文化體系沒有遭受其他文化的侵蝕和破壞,能夠完整地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特性,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擴大本國文化影響力。

具體而言,國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國家的文化特性得到保持,民族文化的價值得到尊重,文化資源與遺產得到保護,文化傳統得到傳承等諸多內容。國家文化安全也可分為價值觀念安全、語言文字安全、文化資源安全、風俗習慣安全、生活方式安全、文化人才安全等方面。國家文化安全是一種非傳統安全要素,與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民安全、國土安全等傳統安全要素共同構成國家安全體系。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文化傳播的形式、速度和力度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深入。一些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實力、科技優勢、營銷手段以及政治推動,對其他國家進行文化滲透,嚴重影響這些國家的文化安全。從實際情況看,中國是一些國家進行文化滲透的重要目標,我國文化的發展正受到各種各樣的威脅和挑戰,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非常艱巨。

比如,在意識形態領域,一些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沒有放棄對我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動作頻繁;在文化交流領域,西方的文化產品(特別是影視產品和動漫遊戲)、語言文字、學術理論、節慶習俗等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主流價值觀、社會科學和生活方式等形成沖擊,文化霸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強調「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要切實維護我國國家文化安全,關鍵是要靠文化建設。新形勢下,我們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此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在實踐中需要著力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文化創新能力建設。

文化的先進性是國家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而強大的文化創新能力則是保持文化先進性的基礎。一個國家的文化創新能力越強,文化越先進,其文化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就越小,反之就越大。應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大力推動文化創新。

2、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實力較弱,這是我國文化話語權不強、文化貿易逆差大、文化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的重要原因。應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鼓勵不同社會主體的資本向文化產業流動,迅速壯大文化產業,實現我國由文化資源大國向文化產業強國的轉變,讓我國的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經風雨、上檔次,逐步提高國際競爭力。

3、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對於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應著眼於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召力,減少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誤讀、誤解和誤判,創新對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展現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

㈨ 你是怎麼看待清朝的統治的

"康乾盛世"的提法由來已久,有時也叫"康雍乾盛世",由於雍正皇帝一直背著竊昭篡位、弒父屠弟的惡名,盛世很少有他的份。雖然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孟森先生和日本歷史學家宮崎市定早已開始對此質疑,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旅日歷史學家楊啟樵先生多次赴台灣故宮博物院查閱了二萬多件康熙朝,尤其是雍正朝的密折,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和專著,才算把雍正的案徹底翻過來。不過人們習慣上仍然稱"康雍乾盛世"為"康乾盛世"。
清朝(1644-1911)在位268年,總共有十個皇帝。位居二、三、四位的康熙在位61年、雍正在位13年、乾隆在位60年,共134年,佔了清朝的一半。乾隆禪位於嘉慶皇帝後僅僅44年,就發生了鴉片戰爭,中國一敗塗地。以後的幾十年中,中國始終處於被列強不斷侵略、割地賠款、幾乎被瓜分的危難之中,直到1911年清王朝被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
我的基本觀點是:並不否定康雍乾三代的歷史功績,但是不贊成現在依舊把康雍乾時期說成"康乾盛世",尤其不贊成對康乾之世作過高的評價。我們應當從比較歷史學的角度,認真總結康雍乾三代的得失。正確認識康雍乾三世的得失,有助於加快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步伐。
一. 康雍乾三代的歷史貢獻及其和漢朝、唐朝的比較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確很有作為,做出了一些重大的歷史貢獻,其中康熙的貢獻最大。他們先後削平三藩,收復台灣,平定準格爾部、回部、羅卜藏丹津、大小金川土司叛亂等。康雍乾三帝最主要的功績是將漢、唐、元朝以來的版圖從此固定了下來,為多民族的現代中國的疆域奠定了基礎。
由於清朝是人數很少的滿族統治全國,它必須依靠其他少數民族(主要是蒙族)和它一起來加強對漢族的統治,而且必須努力學習先進的漢文化才能進行有效的統治。因此康雍乾三帝對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和加快各民族的融合,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值得大書一筆的是以"改土歸流"為代表的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所謂的"改土歸流",就是將過去少數民族地區的世襲的土官、土司改為由朝廷任命有一定任期而流動的官吏。"改土歸流"之後大大地加強了這些地區的國家意識。
戴逸先生強調,"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他認為這個時期"生產力高度發展",理由是當時中國人口已有三億,而西漢盛世時不過五千萬;唐朝開元盛世也只有八千萬左右。"這樣康雍乾盛世的經濟力量就遠遠地超過了漢、唐的盛世,而且兩者的差距還很大。"我認為這樣的比較有些簡單化,因為西漢距康雍乾時期有1600年,唐代距乾隆末年也近800年,經過這么漫長的時間,生產方式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人口自然會大大增加。依此說明"中國在康雍乾時期已經是一個非常興旺發達的國家",而且已遠超漢唐,是缺乏說服力的。
漢朝當時在世界上的領先程度只有橫跨歐洲、北非的羅馬帝國相比。而唐朝在當時的強大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且不說其疆域之遼闊,就唐朝的富庶也是康雍乾時期無法比擬的。當時兩個世界強國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不如唐朝,因此最重要的是看這個朝代在當時世界上的先進程度。康雍乾三代顯然遠遠不如漢唐。
漢唐之所以被認為是盛世,並不僅是由於其當時高居世界首位的物質生產水平,更重要的是漢朝和唐朝的文化與精神面貌。漢唐時代政治環境比康雍乾時期寬松得多。漢代的皇帝總的說來比較開明,社會洋溢著一種進取、開放、昂揚的大漢精神。唐朝的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都是比較注意"納諫"的,對臣工相對比較尊重,產生了像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李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多麼豪邁自信!在清朝找不出一個李白這樣的詩人來。
總之,漢唐之所以能夠成為公認的盛世,最重要的是其具有世界上的先進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而這是一個民族最寶貴的品格和財富。
二. 徹底扼殺民族精神是康雍乾三代最大的歷史失誤
要想正確地評價康雍乾三代的歷史地位,最重要的是應當將其置於世界歷史的總坐標中。著名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公元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之中。而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1500年前後,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我們不能將後來中國落後挨打的責任都歸咎於康雍乾三帝。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以大量事實證明:明朝採取嚴格的中央集權,施政方針不著眼於提倡扶助先進的經濟,以增益全國財富,而是保護落後的經濟,以均衡的姿態維持王朝的安全。明朝的政治、經濟、教育制度的弊病如果和已經處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相比,落後已經非常明顯了。但是由於當時中國整體實力遙遙領先,而歐洲則剛剛起步,中國本來完全有可能發現自己的弱點和別人的優點,進行趕超。但明朝末年政治動亂、農民起義和清兵入關改變了歷史的進程。1644年清朝在北京正式取代明朝統治以後,中國要發展也來得及,但遺憾的是,清朝統治者使中國失去了整整250年,而關鍵就是康雍乾三代的134年。
制度是否進步或完善,主要看它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與生產力的發展。康雍乾的一系列措施都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已經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皇權,使數億臣民俯首貼耳聽命於皇帝一人,使各級臣工絕對服從上司,從而使整個國家機器完全僵化,失去活力。鴉片戰爭後中國屢戰屢敗,表面原因是西方的"堅船利炮",實際上清朝這種極端落後的封建專制制度才是根本原因。
戴逸先生指出"盛世的陰影"主要是四個方面:閉關鎖國、重農輕商、禁錮思想、輕視科學。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一個:以文字獄為代表的極端專制制度徹底扼殺了中國人的思想活力,舉國奴性泛濫,尤其是使得作為社會精英的知識分子噤若寒禪。戴先生說:"扼殺中國人思想活力由來已久,秦始皇、漢武帝就干這種勾當。自從中國有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國人就在被迫做奴隸和奴才,逐漸形成國民的劣根性,而且時間久遠,不易消除"。明朝也搞思想禁錮,也有書籍被禁,有人因文字招禍。問題是清朝的文字獄比秦漢、比明朝要嚴重廣泛的多之又多,時間也長得多,不但規定苛刻,而且面廣,動輒斬首、棄市、凌遲、門誅,甚至滅九族,連已經死了多年的都要開棺戮屍。康雍乾三代,搞文字獄一個比一個歷害殘酷,時間長達100多年。
康熙五十年,已經"寬文字之禁",但刑部仍然將真實記載南明政權年號以及記載明太子死於獄中的戴名世定為"大逆"之罪,擬將戴名世凌遲,弟兄叔侄處斬,妻女給功臣家為奴,給其書作序者絞刑。過了兩年,康熙"法外施仁","從寬免凌遲,著即處斬",兩個重要人物已故,開棺戮屍;作序者、出錢刊印者和看過此書未首告者統統問罪,牽連族人、門生、朋友及其親屬三百餘人,其中有平日與他論文的尚書、御史等京官32人。因此,文字獄造成的影響決不僅僅止於文字作者及其家人、親友,而是全民性的災難恐懼。
雍正六年(1728年)發生了曾靜企圖策動陝甘總督岳鍾琪反清事件,曾靜被捕,招供說自己受了呂留良著作的影響,這時呂留良已死了45年,連其子呂葆中也故去,結果此案定為"大逆"。呂留良父子開棺戮屍,另一在世兒子斬首,其餘叔伯、兄弟、妻妾、兒女等均受牽連一一治罪。呂之門人嚴鴻逵戮屍梟首,嚴的門人沈在寬因刊藏呂留良著作有4人被斬首。
文字獄最厲害的是乾隆皇帝。在整個清朝160餘起文字獄案中,乾隆時期就有130餘起,佔全部案件的百分之八十。乾隆時期的文字獄之多和他在全國范圍內徹底清查禁書有密切關系。因此,一些不是文人的老百姓也因禁書而被殺。乾隆時期文字獄的主要案犯,被處以"大律論擬"的就有47例,生者凌遲,死者戮屍,親屬男15歲以上皆斬,15歲以下及女性給功臣家為奴。甚至連張廷玉、沈德潛這些備受乾隆恩寵的重臣,一不留神都會大禍臨頭,其他臣工就不必多說了。整個朝廷上下都是一種精神萎靡的狀態,這樣的朝政還能盛世嗎?
康雍乾三代,尤其是乾隆時期,不但對清朝統治不滿或對明朝有所懷念的書籍統統禁毀,而且連與和朱理學相抵觸的書籍也不得超生。從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光是浙江就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查和毀書24次。乾隆一代,全國禁毀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部以上"。
中國落後於西方自然並非自清朝始,但明朝的思想比清朝活躍得多,出現了不少進步思想家,如王陽明、李贄、黃宗羲、東林黨等。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康雍乾三朝那麼殘酷嚴密的文字獄,而讓明朝已經初步活躍起來的思想界繼續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具有愛國主義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完全有可能認識到中國的問題,尋找到對策,而不會失去整整200年。
康雍乾之際,憑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力與人才資源,完全可以在幾十年內迎頭趕上,比乾隆末期還要晚70年的於1868年開始的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一例。康雍乾三世,世界發生了許多推動歷史前進的重大事件和重大發明。牛頓於1687年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富蘭克林於1753年發明了避雷針及電學理論;瓦特於1769年發明了蒸汽機;卡文迪什於1781年證明了水是由兩份氫和一份氧組成的。1662年英國國王查理二世頒發特許狀,成立"促進自然知識的倫敦皇家學會"。四年以後,一個科學院在法國成立。更重要的是西方的政治環境有利於產生大量的思想家、發明家,而康雍乾時期的中國則根本不允許有自己的思想,自然就不會有思想家、科學家了。
有的西方學者指出,當時的中國屬於表面繁榮而實質停滯,西方則暫時還貧困卻在迅速發展。事實上康雍乾時期的經濟發展只不過是明末以來的一種恢復性發展,而並不是由於新的生產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學技術提高的。從乾隆年間到鴉片戰爭僅僅50年,中國工業生產總值佔世界的百分之六,而歐洲佔百分之六十二,中國一下被拋到後面了。
明朝永樂(1403-1424)年間,中國能造世界上最大的船,有世界最強大的艦隊。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有幾次多達二萬七千人,遠達東非。明朝末年軍隊已普遍使用火器,在造炮技術和火槍質量上與西方沒有多大差距。而康雍乾三代這100多年的耽誤,徹底淪落於被動挨打和任人宰割的地步。
三. 20世紀中國的巨大變化充分證明康雍乾三代的嚴重失誤
古今中外文化史都毫無例外地證明,社會生產力的任何歷史性的大發展都來源於思想解放、思想認識上的大提高。沒有歐洲的文藝復興就不會有歐洲的工業革命,中國在二十世紀的兩次巨大飛躍都源於思想解放、思想認識上的大提高。
中國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的最偉大的功績就是將中國人的民族精神的積極因素,從康雍時期幾乎徹底失去並將落後因素發展到極致的奴性中解放出來。中國人的民族精神重新被激活和大大發揚了,而且引進了許多新的思想文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席說:中國人民有決心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之所以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研製出"二彈一星",是因為中國人在民族精神上掌握了"二彈一星",中國人從此找回了自信,找到了民族復興之路。
中國第二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著名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大討論。它所煥發出來的偉大精神力量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是我們每%

㈩ 當今中國應當如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我們談文化安全,要冷靜反思、立足實際。當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還很不充分,因此外來文化的盛行很難說是好萊塢大片和「韓流」等沖擊所導致的。由此可見,雖然敏銳地從一個角度來提出問題,居安思危構築「文化長城」,以防止「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出發點是好的,但隨著中國本土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增強,這種種現象在整個中國文化現實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大為減弱了。從我們的文學作品、電影、電視更多地受到人們的喜愛,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娛樂和審美對象這一明顯的趨勢上看,只要我們苦練內功,提高自身文化產品的水平和吸引力,外來文化便不是威脅,相反倒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外來文化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文化產業和大眾文化。大眾文化與其說是一種文化創新,不如說是一種文化元素的重新整合,它的日常生活性和文化元素組合性,決定了其文化境界以社會底線欲求為滿足的「低位」狀態。但是,現代社會公共領域的大眾文化,又往往以弱勢、「草根」的文化姿態出現,並以一定程度的異質性、多元性與創造活力,顯示出一種反抗文化權力、追求文化自由的姿態。面對這種局面,我們如果僅僅防範,往往會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局面,實際上是較難成功的。因此,我們在使用「文化安全」的概念時,不能片面地強調對立和防禦。

閱讀全文

與談清王朝如何維護其文化安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