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日本文化自成一派在哪裡

日本文化自成一派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05 02:02:26

❶ 日本人的祖先來自哪裡

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2012年11月1日報道稱,DNA分析證實現代日本人是由日本諸島的土著居民繩文人和從朝鮮半島遠渡而來的彌生人不斷混血傳承的。

一支由東京大學和綜合研究生院大學等構成的研究隊伍在2012年10月31日聯合發表了這一研究結果,該團隊在至今已經公開的日本本土繩文人、亞洲人和西方人等約460人的DNA數據上追加分析了矮奴和沖繩人等71人的數據。矮奴是從公元前5世紀起就一直居住在北海道等東北部地區的日本原始居民。

分析結果表明矮奴從遺傳學上和沖繩人最為接近,其次是日本本土繩文人、韓國人和中國人。同時也表明繩文人從遺傳學上來看,要比矮奴和沖繩人更接近於韓國人和中國人。

這也就意味著自3000年前起,在日本列島的繩文人就不斷與來自東亞大陸(主要經過朝鮮半島)的彌生人進行混血,相反南北相望的北海道和沖繩地區的人之間的混血就進行緩慢。所以,在這些地區當地人的遺傳特徵保存下來得就相對多一些。

日本《經濟新聞》評價稱:「雖然到目前為止也有過類似的研究結果,但是此次的研究解析了每人最大90萬個的DNA變異,從而大大提高了其可信度。」《朝日新聞》也賦予了研究結果新的意義,稱「此次研究結果具有從遺傳學上證實繩文人和彌生人的混血是日本人起源一說的研究成果」。

(1)日本文化自成一派在哪裡擴展閱讀:

日本國的主體民族是大和族,又稱大和民族,約有1億2500萬人,以日語為母語。和一詞源自公元3世紀的日本政權所在地的大和地區。約占當前日本人口總數的99%(其餘為阿伊努人與琉球人),主要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

有時成為「日本」的代稱,例如「和魂」即指「日本精神」。在日本帝國時代,和人是指不同於阿伊努民族、琉球民族、漢民族、朝鮮民族的民族,同時也指不同於「高山族」的民族。

和族是主要由原居住於東北亞大陸的日本海沿岸居民和東亞大陸居民融合演變而成,其族是在古墳文化才完全形成,自身文化長期受到來自東亞大陸的影響,但由於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氣候又自成一派。

❷ 日本文化起源是什麼

日本文化有無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盡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中,始終以到如得的外來文化為媒介,但它畢竟盡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樹,它的根 深扎於日本國的風土上。若究其緣起,則可上溯到公元前數千年的繩紋時代。「繩紋文化與後來的彌生文化、古墳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個時期。」

日本歷史始於石器的出現,繩紋時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出的那個時期的陶器表面帶有豐富多彩的草繩模樣,史稱繩紋陶器。繩紋陶器歷史久 遠,外觀漸趨復雜,花紋日益豐富多彩,說明其時陶器工藝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發達。盡管當時日本已經處於新石器時代,但因島國的地理位置,致使當時歐亞大 陸的先進文化未能進入日本。繩紋人群居堅穴,仍以捕魚、狩獵、採集為生,不知農耕。生產力的滯後,亦使其當時社會滯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巫術支配人們的 原始社會生活,也支配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3世紀,日本歷史進入彌生時代。考古學家在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發掘出不同繩紋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稱彌生陶器,史稱彌生文 化。彌生陶器器形簡單,花紋也不繁雜,與繩紋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種新的審美情趣。一般認為,彌生陶器是從海外輸入的,即可能是從大陸遷入的民族帶去了 新的彌生文化。新的文化雖然戰勝原有的繩紋文化而成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來人終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並未因之而斷續。彌生時代的生產力有了很大的 提高,這是因為先進的大陸文明經由朝鮮半島傳到了日本,促經日本很快進入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的農耕社會,石器時代進入了鐵器時代。彌生人從事農耕,種植糧 食,共同勞動逐漸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會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階級差別、政治支配關系也逐漸形成。當時,自然崇拜和巫術迷信依然支配著人們的精神生活,特 別是農耕祭祀活動盛行,成為彌生文化的一大特徵。

從公元三四世紀到六七世紀,以畿內為中心,全國各地建造了許多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高冢古墳,標志著日本由彌生文化進入古墳文化的時代。古墳的建 築需要徵集大批勞動力,墳內陪葬有鏡、劍、勾玉等精緻工藝品,象徵著死者生前擁有強大權力。這與一般民眾死後的簡易安葬形成鮮明對照,說明強大的專制集權 已經形成,即以畿內為中心的大和國終於在5世紀初統一了日本。這個時期,日本從大陸不僅源源不斷地輸入物質文明,而且開始導入大陸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移 居日本的漢人和韓人即所謂「歸化人」開始使用漢字記事,一方面,中國的陰陽、天文等知識傳入日本。到6世紀,儒家經典、佛教等亦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揭開 了日本精神文化的序章。

有上述可知,日本原初文化的萌發和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從迄今關於繩紋、彌生和古墳文化的研究來看,日本原初文化是原始社會的日本人在與外 部自然的斗爭中、在尋求和豐富自身物質生活的過程中產生的,並且一旦島國日本與外界取得聯系,外來先進文化便立即被導入,成為日本文化的生長激素。其次, 在精神文化上,巫術和祭祀支配著原始社會日本人的社會生活,這種原始信仰為日本民族宗教-神道教的形成提供了基矗第三日本原初文化的形成與日本民族、國家 的形成幾乎同步,二者關系密切,不可分離。即以大和地區為中心,融合諸民族而形成為「大和民族」;「大和國」也終於統一了「百餘國」,建立起天皇制國家。

大和國統一日本後,不僅吸取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開始吸取中國的政治制度,特別在推古朝改革進程中(554-628),以聖德太子(574- 662)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國經典,博採從中國和朝鮮傳入的各種先進思想和文化,尤其是聖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條憲法更是兼取中國法、儒、墨及佛家等思 想,結合日本具體情況制定的。在大化革新中(646),孝德天皇(587-654)則仿照唐代官制,全面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從而把日本社會推進到法制完備 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從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是日本的封建社會的歷史時期,歷經飛鳥(593-710)、奈良(710-794)、平安(794- 1192)、鐮倉(1192-1333)、室町(1333-1573,含南北朝、戰國)、安室桃山(1573-1603)、江戶(1603-1868)等 時代。
早期的封建社會(飛鳥、奈良、平安時代)的日本文化,集中體現為白鳳、天平文化和平安文化。所謂白鳳文化是指大化革至奈良時期的文化,天平文化泛指整個奈 良時期的文化。此間,日本主動與隋唐建立密切關系,積極攝取隋唐、特別是唐代文化,有力地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佛教傳來後便為朝廷所利用,受到朝廷保護 以至成為國教。以奈良葯師寺為代表的佛教藝術,成為當時日本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觀。另外,在使用漢字記事的基礎上,日本借用漢字的音和義標記日語的音和聲, 創造了「萬葉假名」,並用之創造了和歌集《萬葉集》。至此,日本結束了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歷史,這是日本文化史上劃時代的大事。隨著假名的出現,日本文學 逐漸占據主流地位。建築與雕刻、繪畫與音樂、書道與茶道等,也都各展「和風」,顯示日本文化的獨自特色。

中期封建社會(鐮倉、室町時代)的日本文化,以武士文化為特色。武士,本意為學習武藝,執掌軍權者。它在日本作為新興階層出現是9世紀中期以後的 事。那時,隨著庄園實力的強大,為鎮壓農民,對抗國司,保衛庄園利益便組建私人武裝力量,謂之武士團。鐮倉幕府的建立,標志著以武士為統治階級的武家政權 已經成為支配日本的實際力量。鐮倉幕府衰敗時朝廷試圖奪回政權未果,室町幕府執政。與以朝廷為中心的貴族文化比較,武士文化則傾向於大眾,包含許多新的大 眾文化因素。就武士階層自身而言,在以主僕契約為人際關系原則中形成的人倫道德,既有踐踏生靈的非人性的一面,又有忠誠於主人的新的道義活力的一面;五十 的道德也因時代而異,必須對之加以具體分析。以武士的軍旅生活為題材的武士文學,與武士心境相吻合的禪宗的流行,以及各類理論著作的出現,都是這一時期日 本文化史上的新特點。

後期封建社會(安室桃山、江戶時代)的日本文化,亦即江戶時代(又稱德川時代)的文化。江戶時代歷時260餘年,時日本封建社會成熟期也是崩潰 期。由於長期的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加之一度鎖國,致使前近代的日本文化異常繁榮,臻於成熟。概言之,江戶文化的主潮流不外是:其一,中國的儒學、特別是 朱子學取得獨尊的地位,成為官方意識形態,推動日本精神文化的發展。其二,具有日本獨特的思想文化的創出與繁盛。其三,西方文化的受容與研究。

❸ 日本人起源於中國,是傳說還是歷史

日本不是起源中國,而是一部分人有中國血統。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隊人馬在泰山封禪刻石,又浩浩盪盪前往渤海。抵達海邊,秦始皇登上芝罘島,縱情濃覽。只見雲海之間,山川人物時隱時現,蔚為壯觀,尤令秦始皇心馳神往。這種景象,本來是海市蜃樓,但方士為迎合秦始皇企望長生的心理,將其說成傳說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機給秦始皇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長生仙葯。秦始皇大為高興,隨後根據徐福的要求,派重男、童女數千人隨他出海求取仙葯。他本人也在此留連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來的只是徐福空手而歸。徐福自稱見到海神,海神以禮物太薄,拒絕給予仙葯。對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師、穀物種子,令徐福再度出海。秦始皇則不肯離開,一直等候3個月,不見徐福消息,才悵然而回。
其後幾年中,秦始皇又派燕人盧生等入海尋求仙葯,也是一無所獲。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來琅琊。當年徐福入海尋找仙葯,已經九年過去,一直未來歸報。當即派人傳召徐福,徐福連年航海,耗費很大,擔心遭到重譴,奏告秦始皇:「蓬萊仙山確實有仙葯,出海時常遇大蛟魚阻攔,所以不能到達。請派弓箭手一同前往,見到大蛟魚用連弩射擊。」秦始皇下令入海時帶足漁具,自己也准備了連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數十里,經過榮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時,果然見到大蛟魚,當即連弩齊射,大蛟魚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認為此後當可無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葯。這次,秦始皇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訊了。當年秦始皇病死於沙丘(今河北世鹿東南),而徐福「得平原廣譯,止王不來,」一去再也不回了。

❹ 被印上日本烙印最深的中國原創文化是哪個

最深的文化想必就是茶文化和酒文化了吧,這兩個文化很多時候一些西方人已經不知道發源地是中國了。

中國的茶道文化是日本茶道的始祖,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茶道文化已經是自成一派了,而且在現在看來發展的也還是很不錯的,日本自己發展出來的茶文化裡麵包含著清幽和淡然,而且把我們國家的櫻花樹也融進了他們自己的茶道裡面,現在很多時候說起櫻花我們自己都會首先想起日本,但是其實賞櫻花的文化是從我們唐朝開始的!

還有就是酒文化,我們中國的酒文化從電視劇和小說裡面來看是一種濃烈豪邁的代表,日本的酒文化顯得更加的淡然,日本的酒文化也是徹徹底底的發源於我們國家,但是日本依舊是將酒文化經過自己的本土改造以後自成一派,他們的清酒文化表現出來的閑適也受到了很多西方人的喜歡!

❺ 日本文明的發源地是中國還是他們有自己文明的發源地

忽略日本發現了遠古原住民的存在證據,因為存在人類不表示就有文明。應該是中國的文化傳入了日本,從而幫助了日本文明的發展。我給的理由有二:
1、我們都知道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是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一般認為從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大概需要600年的過渡時間。而公元前4世紀,日本幾乎是從石器時代直接過渡到了鐵器時代。這明顯違背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只能說明是其他文明傳授給了日本相應的技術,從地理位置看這個文明只可能是我們中華文明。
2、關於日本國的建立時間是根據公元601年聖德太子編排出來的,沒有相應的史書記載和證據,而日本卻把這種認識沿用至今。按照這種認識,公元1990年為皇紀2649年,那日本國是在公元前七世紀就建立了。而根據考古發現,日本在公元前七世紀還處於原始社會前期,還處於採集經濟時期,都還不存在部落,壓根不可能存在政權。而日本為了把自己日本國的歷史往前推,不惜人為地在歷史中插入了10位虛構的天皇(一般認為這樣使日本的文明史前推了大概一千年)。這樣看的話,日本不尊重歷史的態度可謂由來已久。

❻ 日本過七夕嗎沿襲中國傳統還是自成一派!

01

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據說七夕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提到七夕,人們想到的是牛郎織女見面的那一天。這個牛郎織女美好的傳說在日本也廣為人知。日本七夕節源於中國,經過多年的演變,如今已經成為日本夏季傳統的節日之一。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貴族的祭祀活動,又稱乞巧奠。從江戶時代起,才成為一種民間慶祝活動。

七夕是日本自古以來的慶典活動,也是日本一年中最重要的五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年7月7日晚上,將寫著願望的各色短簽、裝飾物掛在竹葉上,向星星許願的習慣至今仍然保留著。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

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此外還要在院子里擺上玉米、梨等供品,請求織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書法、裁衣等手藝能有所進步。慶典結束時,這些供品將被放到河裡順水漂走,以此象徵著自己的心願能夠到達天河。

日本七夕起源的三個說法;

1.源自於日本的祭神儀式“棚機”

棚機是古代日本的一種齋戒活動,將少女供奉在織布小屋中,迎接神明的降臨,祈禱秋日的豐收,驅走人們的污穢。被選中的少女稱為“織女”,將其鎖在建於河流或清水邊的織布小屋中,為神明潛心織布。這時使用的織布機就是“棚機”。後來佛教傳入後,這個儀式作為迎接盂蘭盆會的一種准備活動,在7月7日晚上進行。

2.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天琴座的織女星專司裁縫的工作,天鷹座的牽牛星專司農業的工作。這兩顆星在陰歷7月7日隔著銀河遙遙相望,發出最耀眼的光芒。因此在中國,人們認為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相逢之 日,由此產生了七夕的故事。

3.奈良時代由中國傳來的“乞巧節”

乞巧節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活動,源自於農歷七月七日人們祈願希望像織女那樣能縫善織的風俗。在院子里的祭壇上供奉縫衣針等東西。後來不僅祈求獲得高超的織布技藝,還祈求琴棋書畫等有所進步。

❼ 日本古代文化發祥地

自710年至784年奈良縣曾是日本的首都,稱為「平城京」,是日本文化、藝術和工藝的搖籃。在佛教傳入日本的公元6世紀至8世紀期間,奈良一直作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而繁榮。公元710年,仿效中國唐代的長安城而創建的大規模國際首都「平城京」,作為歷史性的遺產已列入世界遺產之中。西方的文化、藝術、建築技術等透過古代通商道路——絲綢之路傳入日本,存有以東大寺、法隆寺為首的世界文化遺產、佛教建築、佛象雕刻等許多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
望採納。

❽ 被稱作日本信仰中心,也是日本文化獨樹一幟的地方在哪

關於富士山最早的記錄是《常陸國風土記》中的“福慈岳”一詞。其他也有多種叫法,也有古文獻中表記為“不二山”或者“不盡山”。

富士山,自古以來被日本譽為靈峰。它是跨越在日本靜岡縣(富士宮市、裾野市、富士市、御殿場市、駿東郡小山町)與山梨縣(富士吉田市、南都留郡鳴沢村)之間的活火山。它不僅作為眾多藝術題材在日本的藝術層面影響深遠,其在氣候、地層等方面也給與地質學很大影響。

大約十二世紀後,富士山的噴發不再頻繁,但是,對富士山的祭祀活動保留下來,與日本佛教、密教等宗教相結合,成了民眾的信仰對象。起初,富士山只是日本達官顯貴們的祭祀對象,到了後來,老百姓也加入到朝拜的隊伍中,到了十六世紀這種參拜已初具規模。現在,富士山麓周辺有著眾多觀光地,夏季則盛行富士登山。

日本人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最終將他們心中的信仰——富士山爭取為世界文化遺產。對於日本人來說當富士山位列遺產名錄的那一刻,富士山已走出日本,被全世界熟知。

❾ 日本的文化起源於哪個國家呢

話說潘金蓮愛上西門慶後,武大郎很生氣,但他也實在沒辦法。打吧,打不過西門慶,說吧,潘金蓮又不聽。士可殺不可辱,一氣之下,武大郎決定投黃河自殺。他在水中漂呀漂,被海水卷到一個小島上。當地的漁民將他打撈起來,發覺還有一囗氣,趕緊做人工呼吸,將垂死的武大郎救活了。

漁民們大喜,奔走相告,說是島上來了一個高大、英俊、威猛的男人,咱們祖祖輩輩都這么矮,要利用這位先生的身高氣勢來改良咱們的人氣,推他作咱們的國王。於是武大郎就作了國王。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武大郎很快有了一大群王子。這些王子散到民間,和平民的女子婚配,於是從此以後,當地居民的身高有了顯著的提高。

武大郎作國王,開頭還相當勤勉。每天都是「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早早退朝」。過些日子,他發覺很沒勁。官員們雞毛蒜皮的事都要講半天。於是他說,你們以後把事情的重要內容寫成奏摺,交給我看。官員們很好奇,說什麼叫「寫」?我們不識字,不會寫。武大郎說,好吧,我給大家辦個補習班,掃掃盲。於是他用自己有限的知識,給官員們開了掃盲班,學習文字。但武大郎是個賣燒餅的,只認識很少一些字,很多字他只記得一些偏旁部首。官員們學習以及往外傳播的時候,又忘掉了一些字的一些部分,於是這就形成了目前的這種"假"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之類。這是東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字雖然發明了,但是還沒有紙,於是小日本有從中國人那裡偷學造紙。紙終於造出來了,但是由於當時他們的技術很差,所以造出的紙不是很好。他們把造出的紙拿給國王武大郎看,武大郎看了覺得紙很差,只相當與自己在中國時用的手紙,便生氣地說:「這不是手紙嗎!」既然國王這么說了,也沒有人敢再改,於是日本人就管寫字用的紙叫手紙了。

武大郎推行這項改革後,得到了更多的擁護。有一天他發覺臣民們沒有姓名。於是他說,這可不行,大家得有名有姓才行。當然,趙錢孫李你們沒法叫了,誰住哪就姓哪吧。於是有了「田中」、「松下」、「山囗」之類的姓。至於名字,就「一、二、三、四」的排吧。但老大不能叫「大郎」,那犯了我的忌諱,只能叫「太郎」,老二不能叫「二郎」,那犯了我弟弟武二郎的忌諱,只能叫「次郎」。其餘你們就按順序叫,我沒意見。於是這個國家有了「山囗太郎」、「田中次郎」等等名字。

武大郎當國王以後,老是山珍海味,都吃膩了。他想起當初自己在海上漂流的時候,沒有東西吃,只能捉魚生吃。現在回想起來,那味道還是相當好的。於是他叫自己的廚師做魚的時候一定只是生做,不用做熟。這道菜推廣以後,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並從此成為該國的一道名菜。武大郎還發現,當地人民還是象中國人一樣,睡覺時是睡在床上。他很生氣,想當初自從潘金蓮和西門慶搞了婚外戀後,西門慶經常到自己家來,搞得自己沒有地方睡,只好睡地上。我當國王的都居然只能睡地上,你們也只能睡地上!這樣*卧薪嘗膽*才能不忘奪妻的恥辱!於是他照這意思頒布了一項法令。從此以後,該國的人民從此只能睡在鋪塊席子的地上,這就是所謂*塌塌米*上。

武大郎想,在中國,當國王那叫氣派,前呼後擁、旗子滿天飛。咱現在這國家,連個標志都沒有,那多沒勁。於是他把自己賣燒餅時的圍裙拿出來,叫太監洗洗,還算是白色的,就用它當旗子。旗子上總得有個標志吧。武大郎腦袋裡所有的印象,只有賣過的燒餅。於是他烙了一個紅紅的、圓圓的的燒餅,貼在圍裙的中間。這就成了那個島國的國旗。

武大郎當了若干年國王,無疾而終。他臨死之際,仍然因為打不過西門慶、報不了奪妻之仇而耿耿於穸,於是留下遺訓,要子孫後代找西門慶報仇雪恥。後來他的子孫們便日操夜練,並到少林寺偷學了幾招功夫,為了紀念國王武大郎,取名為「武氏道」(後來由於學功夫的人文化程度低,加上該國文字是「假文字」,被傳成了「武士道」,又因為武大郎是白手得天下的,這些功夫又被稱為「空手道」。)

到了元未明初,武族後人便開始派人登陸中國大陸,尋找西門慶報仇,卻被咱國英雄戚繼光打下了海,那便歷史上的「抗倭」。進入二十世紀,武族人在中國自北向南,由東而西,踏碎我河山大半,還是沒有尋著仇人西門慶。於是他們居然要中國人學習他們的「假」文字, 要中國人取他們那樣的名字,要中國人在「圍裙燒餅」旗下面實現「大東亞共榮」。這真是讓當時在戰場上打不贏的中國人笑掉了大牙。

最近,武大郎的後人聽說有可靠情報,懷疑西門慶隱居在福建一帶,於是福建對面的釣魚島,好像整天有人在島上賣燒餅了....

❿ 為什麼常常有日本人會說日本的發源地在雲南

在人們的觀念中,有很多日本教育家曾提出過一定的說法,這類說法是關於日本人的起源的,他們認為本民族最早發源地是在中國的雲南省,而學術界會有這樣的猜測,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雲南地區很多人身上所帶有的胎記,很多日本人身上也有,所以人們就在這一過程中,將這種胎記作為認定的標准。所以這類專家就認為中國雲南省的人和日本人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

而且關於雲南人和日本人有著相似的胎記,這一點其實是有待證實的,在雲南省和日本人中存在胎記的人也只是少數,而且別的地區也會存在臀部有胎記這種現象。所以人們不能單純將它作為評判標准,如果想要尋找到恰當且真實的聯系,其實還需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去探索的和發現的。

閱讀全文

與日本文化自成一派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