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麼
在全面提倡的小康社會當中,小康生活逐漸全面化,那麼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麼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已居中等程度但還不是十分富裕的狀況。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這個要求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所謂小康水平,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這個要求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到本世紀末人民生活從溫飽達到小康,生活資料更加豐裕,消費結構趨於合理,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健康水平繼續提高,社會服務設施不斷完善。」中外有兩個不同體系的小康生活標准:一是以消費結構為參照系數的標准,即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在消費支出中所佔的比例在「50%」以下(恩格爾系數);再一個是以人均GDP(國民生產總值)為參照標准。
2. 什麼是小康生活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生活是指應該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生活的充,既包括居民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小康內涵的界定:
小康涵義類似於國際上通用的生活質量的涵義,一般包含三層意思,即物質生活狀況,主要內容為食品、衣著、住房、交通等物質條件;生活環境狀況,主要指空氣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擁擠以及水質和綠化狀況;社會環境狀況,主要內容是社會秩序與安全感、社會道德風尚等狀況;第二是確定小康標准臨界值和指標權重。第三是計算小康進程,國家統計局採用了區間距離實現程度的方法測算。
3. 小康水平的標準是什麼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恩格爾系數低於40%。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城鎮化率達到50%。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大學入學率20%。每千人醫生數2.8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小康水平簡介:
是指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得到較好滿足的程度。其主要標志是: 按人口平均的國民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們的基本生活資料在數量上已經得到滿足,生活比較舒適和安逸;消費結構有了顯著的改善,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在消費資料中佔有一定的比重;消費形式多樣,消費質量提高,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采,人的素質有了顯著提高。
4. 達到小康水平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已居中等程度但還不是十分富裕的狀況。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這個要求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5. 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麼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標志。200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54美元。按照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發展速度測算,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當時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過去2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倍。預計今後20年,我國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城鎮居民收入水平能夠保持過去20年的增長勢頭,到2020年達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過小康指標。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過去20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長1.6倍,到2000年為2253元。
可以預計,今後20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民收入有可能增長3.2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達到7210元,基本實現小康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縮小。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近10年,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下降了1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正處於新的升級過程中。2000年,全國恩格爾系數為46%。預計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後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達到19平方米。預計2020年可以超過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我國近10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2000年為36.2%。今後20年,我國將堅持城鎮化戰略,工業化也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城鎮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約為4.2%左右,其中城鎮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為9.7%。這幾年,計算機普及率呈現加快提高的趨勢,到2020年可以基本實現計算機普及率20%的目標。
八、是大學入學率20%。目前我國大學入學率為11%。隨著科教興國戰略力度的加大,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我國大學入學率到2015年可以達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過20%,達到25%。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到2000年,我國達到每千人為2人,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預計每千人超過3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71.6%,預計到2010年就可以達到小康水平的95%。
6. 小康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標準是一個以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當前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統一、精神文明建設與民主法制建設都取得明顯進展的社會標准。
7. 小康水平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的標准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准設定為: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
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系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
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7)文化小康標準是什麼擴展閱讀: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如果到2020年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嚴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實現了目標。
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這是一個整體性目標要求,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不可分割。任何一個方面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
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體人民。沒有全民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准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
當前,影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8. 什麼是小康社會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麼
一、小康社會:
小康社會是古代思想家描繪的誘人的社會理想,也表現了普通百姓對寬裕、殷實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謂全面的小康社會,不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是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滿足城鄉發展需要。
十六大報告中,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四個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內容。特別將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體就是六個"更加":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轉型後,正式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型。小康社會是改革開放戰略之一。
二、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准: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2平方米;
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日攝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系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
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