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今的大眾文化現象有哪些
當今的大眾文化現象有商品化。
法蘭克福學派認為,大眾文化在技術世界中已經喪失了藝術品的創造性,呈現出商品化的趨勢,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徵。霍克海默和阿多諾指出:「由於出現了大量的廉價的系列產品, 再加上普遍進行欺詐,所以藝術本身更加具有商品性質了。
藝術今天明確地承認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質,這並不是什麼新奇的事,但是藝術發誓否認自己的獨立自主性,反以自己變為消費品而自豪,這卻是令人驚奇的現象。
大眾文化的特點:
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關系密切。大眾傳播由專業群體使用大眾媒介,大量、迅速地傳播信息,對受眾施以影響。大眾媒介包括報紙、雜志、書籍等機械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電子媒介。大眾媒介的應用,拓展了大眾文化的公共領域和大眾文化的對象、范圍。
人們接受人類存在的在象徵意義上超越民族和無可改變的物質特性越快,那就越好。許許多多的異域風情、珍禽異獸,國內外高水平的音樂會、運動會,過去無法親臨現場觀看,現在則在影視中隨處可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眾文化
② 你認為你身邊的哪些事物屬於文化的范疇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佔分量最大,並對傳統文化的各個層面起主導和支配作用。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儒家學說的宗旨是「求仁」。儒家的「仁」和「愛」相聯系,孔子說:「仁者愛人」、「泛愛眾」,儒家學說是以倫禮道德為軸心而全面展開,大力提倡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中庸之道和忠己恕人。
儒家學說博大精深,但主要是內聖外王兩大方面。「內聖」是指修身做人,達到內和;「外王」是指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到家和、國和、天下和。
道家文化是中華文化另一重要支柱。道家崇尚自然,主張天道自然,順其自然,致虛極、守靜篤,清靜無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和睦相待,把「和」作為至上境界。
運用的三原
以和為貴,以各得其所為目標,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要起而行之,施之於實事。中華傳統文化,也包含有和的運用中應遵守的原則和方法。
和而不同
可以有兩層意義。從宇宙萬物的現實狀況看,「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世界本來就是和的世界,不是同的世界;世界存在的狀態就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事物的本來面目。從人事的方面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又是待人處事的基本原則。世界是和而不同的,我們處理事物也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則。
中庸,無過不及,不偏不倚
和的秩序,各得其所,一事物內部不同部分、因素之間的關系,是具體的。以和為貴,要求得和的局面,不是靠單純的理念,和諧的願望、和解的誠意等等;不能停留在口號、宣傳、思想疏導上,而是要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了解其各個部分、各個方面及其相互關系,在此基礎上處理各種關系,努力做到「使萬物各得其所」。
以禮節之。完善和遵守制度、規矩
禮是具體的,隨時世發展而變化;中國古代的禮,已不能適應於現時代的要求。而和的秩序需要制度、規矩的保證,這個原則則是古今中外永恆不變的。這個原則體現的形式是多樣的。制度、條約、合同、協議、規章、紀律等等,總之必須有完善的、能得到遵守的規矩,才能真正達到各得其所,和的目標。
③ 哪些是文化現象
文化現象指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某種外部狀態和聯系,具有個別、具體、可直接觀察和經驗性等特點。 文化事象是文化發展中帶有典型和標志作用的事情,是群眾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和不斷給予陶冶的結果。它往往是思想觀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綜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觀念的特色。文化事象是人們對現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認識產物。
如:東西方文化傳承問題,東西方文化重心的問題,酒席問題,素質問題····
④ 文化現象包括哪些
文化現象所反映的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外中狀態和聯系,具有個別、具體、可直接觀察和經驗性等特點。是文化發展中帶有典型和標志作用的事情,是群眾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和不斷給予陶冶的結果。它往往是思想觀念及其特化形式的綜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觀念的特色。文化現象是人們對現象的感受上升到理發概括的認識產物。
具體包括那些就很難說了,如現在流行的草根文化現象、山寨文化現象、網路文化現象、大眾文化現象、流行文化現象、小沈陽文化現象……
⑤ 在高考政治中,經常給我們一些活動,問我們下列屬於文化現象的是哪些 那麼怎麼辨別文化現象呢文化
文化現象多種多樣,它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某段時期的智力程度、生存方式、生活習慣,以及文化的發展方向。對於近代的文化現象,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的社會風氣、人們的經濟情況、以及政治局勢。
舉個例子,跳舞是活動,體現個人愛好或是生存方式。但是廣場舞。就是一種文化現象,體現中老年人有規律的集體活動引起的社會現象。這就是一種文化。
還有,我們吃餃子是一種活動,但是中國人過年的時候吃餃子就是一種文化現象。體現中華文明的歷史傳承。
⑥ 生活中哪些現象屬於文化現象
簡言之,由人類「思想」參與的活動與成果,都是文化現象。
⑦ 文化特徵有哪些
文化具有哪些特點
2020-04-14 09:17:17
文/葉丹
特徵包括人為創造性、後天習得性、共享性、象徵性、傳遞性、變遷性等。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1文化的特點
1、超生理性和超個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們後天習得的和創造的,文化不能通過生理遺傳。超個人性是指個人雖然有接受文化和創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卻不在於個人。個人只有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響文化。
2、復合性: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種文化要素復合在一起。
3、象徵性:文化現象總是具有廣泛的意義,文化的意義要遠遠超出文化現象所直接表現的那個窄小的范圍。
4、傳遞性:文化一經產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包括縱向傳遞(代代相傳)和橫向傳遞(地域、民族之間)兩方面。
5、變遷性與墮距(滯後):變遷性是指文化不是靜止不動的,是處於變化中的。一般認為大規模的文化變遷有三種因素引發,第一,自然條件的變化,如自然災害、人口變遷;第二,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如不同國家、民族自技術、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交流;第三,發明與發現,各種發明、創造導致人類社會文化的巨大變遷。滯後性是指文化的各部分在變遷時的速度不一樣,導致各部分之間的不平衡、差距、錯位。
2文化的作用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對於協調群體成員的行動所發揮的作用,就像螞蟻過江。社會群體中不同的成員都是獨特的行動者,他們基於自己的需要、根據對情景的判斷和理解採取行動。文化是他們之間溝通的中介,如果他們能夠共享文化,那麼他們就能夠有效地溝通,消除隔閡、促成合作。
(2)導向。文化的導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通過共享文化,行動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種行為在對方看來是適宜的、可以引起積極回應的,並傾向於選擇有效的行動,這就是文化對行為的導向作用。
(3)維持秩序。文化是人們以往共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們通過比較和選擇認為是合理並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某種文化的形成和確立,就意味著某種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被認可和被遵從,這也意味著某種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這種文化在起作用,那麼由這種文化所確立的社會秩序就會被維持下去,這就是文化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
(4)傳續。從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傳,即下一代也認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麼,文化就有了傳續功能。
下載本文word文檔
猜你喜歡
文化的社會作用
2020-04-26
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
2020-04-17
文化的基本載體是什麼
2020-04-21
文化的本質是什麼
2020-04-17
文化是什麼四句話
2020-04-22
文化的四個功能
2020-04-17
中華文化發展的力量源泉是什麼
2020-04-21
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怎麼表現
2020-04-22
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關系
2020-04-21
文化的基本屬性是什麼
2020-04-21
相關文章
⑧ 咋樣區分文化與文化現象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文化現象則是文化的外在表現
青少年的書信文化屬於文化,而產生青少年的書信文化作品則是一種現象
⑨ 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文化分為信息文化、行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語者所掌握的關於社會、地理、歷史、等知識;行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實際行為、態度、價值等,它是成功交際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藝術和文學成就,它是傳統的文化概念。
層次
因為文化具有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很難將文化給出一個准確地,清晰的分類標准。因此,這些對文化的劃分,只是從某一個角度來分析的,它是一種嘗試。
對文化的結構解剖,有兩分說,即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非物質文化);有三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精神三層次;有四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風俗習慣、思想與價值。有六大子系統說,即物質、社會關系、精神、藝術、語言符號、風俗習慣等。
文化還可分為生產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產文化,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文化都為生活所用,沒有不為生活所用的文化。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了一種生活生存的理論和方式,理念和認識。
至於對文化的結構,不同的說法也很多。一般地把它分為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物態文化層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是可觸知的具體實在的事物,如衣、食、住、行。
制度文化層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規范自身行為和調節相互關系的准則。
行為文化層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禮俗、民俗、習慣和風俗,它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的行為。
心態文化是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這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精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