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從中出土了哪些文物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在滕州市(現棗庄市滕州市)北辛遺址調查中,採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風格不同的陶器,稱之為“北辛類型”。北辛文化主要分布於泰沂山系南、北兩側一帶,包括了除膠東半島以外的山東省大部分地區。 該遺址位於沂水縣許家湖鎮邵家宅村南,東部緊鄰沂河,北、西兩側被丘嶺環繞,屬嶺前沖積平原向河邊台地過渡地段,面積約3.5萬平方米。遺址保存狀況較好,內涵較為豐富,採集遺物標本以夾砂紅陶、褐陶為主,質地較粗疏,器型有鼎、缽、盆、罐等。根據器型的演變特徵並經山東省考古研究所專家鑒定,為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遺存。
❷ 北辛文化是什麼文化此文化距今有多少年了
北辛文化是分布於黃河下游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發現於1964年4月,在江蘇省淮安青蓮崗,一般認為北辛文化的年代在距今7300—6100年之間,早期約在距今7300—6800年,中期距今6800—6400年,晚期距今6400—6100年。北辛文化,在環魯中南山地周圍的兗州、曲阜、泰安、平陰、長清、濟南、章丘、鄒平、汶上、張店、青州、莒縣、臨沭、沂南[1]、蘭陵和滕州等地,都發現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
❸ 北辛文化分布於哪些地區
北辛文化是黃河下游一種較早期的原始社會文化,因山東省滕州市北辛遺址最為典型而得名,主要分布於泰沂山系南北及江蘇省淮北地區。北辛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5300年至前4300年之間,其後發展為大汶口文化。北辛文化揭示了六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在此定居並繁衍生息的生活情形,為中華東方文明找到了淵源,代表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文明。
❹ 北辛文化 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 順序
北辛,大汶口,龍山。
北辛文化由於最早發現於江蘇淮安青蓮崗,考古界曾定名為青蓮崗文化,後因該文化以滕州市官橋鎮北辛遺址最為典型,遂重新定名為北辛文化。主要遺址有山東滕州北辛、兗州王因、泰安大汶口、江蘇邳州大墩子、連雲港市二澗村和淮安青蓮崗等。碳14 測定這種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 5400年至前 4400 年之間,其後發展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以泰山地區為中心,東起黃海之濱,西到魯西平原東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蘇淮北一帶,安徽和河南省也有少部分這類遺存的發現)。
龍山文化 (公元前2400-公元前2000,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
❺ 什麼是北辛文化
摘要 北辛文化由於最早發現於江蘇淮安青蓮崗,考古界曾定名為青蓮崗文化,後因該文化以滕州市官橋鎮北辛遺址最為典型,遂重新定名為北辛文化。
❻ 什麼是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是分布於黃河下游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在環魯中南山地周圍的兗州、曲阜、泰安、平陰、長清、濟南、章丘、鄒平、汶上、張店、青州、莒縣、臨沭、蘭陵和滕州等地,都發現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
北辛文化由於最早發現於江蘇淮安青蓮崗,考古界曾定名為青蓮崗文化,後因該文化以滕州市官橋鎮北辛遺址最為典型,遂重新定名為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1982年被國務院正式公布並編入國家教科書;1992年被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又被國務院定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北辛文化在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北辛文化的意義:
一、從出土的石鏟、石斧、石磨盤、石磨棒、鹿角鋤、蚌鐮和窖藏的穀物來看,當時的農耕生產從耕作、播種到收割、加工已有一套較為完備的工具,原始農業已初具規模。
二、通過出土的家豬型動物骨架和雞、狗等動物遺骸來看,當時的家畜馴化已經開始,畜牧養殖業已近雛形。
三、從出土的陶網墜、魚鏢來看,當時的捕魚技術已相當高超。
四、從出土的骨針、石紡輪來看,當時開始用野生纖維和動物絨毛進行紡線或編織,北辛先民由身披獸皮過渡到穿衣的文明階段。
五、從出土的骨器、牙器、蚌器來看,當時的生產工具中截、劈、削、刮等器物已初步成型,製作石器、陶器已有專門分工,手工業已較為發達。
六、從出土的蓋鼎、紅頂缽、指甲印紋缽、紅陶壺來看,當時的制陶燒陶技術已比較先進,這些器物不僅講究生活的實用性,而且還講究審美的藝術性。
❼ 北辛文化遺址的介紹
北辛文化遺址位於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薛河故道的北辛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古代先民從事生產活動的理想的區域。1964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文物普查隊來滕縣(今滕州)考查,發現了北辛遺址。1978年秋、1979年春對北辛遺址進行了兩次歷時85天的發掘。發掘面積2583平方米,獲得十分豐碩的成果,發掘中獲得的含碳標本經同位素C14測定,其年代距今7300年,是中國古代社會中母系氏族社會趨向繁榮的發展階段。
❽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是哪個時代的遺址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是新石器時代遺址。
據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8月10日消息,該院自2019年11月底至2020年8月初對山東沂南縣里宏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北辛文化遺存,並清理出北辛文化小型環壕一段。
里宏遺址位於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鎮里宏村東,地處沂河與汶河交匯處,發掘面積近1000平方米。現存遺址平面為南北向的長條形,南北長約200米、東西殘寬約40米,殘余面積7000餘平方米。
里宏遺址領隊朱超介紹說,本次發掘清理各時期灰坑98個、溝狀遺跡14條、墓葬2座、房址7座、長條形坑20個、灶2個、水井1口以及柱洞若干,時代自北辛文化開始,經龍山、岳石、商、周等幾個時期,持續至魏晉。
(8)北辛文化在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是分布於黃河下游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在環魯中南山地周圍的兗州、曲阜、泰安、平陰、長清、濟南、章丘、鄒平、汶上、張店、青州、莒縣、臨沭、蘭陵和滕州等地,都發現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
北辛文化由於最早發現於江蘇淮安青蓮崗,考古界曾定名為青蓮崗文化,後因該文化以滕州市官橋鎮北辛遺址最為典型,遂重新定名為北辛文化。
主要遺址有山東滕州北辛、兗州王因、泰安大汶口、江蘇邳縣大墩子、連雲港市二澗村和淮安青蓮崗等。碳14測定這種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 5400年至前 4400 年之間,其後發展為大汶口文化。
❾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這是哪個時代的遺址
8月10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考古人員在沂南縣里宏遺址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環壕聚落遺存,這處遺存是目前整個臨沂地區時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之一。據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朱超介紹,很多聚落都有環壕,但里宏遺址是臨沂地區目前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作為沂南里宏遺址項目負責人,對該處環壕聚落的發現感到很幸運。很榮幸能參與到這個工作裡面,對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❿ 北辛文化的分布范圍在哪裡
北辛文化分布范圍包括了除膠東半島以外的山東省環魯中南山地周圍的兗州、曲阜、泰安、平陰、長清、濟南、章丘、鄒平、張店、青州、莒縣、臨沭和滕縣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