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必須傳承和發揚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必須傳承和發揚?因為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年年月月,日日時時都離不開它。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說明。
結束語
我們中華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不磨滅的。我們炎黃子孫,沒有理由將其失傳。也不可能失傳。因為我們年年月月,時時刻都在用,自然而然的就傳承和發揚光大了。
B. 為什麼要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2、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命脈,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呈現著中華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印記,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激發了中華民族強大的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推動著中華民族的不斷向前發展。
4、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5、應該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從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國家發展的偉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自覺地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
C. 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意義!!
國傳統文化具有著博大精深、兼容並包的特點,具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價值。目前,國外掀起了一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浪潮。我們國內也開始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然而我國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短板。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魂靈,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的發展對國家和發展和命運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曾在一評論文章中讀到這樣極富哲理又震撼人心的話語「現在到了一個談文化的時代,要以文化的執著,文化的擔當,文化的自覺,文化的尊重,傳承民族文化的精華。」
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金錢物質充溢著人們精神領域的今天,可以說這樣的呼喊無疑是向平靜的文壇投一巨石,在真正文化人的心中驚起的那份欣喜和感動是無法言表的。
近年來,人們都追求物質享受,唱歌、跳舞乃至寫作都要與經濟利益密切相關,本該在經濟發展物質文明進步的歷史時期文化應有更高的發展,文化應該更加繁榮的時期,我們古老的歷史民族文化卻被冷凍被遺棄被毀滅,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悲哀一段歷史一種文明的不幸。
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傳統文化遭到了極大破壞,優秀文化的傳承出現了嚴重缺失。大量舊城改造、城區改造,甚至很多國家級別的古建築也被頻頻拆掉,取之以具有歐美風格的高樓大廈,現代化建築。
每個城市都是高樓林立、千篇一律,而國人卻以此為榮,君不見我國的瓊樓宮闕擁有著中國最為經典的傳統文化精神。城市已經步入歐美的後塵,可是節日呢?西方的情人節、萬聖節人人狂歡,而中國的重陽節、端午節卻無人問津,現在的孩子們已經離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越來越遠了。對中國優秀文化的情感漸行漸遠,日益淡泊,乃至消失殆盡。
(3)為什麼要傳承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中華文化,簡寫為「CCNGC」,亦稱華夏文化、漢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
影響: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對中國周邊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相對獨立的中華文化圈、儒家文化圈,這一地區除了中國外,還包括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琉球等地。
中華文化也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了重要影響。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文化,以及科舉制度、四大發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歐洲近代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源泉。
中華文化在古代曾經對周邊國家造成深重影響。一般把中國和收到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同城為漢文化圈或者中華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是指中國以及受中國皇帝冊封的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中國周邊的國家或民族以文言文作為交流的媒體,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並發展出相似的文化和價值觀。在政治方面,上述的國家或民族與中國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
漢字文化圈的覆蓋地域與現代地域區分所指的的東亞地區有的很大的重合部分,包括了中國、越南、朝鮮半島、琉球和新加坡等地,此外還包括世界各地保留著中華文化傳統的華人世界。通常日本學者也會把自己包括在「漢字文化圈」內,但也有部分日本人覺得自己是西方文化世界中的一員。
日本文化是指在日本群島形成的獨特文化。日本文化在歷史上曾深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
朝鮮戰爭後朝鮮半島的南北對峙導致了南北朝鮮現代文化的差異,但雙方傳統文化卻一脈相承。朝鮮半島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朝鮮半島傳統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不過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比,朝鮮半島的傳統文化略有不同和獨特之處。
越南由於在歷史上曾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其文化特徵和中國文化非常接近,亦是漢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琉球曾是中國的附屬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被日本佔領並長期進行殖民統治,但琉球文化亦屬於中華文化圈。
D. 為什麼要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1、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
2、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3、青少年學習、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思想道德狀況如何, 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命運。
E. 為什麼我們要繼承傳統文化
不談所謂的繼承發揚那類官腔,太糊弄人了
文化本身就是積累的,不繼承傳統文化我們從哪接受文化,接受文明。而文化一代代傳承,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所接受的父母以及社會所給的文化文明都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由於接受了傳統文化,你的文化之本都在那浩瀚的歷史中,為了尋本求源只能先繼承傳統文化,去了解他,去認識他。
在文化的繼承中,你才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文化,你才可以發現所要的文化,去尋求外國文化,去背叛批判一些傳統文化
接受傳統文化就是先接受自己,認識自己,然後背叛自己,完善自己。
F.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為什麼重在傳承
因為一旦沒有了傳承,那麼就意味著斷絕!斷絕就意味著滅亡、死亡,死亡了就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了,而成了“前中國傳統文化”。所以傳承是最重要的,也是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過程中唯一不可放棄的一個因素,或者說傳承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目標。
這就是我國傳承了五千年的精神文化,可以睡但絕不倒的精神。然而這種精神其中最寶貴最重要也是人們最忽視的一點,就是它的連續性!如果中間斷裂了,那麼就相當於一個人死了一次,哪怕復活了也不一定還是那個他,也就失去了精神上的連續性。所以文化的傳承就相當於人類的種族延續,都是一個種族、一個文明最基礎、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
G. 為什麼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內在需要
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究竟來自何處?除了受制於文化「硬實力」的不斷增強之外,文化自信還取決於本土文化傳統在當代價值的日益自覺和不斷彰顯。離開了固有的文化傳統,縱然有再多的物質財富積累,也談不上真正的文化自信。說到底,文化自信取決於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夠使自身文化延續至今的國度。這種悠久歷史本身就能夠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適應能力、包容能力和同化能力。中華文化歷經五千年而綿延不絕,能夠在不斷損益中保持中華文化的特質、根性和道統,這本身就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一
個民族的文化自信之建立,無疑需要多方面條件的配合,需要文化「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支撐;但弘揚本民族文化及其優秀傳統,以彰顯其時代價值和積極意義,無疑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
一個民族只有擁有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擁有開放的眼界、寬容的胸懷和學習的勇氣,去接納一切外來文化中有價值的成分,並能夠同一切外來文化進行平等對話和建設性互動。
(7)為什麼要傳承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國學的意義
國學的意義不是在西潮湧動的今天進行什麼復古表演,也不只是滿足於提供一種文化樣式,更不是躲進書齋遠離現實,做一些古玩家的鑒賞工作或是站在時代之外去構建什麼神秘莫測的思想體系,宣講什麼高頭講章,不食人間煙火,國學必須正視這個時代,介入這個時代,指引這個時代,成為人們新的精神信仰。
H. 為什麼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要求。 黨的十八大根據我國文化面臨的新形勢,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文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號召全黨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並把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把中國實際同馬克思基本理論結合起來,而中國實際就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立足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多元化的需要。
梁啟超認為,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和巴比倫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東方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北京論壇尊重文明的多樣性,但從不隱晦自身對東方文明的重視與推崇,因為在過去的兩個世界中,西方文明及其思維模式在世界秩序的制定和文明的構建中發揮了主導性的作用,包括東方文明在內的其他文明不斷處於被懷疑和否定的地位。全球化被西方化(乃至美國化)代替,多樣性被一元化所置換,文明在相互審視間充滿了「傲慢與偏見」。今天,我們對於對於東方文明的推崇與倡導,在某種意義上是對世界文明格局的平衡與重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重新發現和肯定東方文明的價值和內涵。[2] 特別是在當今世界全球化的趨勢下,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世界文明的平衡。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人類發展史中,正是由於多元化的文化的存在,促進了人類文化的融合、發展和繁榮。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東方文明的一部分,與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一起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當今世界的競爭,不僅僅是經濟的競爭,還包括文化、政治、軍事、科技、教育等的競爭。我們發現,國家在面對競爭時不僅強調國家的硬實力,越來越注重國家的軟實力。而國家的軟實力主要體現在一個國家的文化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以及中國在外國辦孔子學院的數量的增加,可以看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國人的吸引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儼然成為中國在世界競爭中的一張名片。
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公眾民族文化自信。 全球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文化的全球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當今中國在面對外來文化的傳播時,容易出現文化盲從。文化的盲從主要表現在於,一方面,年輕人一味的崇洋媚外,對洋節日興趣濃厚,傳統節日卻拋之腦後;再如一些產品試圖提高自己的檔次,不用漢字標識和說明全部用外文。另一些非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主流文化。外來文化帶來了文化的多元發展,但是如果這些傳統文化占據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產生超過主流文化的趨勢就成了盲從。[3]文化盲從的背後實際上是公眾對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對自身文化的不了解。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使公眾了解中國的文化,對中國文化產生好感,在面對外來文化時,也能夠看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樹立起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公眾文化素質。 一個民族自身的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培養具有民族氣質、民族血脈的公民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自己公民的思維習慣、人格特徵和行為方式。[4]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厚德載物」「自強不息」至今還在生活中影響著中國人 ,而儒家文化中的「以和為貴」也影響著中國人與人和諧相處的交往模式,另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里的「愛國主義」對當代中國人來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更為重要。當今社會是法治社會,可是總有些地方不能用法律約束,比如說有人在公共場合亂扔垃圾,工作人員給他發了一張罰單,但他第二次還是會這么做,難道要把他關進監獄么?這是關於一個人的素質問題,只能靠他自覺遵守秩序。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使他意識到自身對社會的責任感,自覺地遵守秩序。所以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公眾文化素質。
I. 傳承傳統文化的意義
弘揚傳統文化的意義
2020-02-27 13:59:35
文/董月
民族精神和諸多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們在新時代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思想養分。深入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對於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1意義
1.優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並結合時代特點加以創新,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傳統文化講究崇尚倫理、注重人文理性、強調和諧觀念、倡導憂患意識等等,學習和研究這些中國傳統文化,進而繼承、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在指導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強對國民全面素質教育的培養,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3、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就是一個民族靈魂的建設、精神世界的建設。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所宣揚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慎言敏行、嚴於律己、改過遷善等道德規范,幾千年來就鑄就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靈魂,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為善、勤儉廉正、刻苦耐勞和精忠愛國的優良素質。
4、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價值體系的建立,是與傳統文化的長期孕育分不開的。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
5、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為了在新的形勢下,繼承、弘揚、提高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我國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集中起來,並與革命傳統相結合,賦予新時代內容,容納新的時代精神,達到承前啟後,與時俱進,古為今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