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網路文化現象有哪些

網路文化現象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5 09:48:04

1. 當代大學生流行文化現象有哪些

一、目前大學生流行文化表現方式
1、流行語
流行的時尚文化給語言帶來了無窮的活力,新詞語不斷的涌現出來形成了一種流行語。流行語就成了現今大學生當中相互交流時必不可少的方式,成了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高校流行的的流行語大體上可分為網路流行語和影視流行語。比如在大學生當中比較流行的網路語言有:「有木有」、「神馬」、「給力」、「御姐」、「蘿莉」、「正太」、「hold住」、「神馬都是浮雲」、「我爸是李剛」、「高富帥、矮窮矬」、「白富美」等等。電視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體,在人們生活中成了重要的信息傳遞載體。每當春節的時候春晚節目中的形形色色的台詞也將成為人們當中新一代的流行語。例如:「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麼聊齋」、「打敗你的不是天真,是『無鞋』」、「智商余額不足」等等。這些影視語言剛出現不久就出現在大學生的日常語言當中。
2、消費的流行時尚
社會不斷地在發展,社會的目光也突然地轉向關注個性、時尚的時候,思想活躍、喜歡追求新鮮事物的大學生當然不會落後緊跟時尚的潮流,成為流行時尚的風向標。大學生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意外,注重別致的發型、換新款手機、泡吧、進健身房、旅遊熱、網購等等,總之一切顯得自己「更時尚」的事情,都會沖擊大學生的價值體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對於新型手機的追求,各種智能手機、音樂手機等等都是大學生追逐的對象。Iphone、三星、HTC、SONY等等都是大學生當中最流行的品牌。大學生們為了這些流行的東西不惜花重金買這些電子產品,更有甚者不惜省吃儉用不吃不喝來攢錢來買這些所謂的「時尚品」。
當代大學生的節約意識的淡薄,突出的表現在社會交際方面。社會交際包括大學生談戀愛,已被大學生看做是大學中必修的一門「課程」。現在大學校園中比較流行「人際投資」,無論是過生日、考試得高分、入選學生幹部、比賽得獎都要請客。
3、文化的流行時尚
音樂是最擅長於抒發情感、最能撥動人心弦的藝術形式。流行音樂的產生也無疑是另一種流行的時尚。流行音樂的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被廣泛傳唱或欣賞。對新事物很敏銳的大學生也已然成為流行音樂的最佳追隨者。從最初的「港台風」直至後來流行的「歐美風」、「拉丁風」、「日風」、「韓流風」,流行音樂在校園中的每一個角落流動。
游戲文化已成為時尚大學生流行的休閑娛樂方式。那些時尚、前衛大學生當然也絕不會放過這個時尚的機會。更有些游戲出品公司也專門找一些各大著名高等學府來選拔時尚、前衛、了解游戲的學生來為他們的游戲產品做代言,這樣更使得大學門湧入這個風潮。游戲的吸引力是非常強大的,玩它的隊伍越來越壯觀不僅是男生現下女生當中玩游戲的也非常多。
大學生們還喜歡從影視劇當中可以提取信息,從而讓他們「走在時尚的尖端」。大學生們對於時尚元素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可以很很容易的從影視文化當中現下流行的服飾飾品,也有些大學生可以隨口就能說出影視劇當中的經典台詞,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
4、 服飾的流行時尚
服飾流行時尚對於現代大學生的穿著打扮及行為舉止構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流行時尚信息鋪天蓋地,在當今社會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大學生可以從網路、雜志報紙、電影電視中,可以了解到各種各樣的時尚信息。電視模仿秀、明星訪談、歐美大片以及韓劇等都對大學生的穿著打扮及舉止行為都構成了巨大影響。不論是「歐美風」還是「韓流」,新的文化概念或是新的信息所帶來的新的時尚觀念,都可能得到大學生隨時隨地的模仿和表達。這種模仿與表達的狀態對大學生來說,他們既是時尚的文化受眾,同時又是對時尚文化起到推動的作用。
二、大學生追求流行文化的心理特點
1、求新的慾望
作為時代的驕子,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前,都是對大學校園有著美好的憧憬和嶄新的期待的。可是正當他們踏入校園時,那些暫時的新鮮感和憧憬會逐漸退去,迎面而來的是繁重的學業與未來就業帶來的壓力。而這時,外面的花花世界與校園三點一線的乏味節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落差心理必定使大學生產生挫敗感。原本美好的願望在現實面前必須低頭,現實的壓力是他們心生失落、厭煩的情緒。這時流行時尚元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他們通過對服飾、話語的了解、模仿與創新,一定程度上求新慾望得到了滿足。所以,多姿多彩的校園流行文化就應運而生了。
2、自我防禦和自我顯示意識
普遍的大學生可以透過這種補償方式得到一些自信和暫時的精神滿足感。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學生的特殊心理狀態:既希望追隨大潮,求同,和周圍的人群環境相融合,不想被人看成很「另類」,通過對共性的順從獲得心理的安全感;又想要「存異」顯示與眾不同,而後獲得精神上的優越感。
3、 時尚的個別差異
當時尚在大學生中開始發展之時,當代大學生群體間因為物質基礎、家庭條件、個人文化素質、現有知識水平和對新鮮事物敏感度的高低等因素差異,在追求流行時尚的方式上會表現出多樣化的差別特徵。差異性是讓大學生內部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與動態化的基本原因。個體間的差異性性與群體內的多元性都與時尚的個別差異特徵相適應,其次現實這些特徵的同時也會受到社會轉型這一大背景的影響。

2. 網路文化的案例

舉個例子,我們以前在網上無非是聊聊天、玩玩游戲、聽聽音樂什麼的,做些可有可無的事來打發時間。而隨著網路文化時代的進步,我們發現網路不僅可以給我們帶來所需的資源,給我們娛樂放鬆展示自己的機會,更是驅使網路現象漫延的一個重要過程。比如網路文化中的跟風現象。最能體現跟風現象的就是「人肉搜索」事件。在這個事件中,我們看到了互聯網帶給我們的利與弊。大家憤怒時,可以發起「網路通緝令」,於是被「通緝」的人無論是好還是壞,很快,在互聯網上我們就能看到有關他及他周圍一切的相關資料。人們在驚嘆網路力量的同時,也會不自覺地會參與進來,而像「人肉搜索」這一集體化或個人化的網路行為,會被大家跟風的這樣一種行為,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由網路文化引申的現象。互聯網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在成長期間,總是伴隨著種種缺陷。暴力網站、黑客事件、垃圾郵件、虛擬財產失盜、木馬病毒等問題給網路秩序和網路道德規范以沉重打擊。在這些問題亟待解決的同時,網路社會又出現了「網路推手」「網路打手這一不規范的新新職業。「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網路紅人的迅速竄紅都是「網路推手」的「傑作」。而傳遍一時的「王老吉事件」則靠「網路打手」的推動。「網路推手」「網路打手」是近幾年才興起的網路名詞,但是其操縱了網路輿論,瓜分了網路民意。2009年12月19日,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將其評價為「網路黑社會」,「打手」「推手」嚴重影響了網路秩序。
網路文化又同時宣布了一種新的語言的誕生,即網路用語——多在網路上流行的非正式語言;多為諧音、錯別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詞,以及在論壇上引起流行的經典語錄,比如BS(鄙視)、XPP(夏騙騙)、蒜你狠、蘋什麼、灰常灰常等。

3.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產生這些網路文化問題的原因有哪些

①從性質上看,網路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先進、健康與落後、腐朽之分。
②從作用上看,先進健康的網路文化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反之,則腐蝕人的精神生活,影響身心健康,阻礙個人和社會的發展。③從措施上看,國家要加強對網路的管理,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文明用網的宣傳教育。作為使用網路的個人,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文明上網,以促進身心健康和自身發展。

4. 網路文化特徵的三大特徵

互聯網是有著巨大吸引力的虛擬空間。在這里,人們可以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展現自己的閃光點,並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獲得尊重、友情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對於很多人來說,現實生活中難有這樣的機會。因此,網路文化具有「補償性」特徵。
既然是補償性文化,就必然夾帶著很多牢騷和不滿。網路上出現的很多問題,其根源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在網上發泄,以補償難以實現的願望。正是由於這種原因,網路成為一種社會安全閥,為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和情緒宣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客觀上起到化解情緒、緩和矛盾的作用。社會上的不公平、工作中的重壓、懷才不遇的感慨,都可以通過網路進行發泄,並得到呼應,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感。
由於人們樂於在網上反映自己的喜怒哀樂,傾瀉積累的不平和怨氣,對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網路成了反映民情的最好渠道,成了社會的晴雨表。政府部門不但可以從網上看到民眾的基本心態和社會的主要問題之所在,還可以有意識地利用網路,對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廣泛徵求民眾的意見,使決策更具科學性,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通過群體討論,無論最初的意見是哪一種傾向,其觀點都會被強化,稱之為群體極化效應。人們普遍有著從眾傾向,並希望自己表現得更加突出,於不知不覺中把原有的觀點推向極端化。網路具有實時性、互動性和開放性,使得在極短時間內,數量巨大的人群捲入到討論之中。人們相互攀比、逐步強化,產生了極其強大的群體極化效應。
互聯網放大了個體行為影響,聚合了個體行為能量。原本一些分散在各處、被社會忽略的少數人聚集起來,形成了小的群體,並有著不斷增大的趨勢。善的力量是如此,惡的力量也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分散的、不受人注意的丑惡現象,往往能通過網路集中地反映出來。這是有的人對網路文化大加抨擊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在網路文化中,這些丑惡現象及其散布者只佔有很小的比重。
網路文化的極端性特徵,可以迅速把「善」放到最大,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德、推動制度完善。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丑惡和不公平現象,都會在網上被曝光,迅速被正義的洪流所淹沒。2005年,湖北佘祥林「殺妻」冤案曝光,網路輿論大嘩,促使死刑核准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山西黑磚窯事件在網上披露後,迅速引起媒體關注,帶來整治非法用工專項行動。網路形成的「群體極化」現象,有助於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科學精神。網上關於華南虎照片真偽的熱議,反映了人們對真理的追求,對社會浮躁現象的反思,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質疑。 網路文化是「草根文化」,有著很強的大眾性。從互聯網上可以及時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數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壟斷難以為繼。人們不再仰視專家和學者,而是將他們的觀點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進行分析,從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傳統媒介上,普通民眾缺少話語權。只有在網路上,他們才能暢敘胸懷、指點江山,表現出對傳統的顛覆和對權威的挑戰。
去年,一批受到廣大群眾喜愛的網路歌手及其成名歌曲,成為很多著名音樂家的批評對象,甚至有人稱,「網路歌曲的泛濫成災讓內地流行音樂倒退15年」。專家的評價和普通大眾的評價有著很大分歧。網路歌曲《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等沒有經過任何宣傳,迅速唱遍大江南北,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它們曲調歡快、語言詼諧,比喻奇妙,符合當前普通大眾的審美標准。不可否認,大眾文化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低級趣味的東西。但是,它們只佔很小比例,而且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
對於網路文化的另一個指責是「娛樂化」。有人說,「現在的網路被嚴重地娛樂化、游戲化、低俗化,網路從高科技的工具退化為使人們玩物喪志並進而危害社會的玩具。」這句話很讓人費解。人的本性之一就是追求快樂。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社會中,人們通過網路去尋找快樂、緩解緊張的情緒,又何錯之有?數學大師陳省身認為數學是快樂的,對數學有著濃厚而執著的興趣,把數學看成生活的一部分。被人們視為從事「嚴肅事業」的科學家,如果在研究中沒有感受到快樂,是無法支撐下去的,更何況普通的民眾呢?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來一點忙中偷閑、忙中取樂,又有何不可?
網路文化的大眾性,使之成為提升人類智慧的重要途徑。通過網路構築整個社會的神經系統,將低智商轉化為高智商,將相互分離的個別人的智慧,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組織智慧、國家智慧和人類智慧。維基網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讓每個人都成為網路全書的編撰者,貢獻出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維基網路收錄的詞條數,是大英網路全書的15倍。與後者相比較,維基網路容量更大,更具時效性,而且在許多主題上更加深刻。
當今世界,文化已成為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十七大報告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由於民眾的廣泛參與,由於脫離了地域的限制,網路文化在樹立國家形象、發揚光大中華文明、培育網路文化產業等方面,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扮演著傳統媒體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

5. 網路文化引申了什麼現象

這些現象很容易看到,你自己每天關注的那些網路紅人、各種「門」事件、以及那些被人們普遍知道並追根的事情(當然並不只是這些很讓人不齒的,還有那些好的,有益的。舉例這些只是能讓你更好的明白而已^_^!!!)……即使你沒關注,也被人告知的等等事件。這些都是網路文化引申的現象,或好或壞……

1、現實中人們的交流能力的缺乏
2、或許也是一些外界對自己內心的壓力過大,需求一處釋放的環境
3、當前信息化時代的的迅猛、激烈
4、雖然有那麼多的不良現象,但畢竟網路文化是一代新產物,還需要更多的維護與正確誘導
…………
你可以從好的方面來寫,也可以從壞的方面,總之要剖析透這寫現象的本質內涵。

給你摘錄一篇文章《對網路文化現象的思考:平民走進文化殿堂》或許對你有啟發

對網路文化現象的思考:平民走進文化殿堂

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搞好網路文化建設,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首先,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網路文化所存在的問題:良莠不齊、不著邊際,垃圾乃至不良信息俯拾皆是,管理手段有限等等。但是,隨著有關法律的健全,技術手段的改進,特別是管理隊伍的建設
,這些問題應該是可以解決的。

著眼未來的文化發展,我們應該肯定和鼓勵網路文化的積極方面。

一是崛起了一批具備雄厚實力的健康的網路文化創作者。有專業的,也有業余的,還有根本就是即興從事這種「文化工作」的編外大軍。

二是網路文化的思想資源,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是建立在民眾生活源泉上的。從民眾生活中汲取豐富的文化營養,迅速衍化為高於生活的東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形成的是大眾參與的人文景觀。

三是高科技媒體傳播手段的介入,使它的受眾領域迅速而廣泛。

也就是說,通過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普通平民,走進了曾經一直屬於少數文化人的文化殿堂。

如果我們讀讀唐詩,會發現李白詩里也有這樣的平民朋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汪倫是什麼人?現在沒有人能詳明考證了罷?不但本紀列傳里沒有他,打開卷帙浩大的全唐詩,連個「豆腐塊」、「火柴盒」大的作品也不曾發表過。他指定是個平民。

汪倫不是作家,也不是評論家。我們知道的也就是李白要遠行,他到渡口相送。可以想像到的是,「載肉於俎,崇酒於觴」,執手告別,依戀不舍的朋友情愫。這位傲睨公侯「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名人,在他的生活中,並不乏引車賣漿者流的精神營養。

平民參與文化人士的精神生活,還可以在白居易的創作活動中,看得更清晰一些。他寫出詩來,是要首先讀給那些市井小民的,老嫗衰翁漁樵酒賣者輩是他的首席讀者。而白居易創作的平民意識和平民化,成就了他的絕世詩歌王國的絢麗。

任何一個偉大的文化時代,沒有民眾的參與是萬萬難以形成的。唐詩如斯,宋詞如斯,元曲亦復如斯;京劇如斯,繪畫如斯,鼻煙壺亦復如斯。一種博大的文化現象,決不是幾個天才文化人坐在書齋里就能創作出來的。

現代媒體與先進科技傳播手段,已經剝去了少數人參與文化建設的「專利」。文化與藝術創作早已成為專家與平民共同擁有的權利——也就是說文化事業已成為「民眾的事」。這是一個不得了的巨變。(二月河)

6. 網路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文化是以網路信息技術為基礎、在網路空間形成的文化活動、文化方式、文化產品、文化觀念的集合。網路文化是現實社會文化的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同時也形成了其自身獨特的文化行為特徵、文化產品特色和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特點。

網路文化是新興技術與文化內容的綜合體,單純強調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妥當的。一種是從網路的角度看文化,另一種則是從文化的角度看網路。

前者強調從網路的技術性特點切入,突出由技術變革所導致的文化範式變遷。而後者則主要從文化的特性出發,強調由網路內容的文化屬性所引發的文化範式轉型。



網路文化的特點:

1、迅猛多元:

各類網站發展迅猛,形成網路文化建設新格局。以重點新聞網站為骨幹,各級政府網站、知名商業網站和專業文化類網站積極參與、共同推進網路文化建設的生動局面逐步形成。

2、產業加強:

網路文化產品日益豐富,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成為網路文化建設的重要源泉,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的數字化、網路化傳播得到快速發展,網上圖書館、網上博物館、網上展覽館、網上劇場建設日新月異,網路科普資源不斷豐富,公共文化信息服務體系形成雛形。

3、網路政府:

從「網路問政」到「網路行政」,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開展輿論監督,提升執政能力,日益成為政府部門的創新之舉。

同時,網路文化在發展進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甚至違法現象,如暴力網站、黑客事件、木馬病毒、垃圾郵件、虛擬詐騙、虛假謠言、侵犯隱私、網上抄襲、網路推手、網路打手等,對網路管理和網路道德規范提出了挑戰。

7. 網路文化的網路文化特點

中國網路文化的發展在21世紀的前十年中形成了三個特點: 網路成為公民問政和通達政情民意的新渠道。2008年6月和2009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後通過人民網、新華網與網友親切交流,成為「網路問政」的標志性事件。通過互聯網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成為執政為民、改進工作的新渠道,互聯網上的公眾言論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從「網路問政」到「網路行政」,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開展輿論監督,提升執政能力,日益成為政府部門的創新之舉。同時,網路文化在發展進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甚至違法現象,如暴力網站、黑客事件、木馬病毒、垃圾郵件、虛擬詐騙、虛假謠言、侵犯隱私、網上抄襲、網路推手、網路打手等,對網路管理和網路道德規范提出了挑戰。
2011年5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進一步健全完善了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體系。中國互聯網協會、北京網路媒體協會、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等行業組織和公眾監督機構建立起來,發布了《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2011年版)了等一系列自律規范,建立公眾舉報獎勵、網路新聞公眾評議、違法違規網站曝光譴責等制度。
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專門提出了「發展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的命題,指出「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對發展網路文化、加強網路文化管理提出了九項具體任務:①要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和改進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②實施網路內容建設工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網路傳播,製作適合互聯網和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精品佳作,鼓勵網民創作格調健康的網路文化作品。③支持重點新聞網站加快發展,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強影響力的綜合性網站和特色網站,發揮主要商業網站建設性作用,培育一批網路內容生產和服務骨幹企業。④發展網路新技術新業態,佔領網路傳播制高點。⑤廣泛開展文明網站創建,推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督促網路運營服務企業履行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不為有害信息提供傳播渠道。⑥加強網路法制建設,加快形成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互聯網管理體系。⑦加強對社交網路和即時通信工具等的引導和管理,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網路環境。⑧依法懲處傳播有害信息行為,深入推進整治網路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路違法犯罪。⑨加大網上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建設網路安全評估機制,維護公共利益和國家信息安全。同時,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誠信建設,包括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以及與之相應的覆蓋全社會的社會徵信系統建設。
網路網路文化特點參考資料

8. 網路不文明現象有哪些

1、使用網路暴力,進行人身攻擊。

2、肆意傳播謠言、虛假信息。

3、誘導分享,掃二維碼中毒等網路詐騙行為。

4、強制下載、強制廣告。

5、色情彈框廣告。

6、傳播網路病毒,「黑客」惡意攻擊。

7、群發垃圾、騷擾信息。

8、朋友圈無限度刷屏廣告。

閱讀全文

與網路文化現象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