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習傳統文化有哪些方法
(一)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指導。學習的目的是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這就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站在時代的高度,用新的視角對傳統文化進行分析、整理、選擇和評價。要防止兩種偏向:既要反對一味美化傳統,食古不化;又要反對把馬克思主義簡單化、教條化,玩能經典作家的個別詞句,而閹割其精神實質,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絕對對立起來。因為這樣一來,實際上就是取消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二)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我們既應進行微觀局部剖析,又該做宏觀整體的鳥瞰,兩者結合才會拓寬思想,獲得新的啟示與發現。要做到點面結合,必須首先看到,在龐大而復雜的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可以從其發展歷程、類型特徵、內容要素等方面,解析成若干個條塊。但要全面滲透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孤立地各個掌握條塊的問題。應以弄清條塊問題為基點,進一步運用系統整和的方法,從部分與整體、條塊與系統、外層與內核的關系中尋求內在聯系,挖掘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相對獨立的各個條塊,給予系統整合。如就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而言,有哲學宗教、倫理道德、教育科技、文學藝術、史學等,其中任何一項還可以劃分為幾個分支系統。如果能在每個分支系統和各項范圍內,或者是把它們捆綁在一起,分別進行共時的靜態分析,與歷史的動態分析相結合,這對解釋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和其自身固有的豐富多樣的聯系是大有益處的。 (三)把握好史與論的關系。學好中國傳統文化要防止兩種偏向:一是丟掉史實和事例,僅僅從概念到概念的推理論證,或是走捷徑,把現成的結論原封不動地接受過來。這樣做不符合認識事物的規律,不懂得史實材料與問題本質之間的必然聯系。二是被眼花繚亂的歷史材料所淹沒,不會憑借理論武器穿透材料,找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正確的途徑應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運用其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問題,突破學習中單純記憶事例的層面,把事例材料作為認識本質的向導,探索隱藏在各種文化現象背後的內在邏輯規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是把我們頭腦變成堆放史料的倉庫,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材料做出正確的理論分析和規律性的總結,以便服務於現實的文化建設。
⑵ 傳統文化怎麼學習
學習傳統文化,不僅要從書上入手,還得要實踐才能了解得更加透徹。
想要學習傳統文化,首先必須得有一顆認真學習傳統文化的心態,喜歡對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古人曾說過,興趣才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對傳統文化沒有興趣,那麼學習它就如同嚼蠟,食不知味,更別提能夠了解到傳統文化獨特的美,願意把它記在腦海里,並且加以研究了。
當然,傳統文化中自然也有許多令人唏噓的一面。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繼承與發展,主要是與現在的時代潮流格格不入,鮮少有人會耐著性子將傳統文化一一呈現給世人,如果喜歡這傳統文化,大可發揮你的耐心,多宣傳我們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它的魅力。當然,也有許多匠人不願將傳統文化貢獻出去,認為是祖上秘寶,對此我們也要多加尊重,不應該道德綁架,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留存。
⑶ 大學生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當代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做起:
(1)提高個人文化素養。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提高自己的素養,使自己擁有文化底蘊,並積極投身實踐中,進行宣傳活動,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有利於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2)培養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的知識,主動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
要對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認識,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中國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凝聚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智慧,也是中華民族團結在一起的重要紐帶。要糾正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錯誤認識,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去主動發揚,主動承擔傳承的重任。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傳統文化,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傳統文化和美德。
(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在各種外國文化不斷進入中國後,很多大學生盲目地崇尚外國文化,輕視中國傳統文化。尤其,近年來韓劇、美劇、泰劇、日劇大量引進了中國市場,對於大學生的影響很大,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早已過時,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將外來文化作為自己最愛的文化。大學生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去看待外來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以理智的心態去對待外來文化,真正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民族文化區發揚光大,而不是以外來文化為榮。
(4) 對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古為今用,符合時代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需要大學生去繼承和發揚.大學生要主動擔負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同時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促進自身的完善和發展。
⑷ 如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你是否對未知的未來感到恐懼?活著為了什麼?
瞿院長從佛門到凡塵的親身經歷中,對中國傳統國學經典以新的角度做出新的闡釋,通通俗易懂的語言為你講解國學經典,講述處世方略,講透人生進退之術。
作為父母,當孩子問:「為什麼要學習」?「讀書為了什麼」是否無從回答?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對國學知識滿天飛,經典著作隨處有的信息時代,你是否選對了書籍?是否適合你的需求?
學習有次第,循序漸進更明理。經史子集,環環相扣。
【公益課程兼具】
▲知識性:傳統文化歷史背景,國學經典基本介紹。讓你更明了學習經典的「利益」。
▲啟發性:用經典故事,歷史演變規律帶你領悟生活真諦,重新認識自己。
▲顛覆性:探尋宇宙與萬物的根本道理,摸清繁雜世界背後的事態發展規律。以千年經典為依託,重建思維格局。
▲真實性:以家庭與職場為實踐主線,從人際交往到經營管理,解答困惑,參透中國人的價值觀與思維方式。
【適合誰聽】
▲正在學習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
▲想學習傳統文化,不知道從何學起的人;
▲想了解為何傳統文化的人;
▲對生活、工作感到焦慮、迷茫、孤獨;
▲對中國古代哲學、文化、禪學感興趣的人。
⑸ 在今天,我們該如何學習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中國古聖先賢幾干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道德究竟為何物?什麼是道?什麼是德?道是宇宙整體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綱領。舉例來說,我們人的身體,從母親生下來之後,整個身體器官就按一定的規則在運作,整個身體的運作規則,就是道。道不是誰設計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時,各個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夠彼此協調運動。人在世間如能隨順自然的規則就是行道,這是多麼科學、多麼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於心,行道有得於身,謂之德,它是局部運作的原理原則。譬如我們眼睛是一個局部,眼能見,見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見、耳之德能聽、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嘗,每個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與規則,若規則錯亂,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也有其道。如果我們了解人道的內容,在人與人相處時,就自然能和諧有序,從而減輕現今人們所承受的來自人際關系緊張、人事沖突頻繁的精神壓力。如果我們掌握了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之道,怎麼會遭受生態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威脅?即便是君子愛財,也要取之有道。這種種人類生存之道就在傳統文化里。
採取批判地繼承態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義的糟粕,吸取其精華,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必須反對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同時也要反對全盤肯定傳統文化的復古主義。必須反對閉關自守、盲目排外的狹隘民族主義。
⑹ 如何學習優秀傳統文化
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實際上是學習和體驗一種以社會導向為主的文化模式,比如對社會價值、家庭觀念的遵從和尊重,以及在這種前提下對個人能力與價值的開發與實踐,所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1、誦讀經典,聆聽經典,傳統文化經典是文字和音韻的結合,長期進行誦讀有助於讓自己的精氣神得到振奮和提升,如《詩經》、《樂府》;
2、養氣正心,矯健身心,傳統文化包括以養氣為主導的帶有身心協調的體育術,比如導引術、入眠術、吐納術;
3、親善友朋,敬愛師長
⑺ 學生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1、在課堂上學習傳統文化。大學當中有很多關於傳統文化的課程,比如「思政課」,傳統文化的選修課等。這些課程當中都具有傳統文化的內容,大學生要發揮課程的作用,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學好傳統文化知識。
2、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等資源學習傳統文化。學校當中有很多的免費資源,比如學校的圖書館、計算機房等,這些資源當中都記載著傳統文化的內容,大學生閑暇時間多去這些地方轉轉,自覺主動地學習一些傳統文化知識。
3、參加學校的傳統文化藝術展。幾乎所有的大學當中都有一些展覽活動,比如校園文化藝術節,傳統文化藝術展等。這些活動都是校方精心准備的,大學生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從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4、參加傳統文化相關社團。大學當中有很多文化相關的社團,比如漢服社、文學社等。這些社團跟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在這些社團當中,不僅能學習到傳統文化知識,還能感受一股強大的文化氣息。
5、日常生活中,要樹立榜樣,學習榜樣的奉獻精神。達到愛國愛民,建設國家,小到拾金不昧,幫老愛幼。這都是在弘揚傳統文化。像學雷鋒服務底層需要幫助的人,學習那些革命先烈,樹立報國的志向。
⑻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而言,怎麼才能深入了解它呢
傳統文化起源於炎黃,歷經自夏,商,周,秦,漢以來十數次朝代更迭,強盛於李唐,光大於宋朝,至今五千餘年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集中體現和代表,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根基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寶藏。傳統文化可以用有容乃大,博大精深來形容。對於如何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里我談些自己的小看法,供大家作一參考。
順著這個思路來看,讓我一起走到可循的歷史盡頭,有史可究。伏羲。是什麼呢?伏羲一畫開天,演先天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不是感覺有點脈絡了。順著歷史的河流而下,我想是不是就清晰起來了。如果要深究「伏羲氏」之前的,我想只能交給神學了,各人依各自的觀點,咱們求同存異就好。
順著歷史的脈絡,傳統文化就鑲嵌其中。就像DNA鏈一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⑼ 如何讓孩子了解和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
讓孩子們對傳統文化有興趣,有條件的話領孩子到文化聖地去親身體驗,這樣會更直接,更深刻。經常讓孩子們讀一些傳統文化的東西,當然要適合他們的年齡。還要正確的引導和指導。社會,家庭,學校都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這是最重要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