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地域文化區
中國傳統文化區的三級劃分: 1.東部農業文化地區(北方文化亞區,南方文化亞區) (1)關東文化副區:主體位於我國東北,因其位於山海關以東,故稱為關東文化副區。此區歷史上是少數民族文化佔主導地位,在明朝以前的主要經濟類型是漁獵。明清時期,此區與關內漢族文化交流頻繁,因此發展速度大大加快。現在此區民族以漢為主,滿族星散其間,在西部大興安嶺地區還分布著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在長白山地區有朝鮮族。漢族和朝鮮族的傳統經濟類型為農耕,其他少數民族多為漁獵。不同的經濟類型下有不同的民俗、信仰和不同的藝術形式。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有東北的「二人轉」。 (2)燕趙文化副區:以今河北省為核心,北以燕山為界,西止太行山,東臨渤海,南接中原和江淮。此區民族以漢為主,傳統經濟類型以農耕為主。這里的民風民俗粗獷豪放,尚武之風普遍,歷史上出現了許多豪俠之士。燕趙地區的藝術形式多樣,代表性的有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吳橋雜技等。 (3)黃土高原文化副區:依託於黃土高原,西迄河西走廊,東抵太行山脈,北界萬里長城,南限秦嶺太白山。此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宋以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里歷史悠久,主體民族為漢族,傳統經濟類型是農耕。數千年的文化發展歷程,留給這里大量的物質文化景觀,今陝西省被稱為「地下文物博物館」,山西省被稱作「地上文物博物館」。這里的民風熱情、朴實,藝術風格高亢激越。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有秦腔、山西梆子等。 (4)中原文化副區:核心地帶是今河南省,因位於古九州的中央,故又稱「中州」。象徵中華民族的黃河橫貫中原大地,歷史上它與黃土高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繼黃土高原之後的中國古代又一個政治、文化中心。由於這里長期為帝都所在,因此歷史上曾雲集了許多天下有識之士。本區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傳統經濟類型是農耕,民風淳厚豁達,少林武功、河南豫劇名揚華夏。 (5)齊魯文化副區:以今山東省為核心,由於春秋時這里為齊國和魯國所在地,故又稱齊魯大地。本區位於黃河下游,土壤深厚肥沃,傳統經濟類型為農耕業,沿海有漁業。此區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從這里擴散到整個中國,乃至世界,被世人視為中國文化的精華之一。在尊孔崇儒的上層文化影響下,形成了講禮數、重義氣的齊魯之地民風特點。山東大鼓、山東梆子、山東快書等是本區的代表性藝術形式。 (6)淮河流域文化副區:顧名思義位於淮河流域,大體上北界隴海鐵路,南瀕長江,西臨河南、湖北,東達江蘇北部沿海,即今安徽、江蘇兩省的北部。無論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位於黃河流域,還是轉移到長江下游地區,本區都位於重心區的邊緣,加上這里是自然地理的過渡帶,因此本區文化也帶有北方文化與南方文化的過渡特點。表現之一,這里的傳統經濟雖以農耕為主,但是在耕作形式上具有從旱作向稻作過渡的特點;表現之二,這里的語言也具有漢語北方方言向吳語過渡的特徵。本區為人熟知的藝術形式有鳳陽花鼓、淮海戲、柳琴戲等。 (7)巴蜀文化副區:位於四川盆地,3 000多年前重慶為巴國的首府,2 400多年前成都為蜀國王都,因此人們習慣上將這里稱為巴蜀之地。本區雖偏處西南,但是以富饒的成都平原為依託,傳統農耕經濟比較發達。本區盆地四周形勢險要,軍事上利於攻防,加之與外界文化交流不暢,故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川劇是巴蜀地方戲曲的主要劇種,活潑生動,幽默風趣。 (8)荊湘文化副區(荊楚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中游地區的江漢—洞庭湖平原,巫山、武陵山屏障其西境,東有幕阜、武功諸山與吳越相隔,北以桐柏山、大別山與中原分野,南以五嶺為界。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因此傳統農耕業比較發達。有的學者認為歷史上本區是中國古代的又一個文明中心,也有學者認為它是黃河文明中心擴散後的又一個中心。無論本區與黃河流域文化有何關系,人們都承認本區在文化的各個層面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文化對後來本區的文化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戲劇方面,除了發展較為成熟的漢劇、楚劇、花鼓戲、採茶戲等外,民間的歌舞藝術形式也比較豐富。 (9)鄱陽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陽湖一帶,以今江西省為主。本區一面對水(長江),三面環山。傳統經濟以農耕為主。本區多山,影響了經濟的發展,但許多風景秀麗之山被儒家、道家和佛教選為聖地,例如廬山和龍虎山。本區的代表性藝術形式有弋陽腔,它是中國四大聲腔(余者為江蘇崑山腔、浙江餘姚腔和海鹽腔)之一,其特點是激越奔放。 (10)吳越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和杭州灣沿岸,北臨長江天塹,西望鄱陽平原,南界雁盪山脈,東瀕茫茫大海。本區河流密布,湖泊眾多,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傳統農耕發達,是物寶天華之地。本區富庶的經濟為精神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蘇州園林、西湖美景、雲錦、宋錦、蘇州刺綉、文房四寶等都與富裕的經濟有直接關系。昆劇、越劇是本區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充分體現了本區戲曲細膩、婉轉、清麗、圓潤的特點。 (11)嶺南文化副區:顧名思義位於南嶺以南。本區背山面海,歷史上長期位於華夏文化核心地區的邊緣,近代以來本區又處於中外文化交匯的地帶,因而有其獨特的文化特徵。本區社會和經濟發展起步較前面述及的文化副區晚,傳統經濟類型是農耕。本區藝術形式中的粵劇、廣東音樂和嶺南畫派最有地區特色。 (12)台灣海峽兩岸文化副區:基本上與今天的福建和台灣兩省范圍符合。本區西部與鄱陽文化副區相連,北部與南部分別與吳越文化副區和嶺南文化副區接壤。盡管台灣與福建文化各有特點,但是從文化淵源上看,台灣與福建文化同脈共祖,至今許多共同的文化要素依然緊緊地聯系著海峽兩岸的人們,例如媽祖信仰。本區多山,適農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山區較為封閉的地理環境成為了歷史上許多文化要素的保留地或「庇護所」,如漢語的古音、高山族的文化。 2.西南少數民族農業文化地區:以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為主體,包括今天的滇、黔、桂的一部分。盡管本區的傳統經濟類型為農耕,但是其文化綜合體的特點又與東部農業文化區有很大區別。本區是一個多民族分布的地區,文化特點也顯現出眾多少數民族的多元化風格。從物質文化層的起居、飲食、服飾到精神文化層的風俗、信仰、藝術等都能體現這種 3.西部游牧文化地區: (1)蒙新草原—沙漠游牧文化亞區:大致包括除陝西、青海以外的西北廣闊地區。這里自然環境以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為主,因此游牧是本區的主要傳統經濟類型,在沿河平原和零散的綠洲地區還有種植業、園藝業。本區的藝術特色粗獷、豪放、熱情、開朗,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藝術形式。 ①內蒙古文化副區 ②北疆文化副區 ③南疆文化副區 (2)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亞區位:於青藏高原之上,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盡管歷史上本區有獨特的發展歷程,但是本區與中原的聯系較與高原南部的印度文化區的聯系多得多。宗教在本區文化各個層面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❷ 山東有哪些著名山、水風景區或者古文化遺址
山東泰山風景名勝區—— 中國五嶽之首、山東濟南趵突泉—— 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山東青島嶗山風景區—— 海上第一仙山、山東曲阜明故城三孔旅遊區—— 孔廟 孔府 孔林、山東威海劉公島—— 海上桃源、山東青島海底世界、山東蓬萊閣景區—— 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等等,都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❸ 山東的文化遺產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1987年1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1屆全體會議正式將其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三孔: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曲阜孔廟為我國最早、最大的祭祀孔子的祠廟。孔府與孔廟毗鄰,為孔子後裔直系子孫衍聖公住宅。孔林為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立有歷代頌揚孔子的碑刻。三孔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齊長城:長城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作為長城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齊長城西起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廣里村北,於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庄入海,為中國現存有準確遺跡可考、年代最早的長城文化遺產。
大運河山東段:流經5市,包括了8段運河以及15處遺產點,河段占據了總河段的近三分之一,遺產點超過四分之一。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大運河山東段正式成為繼山東省第四處世界文化遺產
❹ 魯中、魯南、魯東、魯北、魯西分別是哪些市(山東)
魯中地區是山東省中部的簡稱。主要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和濱州鄒平市等5市(縣級市),是山東政治、文化、歷史中心區。
魯北地區主要是東營、濱州,濰坊的西北部,淄博的大部分,德州的一小部分。在中國歷史上,這里曾經是渤海革命老區。歷史名人也是眾多,東營的孫武,濱州的唐賽兒,濰坊的劉墉。
魯南地區是山東省南部地區。狹義上的魯南包括臨沂市、棗庄市,廣義上包括:臨沂、濟寧、菏澤、棗庄、日照5個設區城市,面積5.05萬平方公里,佔山東近三分之一。
魯西地區是聊城(江北水城)的又一個名字,廣義上的魯西地區包括德州、聊城、菏澤、濟寧、棗庄、臨沂6個市和泰安市的寧陽縣、東平縣,狹義上僅指聊城。
(4)山東文化專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山東省,簡稱「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濟南。
山東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輝煌燦爛。山東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孔子在這里誕生,泰山在這里崛起,黃河從這里入海。這里有中國最早的文字和最早的講壇,由中國最早的城邦和最古老的長城,這里還是絲綢和陶瓷的發祥地。
山東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區之一。獨具特色的齊魯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佔有重要地位。
❺ 山東泰安是魯中地區還是哪個地區
山東泰安是魯中地區。
魯中是山東省中部的簡稱。主要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和濱州鄒平市等5市(縣級市),是山東政治、文化、歷史中心區。
面積41203平方公里,共7市(縣級市)7縣21區,地形為山地丘陵和過渡地帶,是山東省連接東西、貫穿南北的重要區域,也是最有潛力、活力和魅力的地區之一。
(5)山東文化專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泰安市,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中部,北依山東省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東連商城臨沂,西瀕黃河。北距省會濟南市66.8千米,南至三孔聖地曲阜市74.6千米。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國泰民安之意。城市位於泰山腳下,依山而建,山城一體。
截至2016年,泰安市下轄2區、2縣級市、2縣,總人口563.74萬人 。實現生產總值(GDP)3316.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0.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85.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50.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8.5:44.8:46.7。城鎮化率達到59.06%。
泰安市境內的泰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譽,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安市於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對外開放旅遊城市。是魯中地區中心城市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❻ 山東青蓮崗文化分布在哪具體位置
青蓮崗文化,主要分布在山東省中、南部和江蘇省北部汶、泗、沂、沭諸水與淮河交匯的黃淮地區,中心在淮河下游平原。
至於山東地界的 主要在 山東滕縣北辛、兗州王因(底層)、泰安大汶口(底層)等
❼ 中國有哪幾個文化大區
這是蘇公的區系類型理論。是將考古學文化分類的理論,即分成區、系、類型三個等級。六區是指以燕山南北長城地帶為重心的北方、以山東為中心的東方、以關中(陝西)、晉南、豫西為中心的中原、以環太湖為中心的東南部、以環洞庭湖與四川盆地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一線為中軸的南方。在此基礎上在每個區中在劃分系、再到考古學文化、再到文化類型。透過對考古學文化的分類,蘇公架構起關於文明起源的理論,即古文化、古城、古國,中國文明起源三部曲理論。
❽ 山東各地區按照魯中,魯北,魯南,魯西分別是哪幾個城市。
魯中主要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和濱州鄒平市,魯北主要是東營、濱州,濰坊的西北部,淄博的大部分,德州的一小部分。魯南包括臨沂市、棗庄市,魯西指聊城。
魯中地區是山東省中部的簡稱。主要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和濱州鄒平市等5市(縣級市),是山東政治、文化、歷史中心區。
魯北地區主要是東營、濱州,濰坊的西北部,淄博的大部分,德州的一小部分。在中國歷史上,這里曾經是渤海革命老區。歷史名人也是眾多,東營的孫武,濱州的唐賽兒,濰坊的劉墉。
魯南地區是山東省南部地區。狹義上的魯南包括臨沂市、棗庄市,廣義上包括:臨沂、濟寧、菏澤、棗庄、日照5個設區城市,面積5.05萬平方公里,佔山東近三分之一。
魯西地區是聊城(江北水城)的又一個名字,廣義上的魯西地區包括德州、聊城、菏澤、濟寧、棗庄、臨沂6個市和泰安市的寧陽縣、東平縣,狹義上僅指聊城。
(8)山東文化專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山東省致力打造「一群、一帶、雙核六區」,2020年濟南青島城區人口達500萬。
一是明確城鎮化布局,依託我省「兩區一圈一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確定「一群、一帶、雙核六區」的全省城鎮化總體空間格局。
「一群」為山東半島城市群,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的主要載體,包括13個設區城市,涵蓋「藍」、「黃」兩區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三個戰略區域,與京津冀、遼中南共同構築世界級環渤海城市群。
「一帶」為魯南城鎮發展帶,包括5個設區城市,是落實西部經濟隆起帶戰略的重要空間載體,構築歐亞大陸橋東部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出海通道。
「雙核」是濟南、青島兩大中心城市,「六區」是濟淄泰萊德聊、青濰、煙威、東濱、臨日、濟棗菏六個城鎮密集區。
二是優化城鎮體系。到2020年,濟南、青島兩市城區人口達到500萬左右;淄博、煙台、濟寧、臨沂4市達到200萬以上;
棗庄、濰坊等10個設區市達到100萬以上;50-100萬人的中等城市15個;20-50萬人的小城市50個;10-20萬人的城鎮35個;5-10萬人的小城鎮50個。
三是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加快構築「三橫(濟青、德龍煙威、菏兗日)四縱(青煙威日、濱臨、京滬、京九)」綜合運輸網路,構建支撐省域城鎮化空間格局的交通體系。
❾ 山東有歷史風貌保護區有那些
據悉,山東省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名單中,聊城市有米市街歷史文化街區、大小禮拜寺街歷史文化街區和臨清中洲運河歷史文化街區三個歷史文化街區。
❿ 山東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哪裡
山東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肯定是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