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拜年象徵著什麼
拜年象徵新年開始、舊年結束。一元更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家萬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的相關說明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路拜年等。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
⑵ 春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求解
在現代文明沖擊下,以祭祀、年糕、花燈等農耕社會產物為標志的年俗文化讓許多人感覺有些平淡。一些專家指出,應該與時俱進地理解春節的文化內涵,重新認識春節的「現代版」定義。
「春節是傳統美德教化和規范的大課堂」,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鄭一民說,春節的內容可分為有形和無形兩個方面:有形的是
指張貼的各種對聯、年畫,造勢的鞭炮、鑼鼓等,無形的是指拜年、走親訪友等。兩種形式互相烘托,但實質都是在張揚民族的自豪、自尊、自愛、勤勞、忠孝等品質。人們通過互相拜年,消除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摩擦與隔閡,增進了和諧;通過祭祖,明確了作為家庭成員的使命和職責;通過參與民俗禮儀活動,明辨是非觀念和道德倫理。
「春節是交流信息、謀劃未來的平台」,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說,春節期間,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歡聚一起,講述自身、別人的成敗得失,在節慶中進行著大交流。特別是好友和至親之間,還會推心置腹、互相參謀,商討解決困難和苦惱,一同謀劃未來。家長們也會借機以成功者的例子教育回家的後輩。雖然現在通訊工具發達了,但春節期間面對面的交流仍是每個人嚮往的親情聚會。
⑶ 春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春節有的文化內涵是拜歲,開門炮仗,齋日,聚財,開年(開齋日),姑爺節,拜年。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西晉周處《風土記》:「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但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百姓,不同的地方,春節習俗也是有區別的,如北方春節吃餃子,據說與張仲景有關;南方春節吃醪糟,醪糟的歷史更悠久。
過去人們除夕守歲分歲酒,分的就是當年所釀之新酒,一般是米酒,也叫醪糟或酒釀,而不是現在的老白乾之類。
春節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具有濃郁的農耕文明歷史文化內涵。農耕文明時代,春種、夏鋤、秋收、冬藏,年復一年,歲歲如是。
人們生活節奏慢,辛苦勞作之餘,偶爾會在小的節日里聚會宴飲一下;更會在豐收之際,尤其是除夕、元旦(指農歷大年初一)時祭祀天地祖先,爆竹聲中一歲除,把酒話桑麻,總結過去,同時積極謀劃來年,憧憬未來,一年之計在於春,新年納吉慶。
那時的節日,節味濃,人情味更濃。現在城裡過節,節味不如農村,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城市化以後,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快,人人之間缺乏過去那種淳樸的人情味,加之城市景觀與農耕文明時代的田園風光、「四合五天井」民居等建築也相去甚遠。
⑷ 拜年的寓意和象徵是什麼
春節拜年寓意和象徵是: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寓意新的一年和和美美,闔家幸福,吉祥安康。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路拜年等。
拜年有以下幾點注意:
1、拜年的穿著
在拜年期間,人們一般會選擇穿上新衣服,韋德有番新氣象,但要注意穿著得體,不要穿的過於隨便,也不要穿得過於暴漏、張揚,因為畢竟大多數長輩還是喜歡中規中矩的服飾。如果衣服顏色較深較暗,可搭配些亮色的圍巾來襯托,突出節日的喜慶。
2、拜年的時間
晚輩向長輩拜年一般選擇上午,但也不要太早,因為人們一般在春節這天起得較晚,太早登門拜年會讓主人來不及准備。
3、拜年的禮儀
在去到親朋好友家後,要對在的人一一打招呼,要注意稱呼,未經主人允許,不要像在自己家的一樣隨意到各處參觀,要注意坐姿端正、言談舉止要禮貌。
4、拜年的交流
拜年時要多說好話、贊美的話,多談別人快樂的事情,少發抱怨牢騷,以談對方為主,不能自己滔滔不絕,開玩笑調侃要掌握好度。
5、其他注意事項
上門做客要注意儀表整潔,不要隨地吐痰,亂彈煙灰,亂扔果皮、紙屑。
⑸ 春節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內涵
春節的風俗習慣:
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灶、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綵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過春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年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也是敦親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人類在遠古生存活動而創造出來的期望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的信仰活動。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們在春節祭祀上天神靈(祖先),是在重溫先祖們構建的「天人合一」生態世界基礎上,緬懷和感受天地神靈(祖先)好生之德的神聖與威嚴,不忘肩負「天道秩序」賦予今人維護人倫向善的責任與使命,心懷敬畏,方行之高遠。
春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煙花照天、辭舊歲、迎新年等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活動達於高潮。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春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
而時至今日,大部分地方除祀神祭祖活動有所淡化以外,春節的其它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春節的文化內涵:
春節民俗深刻地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倫理價值。歲首大年,時值立春節氣,為四季循環之首,大年在民國時期得名春節,與大年所在節令時段有著密切關系。雖然傳統社會大年以元日、元旦、正日、新正命名,但大年節俗中早就包含了與立春節氣相關的元素,如大年的春聯、宜春帖、春酒等,王安石《元日》詩中的「春風送暖入屠蘇」就形象地歌詠了元日與新春的內在關聯。
而春節民俗以祭祀祖先的方式,促進人們與歷史對話,增強人們的歷史責任感與傳承文化的使命意識。同時,春節民俗以家人團聚為核心,以隆重的年夜飯儀式,召喚散在四方的家人回歸故鄉,享受親情盛宴,並以圍爐守歲、夜話家常與拜年祝福的方式,強固家庭人倫。
對於家庭價值的堅守,是春節走向世界的積極因素。春節除了家庭團聚外,還是親鄰交往的重要機會,城鄉社區居民春節之際以人情往來、拜賀新年、欣賞年戲與廟會社火等活動形式,增進社區成員的相互理解與溝通,實現社區有機團結與文化認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春節
⑹ 春節的文化內涵有哪些,一百字以內。
春節,俗稱「新年」、「過年」,在中國是漢族以及其他一些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在新加坡、韓國、越南等也是法定假日,並越來越具有世界影響。它是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時機,承載著深重的傳統,凝聚著濃厚的感情,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
「過年」在中國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更富於人世倫理色彩。春節是億萬中國人情感的聚合,也是禮儀文化和交往活動的集中展現。除夕之夜,闔家團聚,一起吃年夜飯,習慣上稱「團年」。這是家庭團圓的重要時刻,多少年來,人們都看重這一時刻。不管路途多麼遙遠,在外地的兒孫多半要趕回家,和家人團聚。以前,一般是晚輩回到長輩所居住的地方,現在,由於工作和時間關系等原因,也有長輩到兒孫輩家裡過年,地點變了,濃濃的血緣親情不變。
「拜年」是體現晚輩對長者尊敬的一個禮節,也是辭舊歲迎新年的表達形式。每年一次的拜年禮儀,加強了親族之間的血緣親情,維持和鞏固著近鄰「親如一家」的地緣互助關系。拜年是歡樂喜慶的象徵。民間講究「冤家宜解不宜結」,即使平時有過矛盾和隔閡的人家,也要相互拜年,盡釋前嫌。傳統的拜年活動,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化解矛盾、加強友誼和感情的積極作用,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禮教的一種延續方式。
⑺ 春節的文化內涵20字是什麼
合家團圓,國泰民安。孝老愛親,尊老敬賢。
1、合家團圓,國泰民安
每逢春節,不管是風和日麗的暖冬,還是大雪漫天的寒冬,人們總要從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鄉,和父母親人們團聚,一家圍坐在一起吃一頓熱氣騰騰的年夜飯,為的就是要享受那份家庭的溫暖和親情。
不論是北方吃餃子,還是南方吃年糕,其內涵追求的都是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盼望的都是國家強盛,民富國強。
2、孝老愛親,尊老敬賢。
春節期間,全家老少聚在一起,晚輩要向長輩拜年,祝長輩們健康長壽,長輩要向孫輩寄予希望,並發給壓歲錢,小朋友們就是在這些活動中受到了孝道的教育和愛心的洗禮。
春節的意義:
1、春節是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
2、春節代表的是辭舊迎新、吉祥如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等等的美好祝願。
3、春節這一天都會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4、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同時也是中國人表達和釋放情感時候、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的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