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南有哪些風俗
1、湖南花鼓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花鼓戲藝術便有較大發展,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整理創作的《打銅鑼》、《補鍋》、《劉海砍樵》等劇目,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的喜愛。2008年,花鼓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過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四,舉家休息聚餐,稱「小孩子過年」。家家籌備年貨,作豆腐,殺年豬,送年節,備點心,炒旱茶,寫春聯,扎燈籠,忙得不亦樂乎。
3、年三十夜,長沙農村家家會在火爐中燃著一個楓樹蔸,叫「年財佬」。男女老幼圍爐共話,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品吃豬腳燉蘿卜,歡坐待旦,叫「守歲」。所謂「有錢無錢,蘿卜過年」。
4、大年初一民間的講究、禁忌頗多。有的於除夕在大門合縫處貼紅紙「財」宇,在當眼處貼「開門大吉」、「對我生財」之類的吉利語,開門時高聲誦之,叫開門見喜、開門見財。出天行時,觀風向天色,卜來年收成。
5、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長沙燈市,多篾扎紙糊各式燈籠,或懸之庭戶,或列之街衢。是日家家點燭於灶台屋角,戶戶煮食元宵縮,頑童則持彩燈相戲。農家除在豬欄狗窩雞坍暗角點燭外,還在田頭地邊燃火,意在除蟲,祈求豐收。
② 湖南的春節風俗傳統有哪些
1、舞龍燈
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
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
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著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
5、辣椒滿盆紅紅火火
冷盤和燒菜,脫不了的還是個「辣」字:拿紅辣椒和剁辣椒炒臘肉、臘腸、圓子、臘牛肉,拿香菜和辣椒拌臘魚肉、豬耳朵,再加上幾種蔬菜——必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年和和氣氣,事業欣欣向榮。這滿滿當當地拼成一桌,湖南人的年夜飯也就准備得差不多了。
③ 湖南的風俗有什麼
大年三十夜,長沙農村家家戶戶火爐中燃著一個楓樹蔸(或松、栗等樹兜),叫「年財佬」。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於雞鳴時分即起,男女老幼換上新衣,由輩分最高的男主人燃香開大門,鳴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說開財門。
④ 湖南有什麼地方風俗
1、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長沙燈市,多篾扎紙糊各式燈籠,或懸之庭戶,或列之街衢。是日家家點燭於灶台屋角,戶戶煮食元宵縮,頑童則持彩燈相戲。農家除在豬欄狗窩雞坍暗角點燭外,還在田頭地邊燃火,意在除蟲,祈求豐收。
2、年三十夜,長沙農村家家會在火爐中燃著一個楓樹蔸,叫「年財佬」。男女老幼圍爐共話,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品吃豬腳燉蘿卜,歡坐待旦,叫「守歲」。所謂「有錢無錢,蘿卜過年」。
3、湖南花鼓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花鼓戲藝術便有較大發展,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整理創作的《打銅鑼》、《補鍋》、《劉海砍樵》等劇目,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的喜愛。2008年,花鼓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過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四,舉家休息聚餐,稱「小孩子過年」。家家籌備年貨,作豆腐,殺年豬,送年節,備點心,炒旱茶,寫春聯,扎燈籠,忙得不亦樂乎。
5、大年初一民間的講究、禁忌頗多。有的於除夕在大門合縫處貼紅紙「財」宇,在當眼處貼「開門大吉」、「對我生財」之類的吉利語,開門時高聲誦之,叫開門見喜、開門見財。出天行時,觀風向天色,卜來年收成。
⑤ 湖南人的風俗習慣
湖南人家鄉過年風俗
小年與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過小年的習俗,只是具體時間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過小年是「過年」的「開幕式」,從這天開始,喜慶的氣氛持續到元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區視農歷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益陽等地以二十三日為「小年」,而邵陽、婁底等地卻以正月十五日為「小年」。衡陽及湘北地區較看重過小年,而株洲等地不太注重過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區都有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風俗。據說,灶王爺二十三日這天要上天言人善惡,因而祭灶這一天,家家要將灶台、幾案、鍋碗瓢盤打掃乾乾凈凈,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並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行禮許願,希望灶神吃了以後,不說人們的壞話。這叫「送灶神」。
春節與貼春聯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傳統節日。原在「臘日」(陰歷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歲末。春節時張貼對聯由來已久。對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據《淮南子》記載,桃符是用桃木製成的,即在桃木板上書「神茶」、「郁壘」二神的名字或畫此二神像掛於門首,五代時始在桃木板上書聯語,據說我國第一副對聯是五代里後蜀的孟昶所題:「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清人所著《燕京歲時記》中說:「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街頭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可見,自五代以後,歡迎的祝辭,換掉了難以理解的符咒,後來,桃符為大紅紙張書寫的春聯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張貼對聯的習慣。
拜年與壓歲錢
人們通常把春節期間的訪親問友叫「拜年」,相傳古時隆冬季節有騷擾人們生活的「年」怪,「年」怪有三怕:一怕聲響,二怕紅色,三怕火光。這樣每到「年」要出來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放鞭炮、貼紅紙寫春聯,點起一堆篝火,等兇猛的野獸「年」跑了以後,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賀新喜」,這些傳說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習俗。
民間拜年要選日子。長沙、常德等地,「初一不出行,初二丈母娘,初三以後,村裡村外互來往。」株洲、湘潭、衡陽等地,「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乾娘,初五初六團團轉,初六以後隨便行,」並有「七不出八不歸」的忌諱。邵陽等地,「初一村裡走,初二外婆家,十五接回老媽。」婁底等地認為長輩到晚輩家拜年是好吃的表現。拜年時,放鞭炮以示喜慶,衡陽等地,主要放鞭炮接客,邵陽等地客人帶鞭炮到主人家門前自放。
湘黔一帶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
⑥ 湖南的風俗有哪些
風俗有很多,我知道的告訴你。過春節時都要去趕場,可以准備好過年的年貨,一般過年都要殺豬,一家人吃團圓飯,老人過世要批麻戴孝,要從小孩身上剪下一節下棺祈求保佑,拜祭祖先要許願望保佑…觀音生日要去拜祭。望採納
⑦ 湖南有什麼風俗這些風俗有什麼寓意以及他的的由來
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文化知多少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當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中華民族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佳節將至,今年你准備做什麼呢?除了我們熟知的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那些傳統習俗?今天咱們就帶你了解一下!
中秋習俗
賞月、拜月
admire the full moon /
watch the full moon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我國自古就有在中秋節祭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傳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的儀式,向明月寄託對未來的希冀。
燃燈
light lanterns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廣東、香港等地,製成不同形狀的燈豎起於高桿上,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還有天空放飛孔明燈,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無論何種形式,承載的都是祝福與思念。
玩花燈
play with lanterns
中秋玩花燈主要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多集中在南方。
觀潮
watching the tide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另一項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猜燈謎
guess lantern riddles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成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偷菜
stealing vegetables
在湖南的侗族地區,年輕女子在中秋節晚上偷菜是一種習俗。相傳,在中秋節期間,月宮里的仙女會到人間去,在蔬菜上撒上甘露。誰在這一夜吃到帶甘露的蔬菜,誰就健康快樂。
玩兔兒爺
play with clay rabbit
兔兒爺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屬於中秋應節應令的兒童玩具。每逢中秋節,北京城裡的百姓都會供奉「兔兒爺」。這一習俗源自明代。後「兔兒爺」轉變成兒童的中秋節玩具。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有的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討人喜歡。
中秋雅味
月餅
mooncake
中秋節,家家都要吃月餅。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螃蟹
crab
中秋宴俗,古時以宮廷最為精雅。明代宮廷中秋講究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桂花酒
osmanthus wine
桂花是富貴吉祥、子孫昌盛的象徵。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石榴
pomegranate
中秋前後石榴成熟上市,因其顏色鮮艷、飽滿多籽,入口如晶粒玉漿,常被視為吉祥物,寓意多子多福、家族興旺、綿延不絕,是中秋節必備的美食之一。
柚子
grapefruit
柚子」諧音「佑子」或者「遊子」,有祈求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酸柚子,開胃又解膩。
田螺
river snails
清咸豐年間《順德縣志》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沒有小螺,因此肉質肥美,是食田螺的佳期。廣州民間,不少家庭都有中秋食螺的習俗。
鴨子
ck
福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鴨子肥壯。多以檳榔芋與鴨子一同燒,味道獨特。中秋宰鴨也是台灣高雄的風氣,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食水鴨公加菜。廣西、雲南的仫佬族,在八月十五買餅殺鴨,歡度佳節。
每年中秋前後,南京鹽水鴨色味最佳,又是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美名曰「桂花鴨」。在《白門食譜》中曾有這樣的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
監制/任帥
主編/諶偉春
編輯/李蕾蕾
來源/綜合中國日報 新華社客戶端 學習強國 新東方英語網等
// 點擊圖片 更多精彩 //
@你,別忘了,今年中秋國際頻道和你有約!
芒果頭條 丨明月千里寄相思,你在他鄉還好嗎?
中秋知多少丨「月餅」用英語怎麼說?超全中秋英語表達,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