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北這處古村走紅,人稱"石頭王國",景色堪比平遙,真的嗎
河北本身的歷史文化就比較深厚,尤其是靠近北京和山西。兩個地方的歷史底蘊多少都對河北有所影響。但河北本身也存在著自己的獨特的歷史底蘊,這種底蘊就是從古村落中散發而出。在河北石家莊的井陘縣的深山處,有一個叫於家石頭村的地方。那裡四面環山,綠樹掩映,就像是一個“石頭王國”一樣。於家石頭村建於明朝成化年間,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雖然說歷史不深厚,但其背景足夠強大,所展現的建築藝術也足夠吸引人,所以才能堪比平遙古城。於家石頭村從名字就能看出,村子裡大部分村民都姓於,其實是明朝著名的官員於謙的後代。當時是於謙的兒子攜家人遷居至此。
其實石頭村的含義就是感嘆人類的智慧,用不起眼的小物件就能創造出一個大天地,於家石頭村就是這樣成為一個“石頭王國”。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此地。也是,很多人只能看到高規格的民居,往往忽略這種最接地氣的,所以於家石頭村是一處難得的靜謐之地,也是奇特的旅行勝地。河北藏於深山的古村,人稱石家莊“石頭王國”,堪比平遙卻少人知。對於這個藏在大山深處的於家石頭村你有什麼認識?
㈡ 河北省石頭村有什麼好玩
石頭村在石家莊往西大約八十公里的井陘縣內,我拿著一張列印的地圖,知道大方向是沿著石太公路西行,其他的只能一路走一路問了。天很冷,有霧,不濃卻也遲遲不肯散去。朋友借了一輛麵包車代步,我們一行四人就浩浩盪盪地出發了。行至半路,下車問路。路邊有大圓鐵桶烤賣焦黃的燒餅,不大,方方鼓鼓的,沾滿了芝麻,很誘人。開始還推託吃過早點,等咬了一口之後就再無二話,埋頭痛吃了。車到井陘,有路標指點著石頭村的方向,幾個人的眼睛都盯著路邊,生怕錯過了標記,走錯了路。就那麼走走停停,到了一個丁字路口,路邊有人袖著手曬太陽,問:「於家村咋走啊?」那人揚揚下巴,順著這路下去就是了。於是我們的小車偏離公路,拐入鄉間小道。路邊上幾個工人拿著大大的字模在牆上刷廣告,白牆上亮藍亮藍的那種。路不平,小車左搖右晃。地上全是白色,不是雪,是石灰。明朝政治家於謙的後人避禍,其長孫於有道遷居此地,開荒種田,漸成村落,就是這於家村,迄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因為村中的房屋建築、日常用具全都是石頭的,所以就得了石頭村的名字。看到地上的石灰,想起於謙借物明志的《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車行,兩邊有農田,現在是歇冬的時候,滿眼荒荒的,有收割剩下的玉米秸橫七豎八地長著,開春,這里就會是綠油油的了。遇到路口我們就停下,前後看著可有路過的人給我們指指路。後來碰到一個騎摩托車的小夥子,一問,竟然就是於家村的,正好,跟著走吧。等到看到前面有一個高高的石門洞,小夥子說,就是那裡,然後一溜煙,超過我們,進村了。
來之前就聽說,這地方是不到村口不見村。果然。進村就是下坡路,那村子是躲在山窩里的。走不遠,左手有牌子指示售票處的方向,看看四周無人,索性先逛逛再說。
清涼閣:
清涼閣在村子的東邊,樣子很像北京的前門樓子,當然要小得多,上面兩層是閣樓,歇山頂,飛檐翹角的,下面則是個石頭門洞,走進去,抬頭,頭頂上的石磚上有碑記,紀錄清涼閣的建築過程。整個樓閣全部由大塊的巨石壘成,甚至一塊石頭就是一根柱,一塊石頭就是一堵牆。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據石碑記載這清涼閣建於明萬曆年間,是於家先人於喜春憑一人之力,歷時十六年建成。整個樓閣也沒有地基,真是不可思議啊。閣中供奉很多神像:觀音祠、三皇廟、三義堂、閻王殿、上層還有玉皇頂,這么多不同的神像統統放在一個閣里,不知道神仙們閑時鬧不鬧矛盾呢。
清涼閣的對面有個破屋子,正猜那是做什麼用的,沒個人氣。走到近前才發現是薄木板搭的,外麵糊了帶石紋的紙,遠遠看著像是石頭的。那是拍電影留下的布景,這村子前前後後當了好幾個電影的外景地,村民們得空就在電影里客串群眾演員。
歌台:
歌台就是戲台。歌台應該是南方的叫法,這可能和於謙祖籍錢塘有關吧。於家村不大,三、四百戶人家,但村中竟然有6座戲樓,可以想見這里文化生活的豐富。村中有劇團,還有高蹺、拉花等民間藝術團體,逢年過節的時候,各種節目齊出動,那熱鬧勁可不是城裡比得了的。村口的小學校廣場上有個大大的戲檯子,平日里幹部們講個話,說個事,村民集會都在這里,要是演節目,場面也大得多。那些老戲樓大多已經廢棄不用,成了孩子們玩耍的樂園,上下攀爬嬉鬧,高興了小夥伴們自己也唱上一出,有啥不可呢?
四合樓院
石頭村的民居也很有特色,有瓦房,有窯洞,還有瓦房窯洞混建的。村中有兩處四合樓院,外面看著是樓,屋裡看這卻象窯洞:屋頂是高高拱起的,用巨大的條石搭建,沒有房梁,體現了很高的建築工藝。院中的東西廂房原為居室和小姐樓,南房為迎客廳,現在已經分由幾家居住著,只能由這規模、布局想見當初的繁華了。
青石路
石頭村的路當然也是石頭鋪的,大大小小的青石,經年累月被踩得異常光滑,這樣的路,總讓我想起江南。村中的路稱謂很有規矩,東西稱街,南北為巷,不通的是胡同,其他狹窄的則通叫做夾道。全村有6街7巷18胡同12夾道,整個村子布局嚴禁。站在路上看看路名,大致的方位就知道了——不過我還是覺得自己會迷路,天生的路盲啊。
於氏宗祠
宗祠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地方,從於謙長孫讀來此地到現在,於氏已經繁衍了二十六代,所謂落地生根,根深葉茂了。村中95%的人家姓於,其餘的大多為康姓,據說於謙有一個康姓義弟,看來這就是淵源了。宗祠中有棵古柏,枝葉繁茂,樹干旋扭而上,被稱作旋柏或龍柏。這柏樹的另一個奇處是它的葉子,一般柏樹葉子苦澀,而這樹的葉子沖泡則有茶香,所以又被稱作茶柏了。我們來的不是季節,要不然真想嘗嘗看茶柏的滋味呢。
南山
和售票處聯系好,就在村民家吃飯。主人家正在煮麵,問我們想吃什麼。吃什麼?就面吧。白面紅薯面?紅薯面。純粹是因為新鮮,說實話並不好吃,並且我可憐的胃還不爭氣地胃酸。主人家看來不是第一次接待遊客就餐了,家中有菜單,你可以點一些柴雞蛋,漬酸菜之類的鄉間風味,味道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和主人聊得高興,他便提起南山。南山上有啥?青山洞?好玩嗎?好玩著咧!於是決定去南山。咋去呀?坐車去!哪個車呀?我家的車,就在門口。興沖沖地放下碗筷往外走,主人說,自己拿著小板凳!嗯,怎麼回事?出來就知道了,原來那車,是三輪的,後面有個車斗,我們就要坐在車斗里。剛才在屋裡還在打趣,說要坐副駕駛的位置,呵呵,根本就沒有駕駛室,全部露天。主人說,這叫「三馬子」。
於是坐著三馬子上山,坑坑窪窪的路,狂顛!還一路上上下下的,幾個人又笑又叫,還要擔心會不會翻車。司機看起來很老到,任憑我們怎麼叫,就是笑。好容易下了車,往山上走。真到了那青山洞,倒沒覺得怎樣好。洞口像個廟,也有個神像供著,接香火。這洞沒人走到底,有多深誰也不知道。
這個季節的山真沒什麼可看的,一片凋零景象,灰突突的。旁邊有梯田,沿著山坡,一層層錯落而上,大塊的石頭壘的壩牆,開春種上莊稼,應該挺好看的。腳底下軟軟的,是草,還有落葉——黃櫨的落葉。那落葉竟然可以鋪陳得如此之厚,想來秋天一定會滿山紅遍啊。心理開始盤算著秋天來看紅葉,肯定好美。
坐三馬子下山的時候又是一路的狂叫,進村的時候,村民看著我們笑,他們肯定覺得這些城裡人挺逗,這不是找罪受嗎。三馬子真的不舒服,我再來看紅葉的時候,就走上山去,一路看景,多好。
離開石頭村的時候已是黃昏,村民們忙著起火做飯。老人坐在石階上,身後是石頭壘的牆,橘紅的陽光打上去,暖暖的色彩。碰到了查過我們門票的大爺,和他打著招呼:回家了啊, 您!大爺沖我們揮揮手,走啦。
附錄
1:十大石頭景觀:
石頭古村落、石頭古街道、石頭古樓閣、石頭古窯洞、石頭井窖池、石頭古橋梁、石頭古廟宇、石頭古碑碣、石頭古兵寨、石頭博物館
2、十大奇觀:
不到村口不見村,巨石搭券風動匾。亂石鋪錦七華里,一面房頂兩個檐。天然石頭小廣場,每戶超過井兩眼。旋柏龍柏和茶柏,荊條木柱粗若磐。油荊櫨樹無底洞,石博館內更稀奇。
㈢ 中國第一化石村在哪裡有什麼特殊之處么
中國的地域非常的廣闊,而且每個地方的生存環境都是不一樣的,可以說雖然大家生活在同一個過度,但是經濟發展各方面卻顯示出了很大的差異,進行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藏匿在雲南深山當中的一個古村落,小村子可以說是最富豪的村莊了!
正是因為化石村這么獨特的地方,從而是吸引了大量的科學家,很多人紛紛趕來研究。人們對這里特有的風情,都會產生很大的興趣,因此會有很多人特地來這里觀賞這些與眾不同的風景。遊客們行走在化石村,就會感覺仿若在欣賞一本古書,在這里能夠看到很多奇特的化石,也了解了當地一些特有的文化。朋友們,你有到過化石村嗎?對它有什麼了解?歡迎大家發表對化石村的一些看法,你會來該奇特的小村子遊玩嗎?
旅遊地點:化石村隸屬於雲南省牟定縣安樂鄉安益村委會
㈣ 中國第一化石村在哪裡
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南部的大山深處,有一個名叫老旭甸的村子。這里的村民喜用古老的樹葉化石建蓋房屋,人們因此親切地稱其為「化石村」。
筆者在雲南省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采訪時聽當地旅遊局局長說,該縣有一個「化石村」。
「什麼,『化石村』?這可是第一次聽說。」我頓時感到很驚訝。通過了解,所謂的「化石村」,是村民們所住的房屋,還有他們飼養牲口所蓋的豬圈、馬圈、牛棚等,全部是用古化石修建而成,可謂名副其實。還聽說這個村子的建築布局很像一個古老的城堡,陌生人走進去就像走進一個迷宮。帶著好奇,我決定去「化石村」看看。
汽車駛出石屏縣城,便沿著彎曲的盤山公路緩緩爬行。當進入牛街鎮的管轄地界時,給人的感覺是走進了一座生態園。坐在車上倚窗望去,只見遠處、近處的山崗上樹木翠綠,野花爭妍,那坐落在山坡上的一個個彝族村寨在雲霧的環繞下顯得格外美麗。正在公路旁草叢中覓食的野雞被突如其來的汽車轟鳴聲驚嚇得紛紛驚叫著飛向遠處的樹林……在去「化石村」的路上,同行的牛街鎮黨委書記告訴我:「牛街鎮是一個邊遠山區鄉鎮,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3%,屬典型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我們要去的『化石村』——就是老旭甸村委會所轄的老旭甸村,是一個彝、漢雜居的村子,全村有70多戶,300多人。老旭甸彝族語叫羅梭達,意為生產羅梭樹的地方。現在人們叫它『化石村』,但本地人還是習慣稱它為老旭甸村。」
當汽車在鄉村公路上轉了幾個大彎後,坐落在山坡上的老旭甸村終於呈現在眼前。站在遠處的山樑上遙望,只見房屋依山勢而建,層層疊疊,戶戶相連,屬典型的彝族土掌房。當走近細細端詳時,卻又發現村子裡的房屋全是用化石塊砌成彎曲不一的大道小巷。凹凸的大小化石壘砌成的一堵堵大小不一的牆,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雨淋,已經變成了黛黑色渾然一體的老石牆。
「看,這就是化石。」 鎮黨委書記指著牆上的一塊石頭對我說。上前一看,果然一片古樹葉化石的輪廓呈現在眼前。隨後,他又帶著我看了10多處清晰的樹葉化石。只見這些樹葉化石的葉柄、葉脈清晰可見;還有的化石集動物、植物於一體;也有少數動物化石和螺絲、蚌殼、動物骨頭化石匯集在一起,其形狀像動物,又似樹根……生活在這里的人祖祖輩輩就用這種古化石蓋房子,因為這種化石的形狀很相嵌,並且在石縫間用風化後的化石土加水混合成的灰漿很有粘性。聰明的農戶把挖出的石頭用來砌牆,挖出的土用來鋪房頂、鋪地,比用水泥鋪就的還結實、光滑,所以這里人們蓋房屋,修廁所、建牲口圈等,用的都是化石。近年來,隨著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村裡人發現這些用來蓋房子的看上去如鍾乳石般的石頭上都鑲有一種樹葉,莫非就是電視、書本上說的化石?消息傳開後,省里來了幾位專家進行調查,考證後認為是樹葉化石。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附近也有很多的村子,為什麼惟獨只有老旭甸村的土地里埋藏著這樣的古化石呢?這些樹葉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可惜沒有任何文字資料可查。望著眼前的這些古化石,我只能遙想是幾千幾萬年前的某一天,山洪突然暴發,捲走了成片的樹木沉積在這里,最終變成了化石。
我在村子裡走訪了85歲的老人何鳳仙,她告訴我:她24歲時從石屏縣城郊的村子嫁到這里時,村子就是眼前的模樣。這種房子冬暖夏涼,人住在裡面精神好,少生病。村民們還說:因為他們蓋的烤煙房用的石材是化石,所以烤出來的烤煙質量很高,煙味也特別香,能賣上好價錢。
在化石村裡行走時,我猶如走進了一座中世紀的古城堡、迷宮。當走到巷道中途時,突然,一道石牆擋住了去路,感到路已走到盡頭,而向左向右一看,卻又是一條很深的巷道。沿著巷道走下去,往往走到盡頭,才發現到了某位農戶的家中。穿過院子從後門走出去,眼前又是幽深、彎曲的巷道和一幢幢化石房屋……走在屋頂上,忽然發現原先在巷道里看到的,環繞在村子周圍的參天大樹的樹梢就在我們的腳下,原來這是因房屋依山勢而建,層層疊疊地往山頂延伸,人們走在屋頂的曬台上,就彷彿行走在樹梢上了。
此外,「化石村」還有許多奇特的景緻,有些古化石經敲打會發出古鍾的鍾鳴聲;一塊大而平的石塊當敲擊到一些部位時,會發出寺廟里的木魚聲響。對此,化石村的村民們稱這些古化石為「響馬」。村裡還有口獨特的水井,夏天的井水清甜爽口,冬天的井水溫暖並且熱氣騰騰。村裡流淌的兩股泉水也很奇異,一股為冷泉,一股則為熱泉;甚至還有一個奇異的風洞,洞內的風直往外吹,永不停息……
夕陽西下,我們踏上了歸途。走到村口回頭望去,化石村那古老的房屋,以及在曲折而且四通八達的巷道上悠悠行走的村民、老牛等,在晚霞的映射下,景色變得更加神秘迷人……
㈤ 中國四大石雕之鄉在哪裡
1、浙江省溫嶺
溫嶺是我國四大石雕之鄉之一,石雕的文化和歷史源遠流長。最早起步於宋代,至明代嘉靖年間,石雕工藝已盛極一 時。
2、福建省惠安
惠安,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與台灣隔海相望,是福建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隸屬泉州市,人口93 萬,面積668平方公里,名列全國經濟百強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雕刻)之鄉」、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石雕之都」。
3、山東省嘉祥
1996年,嘉祥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石雕之鄉」。嘉祥石雕歷史悠久,被譽為「古石雕博物館」。石雕雕藝精湛,風格奇異,是歷代官府向朝廷進獻之供品。特別是經過千百年的藝術錘煉,石雕精品眾多,雕刻技法獨特,嘉祥已成為中國石獅和漫畫石刻的發祥地。
4、河北省曲陽
河北省曲陽縣4公里長的雕刻路上,兩邊或蹲或卧的石獅、鬃毛飄逸的石馬、神態安逸的長頸鹿等數百萬件和類動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彷彿走進了「野生動物園」;漫步在雕刻展銷廣場上,近10萬件石雕、玉雕、風景石、石材等雕刻產品琳琅滿目,又彷彿置身於「玉林石海」中。
5、浙江省青田
所謂「青田石雕」,是指以青田石為材料雕制而成的中國傳統工藝品。青田石產於中國東部浙江省的青田縣,這里歷來被人們稱為「中國石雕之鄉」。
1992年國家郵電部專門發行了四枚石雕特種郵票,1995年、1996年青田分別被國務院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石雕藝術之鄉"和"中國石雕之鄉"。
㈥ 於家石頭村在什麼地方了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么
在每一個的遊客心目當中,古城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因為它不止有那些堅固的建築,同時更有原生態的風景讓人嚮往,其次就是那些源遠流長的故事,以及當地特有的人文風情,這些無疑都處處充滿了誘惑。
如果你第一次來這里遊玩,建議你最好請一位導游,因為現在古村內有許多的房屋已經上鎖,遊客是自己不能夠隨便進出的。但是導游卻是有鑰匙的,可以跟著導游參觀的。個人覺得這里非常美麗,適合拍照與寫生,你知道在河北有這么美麗讓人驚艷的於家石頭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