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河南民俗文化有哪些

河南民俗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8 08:47:03

⑴ 河南獨特的民俗文化有哪些羅列一下!謝謝

河南省民俗文化大觀園昨開幕
剛健威猛的少林功夫、綿柔舒展的太極拳、昂揚激越的司馬懿得勝鼓,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拉開了河南省民俗文化大觀園的大幕。
25日上午,河南博物院彩旗飛舞,鑼鼓喧天,河南省民俗文化大觀園開幕儀式在這里舉行,來自太極拳故鄉河南溫縣的30多位太極名師、名揚天下的少林武僧團等的精彩表演讓人們大飽眼福。
歷時20天的河南民俗文化大觀園展演活動,是河南省近年來節慶民俗文化活動規模最大、門類齊全、品味較高的一次民俗文化集中展示,集中了中原地區民間文化藝術精品1200多套,由室外廣場活動、室內民間工藝展演、展品陳列3個部分組成。
在室內民間工藝展演區內,在河南全省范圍內抽調的10多支民間工藝大師隊伍,現場展示和銷售開封朱仙鎮木板年畫、汴綉、淮陽泥狗、濮陽麥稈畫等民間工藝。
展品陳列主要包括民間工藝精品、民間節慶用具、民間服飾和民間建築與陳設四部分,主要有剪紙、泥塑、刺綉、烙花、竹編、雕刻、陶瓷、唐三彩、澄泥硯、皮影、木版年畫、風箏、民間玩具、民居建築等各類民間藝術展品,其中一部分為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新華網 )

⑵ 河南鄭州的風俗有哪些

鄭州也也有廣為人知的風俗,上元佳節(又叫元宵節)時要吃元宵,代表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也會耍龍燈,同時還要送花燈,一般會對出嫁或得子時送出,而且還流行猜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平平安安,春節里要放鞭炮,舞獅舞龍。

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相對於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民俗及民眾的日常生活

民俗文化發展現狀

盡管國內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護民俗文化,但仍主要集中於非物質文化保護國家制度的確立與學術界發起的「救亡圖存」式的田野調查工作,而對於民俗文化的產業化開發及其在整體文化產業結構中的轉化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則明顯不足。

老藝人人衰藝絕、老作坊推倒碾碎、老工藝失傳摻假等現狀層出不窮,即便是倖存的年畫、皮影、剪紙等經典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也已日漸衰落。

我國所開發的文化產業,多是針對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傳媒文化、時尚文化而進行,以鄉土社會為主要陣地的民俗文化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俗文化產業在全國各地興起,早已超出傳統意義上的展演制銷模式以及「文藝搭台,經貿唱戲」的簡單框架,初步顯現出一定的規模化發展與自覺性追求。

⑶ 河南家鄉有什麼風俗

可以敬滿、看花燈,有些是河南獨有的,比如過年「祭灶日」,結婚要壓床,喝酒「敬一個、端兩個」等。
2.
過了「臘八節」就可以聞到「年」的氣息了,進入臘月二十三統稱「小年」,也是送灶神的「祭灶日」。人們都要趕集買灶糖,晚上祭灶。之後,過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了,一邊忙於購置年貨...
3.
所謂壓床,即青年男女結婚的頭天晚上,新郎家要請兒女雙全的老人把床鋪好,然後新郎請一個或者...
河南家鄉有什麼風俗?_網路知

⑷ 河南的傳統風俗習慣

在河南,清明節的文化習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插柳

  2. 祭祖:在河南,清明時節人們最常吃饊子、棗糕、雞蛋等食物。

  3. 吃饊子、棗糕、雞蛋

一、河南普通節日傳統風俗習慣

1.河南春節習俗——送神慌年忙祭灶

2.河南中秋節的習俗有:鐵塔燃燈、夜設茶果月餅、面向月亮許願

3.端午節(五月初五):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個角的,也有四個角的。河南人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吃 油炸食品。像油條、麻花、麻葉等,都是人們常做的油炸食品。在眾多的油炸食品中, 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的。

4.重陽節(九月初九)

在中國的傳統風俗中,重陽節就是一個登高節,,重陽賞菊的活動越來越盛行。因為菊花都在九月開放,民間還把九月稱為「菊月」,所以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拓展資料:

河南其他特色節日

1.龍抬頭節(二月初二)

農歷二月初二,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民間認為,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故稱「龍抬頭節」 或「青龍節」。這天,河南農村的婦女一般都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動了刀剪傷龍體。

在這個節日里,人們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餃子,煎煎餅,炒黃豆,煎臘肉,蒸棗饃,改善生活成為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眾多的食俗活動中,這天攤煎餅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每到農歷二月初二,人們都有要炒玉米、炒黃豆。

2. 過小年(六月初六)

在豫東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過小年的說法。特別是農村,更為重視。人們把這天當作慶祝豐收、祀求豐年的節日。這時, 麥子剛剛打下不久,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農民的心頭和眉稍。人們在屋中、院內、麥場 里擺上供桌,放上饃、棗山(饃的一種)和桃、李等五種瓜果,用斗盛滿新收的小麥, 鬥上貼紅色的「福」字,然後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後,人們 高高興興地吃上一頓用肉、青菜、粉條、海帶做成的「雜燴菜」。大人們在麥場里猜 拳行令,孩子們邊吃邊耍,十分盡興。

3.乞巧節(七月初七)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主要參與者是少女,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

河南新鄉一帶的乞巧風俗是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六晚上,當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湊成一組(以應「七夕」之數),每人兌面兌物,為織女准備供品。有的要買葡萄、石榴、西瓜、棗、桃等七樣瓜果,烙七張油烙饃或糖烙饃,包七碗小餃子,做七碗面條湯。

除此之外,還要單獨包七個大餃子,餃子餡由七樣蔬菜做成,內包用面做成的七樣東西,像針、織布梭、彈花槌、紡花錠、剪刀、蒜瓣或算盤子等。這七樣東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願。

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擺在瓜棚下或清靜的地方,焚香點紙,跪在月下向織女祈禱,念完禱語後,七個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餃子。然後把七張油餅和七個大餃子放在竹藍內,掛在椿樹上。這天晚上,七個姑娘一齊守夜,看守竹藍子。這種舉動稱為「守巧」,目的是防止愛開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餃子)偷去。

七月七日清晨,天剛剛蒙蒙亮,七個姑娘閉著眼睛,在竹藍內各摸一個大餃子。誰摸出的餃子內包有針、剪刀等東西,誰就是未來的巧手。

在豫北沁陽、孟縣等地,現在還流傳有「七夕」對歌的習俗。每到「七夕」這天,當地的少女們按村子,或按鄉、縣組成小組,每組七人,也可為九人、十一人,以單為巧數。民間講究對歌人的數量,俗語有「當單不當對,當對拙一輩」。人們把對歌小組分成單數,都是為了能夠獲「巧」,希望本村的對歌組能夠取勝。

4.牲口節(七月十五)

農歷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俗稱為:「鬼節」。中原農家也稱這天為 「牲口節」,此日有許多敬奉耕牛的活動。

在豫北林縣等地,七月十五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饃,中午蒸熟後供奉在案桌上,然後燃放鞭炮,慶賀槽頭興旺。凡有大牲口的農家,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後的羊羔饃送給大牲口吃,也有給牲口喂豆等精飼料的,以顯示牲口節與平時不同。晚上,他們還要做一鍋米湯給牲口喝。有民謠說:「打一千,罵一萬,七月十五喝頓小米飯。」

5.臘八節(臘月初八)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在豫北,臘月初八早上,天剛蒙蒙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喂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措施罷了。

6.祭灶節(臘月二十三)

農歷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於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村,祭灶的准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漸漸拉開了帷幕。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

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祭灶儀式結束後,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並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閑話的人的嘴。

⑸ 河南的民間習俗有哪些

1、商丘火神台廟會

商丘火神台廟會為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火星台村,火神台即閼伯台,又稱火星台,台高35米,周長270米,為夯土堆積而成,目前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2、中國南陽玉雕節

中國南陽玉雕節暨國際玉文化博覽會,前身是南陽(鎮平)國際玉雕節,南陽國際玉雕節是典型的民族文化節,始於1993年,每年一屆,從2002年第9屆開始,由市級升格為河南省舉辦,正式更名為「南陽玉雕節」。

3、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

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前身為洛陽牡丹花會,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始於1983年,2010年11月,經國務院、國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為國家級節會,更名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由國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

4、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自2006年(農歷丙戌年)開始,升格為"黃帝故里拜祖大典"。2008年國務院確定新鄭黃帝拜祖祭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編號480Ⅹ-32)。

5、太昊陵廟會

太昊陵廟會的聲勢之大、會期之長為中原地區廟會所獨有。每年自農歷二月二日始,至三月三日止,會期一個月。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⑹ 河南民俗文化有哪些

河南民俗文化如下:

1、小相獅舞

小相村位於魯庄鎮南部約八華里處,南臨登封,西望偃師,是個居住有三千多口人的村莊。該村歷史悠久,是春秋時期的胥靡邑。後因漢丞相蕭何曾在此歇馬住宿,取名蕭相庄,再後來沿革為小相。

⑺ 河南有哪些獨有的民風民俗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河南新鄉一帶的乞巧風俗是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六晚上,當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湊成一組(以應「七夕」之數),每人兌面兌物,為織女准備供品。有的要買葡萄、石榴、西瓜、棗、桃等七樣瓜果,烙七張油烙饃或糖烙饃,包七碗小餃子,做七碗面條湯。除此之外,還要單獨包七個大餃子,餃子餡由七樣蔬菜做成,內包用面做成的七樣東西,像針、織布梭、彈花槌、紡花錠、剪刀、蒜瓣或算盤子等。這七樣東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願。

⑻ 河南獨特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1、洛陽牡丹文化節:

時間:每年4月5日前後至5月5日前後

地址:洛陽

介紹:

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前身為洛陽牡丹花會,是中國四大名會之一,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在2010年升級國家級文化盛會。

閱讀全文

與河南民俗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