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才能提高中國文化對世界各地的吸引力
中國文化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它博大精深,我們中華兒女尚且未能完全領悟文化的內涵和魅力,更不用說世界人民的,他們對於中國文化有的十分的羨慕,有的十分的敬重,而有的卻飽含著惡意與不理解。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所有不理解我們文化的人理解消除他們對中國人的惡意,我們的文化對整個人類都具有意義,我們要不斷地提高中國文化對世界各地的吸引力,這就需要我們中華兒女首先以身作則,並且不斷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
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每個國家更是趨利避害,他們都會選擇讓後自己國家更加強大的東西,只有讓我們的中國文化,讓我們的國家強大起來,讓他們看到這樣才會更有信服力,讓他們相信中國文化的作用魅力。如果我們自身尚且弱小,那麼世界各地的人就會認為中國文化是弱者文化,但是如果我們強起來了,那麼中國文化就是世界各地人民爭先恐後學習的東西,這是我們提高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吸引力的根本前提。
⑵ 如何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影響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要著眼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也強調:「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關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時代命題,揭示了文化的深刻內涵及其對國家民族事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從而確定了文化在整個國家發展戰略中的核心地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對於一個國家民族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維持,對於一個國家民族的凝聚與團結,對於一個國家民族的存在與發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加緊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研究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
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社會文化領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會凝聚力、價值吸引力、思想影響力等的文化資源。國家文化軟實力,帶有鮮明的國家意識形態屬性,它是我們國家政體的文化顯現,是我們國家利益的獨特呈現方式,體現了我國國家利益與國家意識形態。
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著力發展的作為軟實力的文化,源於我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源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源於我黨的革命傳統。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作為軟實力的文化和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中國革命和建設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國共產黨人重視源於中國優秀傳統的文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中國革命傳統的偉大的精神力量。隨著近些年來中國的快速發展,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提高,日益受到世界和國人的關注。近期國外學界對「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研究熱,也反映了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
途徑:推進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要著重做好五個方面:進一步推進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我們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國家軟實力建設。 第一,要切實增強國家文化安全的憂患意識,自覺捍衛文化安全。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針對當前我國文化領域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我們要審時度勢,居安思危,正確應對,真正築起抵禦各種腐朽思想文化侵蝕、確保國家文化安全的思想防線。我們應該記住:一個國家被消滅了,只要這個國家的文化依然存在,這個國家遲早要復興;但一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文化被同時消滅了,這個國家也就永遠消滅了。
第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為借鑒世界各類文明、抵禦西方腐朽文化和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提供了牢固的經濟基礎。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一經產生,便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並對經濟基礎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社會主義文化屬於上層建築范疇,它由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不僅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同時又極大地反作用於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我國必須大力提倡社會主義文化,並通過社會主義文化上層建築的反作用,來維護我國的經濟基礎不受侵害和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我們絕不能搞「一大二公」單一公有制,也絕不能搞全盤私有。只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高,才能在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對話中,牢牢掌握主動權。
第三,高度重視黨的理論和意識形態工作,為借鑒世界各類文明、抵禦西方腐朽文化提供理論支撐。理論正確,黨就堅強,政策就正確,思想就統一,經濟就發展,社會就穩定。蘇聯解體、蘇共垮台的根本原因是在黨內,而且發端於思想理論,是其逐漸脫離、背離馬克思主義所導致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先進文化的核心、靈魂和旗幟。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繁榮發展中國先進文化的關鍵,也是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根本。只有加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在國內外各種思想、理論、思潮的相互激盪中不迷失方向,在與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中學習、借鑒、揚棄、升華,豐富和發展我國文化軟實力。
第四,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全國各族人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人民群眾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是我們事業成功的保證。借鑒世界各類文明,抵禦西方腐朽文化,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我們要始終不渝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價值觀,始終不渝地堅持人民群眾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的主體觀,並把這一思想統一和落實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人民執好政的全過程,統一於我國文化軟實力豐富發展的實踐中。
第五,正確處理繼承我國優秀文化傳統與積極借鑒世界各類文明包括西方文明的關系。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文明的存在,使世界文化豐富多彩。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其長處,這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世界文明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應以寬廣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懷,在尊重差異中擴大認同,在包容多樣性中達成共識,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博採眾長,使其熔鑄於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中。但所有國家和民族,尤其是處於經濟弱勢狀態的國家和人民,必須首先對本國的文明做到自尊、自愛、自信、自立,維護和弘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文明。因為文化和文明有著十分豐富而深刻的內涵,絕不能僅僅把科技和物質發展水平作為衡量文化先進與落後、文明高下與優劣的尺度。我們應該珍惜我國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生生不息。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意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與文明。但是,對於那些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與文明存有敵意甚至妄圖摧毀的行為,我們的一貫態度則是「威武不能屈」。
提升文化凝聚力。
凝聚力何來?中國是人口大國,我們只有依靠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這種凝聚的力量,是一種社會意識,一種價值理想,是強大的精神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只有被人民群眾掌握就會凝聚成社會共識,表現出文化發展最主要的民族凝聚
⑶ 我們應如何進一步提高中華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既體現在對待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態度上,也體現在對待本民族文化當下發展及其前景的態度上。對於曾經繪就文明華彩篇章、致力於創造文化新輝煌的中華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源於「古」而成於「今」;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的創新創造能力。
文化自信既指向歷史也指向現實
指向歷史的文化自信,即珍視我們擁有的優秀傳統文化,科學發掘其中穿越時空的因素,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指向現實的文化自信,即充分肯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突出成就,肯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於實現民族復興夢想、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積極意義,確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創造文化的新輝煌。
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既要戒除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禮敬自豪地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要戒除文化的「現實虛無主義」,禮贊並全力推進文化創新創造。而基於現實的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整體格局中更具核心意義。唯有這種文化自信的不斷增強,才能真正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拓寬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之路。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著力弘揚和倡導,隨著對文化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及對中華文化發展曲折歷程的理性思考,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尊重與自信逐漸增強。而如何樹立和增強基於現實的文化自信,則成為我們需要高度關注的重大課題。
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是文化自信的「大本大源」
從總體上看,自信心的不斷增強,是當今時代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顯著特點。我國經濟的崛起、科技的進步、國際影響力的增強等,正贏得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並增添國人越來越多的自信。然而,提到當代中國文化,一些人似乎缺少底氣,不那麼自信。的確,與硬實力的迅速提升相比,與歷史上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所曾達到的高度、產生的影響相比,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在看到這種現實緊迫性的同時,還應看到經濟、政治、文化等的深層交融,看到文化軟實力對硬實力提升的推動效應。
文化作為精神成果,來自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這里的實踐,不僅僅是指文化建設的實踐,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等都包含著文化創造,是已有文化成果、文化條件發揮作用的具體實踐。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實踐進程,離不開看似無形卻真切存在的文化力量支撐和推動;同時,這種發展進步也為文化的新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積累著精神能量。抽去文化的因素,無法全面講清「中國奇跡」;離開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整體進程,無法透徹把握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客觀現實。我們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格局中看到其中所體現的文化力量、所具有的文化意義,讀出應有的文化自信。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是支撐當代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大本大源」。
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
當代中國的創造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增強這種文化自信,不僅要細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格局,還要細看近代以來中華文化的歷史變革,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現實進程,看當代中國不斷增強的、指向未來的文化創新創造能力。中華文化曾在世界文化史上盡得風流,但近代以來也曾在舊制度中根芽漸萎,在西潮沖擊下花果飄零。扭轉這一困局、實現中華文化浴火重生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文化。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偉大的勝利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已經復興了並正在復興著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文化。」這種復興,是中華文化朝著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方向前進的歷史性變革和新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踐成效,在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壯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以及文化市場體系日趨完善等方面,都有著鮮活而具體的體現。一系列人們津津樂道的數據,記述著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的步伐,吸引著世人的關注和評說。但是,較之各種各樣的數據而言,更有生命力、更富深遠意義的,是國人文化意識的普遍覺醒與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素質和文化建設能力的歷史性提升。這種意識、素質和能力,是中華民族實現文化復興必不可少的條件。從歷史前行的這一基礎和態勢中,我們更有理由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
⑷ 如何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提升一國的文化影響力是有內在規律可循的,從其構成要件來說,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精神內核、物質載體、表現手法、傳播媒介。對於中國文化來說,必須在這四個方面找准「引爆點」,才能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
第一,要做深文化的精神內核,從主題上「引爆」人們的共鳴感,其本質就是要深刻內化核心價值觀。文化是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和生動寫照,因此任何成功的文化產品在主題內容上都是以真善美為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當年國人認為《紅高粱》能得國際大獎是因為外國人對中國愚昧落後的獵奇心理,但事實上,《紅高粱》雖然反映了當時中國的落後,但其內涵則是體現在弱小抗強和除暴安良的不屈精神上。因此,一切優秀文化必須以引發人們內心深處的期待與呼喚作為落腳點。
第二,要做精文化的物質載體,從形式上「引爆」人們的注意力,概言之就是要創新承載文化的各類服務。文化不僅僅蘊含在文化產品之中,實際上,每一個產品服務背後都包含著文化。比如人們一提到德國產汽車,就會立刻聯想到嚴謹踏實的德國文化特徵。而美國國家形象及其文化特徵,就是通過二戰後鋪天蓋地的美國產品所不斷加以強化的。因此,對於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來說,可以借今日中國製造全球盛行之東風,但在兩大方面亟待增強,一是樹立產品背後蘊含文化的理念,二是逐步改變中國製造低廉低端低質的文化指向。
第三,要做通文化的表現手法,從方式上「引爆」人們的情感點,通俗說就是要圓融通達講好故事。優秀文化的魅力就在於能把「人人心中有」但可能又「人人說不清道不明」的那份情愫完美表現出來,從而產生感動。對於中國文化而言,一是不能將個人與群體簡單對立起來。因為,感動大家首先要感動個人。比如,電影《集結號》之所以感動那麼多的男女老少,就在於它賦予了一種個人努力超越命運的執著精神。二是注重細節性的人文關懷,同樣是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如果永遠是高大全式的,就只會曲高和寡;而如果是潛藏在每個人心底的,就會吸引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的人,獲得高度認同。
第四,要做強文化的傳播媒介,從渠道上「引爆」人們的從眾心,簡言之就是要用多種方式廣泛吸引受眾。一件文化作品最終能否成功,取決於傳播媒介能否使之為廣大受眾所知曉。在當前西方媒體控制話語權的時候,中國媒體必須學會借船出海、借力發力。正如古人所說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國文化必須藉助強大的傳播媒體,才能逐步建立強大的世界影響力。(於新東)
⑸ 未來,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進一步發揚中華文化
與時代精神相結合
促進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相結合,推陳出新,賦予傳統文化適應當代的時代內涵,實現創新性發展,接著,就是要使傳統文化與我國社會實際相結合,發展處符合我國人民需要的文化,最後就是要在足本國國情的基礎上又要面向世界,向世界傳播出我們國家的聲音,努力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轉型文化強國,提高民族自信。
⑹ 如何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如何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覺,主要是指我們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以及對文化的地位作用、發展規律和建設使命的深刻認識和准確把握。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
第一,要始終保持對文化意義、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認同。文化是人類基於自覺意識的靈感迸發、情感表達、觀念創新,人類生存的世界處處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記,文化也成為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文化始終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深刻地影響著有形的存在,它滋養人類、涵養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其意義和作用都是永恆的。
第二,要牢固樹立對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進步的責任擔當。文化自覺不只是內在意識上的自覺醒悟,還應當是實際行動上的責任擔當。因為,文化是在長期的延綿不斷的建設中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無論是整個人類的文化,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一個點滴積累、長期積淀的過程。所以,我們對文化的責任擔當理所當然要包括對文化建設的參與,對文化發展的推動,對文化進步的引領。
文化自信是我們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發展的堅定信心。
第一,要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我們所講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有應有的禮敬和自豪,對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發展前景有堅定執著的信念。
第二,要有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各國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對外來文化採取包容、借鑒、吸收的態度,是對自身文化充滿自信的另層表達。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衰,固然是其內在本質和生命力決定的,但一個重要方面在於它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有兼收並蓄的傳統,這實質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氣度。
要形成對中華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覺和自信; 對人類文明成果的自覺和自信;保持高度開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於養成和保護文化多樣性;堅持以文化創新為動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形成人們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⑺ 如何才能提高我國的文化輸出
如何才能提高我國的文化輸出?中國文化輸出到全世界目的不是要搞文化侵略,而是要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展示中國人民精神面貌,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和中國文化。文化輸出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是彰顯中國軟實力和一個世界性大國話語權的重要手段,是中國真正崛起的重要標志。所以讓中國文化輸出到全世界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應盡責任和重大使命。
最後教育出國的人要遵守國外禮儀,注重文明形象,做好文化大使,並加大懲戒力度,對在國外出洋相、損國格、壞形象的人列入黑名單,除終身禁止出國外,在就業、教育、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必要懲戒,加大違法成本。此舉可從根本上杜絕國人在國外敗壞國家形象。
⑻ 中國如何才能提高文化的輸出
在國家政策方面,提供環境支持,使文化產品根植於本土文化,大膽創新,煥發文化自信。
文化無國界,但文化的巨象衍生文化產品是有國界的,如何將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大國的文化產品輸出,是我國強大的必然要求。
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樹立文化自信,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大力促進文化產品貿易的發展,改善貿易逆差,讓世界認識和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形象。
總而言之,根植於本土文化,有強勁的國家政策的支持,不斷找到適合中國文化產品輸出的營銷策略,不斷挖掘人才,中國文化產品輸出一定會在全球市場中「乘風破浪」。
⑼ 當今世界的中國,應該怎樣提高文化輸出呢
文化輸出是指將本國優秀文化向世界輸出;是指為扭轉中外文化交流逆差而採取的將我國文化觀念、思想、產品向外傳播的舉措。
它是對外開放的產物,是當代文化建設的要求。不僅可以展示精神生命力,奠定精神生長點,還能樹立國家、人民、民族形象,而且可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佔一席之地。為此,我們對輸出什麼、如何創造、怎麼輸出文化,需要通盤規劃,付之行動。
我國擁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我國的文化之中更是充盈著數千年來經過時間長河沖刷而依舊璀璨的結晶,只要立足於本土優秀文化,那麼必定可以在世界之林中讓中華文化綻放出新的光彩。
⑽ 如何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
1、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一方面要認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發展和繁榮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堅實根基。
另一方面又必須以建設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特別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現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統一。
2、為了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努力增強和提升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仍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這應當成為我們當前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之一,因為一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乃是這個民族在社會實踐中通過世代相傳而構築起來的共同的精神家園。
3、為了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堅定文化自信的人,還必須創造一種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澄清一些誤區,掃除一些障礙。
在當前必須繼續清除文化虛無主義的不良影響,堅持貫徹黨的以德為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繼續清除西方中心主義、文化殖民主義的不良影響,牢固確立文化多樣主義、民族文化本位主義的價值觀。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堅定文化自信,是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於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如何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