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於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時代,傳統文化和美德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美德走進生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養浩然正氣」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目標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修身立德」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天人和諧」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自強不息」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強不息是激勵中國人民變革創新、不懈奮斗,戰勝各種風險、經受各種考驗的制勝法寶.自強不息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每一個實踐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奮發圖強.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自強不息表現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著獨立的人格;表現為堅韌不拔、奮發圖強,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悲觀、不喪氣,勇於開拓,積極進取;表現為志存高遠,為著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著追求等等.幾千年來,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了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動的走向,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高等學校的審美教育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培養青年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審美精神.
❷ 怎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如何去繼承和弘揚,讓教給你指南。
01
要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看待中華的優秀文化,中國文化是百家爭鳴,而不是一家獨放,在堅守自己的文化的同時學會去理解其他文化的觀念。
02
好的文化要吸納,壞的文化要修正,不用自我的見解去獨斷的判定文化的好壞,而是要經過事實的驗證。
03
結合歷史和當下的社會環境來辯證的看待同一文化下不同的事態變化,並找出其中的客觀理由和背景因素。
04
做到身體力行,發現了問題就要改正,並將好的文化輻射給他人,使別人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優秀。
❸ 簡述應如何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從甲骨文到今天的漢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傳。看著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樸貼切的陶藝,心裡頓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遺跡,似乎能窺出歷史的痕跡;每當閱讀者那一卷卷詩書畫卷,我們彷彿被洗禮;還有那些精細的民間藝術-------,我們應該幸福,因為我們身在一個文明的國度,在傳統文化的培育下成長!
第一,亮即將傳統文化的亮麗面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是寶劍就得用上沙場,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消逝。如何理解這一問題,到現實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學生中調查,有又多少人看過四大名著,恐怕為數不多吧。倘若在問他們對《論語》的看法,他們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見,對於真正的古典文學內涵,當代人知之者甚少。從這些廣泛文化來說,國人尚且不夠了解,更不用說那些本來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於這一狀況,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力度彰顯地區文化,打造屬於自己特異的文化,並對外多舉行一些活動進行宣傳,不然再精髓的東西都不能端上菜盤子上,讓大家盡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實,現在的旅遊文化承載了不少其它優秀的傳統文化,並且吸引了大量遊客,在此期間,這些遊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會對優秀傳統文化予以繼承和發揚。舉個例子來說,一位遊客去過黃鶴樓,那麼,他定然會聯想到崔顥的詩,進而可能閱讀唐詩宋詞,甚至古代文學,這樣下去,就產生了連鎖反應,當然這是比較樂觀的想法,但這至少是一個方面,我想我們更該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樣化地呈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當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說將文化變賣成獲利工具。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在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的時代,人民身心安穩,過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生活;而當今的人們卻將自己鎖在一道道鐵欄內,社會活動中還會受到頻發惡性事件的威脅,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戰後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繼續在家庭、學校、公司、政府部門保持固有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以兼收並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美國是現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在為其日益嚴重的社會亂象深感不安,有識之士已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崇尚個體,倡導競爭的想法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他們開始在東方文化中尋找救世的良方。許多著名大學紛紛開辦漢學系,美國政府還設立專門的基金,組織學者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現在比較重視軟文化的輸出,也舉辦了很多展現傳統文化的活動,比方說法蘭克福展,中國就展現了很多傳統文學,在德國書畫展中也帶去了活字印刷相關內容。
太多人對於傳統文化過於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網上快餐文化隊傳統文化就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大家在生活節奏飛快的現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繽紛的都市生活,迷戀上了網路,喜歡在網上吃快餐文化,其實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時的感驗。如今的這種情況讓眾多文化學者產生了危機感,因為一旦傳統文化被拋棄,我們將不再是炎黃子孫,我們將不再是一個擁有多文化的民族,所以喚醒當代人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將傳統文化用一種易接受的方法輸送給當代人。對於傳統文化,很多人可能覺得非常枯燥乏味,他們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去耗,因此,我們就得一反常態,用創新的思路來教導他們,當然不能改變了文化的實質。比方說用講座的方式來講述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樣既生動有趣味,定然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我們還通過電視來講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講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明顯,這樣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識分子,更不用說像易中天這樣的教授,講的既有風趣又比較深刻,還有於丹的條分縷析,道理其然,能夠被大多數人喜歡。又如中國眉山東坡國際文化節,此次文化節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熱情好客給遠道而來的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眉山人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思想得到了一次質的飛躍。無論是開幕式上500餘名演員用豪放的氣勢演繹的的《千古東坡》,還是閉幕式上,城區的十餘所學校的200餘學生為廣大觀眾奉獻上的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整個東坡國際文化節,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份難得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感。這樣的活動無疑對文化起著宣傳的作用。還有中非文化節、孔子文化節等等都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石灣陶瓷源遠流長,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灣河宕貝丘遺址出土的幾何印紋陶片,見證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灣陶瓷歷史,顯示了先人的聰明才智;而大霧崗唐宋窯址的挖掘,證實了唐宋時期石灣已成為嶺南陶器生產基地;發展至明代更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數千年後的今天,陶瓷業在傳承和創新中以嶄新的形式名揚四海。為展現陶業的歷史演變,館內展覽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窯的演變、石灣二十四行、石灣陶藝、陶瓷發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灣二十四行」為重點,介紹了明代至民國時期石灣陶業的歷史源流。整個展覽表現手法新穎而多樣,在視覺、聽覺、觸覺上都給民眾以全新的感覺。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舉辦了陶瓷展,我們學校也去了不少學生,也吸引了很多社會上的人,可以說是把石灣陶藝推廣了出去。我們知道,前些年,陶藝品沒有市場,這樣直接導致陶藝技術的流失,甚至讓這樣的文化瑰寶從此絕於世間,如果到了那種地步,實是一個悲劇。我覺得我們對於傳統文化不該持保守態度,中國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傳統文化,文化保守主義顯然他界定的保守的東西這個東西是傳統。從建國以來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文化的軸心的這種情況下融匯的西方優秀文化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這個文化,我覺得這個文化應該是現代文化,而文化保守主義的這個文化,功能上作為傳統夢魘的這種文化,保守的文化,顯然不是指現代中國的文化,而是指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那麼我現在就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保守的這個東西。我們總是處在一個傳統文化的籠罩下,喘不過氣來,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變或者是形式上的改變的話,這也是不為過的,所以我在這里特別強調要將傳統文化拓展開來,形成一種現代式的傳統文化,好讓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打破常規當然是需要勇氣的,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要不忘本質的將傳統文化轉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學以致用,這樣才是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不二法寶,也是我們實踐傳統文化的一種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用一種合時合宜的方式引導當代人去接觸傳統文化並學習發揚傳統文化。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著,很多父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龍成風,從小就叫他們長大後要有出息,什麼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闆。更多的是忽視了對小孩子的一種道義上的引導,告訴他們怎麼樣才能算合乎道義,怎麼樣去提高自己的教養。這種情況尤其在農村甚為嚴重,因為他們的父母本來就在文化教養上處於低水平,對於他們而言,自然生計是最重要的了,兒子在學識修養方面有沒有高的造詣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這樣看來,這種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當代某些人深受著家庭的影響,即使上了高中,這種思想也不容易轉變過來。所以說一個家庭的文化背景對子女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有文化的家庭中培養的孩子多數是有文化的,我說的當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較敏感的。而對於傳統文化,我們更需要去引導當代人,毫不誇張地說,從小時候就應該給予這種引導,讓他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這個引導的任務似乎很艱巨,但是面對著如今傳統文化遭到遺棄的情況,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擔負這個使命,那就是將中國傳統文化搬到每個中國人面前,讓我們每個都去繼承發揚它。怎麼樣引導,方法很多。在學校,我們的老師就應該起一個領頭作用,面對一群思想活躍且厭倦傳統文化的學生,老師應該在課堂上插入適量的傳統文化,這樣起到一個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細的話,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衣著來體現一種傳統文化的優越性。當然,學生也得發揮一個主動作用,平時在學校就得自發主辦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或者一些討論,有條件的就集體去參觀一些傳統文化展。在家裡的話,就如我上面說到的,父母長輩得起引導作用,要科學地向他們指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支持下一代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論,讓原本涉世不深的他們迷失自己的方向,這樣的話,對傳統文化也是一種損失,因為新一代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主體。在社會中,要加強這種引導作用更具挑戰,因為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混合體,裡麵包含了多個層次,各種不同階層的人物,要達到引導的效果,當然就得採取綜合的手段,比方說,舉辦企業的文化節,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而這些企業文化的建設當然要以傳統文化為主,這樣一來員工們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而且自己還在實踐著傳統文化。對於政府來說,建立必要的傳統文化館,和一些傳統文物館是很有效果的,因為民眾對這樣形式的展覽能夠在業余時間去享受一番,對於他們而言,既能豐富業餘生活,又能學到某些東西,何樂而不為。
也許我們對於這樣或那樣的措施不能夠太樂觀,但是我們也不比太悲觀,因為我們中還有很多人在支撐傳統文化,有很多人已經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優越性,也許當代人正在努力繼承和發揚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這一切,我們都無所得知,但是只要我們有信念,有這種理想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是金子總會發光,中國的優秀文化就是一塊大金子,它的光芒遲早會在國內外散發,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❹ 如何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宗聖故里儒學大講堂掠影】
吳敬璉評價:以傳統文化來做現代表達;以白話詮釋經典 ;以經典詮釋智慧 ; 以智慧詮釋人生 ;以人生詮釋人性; 以人性安頓人心 ;讓人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為現實困境答疑解惑;為心靈安頓尋找支持 ;為人性和諧苦覓方法!弘道明德、正己化人。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滋養心靈!
華夏又逢盛世,滿心卻是迷惘,曾經向外求索,反生無奈亂象。其實呢,聖人也有困惑:孔子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更何況我們凡夫俗子呢?
您如果感到人生,事業,婚姻,家庭,身心困惑糾結;您如果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想發財成功,再創輝煌,更上一層樓。
北大客座教授,中國福壽講堂孝文化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共濟寧市委宣傳部,中共濟寧市委講師團優秀儒學講師潘守宇先生(附圖:——中共濟寧市委宣傳部;中國共產黨濟寧市委員會講師團頒發的證書:《潘守宇同志宣講的〈優秀傳統文化·幸福和諧人生〉報告稿,被評為『2016~2017年度全市優秀理論宣講報告稿』》;濟寧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潘守宇同志被評為優秀儒學講師)等文化藝術界專家學者組成。
歸根復命,靈根再植。
更多背景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gfSp1oezqMUV7KH-fY4Keg
各大媒體對儒學大講堂的報道鏈接——
鄉村文明是中華文明史的主體。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農耕文明不僅是一種耕作方式,還是一種道德思想文化的傳承。在當代社會,我們需要把中華文明繼續傳承下去,10億人的鄉村這塊重要陣地是絕對不可以放棄的。否則,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別人會來填補我們的精神空白。整個中華民族就會處於失魂落魄的狀態。
儒學鄉村講堂,歸根復命!像當年的孔子;喬達摩悉達多一樣為荒漠化的鄉野進行靈根再植!重建溫情的鄉土中國!
附:【國內外各大媒體對儒學大講堂的部分報道】——
https://mp.weixin.qq.com/s/hDJbvaUyJWCzGODZfYyXqQ
https://mp.weixin.qq.com/s/2I8RN88LJURsexGZP6OJrA
https://mp.weixin.qq.com/s/kxOmXCWBhnlIXGNGB4sJ1A
https://mp.weixin.qq.com/s/PvGZh7KaucjVgLUG7mRQqA
https://mp.weixin.qq.com/s/N2YjIAZwvyCHfNl6OvkjJQ
https://mp.weixin.qq.com/s/L21YYwqH1LxmmD1ZfF8NgQ
https://mp.weixin.qq.com/s/cJXahpEiWhbSc5j8YvbBXA
https://mp.weixin.qq.com/s/RIWA1hf9wHt5PrcY6t6RUQ
❺ 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首先,要對優秀傳統文化仔細甄別。中國傳統文化是以自然經濟為基礎,以血緣宗法關系為紐帶發展起來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殘余的內容。如權力崇拜、個人崇拜、官本位、皇權思想、依附性人格、封建等級觀念、任人唯親、唯書唯上不唯實、男尊女卑、缺乏國民、公民意識、缺乏民主、法制觀念、缺乏創新意識、缺乏科學精神、重農抑商、重義輕利、重群體輕個體、反對競爭、輕視效率。又如宋明以後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女子無才便是德、君叫臣死臣不得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這些封建糟粕,對我們當今社會有很多負面的影響,需要我們去判斷、甄別、篩選和批判。在普及和推廣傳統文化時,要有所取捨和選擇,取精華,去糟粕,選擇那些既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又要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思想精華。要堅決避免和抵制傳統文化在傳播、普及過程中已經出現的低俗、庸俗、媚俗現象及迷信化、功利化、排外化傾向。同時,對待傳統文化,也要避免自大和自卑的心態,而應該持有自尊、自信的心態。
其次,要堅持專門研究與普及推廣相結合。二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既要通過專門研究對古代思想做出解釋和選擇又要做好普及推廣工作。普及推廣主要面對以下幾個層面的群體:少年兒童、領導幹部、企業管理者和社區街道鄉村中的廣大群眾。其中每一個群體都有大量的傳播者和普及者,譬如國際儒學聯合會就專門設立了一個普及工作委員會,這個普及工作委員會在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播推廣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許許多多的人從中受到了益處。通過普及推廣,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可以使優秀傳統文化為普通大眾所了解和接受,使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對民族復興和社會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最後,要注意普及推廣的內容與形式相結合。在普及優秀傳統文化時,是原原本本不加變通還是加以現代改進?這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前些年,有的地方在中小學普及和推廣《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童蒙典籍時,對其中的內容進行了刪改,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對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保留原典為好,今人在學習和閱讀過程中,自有取捨分辨的能力,這一點,我們根本不用替今人擔心,我們不要低估了今人的智慧。
❻ 人們是如何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不是復古,不是排外,而是認真對待古代的、外國的一切先進的東西,善於利用那些有積極意義的東西 。傳播媒介要擔負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向公眾推介優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識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東西。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深刻的、多層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滿足於速食文化,不能讓公眾疏遠傳統文化。對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我們還要做到,學會在批判中吸收,不管是自己民族的還是其他民族的,只要有利於自身的發展、有利於自己的成長與進步,多多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糧。宣傳革命精神,而不是改革精神。我們要積極參與到保護傳統文化的行動中來,注意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積極學習,是自己更多的了解傳統文化,同時要多向政府文化部門提建議,更好的發揮政府的職能。總的來說,在傳承過程中要取其精華,剔其糟粕。
❼ 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大學生應該首先從自身做起,積極在課外汲取傳統文化知識,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等資源,增加自身傳統文化底蘊;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傳統文化不應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應該在應用中繼承與發揚。大學生們可以按照興趣愛好,多學習掌握傳統技能,比如空竹、風箏、漢服等;
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文化目前大多隻限於知識分子們所喜愛,大學生們應積極宣傳傳統文化的精華,吸引更多的各階層人士及外國友人,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眾;
四、在繼承中發揚,在創新中傳承: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使之更實用、更貼近生活,才能更為百姓所接受。大學生可以利用科技創新,將中葯、印染等傳統與醫學制劑、電子印刷相結合,從而獲得文化繼承與經濟創收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