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建設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深入人心
企業文化建設需要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形、實化於行。
企業文化主要包括理念文化和規則文化或者說行為文化。企業文化建設關鍵是要落地生根,也就是要共理念到行為習慣。
第一步,R1,入眼
入眼R1,是指企業文化的認知。梳理、凝練企業文化的核心:願景、使命、核心價值觀,寫成體系(手冊),讓全員認識、感知自己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具有的,需要全體員工共同認知的。那麼如何達到共同認知呢?
一、氛圍營造
1、企業文化手冊設計、印刷
2、氛圍營造、策劃
二.考核 組織全員進行企業文化考核,採取自下而上的考核。
第二步,R2,入腦
入腦R2,是指企業文化的認可。通過培訓、研討企業文化核心,讓全體員工認可、感覺自己的企業文化。
入腦的主要步驟方法:
一、宣講與培訓
1、為高層領導提供企業文化基本知識的宣講
2、為高層領導提供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訓
3、為中層領導提供企業文化基本知識的宣講
4、為中層領導提供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訓
5、為基層員工提供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的宣講培訓
二、考試
1、藉助一些活動,如知識競賽、詩歌朗誦、看板等方式。
2、組織企業文化考試。
第三步,R3,入心
入心R3,是指企業文化的認同,通過討論、研討企業文化核心,讓全體員工認同、感受自己的企業文化。
一、討論與研討
分專題進行討論,分層級進行研討。
二、徵文、演講等比賽
三、故事徵集
四、成果匯報
第四步,R4,入行
入行R4,是指企業文化的踐行。通過討論、公開承諾,讓理念變成行為,讓全體員工踐行、體驗自己的企業文化。
一、匯總討論成果,形成行為規范
二、匯總故事案例,形成故事集
三、對照行為准則、規范,修正自己的行為。
四、理念變為行為
五、長期堅持,慢慢形成習慣。
② 如何將企業文化建設真正落地
企業文化只有植根於企業才能決勝市場,只有落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推進企業文化落地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是找准切入點,採取各種方法,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拓寬文化落地途徑。企業文化的落地是個系統的工程,從狹義上說是企業文化理念的推廣、滲透、考核與完善過程,但廣義上看,是企業本身成長的過程,是一個長期動態演變的過程。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在推進企業文化落地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創新思維、不斷進取,採取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拓寬文化落地途徑。 所謂企業文化的落地,是指企業文化被職工接受並自覺執行。文化理念只有從深奧的哲理式文化走向通俗易懂的大眾文化,從書本中走進員工心裡,得到廣大員工高度認同和領悟,才能真正落地,進而才能生根、開花、結果。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如何讓企業文化在班組落地
1、加強理念宣貫 激發整體合力
建立企業文化傳播網,全面加強企業文化宣貫,協調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各項工作開展。扎實開展企業文化實踐大討論活動,提煉形成年度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計劃,開展員工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在班組中定期開展統一的企業文化宣貫,讓班員知道並認可誠信是企業立業、員工立身的道德基石。
2、強化管理實踐,促進文化落地
通過不斷創新載體,推進文化管理實踐,把統一的企業文化融入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各環節,實現了文化與企業管理工作的有機融合。充分利用導師帶徒、技術講課等形式,增強班員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和崗位技能。
3、發揮文化引領,推動企業發展
創新企業文化管理模式,推動企業文化在班組落地。扎實抓好「以班組的技術創新推動節能減排」、「以客戶的滿意為標准『用心守護萬家燈火』」兩個落地項目,扎實推動班組文化建設,促進班組工作開展。
(3)如何讓企業文化落地生根擴展閱讀:
讓企業文化落地執行的方法:
1、關於企業價值調研
對於一個企業文化的內容定位,必須要對企業的自我價值進行全方位的調研,只有了解了企業的價值所在,才能夠做好企業文化的定位。
2、實地考察企業團隊意見
關於企業文化的定位徵集,可以通過全體員工的意見徵集,並做出匯總,然後制定出合理且符合企業發展的文化定位。
3、注重企業文化延續性
一個好的企業文化定位,不管是企業怎麼更新和迭代,都能夠持續的延續下去,這樣才是一個值得執行的企業文化。
4、突出企業核心價值
在做相關的企業文化定位時,一定要重點突出企業文化定位,重視核心企業價值,這樣才能讓企業文化被大家主動認可和遵循。
參考資料:人民網-河北電科院扎實推進統一的企業文化在班組落地
④ 如何讓企業文化深入落地
1.加強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如果說企業和員工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那麼很難形成讓員工認同的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文化踐行者的員工,除了領導要有自己的文化主張之外,還需要以員工為本,從員工最關心的利益入手,建立雙向互動溝通渠道,共同建設讓員工認可的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不知不覺的轉化為員工的行動,增加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
2.用領導的影響力加強宣傳。領導者是影響員工的關鍵人物,領導者的言行舉止能夠助推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影響。如果領導還是我行我素地按照老樣子來做事,與公司的企業文化背道而馳,是不用妄想員工能夠自動的接受好企業文化的。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為了讓員工重視產品質量的問題,發生了砸冰箱的故事,用行動告訴員工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之後才能在中國冰箱行業里拿到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
3.企業內部營造文化氛圍,強化感召力。企業文化若是想要讓員工深刻的認識,可以加大培訓、宣傳的力度來強化員工對文化的感知。比如說在企業文化內部系統、員工培訓課程、公司的社交網路上、內部刊物上等等進行引導、或是建設文化宣傳欄、在辦公場所的顯眼位置擺放標語等等進行企業文化形象的宣傳,適時的舉辦一些關於文化的問題活動、評選活動,甚至還可以善用一些獎金的激勵,用各種方式去宣揚、讓文化深入員工的「心」,深深的植根於文化當中。
企業文化落地任重而道遠,如何讓企業文化落地需要採取科學的方法,一步步去改善去落實,讓員工從內心深處認同企業文化,才能夠真正促進企業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⑤ 如何讓企業文化 在職工心中落地生根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讓企業文化落地生根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嶄新的管理理論,強調以文「化」人,認為潛移默化的文化力是凝聚成「企業—員工命運共同體」的活力源,突出管理者要順應人性的規律去改造人性的弱點,不僅要為員工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更要為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工作成為一種學習、學習成為一種樂趣,在與企業共壯大的同時,活出生命的意義來,以達「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之佳境。
企業文化落地,是指把企業的文化理念與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促使企業理念真正落實到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之中,並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而從根本上講,它是指把企業的文化理念,根植於員工的心中,形成員工的行為習慣,實現企業的文化自覺。
凝聚人心的企業文化,符合企業實際,具有地域特色,適應行業競爭環境,與企業發展戰略同出一源,方向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並能夠滲透到員工的行為中去。因此,建設具有地域特色、體現煙草人精神風貌的企業文化,對建設和諧、健康、持續和穩定煙草企業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基於企業文化的本質抽象性與非經濟直接性,如果實施方法不當,或缺乏強而有力的措施,很容易流於形式,造成企業文化與經營管理脫節的「兩張皮」現象。因此,如何將方圓文化價值觀與公司戰略結合起來,如何把公司理念、制度落實到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之中,為全體員工所接受,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實現企業文化的落地生根。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對企業文化應該如何落地生根談一些思考,主要措施如下:
充分發揮管理者「領導作用」
「領導作用」是指領導者確立組織統一的宗旨和方向,創造並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只有以清晰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才能正確引領員工實現公司目標,才能實現企業的經營效益。企業的「內部環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企業文化,一個企業擁有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取決於企業的最高領導層的價值取向,領導者對企業「內部環境」有決定性的影響,這充分說明了管理者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可見,要實現企業文化的「落地」目標,就必須抓住「領導」這一關鍵因素。領導者只有充分考慮顧客、所有者、員工、供方和社會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和期望;為本組織的未來描繪清晰的遠景並為組織實現遠景規劃、實現組織的方針提供基本保證。努力進取,起領導的模範帶頭作用;在組織的各個層次樹立價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範;向員工提供教育、培訓等需要的資源,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鼓舞、激勵和承認員工的貢獻,推行組織的戰略以實現這些目標,從而真正實現文化的落地。
積極建設全員參與的文化
人,是企業核心中的要素,企業文化是企業中每位員工的文化,企業文化因為有了全員參與才有生命力,全員參與因為有了企業文化的指引方向才能真正發揮蘊含著的無窮力量;企業文化有了全員參與才能落在實處,才會有意義。
企業文化最終是員工的文化。因此,如何使全體員工盡快地熟悉、掌握並自覺應用文化理論,就成為企業文化能否「落地」的關鍵。這里的核心問題就是文化的自覺。即讓全體員工都對企業文化有所領悟,有所把握,有所運作,有所成就。只有對企業文化的自覺認同、踐行核心價值觀,並將其在工作中細化、轉化為行為,企業文化才會真正實現「落地」。因此,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員工在企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沒有了全員參與,企業文化落地只能是一句蒼白無力的口號。
營造文化氛圍強化企業文化的感召力
企業文化氛圍是企業及員工對價值觀體系的認識、接受、運用的程度,是建築在信息基礎上的,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場。要使文化理念內化員工的心裡,外化每個人的行動上,讓企業文化落地生根,宣傳、引導營造文化氛圍必不可少。宣傳與引導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在這些活動中要藉助各種網站、OA系統等媒體宣傳;領導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培訓和引導員工,讓他們學習企業文化知識,發動大家學習講解案例故事,讓企業理念人格化,讓企業理念、文化內涵,植根於員工的腦海里。
在營造文化氛圍過程中,可以在各辦公室、辦公用品、生產車間、車輛等處張貼或噴塗企業文化標識,統一服裝,統一標識等活動大力推進形象化工程;圍繞文化理念,開展各類文體活動,不斷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使企業文化氣息滲透到每一個角落、融入進每一名員工心裡,讓員工在宣導活動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提高精神境界,增強工作責任心,讓企業文化和企業文化服務品牌在工作學習中看得見、抓得住;在組織中營造出人人實踐企業文化、個個爭做文化明星的良好氛圍。
加大制度建設規范員工行為
規章制度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文化的載體。在推進企業文化落地過程中,企業要將企業文化內容形成相關的企業管理制度,這就是變無形為有形,變柔性為剛性,形成人規范化、人性化的約束機制,為企業文化的持續推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證。通過制度的規范,讓員工明確必須遵循的基本的員工行為規范,哪些行為是必須禁止的行為禁忌規范。通過制度的規范,增強了員工服從與執行意識,使員工行為發生改變,可極大的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改變企業形象。
同時也要看到,企業文化與制度的關系,沒有文化支撐的制度難以得到成功的實施,反之,沒有制度做保障的文化,就會流於形式,徒有虛名。只有讓二者相互融合,虛實結合,企業文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構建完善的文化訓練體系
在企業文化落地過程中,必須對全體員工進行全面的行為訓練和文化規范訓練,才能讓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主要方式與內容有:對企業文化內容進行通俗解讀培訓,讓各級員工真正理解企業文化的真實含義和深層意義;對全體員工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讓員工正確樹立的與企業文化一致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強化了員工遵紀守法的思想意識,營造出愛崗敬業的工作氛圍;開展規范性訓練活動,根據員工行為規范內容,結合各崗位要求,在全公司開展文化規范大討論、對照理念開展案例分析,讓全體員工在都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激勵作用,獲得參與的文化建設機會,勇於實現自己的績效目標,積極促進公司目標實現。
企業文化最終是要服務於企業發展,符合企業根本利益,符合多數員工根本利益,符合社會根本利益。因此,首先需要員工轉變觀念。只有員工轉變觀念,心智模式進一步得到改善,讓先進的文化抵制、排除消極文化,文化才能真正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行,員工的行為符合文化導向,成為一種文化氛圍,一種行為自覺。
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對工作態度好、效率高、業績突出的個人進行獎勵,進行重點宣傳,讓努力工作的員工獲得更豐厚的物質回報,滿足其更深層的精神需求,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讓員工在企業中有強烈的歸屬感與責任感,心甘情願地為企業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忠誠與才能,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力量,才能將「企業文化進行到底」,真正「落地」並發揮出它應有的巨大力量和實用價值。
⑥ 如何讓企業文化真正「落地」
正確表述理念——文化落地的前提
理念的正確有兩層含義:一是概念正確,能恰當回答問題;二是內容正確,包含應該包含的內容。只有正確的理念才能落地,錯誤的理念既不能也不該落地。
企業文化理念最核心的內容是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它們分別回答了企業為什麼存在、要到哪裡去、怎麼去三個問題。企業給出的答案必須能恰當地回答這三個問題。從現狀看,企業在概念上的典型誤區有三個。
誤區一,把願景當成使命。使命是企業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願景則是企業的終極目標,是使命達成之後的狀態。例如「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成就國際優秀企業」就是願景而非使命。「成為……」是願景的典型表達方式,它不能解釋企業的價值。如何定義企業的價值呢?德魯克指出,企業的宗旨(近似於使命)是「創造顧客」,「顧客決定什麼是企業,它應該生產什麼、是否會興盛和發展壯大起來」,所以,使命必須要回答的是能給顧客帶來什麼價值,不同企業帶給顧客的價值應該有所不同;其次,也可以解釋對員工、社會和股東的價值,但企業在這些方面的價值一般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可以不講。
誤區二,把價值和價值觀混淆。例如,有的企業的價值觀是「追求企業大發展,國家和員工長期利益最大化,為社會作貢獻,為員工謀福利」,這實際上說的是企業要創造的價值是什麼,即企業的使命,而不是價值觀。價值觀是對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最重要、最值得」的東西,是最高的價值准則,它不是價值本身;從一定意義講,符合價值觀的價值是無價的,例如誠信、尊重,我們能說明它們帶來的價值是什麼,但很難衡量它們的價值有多大。
誤區三,用企業精神代替價值觀。這是中國企業文化理念中存在的特殊問題。企業精神和價值觀的最大區別,在於它是「提倡的」而不是「必須的」,這使它不能成為企業決策中判斷是非、排列優先順序的標准。一個企業可以沒有明確的企業精神,但不能沒有清晰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內容正確首先是要「真」,即文化理念要符合企業實情。企業文化理念應該源於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成功經驗,符合企業的歷史、行業特徵,符合企業多數成員特別是創始人的理念;它們回答的主要是企業「實際是」什麼,而非「應該是」什麼。在沙因的文化層次模型中,由淺入深的三個層次分別是人造物(artifact)、宣稱的信念和價值觀(espoused beliefs and values)、基本假設(assumption),其中基本假設是指組織成員認為理所當然但又渾然不覺的那些信念、感知、想法和感受,這就是真實狀態;宣稱的信念和價值觀就是企業文化理念,它們要盡可能揭示基本假設中的精華。
內容正確的另一個方面是「人」,即要回答企業如何看待人。沙因從文化假設這個層面把文化維度區分為外界適應、內部整合、現實和真理、時間和空間本質、人性、人類活動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就價值觀而言,可以將其分為以組織為中心和以人為中心兩個方面。中國企業在價值觀上的典型問題之一,是過於強調組織而忽視人,具體表現就是價值觀只涉及組織特徵(例如效率、質量)、組織和環境的關系(例如客戶、社會責任)、組織對人的要求(例如敬業、進取),卻往往不提如何對待人、如何看待人和人的關系,例如尊重、信任、平等。理念忽視人的結果就是難以得到員工的認同,也就失去了落地的前提和基礎。
⑦ 國企企業文化落地應該怎麼做
希望這篇摘選自網路的文章可以幫助您。
文章題目:《淺論國有企業文化落地》
文章網址:http://appcmc.com/article.php?name=20170214174526
在國有企業建設中,如何讓讓先進的企業文化落地呢?
一、健全組織體系,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的文化建設
第一,建立完善的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組織機構體系。根據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企業文化建設組織機構體系:包括精神體系建設、物質體系建設、制度體系建設。並成立以書記為組長的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並下設三個體系領導小組。
第二,加大三大體系培訓,全面貫徹國有企業文化。在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組織機構體系建設的同時,成立了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也對加強企業文化培訓力度提出了要求。
一是加強制度體系培訓,規范員工行為。在國有企業內部,制定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用於管理和約束員工,做到有章可循。同時,制定了《員工行為規范》,並開展培訓,使每一位員工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另外,企業應該對每一位新員工進行制度培訓,從細微處抓取,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二是加強物質體系培訓,提升企業形象。在《員工行為規范》中,對著裝規范做了明確的規定,並對各項管理工作的做了嚴格要求。同時開展「紀律、作風、執行力」的主題活動,進一步加強職工隊伍建設,逐步提升國有企業形象。
三是加強精神體系培訓,全面提升員工素質。精神體系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制定專題宣傳欄,宣傳企業文化及精神。另外,在企業製作的電子簡報中,專門開辟了先鋒人物專欄。在企業建設中,注重企業文化、理念、精神及員工精神等宣傳。
二、傳播企業文化,促進國有企業文化落地生根
怎樣做到企業文化理念落地,關鍵在於統一性的培養。那麼,企業該如何統一培養呢?應該從企業文化的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層面著手,物質層面是精神的外在表現,制度層面是精神的保證和初級階段,精神層面的核心是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根本。從物質層面培養,主要是保證與精神層面的一致性。從制度層面培養,主要是依靠制度來保證價值觀在具體言行中的體現,杜絕或減少偏離企業所倡導的價值觀的言行。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但不一定與企業所倡導的一致,這時就需要制度來約束和培養員工的行為,使之與企業一致。其目標是把企業文化理念滲透成為每個員工的思維和行為習慣,真正使企業文化理念落地生根。
國有企業應利用周例會、「傳幫帶」活動、節日文體活動、張貼宣傳標語、樹先鋒人物等,認真做好企業文化理念落地工作,使企業文化理念的傳播與企業管理工作相融共進。並為每一位員工制定了職業規劃,切實提升員工素質,激勵員工立足本職,崗位奉獻。
三、「三結合」切實推進企業文化的落地轉化
第一,堅持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管理相結合。
一是人才選拔和教育培訓因材施教。在現有人員中開展骨幹人才推薦培養工作,對企業內部所有人員進行篩選,針對每個人的學歷、專業、性格、溝通協調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制訂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採取以老帶新、學習施工驗收規范、現場實踐等形式,因材施教,針對性的進行人才培養工作。
二是不斷提高素質和技能。企業將進一步繼續實行師帶徒活動,將給工作3-5年以上的員工加擔子、加壓力,促進自我學習、自我提高。在企業范圍內創造出一種「比學趕超」的氛圍,培養出一大批業務全面的管理人才。
第二,堅持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提升相結合。
結合企業開展的「管理提升」活動,利用板報、電子簡報等形式,大力宣傳企業文化理念,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查清不放過,切實糾正了一些熟視無睹的問題。
以開展管理提升為載體,推進制度化建設,初步實現了企業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優化管理模式,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實行了「分片區」管理模式。同時加強風險控制,加強安全專業隊伍建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要以質量安全文化為引領,強化現場HSE管理體系,通過開展行為文化(安全經驗分享、行為觀察、目視化管理)、制度文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屬地管理)、精神文化(安全理念宣貫)建設,將行為和制度上升為文化,使安全文化內化於心,確保創建「無事故工程」目標實現。
第三,堅持企業文化和員工參與相結合。
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員工參與,與員工的學習教育相結合,增強內生動力。捷盟咨詢認為,企業堅持周一的例會制度,同時參與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徵文比賽等活動,充分利用競賽活動、網路等手段,加強企業文化知識、理念的宣傳和輿論引導,增強了員工的理解和認同,調動了員工參與的積極性,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企業文化對內可以增強凝聚力,對外可以樹立良好形象。貫徹企業文化是提高管道行業核心競爭力、培育和發展其國際競爭力的內在要求;貫徹企業文化,可以幫助和引導幹部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貫徹企業文化,有利於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
⑧ 如何讓企業文化「落地生根」
企業文化從落地、深植到提升,這三個階段構成了企業文化世界觀與方法論,根本原則與根本方法。 一、企業文化落地階段:塑造老闆文化,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 老闆(企業主)是企業文化發展的「制高點」,決定了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與水平。搶佔了老闆這個「制高點」,就等於我們為今後贏得文化建設的勝利掌握先機。因此,要讓企業文化落地,我們首先要搶占「制高點」,塑造好「老闆文化」,讓老闆文化引領企業文化健康發展。老闆文化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一道「關口」,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源頭」。從主體成份和所佔比重分析,企業文化是由老闆文化、領導文化、員工(狹義,不包括領導或者企業管理人員的員工)文化組成的矛盾統一體。在這個矛盾的統一體里,老闆文化佔主導地位,起決定性作用。所以,相對於同一家企業的文化而言,老闆文化是個性文化、特徵文化、主流文化和源頭文化。任何一家企業的文化,在共性文化影響下,最容易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個性文化,個性文化、特徵文化、主流文化是區別不同企業文化的標志。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我們務必要先抓個性、抓特徵、抓主流、抓源頭,進而做出特色,做出氣勢,做出成效。顯然,我們只有先塑造好「老闆文化」,企業文化建設才能開局良好,企業文化才能有望深植。 塑造老闆文化,關鍵要對老闆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老闆有過人之處,但也是平凡之人,平凡之人難免有薄弱之處。這就意味著塑造老闆文化有一個曲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闆要因勢利導,自覺地不斷推動自身文化上台階,使老闆文化順應企業發展規律。同時,要明白,這種「利導法」不可能把老闆文化塑造成與原來面貌毫不相乾的文化,因為,個性和共性是對立統一的,任何一個改造客觀世界的主體都受其主客觀條件制約。 二、企業文化深植階段:培育領導文化,架起通往員工文化的橋梁 領導文化是老闆文化的深化,老闆文化是領導文化的基礎、源頭。領導文化以企業管理人員為主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起到「綱」的作用,綱舉目張,讓企業文化深入人心。領導文化受老闆文化支配與影響,日復一日,經年累月,最終形成以老闆文化為主要特徵的領導文化。 領導文化是對老闆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二者既聯系又區別、既對立又統一。老闆文化是培育卓越領導文化的力量和源泉,老闆通過「至高無上」的行政特權,將其個人意志和文化思想作用於領導文化,使領導文化和老闆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老闆以獨斷專橫為文化內容,企業管理人員就喪失勞動積極性和創造力;老闆以制度鬆弛、任人唯親、厚此薄彼、妒賢忌能和推諉責任等為文化內容,企業管理人員就離心離德、鬆散隨便、得過且過;老闆以制度嚴格、唯才是舉、一視同仁、崇尚德才、極端負責、賞罰分明、管理民主和目光遠大等為文化內容,企業管理人員就同心同德、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就這樣,企業管理人員舉一反三,上行下效,架起通往員工文化的橋梁,把老闆文化、員工文化聯系起來,凝聚起來,形成企業文化。這種通過領導文化作用於員工文化的文化建設舉措是我們發揚光大老闆文化、建設卓越企業文化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見,老闆文化作用於企業管理人員的過程是培育領導文化的過程。 三、企業文化提升階段:引領員工文化,卓越企業文化水到渠成 企業文化建設從塑造老闆文化到培育領導文化,進入企業文化提升階段。這一階段的思想路線和工作方針是緊緊圍繞老闆文化,依託領導文化,以領導文化為榜樣,由點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引領員工積極開展文化建設,以營造良好的氛圍,助推企業文化新一輪提升、發展。 為便於進一步論述,在這里,我們不妨作一個假設:如果我們把企業文化比作人的軀體,那麼,老闆文化就是「骨架」,領導文化是「筋脈」,員工文化是「血肉」,骨架、筋脈和血肉組成了企業文化這個「軀體」。在這個「軀體」里,員工文化是外在文化,外在文化沒有老闆文化、領導文化支撐,肯定無法立腳;領導文化是內在的重要文化,失去老闆文化、員工文化,領導文化必將無所建樹;老闆文化是內在的核心文化,離開了領導文化、員工文化,老闆文化孤掌難鳴。 得出結論:一是老闆文化、領導文化、員工文化相統一相協調的程度直接左右企業文化成敗;二是員工文化是展示企業文化的「血肉」,在骨架、筋脈作用下,血肉得以豐滿,員工文化也就提升了,卓越企業文化水到渠成,這是我們對企業文化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淺見。 企業文化,猶如人的氣質,給企業注入內涵;猶如人的免疫系統,給企業注入抗體;猶如人的精、氣、神,給企業注入耐力、活力和動力。沒有文化的企業,猶如人沒有精神、沒有氣質、沒有神韻和靈性、沒有思想。
⑨ 如何將企業文化建設真正落地
企業文化建設如何落地,一直是一個讓很多管理者都倍感頭疼的問題。
筆者認為,企業文化之所以管理不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管理者或經理人缺乏與企業文化相關的成體系的專業知識。
而要獲得這些知識,最有效的途徑無非就是讀書了。
關於企業文化的書籍比較推薦大家看《企業文化必讀12篇》。企業文化方面的書籍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講到點上的並不多,這本《企業文化必讀12篇》算是其中一個。注意,這本書只能從其官網買,請自行網路,且價格要遠高於普通傳統書籍,但個人認為一分價錢一分貨,還是對得起這個價錢的。
1、豐富文化生活,體現人文關懷
落實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為員工提供盡可能寬松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建設文化體育活動場所,豐富企業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生活,為員工生活休閑提供方便,要營造充滿信任與親情感的文化氛圍,讓員工團結友愛、精神飽滿、情緒高昂,積極投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來,推動企業和諧發展。日本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的突飛猛進,其中最為成功的經驗之一就是在企業中營造充滿信任與親情感的文化氛圍。
2、強化制度文化建設,規范企業管理
制度、辦法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推進企業文化落地過程中,企業要將企業文化內容形成相關的企業管理制度,這就是變無形為有形,變柔性為剛性,形成規范化、人性化的約束機制,為企業文化的持續推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證。要規范戰略制定,明晰業務流程。在企業戰略制定時,必須保持嚴謹的態度,不能朝令夕改,以便執行者能堅定地按照該方向執行下去。同時,在龐大的業務網路中,要找出幾條主線,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明晰企業的每一個工作流程,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把簡單的東西量化,用流程來推動執行者的工作,讓執行者通過該流程就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應該怎麼做,能使企業管理不斷向科學化、制度化方向發展,使企業文化真正落實到企業的各個工作流程中。
3、傳播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
企業文化理念向外界的傳播,不僅是企業形象提升、品牌塑造的需要,也是對企業內部員工進行鼓舞和激勵的需要。企業通過實踐自己良好的社會責任承諾「做得好」,再通過文化理念和文化造勢「說得好」,塑造出良好的社會形象,員工就會以身為企業中一員而自豪,從而充分激發起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4、改善職工的心智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說:「心智模式的核心是支配人們行為的理念。而現實中,不少人的上進心經常被一些錯誤的理念包裹著,妨礙了他們正確地認識事物,使個人和企業的發展都受到影響。」所以,讓企業文化落地,不可缺少的一步是改善職工的心智模式,讓先進的文化抵制、排除消極文化。對企業來說,要建立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對工作態度好、效率高、業績突出的個人進行獎勵,進行重點宣傳,讓努力工作的員工獲得更豐厚的物質回報,滿足其更深層的精神需求,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降低員工的離職意願;要塑造有價值的願景,為員工描繪出企業與個人共同發展的遠景,確立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讓員工在企業中有強烈的歸屬感與責任感,心甘情願地為企業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忠誠與才能,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