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晉谷晉善晉美】傳統農耕文化體驗區建在哪裡
在山西忻州晉谷晉善晉美種植基地,位於五台山山脈腳下;前段時間去打穀場來一場農耕生活的秋收體驗。當時恰逢農民秋收節,一起到田間參與勞動,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割谷,拿上鐮刀在穀子地里,沙沙的割谷,還能偶遇小瓢蟲,還有蟈蟈在穀子桿上叫!碾穀子,割好的穀子放在打穀場,用古老的石碾,用農機拉著轉圈碾壓,偶爾也可以看到有馬或者騾子在拉著石碾!手裡用竹叉不停的翻轉,確保每顆谷穗都能打落。陪孩子扎草人+創意換裝,利用閑置的乾草,讓孩子發揮無限的想像力和創意,並開發孩子動手能力,一個個草人活靈活現。掰玉米,翠綠的玉米葉像仙女的綠飄帶,隨風舞動。親手採摘一顆顆飽滿的玉米棒。挖紅薯,大片山地的綠油油的紅薯地里,碩果累累深埋在地底下,像開采寶藏一樣去挖掘。DIY手磨豆腐,親自手磨豆腐製作過程,打穀場晾曬著幾十種不同的豆,打制豆槳,濃濃的豆香飄散。燒土窯烤紅薯、玉米,用泥塊堆疊起來的窯,放入紅薯玉米,燒火等待開窯,烤制的紅薯、玉米香甜。這次在晉谷晉善晉美種植基地不僅僅於吹吹風、看看種植基地的秋收風景,挖紅薯、扎草人、自磨豆漿、逛村、騎行、徒步等,更主要的是在這里了解了傳統農耕文化的整個過程,春種秋收,除草,農家肥,灌溉,間苗,薅谷等很多從沒接觸的東西,自然生長出來的食材味道的確很好,晉谷晉善晉美就是要踐行還原食材本來的味道,在這里感覺就像是傳統農耕文化的集散地!
傳統農耕
『貳』 農耕文化社團活動作文四百字
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按照「縮小比例的江南水鄉,功能豐富的休閑農庄,農耕主題的文化走廊」的總體設想進行建設。主體種植果樹、花卉、苗木,果樹按柑果、核果、仁果、漿果四個區域,花卉苗木按草本、木本、水生植物三個區進行分類種植,在果樹花卉綠蔭叢中,設置了9個農耕文化功能區域:一是農耕歷史區,以雕塑形式展示農耕方式的發展、土地制度的沿革、稅賦制度的演變、歷代農業著作。二是土地整理區,以縮微實際地形,展示桑基魚塘、梯田、圩田、沙田、塗田等的由來與形成過程。三是江南養殖區,九畝地的天網內飼養了50多種鳥類,另設跑馬場、鴿子廣場、動物表演場等。四是農家休閑區,內設棋牌室、手劃船、兒童游樂場、農家石器和容器展示等。五是鄉村能源區,展示傳統和現代方式的風能、水能、沼氣能、太陽能在農村的運用。六是江南作坊區,由豆腐坊、釀酒坊、打油坊、織布坊、鐵匠鋪、蔑匠鋪等組成。七是農耕諺語區,共收錄天時、地利、人和、氣象四個方面171條農耕諺語,由蘇州150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寫後刻在三至四米高的石柱上,形成一片石林。八是農戶設施區,以一戶農家小院的形式展示江南農戶的各種擺設及農耕工具。九是生肖區,與中國美院合作以雕塑形式展現十二生肖的形態和性格特徵。
『叄』 張家港農耕文化園玩後寫一篇感悟
農業生態園是一個保護自然的高層次旅遊和教育的基地,今天我們乘著春風,坐著大巴來到這里參觀。
在我們剛下車時,彷彿對這里有著一個深刻的記憶,我們首先去農耕文化展廳參觀,這里展示了很多東西,就像五畜和五穀。五畜分別是:馬、牛、羊、豬、狗、雞,五穀分別是:稻、粟、黍、麥、豆。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吃過午飯後就一起去體驗石磨。教官將我們進行分組,我們這組有七個人,我們詳細分好工,沒有一個是閑著。教官叫我們以四十粒米為一勺,然後放到打磨機打磨。於是我們有的同學數米,有的打磨……教官看到我們這樣井井有條的開展,最後特殊獎勵了糧票給我們這一組,拿到了後我們真開心!
接著我們去溪流捉魚,先脫好鞋和襪,再挽好褲腳,而後我們就下水捉魚了。我們在水裡捉魚,捉到大魚的拿給教官看後就可以換到一市斤糧票。我換到了五市斤糧票,可驕傲了!
體驗完溪水,我們去當了回農民,種的是土豆。每組只有一個土豆和鐵鍬,我們同樣是分工合作,最後我做了件她們都不知道的事,我拿鐵鍬在地上做記號,方便明年來我的時候能夠辨認。
最後我們拿糧票去兌換了獎品,還去了超市買仙人掌、紫羅蘭、含蓄草等等。
大家感到了黃昏下的余暉,這余暉像是告訴我們:不早了,快回去吧!黃霞紅暉之下,大家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塊鳥語花香的聖地。
『肆』 中國耕織文化園在哪兒
設置了農耕歷史區,土地整理區、江南養殖區、農家休閑區、鄉村能源區、江南作坊區、農耕諺語區、農戶設施區、生肖區等9個農耕文化功能區域,總佔地500多畝。真是一個功能齊全的休閑農庄啊!
江南養殖區由六座風格各異的橋梁與其他功能區相連接。這里養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時而溫順,時而活潑的馬,有可愛至極的小香豬……共72個品種。在天網里,還養殖了孔雀、百靈、八哥等數十種鳥。走進天網,就像來到了鳥的王國。各種鳥叫在耳邊回盪,令人心曠神怡。在這里,我早已插上翅膀,成為它們之中的一員。
經過未橋,我們就來到了江南作坊區。這里作坊很多,一家家作坊星羅棋布。在這兒,遊客不僅能看到傳統手工作坊生產流程,買到具有江南風味的土特產品,還能體驗坊間勞作的滋味。這里設有布鞋坊、糧食畫、手工編織等。諸多作坊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榨油坊了。親眼看了我才知道,茶籽油這樣的好東西得之不易,復雜的過程缺一不可:採摘、去殼、曬干、烘烤、粉碎、蒸熟、榨油、過濾,這都屬於傳統的手工藝,無捷徑,無技巧,更多的是經驗的積累。面對這種油中上品,我們真是應該好好珍惜。
農耕文化園讓我們在觀賞江南風光,品味江南農耕文化的同時,增長知識,修養身心。值得一去。
『伍』 農耕文化社團活動作文400字
農耕文化園位於張家港永聯村。這里設置了農耕歷史區,土地整理區、江南養殖區、農家休閑區、鄉村能源區、江南作坊區、農耕諺語區、農戶設施區、生肖區等9個農耕文化功能區域,總佔地500多畝。真是一個功能齊全的休閑農庄啊!
江南養殖區由六座風格各異的橋梁與其他功能區相連接。這里養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時而溫順,時而活潑的馬,有可愛至極的小香豬……共72個品種。在天網里,還養殖了孔雀、百靈、八哥等數十種鳥。走進天網,就像來到了鳥的王國。各種鳥叫在耳邊回盪,令人心曠神怡。在這里,我早已插上翅膀,成為它們之中的一員。
經過未橋,我們就來到了江南作坊區。這里作坊很多,一家家作坊星羅棋布。在這兒,遊客不僅能看到傳統手工作坊生產流程,買到具有江南風味的土特產品,還能體驗坊間勞作的滋味。這里設有布鞋坊、糧食畫、手工編織等。諸多作坊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榨油坊了。親眼看了我才知道,茶籽油這樣的好東西得之不易,復雜的過程缺一不可:採摘、去殼、曬干、烘烤、粉碎、蒸熟、榨油、過濾,這都屬於傳統的手工藝,無捷徑,無技巧,更多的是經驗的積累。面對這種油中上品,我們真是應該好好珍惜。
農耕文化園讓我們在觀賞江南風光,品味江南農耕文化的同時,增長知識,修養身心。值得一去。
『陸』 有誰去過高家堰農耕文化園、日月洲生態樂園
高家堰騎騎馬還不錯,現在只有馬場,射個箭。吃飯是沒戲,要到幾公里外的鎮子上。
『柒』 如何利用民俗優勢規劃開發建設民俗文化旅遊
可以參考一下祁縣的騰達農耕文化園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捌』 太原那裡有農家樂
陽曲縣青草坡鄉村莊園,離太原20多公里,從長風街上高速半小時就到了。 青草坡鄉村莊園簡介 賞—鄉村地綠樹野花 走—黃土地莽塬溝壑 摘—無公害綠色果蔬 食—老百姓農家土飯 宿—小宅院窯洞土炕 品—原生態村落文化青草坡鄉村莊園青草坡鄉村莊園位於陽曲縣黃寨鎮上安村,佔地面積2000餘畝,距省城太原23公里,北靠千里青草坡,南臨綿長飲牛溝、東依美麗文廟梁、西傍神秘藏寶寨。這個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小小村落,凝聚了2000餘年的中國農耕文化縮影。來到庄園您既能夠游覽古老五爺殿、漢文帝古官道、走西口打尖點等歷史古跡;還可以獨居鄉村古院、品嘗風味土菜,時令快樂採摘;更可以攜妻帶子、邀朋聚友,體驗歡樂農耕,盡享田園生活。 片刻出入世、瞬間兩重天青草坡鄉村莊園位於陽曲縣黃寨鎮,交通十分便利。南距省城太原23公里,北去忻州49公里。距大運高速黃寨入口及大運108國道只有10分鍾路程。這里沒有煤礦,沒有大型工業企業,既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享受恬靜的田園生活;又可以在人們需要時,迅速返回都市。空間上的距離,也不會造成時間的距離,上高速後僅需四十分鍾便可到達。抵達庄園後映入眼簾的是「杏花喜迎春、桃花笑迎客」的鄉村風光,田園生活,盡收眼底,別有洞天、恍若隔世。真可謂「片刻出入世、瞬間兩重天」。 特色飲食 青草坡鄉村莊園可以為您提供各式鄉村特色美食。精美雜糧精工細作,配上純天然綠色果蔬,一定飽您口福!「涼棚飲酒、窯洞用餐、炕桌吃飯」,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樂趣! 田園之夜「自助燒烤、篝火晚會」讓您的鄉村生活豐富多彩!「風舞青紗、綠葉婆娑、點點星空、蟲鳴犬吠」,青草坡的田園之夜更能讓你流連忘返! 獨特的窯洞古院住宿庄園內建築物主要以民俗窯洞、平房、四合院為主,並逐步修繕古窯洞遺跡。現對外接待住宿均為歷史悠久的窯洞古院,極具鄉村韻味!「西菊園」、「東籬閣」、「南雁軒」、「北麓圃」、「小玫園」等各式院落窯洞供您選擇休閑住宿。所有院落均設有配備獨立衛生間的標准間和使用公共衛生間的普通窯洞可以選擇。力求讓您賓至如歸! 採摘活動豐富多彩三月、四月——摘草莓、放風箏五月——「賞槐花、品槐花、聽槐花、憶槐花」 槐花採摘游六月——果園摘杏歡樂游七月——摘桃、撿甜瓜八月——採摘蘋果拾西瓜九、十月——打紅棗、掰玉米、摘南瓜、割穀子、拔蘿卜、挖紅薯、刨土豆、多種蘋果任你摘 親子樂園親子植樹: 植下一棵樹苗,伴隨寶寶一起成長。農耕體驗: 「識作物、辨五穀、挖野菜、刨紅薯、撿笨蛋、捉小雞、逮兔子、推碾子、磨小米……」農耕樂趣盡體驗。時光倒流: 滾鐵環、放風箏、捉迷藏等游戲讓孩子感受父輩的童年生活。 尊敬的朋友,您想暫息塵勞嗎?此處是洞天福地。您想聊解犯煩愁嗎?村外是綠野青川。友人具雞黍,邀爾至田家。當您在青草坡小憩片刻或短住幾日後,一定會「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來前,浮現您腦中的是「?」,走時,銘刻在您心靈的是「!」。來吧,好客的青草坡人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