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論有哪些

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0 02:48:33

『壹』 飲食文化主要研究哪些內容

飲食文化主要研究:


一、飲食文化的內涵及現階段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現狀。


二、文化人類學與飲食文化研究的關系。


三、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品質與飲食文化研究的特點。


四、用文化人類學理論研究飲食文化可豐富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內容。

『貳』 中國文學研究到文化研究用了西方哪些理論

「Critical Theory」(批判理論)一詞,一直是法蘭克福學派稱呼自己理論的專用詞,近年的書,例如1990年出版的《Critical Theory Today》,是一批學者的文集,標榜繼承法蘭克福學派的精神。九十年代,這個詞才開始一般化,成為替代Cultural Theory 的新詞。看來已經成為定勢,因為的確最為寬大合體。

『叄』 文化傳播理論都有哪些

文化相對主義是就如何考察、比較、看待和評價異質文化而提出的一個觀念,可以概括為「文化是相對的」這樣一個命題。「相對」指有條件的、暫時的、有限的,亦即沒有穩定的規定性,與「絕對」相反。文化相對主義所談的文化的相對性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指某一文化的整體或它的方方面面都不是絕對必然如此的,其它文化更不必絕對如此。這種相對性在有異質文化相比照的情況下才比較明顯。另一種指文化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因為不存在一個適合於所有文化的、客觀的、統一的評價標准。文化相對主義認為:(1)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發展過程,由它所處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以及人們的行為所決定;人們在這種文化中生活,同時也以自己的交流和創新行為豐富著這種文化。(2)一種文化的內容只能放在這種文化的整體中來理解和評價,只能在它本身的價值體系內用它本身的價值標准來衡量。文化相對主義的討論主要是在人類學領域內展開的,但其理論已經滲透到很多人文社會學科,成為一個文化相關研究,尤其是跨文化傳播研究中的熱門話題

『肆』 文化人類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及代表理論

主要研究內容:文化和人
代表理論:古典進化論、傳播論、功能主義、歷史主義、文化與人格、結構功能主義、結構主義、新進化論等等。

『伍』 文化社會學的主要理論

文化社會學的主要理論,根據側重點的不同,主要有四種理論觀點:
一是實證主義的文化社會學,提出進化論的文化社會學觀點。認為文化的分布就象動植物的清單一樣,是由自然地理環境決定的。一部文化史就是人類由低級野蠻狀態向高級文明狀態發展的歷史。新實證主義的文化社會學理論,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的L.A.懷特的"工藝決定論"。他認為,工藝的發展是文化進化的基礎,其他因素是次要的。
二是傳播論的文化社會學。把文化看作是有意義的象徵符號,把文化傳播看作是個體互動或交互作用的過程。符號互動理論建立在相互理解的主觀主義基礎上,但在現代自然科學的影響下,愈來愈走向社會文化結構過程的研究。它較之民族學和文化人類學的文化傳播理論,在對於研究文化的社會功能方面更具有社會學意義。
三是認為文化的產生是社會功能的需要,文化的本質在於維護社會規范,是一種價值工具的功能化社會學觀點。文化是社會結構體系的工具,文化功能的發揮受各種社會結構層次的制約,文化體系不僅決定人的價值觀念,也構成人的行為准則。
四是用人類心理說明文化現象的產生及其作用的理論,稱之為心理論的文化社會學。
文化社會學,是社會學的分支學科,是文化人類學或社會人類學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及與社會學結合的產物。是研究文化產生、發展特殊規律與社會作用的一門學科。

『陸』 跨文化方面的理論有哪些

轉載
最有影響的四個跨文化理論提出了區分文化差異的方法和維度,對幫助我們理解、解釋和預測特定群體的文化行為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六大價值取向理論(克拉克洪和斯喬貝克)
最早提出跨文化理論的美國人類學家。Kluckhohn &Strodtbeck
Kluckhohn ,哈佛大學的教授,參與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戰爭情報處組建的專家隊伍,研究不同文化的價 值、民心與士氣。
對日本民族心理的研究和價值觀的分析、對美國德克薩斯州不同文化與種族的社區共存的大規模研究
成果:《價值取向的變奏》——六大價值取向理論
1、對人性的看法。
美國認為人性可善可惡,是善惡混合體,又可能改變;美國強調制度,盡可能考慮人性惡帶來的壞行為。很難改變。「三歲看、老」
中國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中國制度比較稀鬆。
2、人們對自身與外部自然環境的看法。
中國人講求風水,強調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美國人更強調通過改變自然環境去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達到自己的目標。人主導環境。
東南亞海嘯事件:美國人認為是人類預測不準備;中國及亞洲國家認為是人破壞自然帶來的災難。
3、人們對自身與他人關系的看法。
中國:集體主義
西方:個體主義
4、人的活動導向
美國「強調行動的社會,人必須不斷的做事,不斷的處於在動之中才有意義,才創造價值。不僅要動,還要快。快餐文化,
亞洲社會。靜態取向,安然耐心被視為美德,強調「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強調無為而治。
當美國人發現問題總是傾向於立即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實施;而東方人有時會選擇靜觀,什麼也不做,讓時間與外界環境自然成熟,再抓時機去把問題解決掉。
5、人的空間觀念
中國人傾向於把空間看做公共的東西,沒有太多隱私而言;
美國人、德國人傾向於把空間看做個人的私密之處,他人不能輕易走進。
6、人的時間觀念
一是關於時間的導向,即一個民族和國家注重過去、現在和還是未來。
一是針對時間的利用。即時間是線性的,應在一個時間里做一件事;還是時間是非線性的,在同一時間里可以做很多事。
中國文化關注過去和現在,而較少注重未來;美國文化很少關注過去,基本著眼於現在和未來,這種導向在中美兩國創造的文學、電影和藝術作品中稍見端倪。
美國、德國文化,一個時間做一件事;義大利、中東人,同時做多件事。
該理論沒有探索更深層次的原因,即為什麼不同國家和民族在這六大價值取向上會如此不同。

二、文化維度理論(霍夫斯塔德)
文化維度理論是當今最具有影響力的理論,是實際調查的產物。起初並無理論框架。20世界70年代初,對分布在40個國家和地區的IBM員工的文化價值觀的調查。
成果:《文化的後果》 四個價值維度
1、個體主義與集體主義(著眼於個體還是集體的利益)
2、權利距離(人們對於社會或組織中權利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
3、不確定性迴避(對事物不確定性的容忍程度)
4、事業成功與生活質量(追求物質還是強調人際和諧)
20世界80年代,重復研究,不僅證實前面四大維度,還發現一個新的維度:
5、長遠導向與短期導向(著眼於現在還是放眼於未來)發表於《文化與組織》書中。

三、個體主義—集體主義理論(蔡安迪斯)
霍式理論認為個體主義與集體主義是同一維度上的兩級,即一種文化如果在個體主義上得分高,就意味著在集體主義上得分低;反之亦然。一種文化不可能既很個體又很個體。
蔡認為個體主義集體主義不是一個維度的概念,也不是兩個維度的概念,二是一個文化綜合體。並將這個概念降到個體層面,用它來描述個體的文化導向而非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導向。

『柒』 文化語言學有哪些理論

社會語言學主要研究的是語言在社會中的存在狀況,主要關注的是社會現象中與人有密切關系的地域、職業、行業、性別、年齡、性格等因素;文化語言學主要研究的是語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狀態,它主要關注觀念、信仰、道德、習俗、意識、思維等因素。

閱讀全文

與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