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好多地方都能體現出來。而且中國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並不是一句話就能解釋得通的。
中華歷史上下5000年,從產生,發展到現代,留下了各種各樣的文化,有書法文化,茶文化,詩詞文化等等。詩詞文化,不必說大家從小到大都會學習。這些從小到大我們背得滾瓜爛熟的詩詞,其實也是一種中國文化,它承載著先人們的思想。這些都屬於有形的文化,也就是能夠看得到的文化。除了這些有志的文化,還有一些無形的文化,比如說各種各樣的思想,以及制度等等。雖然說很多對現在來講可能有些落後,但是很多遺留下來的還是對我們有好處的,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因此,這些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積淀,而且現在也確實在大力發展中國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需要好好發展的。
現在在各種制度或者是說各種有形的東西,你比如像很多商品上,都開始遺留下中國文化的痕跡開始復興中國文化,因此,中國文化設計在方方面面。也是,我們現在可以隨時發現或者是觀察到的。所以中國文化是需要發展的,它不僅需要執政者去發展,也需要我們每個人去繼承和弘揚。
還是那句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每個人的研究,弘揚和發展,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個地方,要世界人民都看到我們的文化,看到我們國家正在不斷的壯大和發展。
② 中國傳統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修身文化,由這修身而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同時是一種內證文化。內證是相對於外證來說的。現在我們講的科學,是西方來的,這現代科學(實證科學),講究的是實驗室實驗,是一種向外發展、向外要證明證據的,因此是屬於外證。
而我們的傳統文化,是講究「修之於身,其德乃真」的修身文化,與向外發展、向外要證明證據的現代科學正好來了個相反,是向內發展、向內要證明證據的,因此是屬於內證(體證科學)。
③ 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中國傳統文化是反映中華文明演進與融合的民族特徵和特點的一種民族文化。它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總體代表。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及其先民在中國領土上的創造,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而言之,它是不同文化形式所表達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和精神的總稱。
中國傳統文化應首先包括思想、文字和語言,然後是禮樂、射擊、朝廷、書號六大藝術,再是書法、音樂、武術、曲藝、象棋、節慶和生活繁榮產生的民俗。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中國傳統文化是先秦時期,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對人、對社會的理解和對社會行為規范的追求——「仁、義、禮、智、信」。儒家學者強調「禮」,追求「禮」,即確立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調整和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古「文」字是指紋理、花紋之意。後來發展為包括美好的言語、思想、行為、待人、處世等表之於外的都稱為「文」。文明一詞就是「文」的延續。「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④ 當今中國文化是一種何文化
中國當今的文化是一種大兼容大交融的文化,本國的文化在發展進步,國外的文化也不斷被引進,各種文化碰撞激盪,不斷迸發出新的文化生機。
⑤ 中國文化屬於什麼類型的文化
任何一種文化類型的產生,都離不開特定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這就是特定自然地理環境下的物質生產方式和社會組織結構。關於這三個方面,我們在下以章節將有詳細的論述。簡而言之,從地理環境看,中國處於一種半封閉狀態的大陸性地域,與西方地中海延岸的多民族有很大的不同;從物質生產方式看,中國文化植根於農業社會的基礎之上,封建的小農經濟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這與中亞、西亞的游牧民族、工商業比較發達的海洋民族也有很大的不同;從社會組織結構看,宗法制度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成為維系社會秩序的重要紐帶,專制制度在中國延續兩千年,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⑥ 中國文化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中華文化為源頭、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淀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是從不同角度來區分的,中國古代文化主要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對文化時代的劃分。
而傳統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局限於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中國文化不但對韓國、日本,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特別是其中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思考,焦點是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問題。
(6)中國文化是一種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中華文化的五個特點
一、漢字文化
第一個是漢字的閱讀、書寫和通過漢字思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現在全世界除了極少數,像中國雲南納西族的東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為基礎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漢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著直接的聯系。
漢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這個在古代中國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說法,這就是最基本的漢字單位「初文」。這是古人通過圖像,直接描繪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這些字不夠,就加上會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標志意義的符號。
比如說刀口上加上一點,就是「刃」;爪放在樹上,就是「采」;牛被關在圈裡面,就是「牢」。會意還是不夠用,就加上聲音,成為形聲字,比如說江河松柏等等。基礎的漢字主要是這三類,當然六書有六種,但主要的是這三類。大家可以看到這三類,基礎都是形。
因此,用漢字來說話、思考、閱讀、書寫,就會帶來很多特徵,可能會有一些重感覺重聯想、但語法相對簡單的特點。
二、家國的社會結構
第二個特點,是「家、家族、家國以及在這一社會結構中產生的儒家學說」,這是非常有影響的。簡單地說,這里其實就是兩個原則,一個是「內外有別」,父母夫妻之間,分內和外,也就是說,女性的親族和男性的親族,等級遠近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黨,同姓。
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黨,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爺爺奶奶是內,在古代中國,是分得很清楚的。
三、「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漢族中國文化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樂皇帝、雍正皇帝不約而同講過幾乎相同的話,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說,儒家管社會治理,佛教管精神修養,道教管身體修煉,三教看起來蠻融洽的。
其實從歷史上看,這個道理很簡單,在中國,佛教道教沒有絕對性和神聖性,所以很難看到宗教之間的辯論,也不大會有宗教之間的戰爭。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
四、陰陽五行的樸素世界觀
第四個是中國最有趣的陰陽五行。五行有兩大原則。一個是相生相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是相生的輪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是相剋的輪轉。
第二個原則是,五行可以串聯萬事萬物,比方說,五行可以配五方,東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黃;可以配五聲,宮商角徵羽;還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
把萬事萬物連成一個大網路,這是我們先人對宇宙萬事萬物認識的知識基礎,大家現在學了科學,對這個有懷疑,但是在古代,這就是我們理解世界最關鍵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還產生了一整套知識和技術。
五、中國的天下觀念
第五個是中國天下觀念,中國古代的世界觀跟其他國家和民族很不一樣。古代中國人的宇宙想像叫做「天圓地方」,就是天圓如倚蓋,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圓的,像斗笠一樣,地像圍棋棋盤一樣。
古人想像天的中心在北極。古人夜觀天象,視覺里天在轉,地不轉,因此「天道左旋」,當面朝北的時候,天是朝左轉的,會感覺有一個地方始終不動,這就是北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極點。
⑦ 什麼是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其實是指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成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1.宗法文化 2.農業文化 3.血緣文化.
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例如: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裡面,血緣關系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重視家族家規,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國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宗法文化對封建統治和人們思想產生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直至今日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形態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制度。
簡要的說就是: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它有四種形式的文化內容: 物質、行為、制度、精神(四種文化形式的具體表現)
⑧ 中國文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文化
春秋和戰國,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文化,比如「秦文化」、「楚文化」、「齊文化」等等。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神話傳說。比如楚國的天神就是敬奉「東皇太一」,國家間有諸多差異。
在這之前,還有商的部落文化,比如「龜卜」,部落制時代崇尚占卜。周文化,比如「周禮」。
後來,秦統一山東六國,成為一個大一統國家。國家文化就都是秦文化了。比如,秦的法度治國。比如秦的尚武精神。比如秦的崇尚黑色。秦朝時,國家確定了流派(宗教),就是百家流派,但是極度依賴法學。
漢取代了秦,武帝時。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通過哲學的啟蒙,儒家流派逐漸演變為一種哲學,更可以說是一種宗教了,就是儒教。中原原本的宗教是道教,但是皇帝推廣儒教,於是全國推廣儒教,華夏文化逐漸演變為今天的「漢文化」。
那麼漢文化,到底是什麼樣呢?八個字,「兼容並蓄」和「博採眾長」。宗教層面,儒教是主導,但其實是儒釋道三教合流。中原的人,沒有特定的要求,你具體是信道,還是信佛?因為是合流宗教。流派方面,雖然儒家獨大,但是沒有排擠其他流派,我覺得你好的地方,我就會吸收,和我的東西融在一起。 從「道家無極圖」和「儒家思想」,你就可以略知一二。兩者不分家,非常相似。
⑨ 大體來說,中國文化是一種什麼文化
是一種傳統文化
⑩ 什麼是真正的中國文化
中國 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